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7920发布日期:2019-09-17 20:0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机床主轴、动力头广泛应用于现代机床加工上,其密封结构一般以迷宫密封或械式接触密封为主,密封形式都较为单一。迷宫密封是通过多道的迷宫来减小水、灰尘的进入以达到密封的作用;而接触式密封是密封圈直接与旋转轴密封,直接切断工作区的水、灰尘的进入。然而,迷宫密封难以完成隔离外界的水分和灰尘;接触式密封处若出现灰尘,则很容易出现磨损,出现磨损后就失去了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结构简洁的组合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密封结构,包括箱体及由箱体向外伸出的主轴,箱体中设有若干套设在主轴外周的轴承,还包括盖设在箱体上的法兰盖,法兰盖上设有阶梯孔,主轴的一端穿过阶梯孔,阶梯孔包括由外而内设置的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第一阶梯部的内侧壁设有迷宫密封结构,主轴上设有轴肩,轴肩上套设有接触式密封圈。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迷宫密封结构包括若干环状的密封齿,密封齿的截面呈梯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梯形为直角梯形,梯形的直角边朝向主轴的伸出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轴肩的一侧还套设有挡圈,挡圈的外周抵触第二阶梯部的内侧壁,挡圈的一侧抵触接触式密封圈。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接触式密封圈的一端设有环状的缺角部,缺角部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缺角部朝向阶梯孔的阶梯端面,缺角部位于接触式密封圈与主轴相对的内圆周面上。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接触式密封圈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环状的凹槽,凹槽的横截面呈V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挡圈的另一侧设有轴承,挡圈与轴承的内圈端面相互抵触,第二阶梯部的一端与轴承的外圈端面相互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组合密封结构,在第一阶梯部设置迷宫密封结构,能够隔绝大部分的灰尘和水,从而很好地保证接触式密封圈处于一个较为洁净的空间,接触式密封圈在主轴转动时随着主轴旋转,起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且不易因外界灰尘附着而加速磨损,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迷宫密封结构和接触式密封圈的双重密封,大大提高了主轴端部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式密封圈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式密封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组合密封结构,包括箱体1及由箱体1向外伸出的主轴2,箱体1中设有若干套设在主轴2外周的轴承3,还包括盖设在箱体1上的法兰盖4,法兰盖4上设有阶梯孔,主轴2的一端穿过阶梯孔,阶梯孔包括由外而内设置的第一阶梯部5和第二阶梯部6,第一阶梯部5的内侧壁设有迷宫密封结构,主轴2上设有轴肩21,轴肩21的一侧贴近阶梯孔的阶梯端面,轴肩21与阶梯端面之间留有微小间隙,不会相互干涉,阶梯端面与轴肩21配合也能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阶梯端面为第一阶梯部5和第二阶梯部6之间的过渡平面,轴肩21上套设有接触式密封圈7。

此组合密封结构,在第一阶梯部5设置迷宫密封结构,能够隔绝大部分的灰尘和水,从而很好地保证接触式密封圈7处于一个较为洁净的空间,接触式密封圈7在主轴2转动时随着主轴2旋转,起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且不易因外界灰尘附着而加速磨损,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迷宫密封结构包括若干环状的密封齿8,密封齿8的截面呈梯形,各层密封齿8依次阻挡外界的灰尘和水的侵袭。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梯形为直角梯形,梯形的直角边朝向主轴2的伸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轴肩21的一侧还套设有挡圈9,挡圈9的外周抵触第二阶梯部6的内侧壁,挡圈9的一侧抵触接触式密封圈7,挡圈9可对接触式密封圈7进行限位,从而保证接触式密封圈7的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接触式密封圈7的一端设有环状的缺角部71,缺角部7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缺角部71朝向阶梯孔的阶梯端面,缺角部71位于接触式密封圈7与主轴2相对的内圆周面上。具体的,缺角部71具备一定的空间,可暂时容纳外界进入的灰尘,延长接触式密封圈7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接触式密封圈7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环状的凹槽72,凹槽72的横截面呈V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挡圈9的另一侧设有轴承3,挡圈9与轴承3的内圈端面相互抵触,第二阶梯部6的一端与轴承3的外圈端面相互抵触。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