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离合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439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离合器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离合器系统。



背景技术:

离合器可应用于多个场合,如车辆、车床及加工中心等设备。一般情况下,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联系的总成件。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行业逐渐发展起来而汽车配件中的车用离合器系统作为汽车中应用最多的配件,使得车用离合器越来越重要。车用离合器系统是汽车机械传动中的常用部件,可通过分离或接合传递动力。目前市面上的车用离合器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这样容易造成车用离合器系统的制造成本较高,维修和保养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离合器系统,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车用离合器系统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用离合器系统包括:皮带轮总成,呈圆柱体状,其一侧面设有开孔和环绕设置在开孔周边的第一环形凹槽,其中皮带轮总成的侧边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环形凹槽,用于穿过皮带以带动皮带轮总成转动;驱动盘,可拆卸设置在皮带轮总成的一侧面上,以使得驱动盘固定设置在皮带轮总成时跟随皮带轮总成转动,其中驱动盘中设有第一通孔,用于与转动轴连接,以带动转动轴转动;线圈,可拆卸设置在皮带轮总成的第一环形凹槽内,以使得线圈通电时驱动盘吸附在皮带轮总成的一侧面上,以跟随皮带轮总成转动,其中线圈外包裹有环氧树脂层,环氧树脂层上设有由绝热层、绝缘层和防氧化层组成的接线盒,且接线盒内设有与线圈内的铜线连接的热断丝;导电装置,包括与接线盒内的铜线连接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包裹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外的硅树脂玻璃纤维套管、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连接的插头和包裹在插头外的防水护套;其中,其中驱动盘包括驱动盘连接片和设置在驱动盘连接片上的驱动盘厚片,驱动盘连接片朝向皮带轮总成的一侧面设有环形磁槽,环形磁槽中设置磁铁以使得驱动盘吸附在皮带轮总成上,其中驱动盘厚片由弹性材料构成。

其中,接线盒内设有二极管,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连接,二极管的阴极与线圈的铜线连接。

其中,驱动盘厚片呈环形状,驱动盘连接片与驱动盘厚片之间设有垫片。

其中,驱动盘厚片设有连接部,连接部通过柳钉与驱动盘连接片连接,以通过连接部将驱动盘厚片固定在驱动盘连接片上。

其中,驱动盘厚片和连接部一体成型。

其中,驱动盘连接片远离驱动盘厚片的中部设有凸起,凸起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上设有第一键槽,第一通孔和第一键槽连通以套设在转动轴上,以带动与转动轴转动。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用离合器系统包括:皮带轮总成,呈圆柱体状,其一侧面设有开孔和环绕设置在开孔周边的第一环形凹槽,其中皮带轮总成的侧边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环形凹槽,用于穿过皮带以带动皮带轮总成转动;驱动盘,可拆卸设置在皮带轮总成的一侧面上,以使得驱动盘固定设置在皮带轮总成时跟随皮带轮总成转动,其中驱动盘中设有第一通孔,用于与转动轴连接,以带动转动轴转动;线圈,可拆卸设置在皮带轮总成的第一环形凹槽内,以使得线圈通电时驱动盘吸附在皮带轮总成的一侧面上,以跟随皮带轮总成转动,其中线圈外包裹有环氧树脂层,环氧树脂层上设有由绝热层、绝缘层和防氧化层组成的接线盒,且接线盒内设有与线圈内的铜线连接的热断丝;导线装置,包括与接线盒内的铜线连接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包裹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外的硅树脂玻璃纤维套管、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连接的插头和包裹在插头外的防水护套;其中,驱动盘包括驱动盘连接片和设置在驱动盘连接片上的驱动盘厚片,驱动盘连接片朝向皮带轮总成的一侧面设有环形磁槽,环形磁槽中设置磁铁以使得驱动盘吸附在皮带轮总成上,其中驱动盘厚片由弹性材料构成。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车用离合器系统的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好,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离合器系统的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皮带轮总成、驱动盘和线圈组合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驱动盘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驱动盘的第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驱动盘的第二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皮带轮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皮带轮总成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皮带轮总成,2为线圈,3为驱动盘,4为导电装置,11为第一环形凹槽,12为第二环形凹槽,13为开孔,14为轴承,21为接线盒,31为驱动盘厚片,32为驱动盘连接片,33为柳钉,34为垫片,41为第一导线,42为第二导线,43为硅树脂玻璃纤维套管,44为插头,311为凸起,312为第一通孔,313为第一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7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离合器系统的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皮带轮总成、驱动盘和线圈组合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驱动盘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驱动盘的第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驱动盘的第二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皮带轮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皮带轮总成的剖切结构示意图。该车用离合器系统包括皮带轮总成1、驱动盘3、线圈2和导电装置4。

皮带轮总成1呈圆柱体状,其一侧面设有开孔13和环绕设置在开孔13周边的第一环形凹槽11。其中皮带轮总成1的侧边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环形凹槽12,用于穿过皮带以带动皮带轮总成1转动,其中多个第二环形凹槽12为多个高度不相等的齿条组成。具体的,在开孔13中设置有轴承14,轴承14可适应多种转速,并能够有效带动及保护皮带轮总成1,以使得轴承14支撑皮带轮总成1的转动并延长皮带轮总成1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凹槽11底部设有呈网格状的散热硅胶板,该散热硅胶板呈环形状。

驱动盘3可拆卸设置在皮带轮总成1的一侧面上,以使得驱动盘3固定设置在皮带轮总成1时跟随皮带轮总成1转动。也就是说,当驱动盘3固定在皮带轮总成1时,驱动盘3跟随皮带轮总成1转动;当驱动盘3没有固定在皮带轮总成1时,驱动盘3不跟随皮带轮总成1转动。具体地,驱动盘3设有第一卡扣,皮带轮总成1的开孔13内设有第二卡扣,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互相配合,使得驱动盘3和皮带轮总成1之间通过卡扣配合设置。

其中,驱动盘3中设有第一通孔312,用于与转动轴连接,以带动转动轴转动。应理解,当驱动盘3固定设置在皮带轮总成1上时,驱动盘3与皮带轮总成1紧密贴合,驱动盘3跟随皮带轮总成1转动。驱动盘3跟随皮带轮总成1一起转动时它们的接触面之间紧密贴合,在转动时接触面之间皮带轮总成1通过静摩擦带动驱动盘3跟随转动,从而保障了驱动盘3和皮带轮总成1不会受到磨损,并通过驱动盘3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驱动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其它设备动作(如转动轴驱动压缩机工作)。当驱动盘3与皮带轮总成1处于分离状态时,驱动盘3及与其连接的转动轴处于静止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盘3包括驱动盘连接片32和设置在驱动盘连接片32上的驱动盘厚片31,驱动盘连接片32朝向皮带轮总成1的一侧面设有环形磁槽;其中环形磁槽和驱动盘厚片31一一对应,环形磁槽和驱动盘厚片31分别设置在驱动盘连接片32的相反面。也就是说,环形磁槽的宽度小于驱动盘厚片31宽度,具体地,驱动盘厚片31宽度是环形磁槽的宽度的3倍。进一步的,环形磁槽中设置磁铁以使得驱动盘3吸附在皮带轮总成1上。

进一步地,驱动盘厚片31外包裹有弹性缓冲层,可缓冲施加在驱动盘3的压力。

进一步的,驱动盘连接片32与驱动盘厚片31之间设有用于缓冲压力的垫片34。其中,驱动盘厚片31呈环形状,驱动盘厚片31带动边缘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通过柳钉33与驱动盘连接片32连接,以通过连接部将驱动盘厚片31固定在驱动盘连接片32上。驱动盘连接片32与驱动盘厚片31通过柳钉33固定方式固定连接,并在驱动盘连接片32与驱动盘厚片31之间设置有垫片34,可有效的将驱动盘连接片32与驱动盘厚片31固定牢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盘厚片31和连接部一体成型,实际上,驱动盘厚片31的边缘延伸出有三个凸出区域,该凸出区域形成连接部。

具体的,驱动盘连接片32远离驱动盘厚片31的中部设有凸起311,凸起311上设有第一通孔312,第一通孔312上设有第一键槽313,第一通孔312和第一键槽313连通以套设在转动轴上,以带动与转动轴转动。第一通孔312用于穿过转动轴,第一键槽313用于穿过键销,该键销卡置在第一键槽313中以及转动轴上的键槽中,以将转动轴固定在第一通孔312中,跟随驱动盘3一起转动。

线圈2可拆卸设置在皮带轮总成1的第一环形凹槽11内,以使得线圈2通电时驱动盘3吸附在皮带轮总成1的一侧面上,以跟随皮带轮总成1转动。具体的,线圈2通电后,产生感应磁场,将驱动盘3吸附在皮带轮总成1的开孔13内跟随一起转动,从而驱动转动轴转动。当线圈2断电后,该感应磁场消失,驱动盘3离开皮带轮总成1从而停止转动。应理解,在未工作状态下,驱动盘3与皮带轮总成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当线圈2断电后,感应磁场消失,驱动盘3能够自动复位从而远离皮带轮总成1。

其中,在驱动盘连接片32上设置的环形磁槽,能够增加线圈2通电后驱动盘3与皮带轮总成1之间的吸合力。其中线圈2外包裹有环氧树脂层。该环氧树脂层可对线圈2进行绝缘保护。进一步的,在环氧树脂层外还包裹有防水层。优选的,环氧树脂层上设有由绝热层、绝缘层和防氧化层组成的接线盒21。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设置在绝热层和防氧化层之间,绝热层设置在黑色环氧树脂层上,防氧化层设置在绝缘层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热层设置在绝缘层和防氧化层组成的接线盒21之间,绝缘层设置在黑色环氧树脂层上,防氧化层设置在绝热层上。又或者,防氧化层设置在绝热层和绝缘层之间,绝热层设置在黑色环氧树脂层上,绝缘层设置在防氧化层上。另外,接线盒21内设有与线圈2内的铜线连接的热断丝。该热断丝具有当其表面的温度升高时可自动切断的作用。当经过热断丝的电流过大时,热断丝本身发热超过其熔点时,可自动熔断热断丝,断开电路,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可有效的保护线圈2。应理解,防水层包裹在接线盒21外。

导电装置4包括与接线盒21内的铜线连接的第一导线41和第二导线42、包裹在第一导线41和第二导线42外的硅树脂玻璃纤维套管43、与第一导线41和第二导线42连接的插头44和包裹在插头44外的防水护套。应理解,导电装置4与线圈2跟随皮带轮总成1一起转动。在第一导线41和第二导线42包裹硅树脂玻璃纤维套管43以保护第一道线41和第二导线42。进一步的,接线盒21内设有二极管,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导线41或第二导线42连接,二极管的阴极与线圈2的铜线连接。应理解,导电装置4还包括固线扣,固线扣固定设置在线圈2外,且固线扣还与第一导线41和第二导线42连接,以通过固线扣固定第一导线41和第二导线42不松动。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皮带穿过间隔设置在皮带轮总成1两侧边上的多个第二环形凹槽12中,带动皮带轮总成1转动;线圈2设置在皮带轮总成1中的第一环形凹槽11中并跟随皮带轮总成1一起转动;线圈2通电时将驱动盘3吸附在皮带轮总成1的一侧面上,以跟随一起转动;驱动盘3可拆卸设置在皮带轮总成1的一侧面上,其通过线圈2通电时将其吸合以及线圈2断电后驱动盘3可自动复位与皮带轮总成1分离,从而实现驱动盘3与皮带轮总成1的接合与分离;在驱动盘3中设有第一通孔312,该第一通孔312用于与转动轴连接,以带动转动轴转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用离合器系统包括:皮带轮总成,呈圆柱体状,其一侧面设有开孔和环绕设置在开孔周边的第一环形凹槽,其中皮带轮总成的侧边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环形凹槽,用于穿过皮带以带动皮带轮总成转动;驱动盘,可拆卸设置在皮带轮总成的一侧面上,以使得驱动盘固定设置在皮带轮总成时跟随皮带轮总成转动,其中驱动盘中设有第一通孔,用于与转动轴连接,以带动转动轴转动;线圈,可拆卸设置在皮带轮总成的第一环形凹槽内,以使得线圈通电时驱动盘吸附在皮带轮总成的一侧面上,以跟随皮带轮总成转动,其中线圈外包裹有环氧树脂层,环氧树脂层上设有由绝热层、绝缘层和防氧化层组成的接线盒,且接线盒内设有与线圈内的铜线连接的热断丝;导线装置,包括与接线盒内的铜线连接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包裹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外的硅树脂玻璃纤维套管、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连接的插头和包裹在插头外的防水护套;其中,驱动盘包括驱动盘连接片和设置在驱动盘连接片上的驱动盘厚片,驱动盘连接片朝向皮带轮总成的一侧面设有环形磁槽,环形磁槽中设置磁铁以使得驱动盘吸附在皮带轮总成上,其中驱动盘厚片由弹性材料构成。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车用离合器系统的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好,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