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卡钳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533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制动卡钳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动卡钳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器是汽车制动系统中一个重要装置,作为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件,制动器的制动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相关技术中,汽车盘式制动器在制动时,是由液压系统控制制动块与制动盘多次摩擦,从而实现制动。制动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振动和噪音,给驾驶员带来不适。而当制动解除时,活塞回位不能带动内侧制动块复位,浮动钳体与支架之间没有设置复位装置,因此外侧制动块也不能自动复位。由于两侧制动块不能及时复位,会产生额外的拖滞,进而导致制动块始终夹着制动盘。该种结果不仅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还加剧了制动块与制动盘之间的磨损,影响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制动卡钳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卡钳,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制动器的制动块无法及时回位、拖滞久且损耗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制动卡钳,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内形成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制动块组件,所述制动块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块与所述第二制动块,所述第一制动块与所述第二制动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两端,且第一制动块与所述第二制动块均能够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运动;钳体组件,所述钳体组件覆盖所述制动块组件,所述钳体组件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滑槽,且能够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钳体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制动块相抵接;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钳体组件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制动块的背离所述第二制动块的一侧相抵接;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插入所述活塞组件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第一制动块;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钳体组件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制动块。

优选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滑槽包括第一制动滑槽及第二制动滑槽,所述第一制动滑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制动滑槽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滑槽形成于所述第三支架内,所述第一制动块设于所述第一制动滑槽,所述第二制动块设于所述第二制动滑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制动块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衬片与所述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二制动块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衬片与第二摩擦片,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第一衬片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第一衬片,所述钳体组件与所述第二衬片相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钳体组件及所述第二衬片。

优选地,所述钳体组件包括盖板、滑动柱、钳爪及第一密封圈,所述盖板覆盖所述制动块组件,所述滑动柱与所述钳爪分别设于所述盖板的两端,所述滑动柱插入所述第二滑槽,且能够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滑动柱,所述钳爪与所述第二衬片相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钳爪及所述第二衬片。

优选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缸、活塞头及第二密封圈,所述活塞缸与所述钳体组件相连接,所述活塞头收容于所述活塞缸内且与所述第一衬片相抵接,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活塞头,所述第一弹性件插入所述活塞头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所述活塞头与所述第一衬片。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及第三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与第三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固设于所述第二制动块,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第三弹性部分别与所述钳爪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以及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三弹性部分别形成一阶梯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制动卡钳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嵌入所述第一滑槽,且与所述制动块组件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性架,所述第三弹性件为卡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制动盘及用于控制所述制动盘的所述的制动卡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制动卡钳中第一弹性件插入活塞组件内,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活塞组件与第一制动块,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钳体组件的另一端及第二制动块。在制动结束后,活塞组件在第一密封圈的作用下回位,通过第一弹性件可将第一制动块拉回至制动前的位置,钳体组件在第二密封圈的作用下回位,通过第二弹性件可将第二制动块拉回至制动前的位置,从而实现所述制动卡钳的及时回位,降低自身的拖滞,减少所述自动卡钳与制动盘的磨损,有效的提高了制动卡钳与制动盘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的,在新车调试过程中,制动卡钳与制动盘存在调试的预接触的步骤,该制动卡钳的优异性能能够合理的保障车辆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卡钳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支架组件及制动块组件的装配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支架组件及第三弹性件的装配图;

图4为图3所示的B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第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动卡钳100。

请参照图1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制动卡钳100包括:支架组件1,支架组件1内形成有第一滑槽14与第二滑槽15;制动块组件2,制动块组件2包括第一制动块21与第二制动块23,第一制动块21与第二制动块23分别设于第一滑槽14的两端,且第一制动块21与第二制动块23均能够沿第一滑槽14的延伸方向运动;钳体组件4,钳体组件4覆盖制动块组件2,钳体组件4的一端插入第二滑槽15,且能够沿第二滑槽15的延伸方向运动,钳体组件4的另一端与第二制动块23相抵接;活塞组件3,活塞组件3与钳体组件4连接,且与第一制动块21的背离第二制动块23的一侧相抵接;第一弹性件5,第一弹性件5插入活塞组件3内,第一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活塞组件3与第一制动块21;以及第二弹性件6,第二弹性件6弹性连接钳体组件4的另一端及第二制动块23。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制动卡钳100中第一弹性件5插入活塞组件3内,第一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活塞组件3与第一制动块21,第二弹性件6弹性连接钳体组件4的另一端及第二制动块23。在制动结束后,活塞组件3在第一密封圈33的作用下回位,通过第一弹性件5可将第一制动块21拉回至制动前的位置,钳体组件4在第二密封圈43的作用下回位,通过第二弹性件6可将第二制动块23拉回至制动前的位置,从而实现制动卡钳100的及时回位,降低自身的拖滞,减少自动卡钳与制动盘的磨损,有效的提高了制动卡钳100与制动盘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的,在新车调试过程中,制动卡钳100与制动盘存在调试的预接触的步骤,该制动卡钳100的优异性能能够合理的保障车辆的NVH性能。

请结合参阅图2与图3,支架组件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及第三支架13,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间隔设置,第三支架13连接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第一滑槽14包括第一制动滑槽141及第二制动滑槽143,第一制动滑槽141形成于第一支架11,第二制动滑槽143形成于第二支架12,第二滑槽形成于第三支架13内,第一制动块21设于第一制动滑槽141,第二制动块23设于第二制动滑槽143,从而实现支架组件1的结构优化设置。

请结合参阅图2与图6,第一制动块21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衬片211与第一摩擦片213,第二制动块23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衬片231与第二摩擦片233,活塞组件3与第一衬片211相抵接,第一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活塞组件3与第一衬片211,钳体组件4与第二衬片231相抵接,第二弹性件6弹性连接钳体组件4及第二衬片231,从而优化第一制动块21与第二制动块23的制动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5及图6,钳体组件4包括盖板44、滑动柱41、钳爪42及第一密封圈33,盖板44覆盖制动块组件2,滑动柱41与钳爪42分别设于盖板44的两端,滑动柱41插入第二滑槽15,且能够沿第二滑槽15的延伸方向运动,第一密封圈33套设于滑动柱41,钳爪42与第二衬片231相抵接,第二弹性件6弹性连接钳爪42及第二衬片231,从而实现制动卡钳100更优的回位效果,更进一步的降低拖滞,减少与制动盘的磨损。

本实施例中,滑动柱41包括导向柱411、连接柱413及固定螺母415,导向柱411插入第二滑槽15中,且能够沿第二滑槽15的延伸方向运动,连接柱413与活塞组件3及盖板44均相连接,固定螺母415固定连接连接柱413与导向柱411,从而实现滑动柱41的结构优化设置。

钳体组件4还包括第二保护套46及第三保护套47,第二保护套46与第三保护套47相对设于第二滑槽15的两端,且二者均用于防止灰尘进入第二滑槽15内,以保证滑动柱41的正常运动。

请再次参阅图6,活塞组件3包括活塞缸31、活塞头32及第二密封圈43,活塞缸31与钳体组件4相连接,活塞头32收容于活塞缸31内且与第一衬片211相抵接,第二密封圈43套设于活塞头32,第一弹性件5插入活塞头32内,第一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活塞头32与第一衬片211,从而以较优的结构实现活塞头32带动第一制动块21的回位。

本实施例中,活塞缸31上形成有油孔34,油孔34用于供液压油的进出,以保证活塞组件3的正常工作。在第一摩擦片213磨损后,活塞头32相对于第一密封圈33会发生一定的位移,滑动柱41相对于第二密封圈43也会发生一定的相对位移,这样就保证了两摩擦片与制动盘的间隙不变,从而保证了刹车的行程不变。

活塞组件3还包括第一保护套36,第一保护套36套设于活塞头32且与第一密封圈33间隔设置,从而保证外界的灰尘杂质难以进入活塞缸31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制动块21还包括第一拉钩215,第二制动块23还包括第二拉钩235,活塞组件3还包括第三拉钩35,第一拉钩215设于第一衬片211,第二拉钩235设于第二衬片231,第三拉钩35设于活塞头32,第一弹性组件的两端弹性连接第一拉钩215与第三拉钩35,第二弹性组件弹性连接第二拉钩235与钳爪42,从而加强活塞头32与第一制动块21的弹性连接,加强钳体组件4与第二制动块23的弹性连接,保证第一制动块21与第二制动块23的及时回位。

请再次参阅图7,第二弹性件6包括第一弹性部61、第二弹性部63及第三弹性部65,第一弹性部61连接第二弹性部63与第三弹性部65,第一弹性部61固设于第二制动块23,第二弹性部63与第三弹性部65分别与钳爪42连接,从而较好的实现钳爪42与第二制动块23之间的联动,消除噪音并保证第二制动块23的有效回位。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61与第二弹性部63以及第一弹性部61与第三弹性部65分别形成一阶梯形结构,从而更进一步的保证第二制动块23的有效回位。本实施例中,钳爪42上形成有安装孔45,第一弹性部61固设于第二拉钩235,第二弹性部63及第三弹性部65固定于安装孔45内,从而更一步的保证钳体组件4与第二制动块23的协调运动,并加强第二制动块23的回位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3及图4,制动卡钳100还包括第三弹性件7,第三弹性件7嵌入第一滑槽14,且与制动块组件2相抵接。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7嵌入第一制动滑槽141与第二制动滑槽143,第三弹性件7与第一制动块21及第二制动卡均相抵接,从而保证第一制动块21与第二制动块23的稳定制动。第三弹性件7采用耐磨材料制成,不仅能够增加滑槽寿命,还能够节约耐磨材料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为弹簧,第二弹性件6为弹性架,第三弹性件7为卡簧,从而进一步的保证第一制动块21与第二制动块23的回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制动盘及用于控制制动盘的的制动卡钳100。其中,该制动卡钳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