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套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5264阅读:10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套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套圈。



背景技术:

圆锥滚子轴承属于分离型轴承,轴承的内、外圈均具有锥形滚道。该类轴承按所装滚子的列数分为单列、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等不同的结构型式。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可以承受径向负荷和单一方向轴向负荷。当轴承承受径向负荷时,将会产生一个轴向分力,所以需要另一个可承受反方向轴向力的轴承来加以平衡。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承受轴向负荷的能力取决于接触角,即外圈滚道角度,角度越大,轴向负荷能力也越大。圆锥滚子轴承中用量最多的是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在轿车的前轮轮毂中,用上了小尺寸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用在大型冷、热轧机等重型机器中。

圆锥滚子轴承在装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其配套的套圈进行整体装配,现有的圆锥滚子轴承套圈没有倒圆角设计,使其在装配过程中会出现套圈的磕碰伤,影响轴承的装配精度,圆锥滚子轴承在装配完成使用过程中,运行噪声较大,不符合机械运行降低噪声的要求,圆锥滚子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密封性问题,外部灰尘进入轴承内部,影响轴承的使用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套圈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套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圆锥滚子轴承套圈没有倒圆角设计,使其在装配过程中会出现套圈的磕碰伤,影响轴承的装配精度,圆锥滚子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密封性问题,外部灰尘进入轴承内部,影响轴承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套圈,包括外套圈和内套圈,所述外套圈的圆周外壁上开有注油孔,所述内套圈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挡板,两组所述挡板之间连接有滚道,所述滚道的圆周外壁开有一体成型的油道,所述内套圈的内腔居中处设有销轴孔,所述销轴孔的上下两端对称设有密封槽,所述内套圈的边缘四角处设有圆弧倒角。

优选的,所述外套圈和内套圈均采用高碳铬轴承钢通过淬火和回火工艺一体浇注而成。

优选的,所述外套圈的圆锥角在10-19°之间,且外套圈的小端面内腔设有与内套圈上的小端面挡板相适配的环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油道采用成型车刀一体车削而成,且油道的深度为0.4-0.6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注油孔向圆周滚子轴承内部添加润滑油脂,减小圆锥滚子轴承的摩擦系数,同时利用倒圆角的设计,减小轴承套圈在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的磕碰伤,从而降低成品轴承的振动值,外套圈的圆锥角设计成10-19°,能够同时承受轴承向载荷和径向载荷的联合作用,采用高碳铬轴承钢一体浇注而成的外套圈和内套圈,使其具有高而均匀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提高其接触疲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套圈A-A向剖面图。

图中:1外套圈、2内套圈、21销轴孔、22密封槽、23圆弧倒角、3注油孔、4油道、5滚道、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套圈,包括外套圈1和内套圈2,所述外套圈1的圆周外壁上开有注油孔3,所述内套圈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挡板6,两组所述挡板6之间连接有滚道5,所述滚道5的圆周外壁开有一体成型的油道4,所述内套圈2的内腔居中处设有销轴孔21,所述销轴孔21的上下两端对称设有密封槽22,所述内套圈2的边缘四角处设有圆弧倒角23。

其中,所述外套圈1和内套圈2均采用高碳铬轴承钢通过淬火和回火工艺一体浇注而成,所述外套圈1的圆锥角在10-19°之间,且外套圈1的小端面内腔设有与内套圈2上的小端面挡板6相适配的环形凹槽,所述油道4采用成型车刀一体车削而成,且油道4的深度为0.4-0.6毫米。

工作原理:通过注油孔3向圆锥滚子轴承内部添加润滑油脂,并利用油道4将润滑油脂散发到圆锥滚子轴承的各个部位,减小圆锥滚子轴承运行的摩擦系数,在内套圈2的内腔设置密封槽22,将密封件插接到密封槽22内,增强轴承的密封性,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到轴承内部,影响轴承的使用效果,将内套圈2的边缘四角设计成圆弧倒角23结构,能够有效减小轴承套圈在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的磕碰伤,降低成品轴承的振动值,同时将外套圈1的圆锥角设计成10-19°,能够同时承受轴承向载荷和径向载荷的联合作用,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