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盘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5719发布日期:2020-09-01 18:1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盘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吸盘支架,其主要但不局限用于对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的吸附定位。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吸盘支架,主要有三种形式:

其一是通过气泵控制手机与支架之间的间隙内气体多少从而控制压力及压强,达成手机与支架之间吸附定位或可脱离两种状态切换;其存在结构复杂、可控性欠佳等不足;

其二是通过控制漏气孔的启闭,在放入手机时,利用手动抵压形成真空腔达成吸附定位,而需取手机时,通过打开漏气孔使得真空腔内进入气体,达成手机可以从支架上脱离;其存在操作麻烦等不足;

其三是通过设置弹性自锁开关,放入手机时,将手机朝向吸盘面用力轻轻压下,使得手机与吸盘面之间产生真空吸力,手机被吸紧在吸盘面上;而需取下手机时,手拿着手机往吸盘面轻轻压下,自锁开关松开,手机与吸盘面之间的真空吸力消失,手机就可以取下;其存在结构复杂、操作麻烦、可控性欠佳等不足。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吸盘支架,其利用吸盘位移动作关联可变形吸附面板的变形及复位,同时,通过接触定位凸条对盘体形成接触式支撑,以使吸盘沿接触定位凸条相对安装部实现位移,有效减少位移摩擦力,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位移顺畅,实用性及可控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吸盘支架,包括有吸盘和用于装设吸盘的安装部;所述吸盘具有盘体和露于盘体一侧的可变形吸附面板;

所述吸盘相对安装部可位移式设置,所述可变形吸附面板相对盘体可变形式设置;所述吸盘相对安装部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位移时联动可变形吸附面板向内变形,以扩大产品与可变形吸附面板之间的间隙的体积形成负压;所述吸盘相对安装部自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位移时联动可变形吸附面板向外复位,以缩小产品与可变形吸附面板之间的间隙的体积;

所述安装部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凸设有用于减少位移摩擦力的接触定位凸条,所述接触定位凸条沿吸盘相对安装部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位移的方向设置;所述接触定位凸条对盘体形成接触式支撑,以使吸盘沿接触定位凸条相对安装部实现位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定位凸条设置于壳体的外侧和/或内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有前壳、后壳;所述吸盘位于前壳的前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定位凸条设置于前壳的前侧;其中:所述接触定位凸条自前壳的前侧面凸设,以使其于前壳的前侧面形成台阶状;所述盘体的后侧受限于接触定位凸条的前侧面并沿接触定位凸条的前侧面可位移式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定位凸条设置于前壳的前侧;其中:

所述前壳的前侧凸设侧向限位条,所述侧向限位条的前侧延伸有挡条,所述挡条与前壳之间形成勾槽;所述接触定位凸条对应勾槽设置,所述接触定位凸条自挡条的后侧面向后凸设或者自前壳的前侧面向前凸设;

所述盘体的后侧具有勾部,所述勾部伸入勾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贯通前壳的前、后侧;所述接触定位凸条沿第一滑道设置于前壳的后侧;

所述盘体具有第一伸入部,所述第一伸入部的后端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伸入部穿过第一滑道,所述滑块接触于接触定位凸条的后侧面并沿接触定位凸条的后侧面可位移式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的后侧对应第一滑道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接触定位凸条,所述滑块的左、右端均接触于接触定位凸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的前侧、所述盘体的后侧,两者中,其一设置有限位凸点,另一设置有限位导槽,所述限位导槽沿吸盘相对安装部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位移的方向设置,所述限位凸点伸入限位导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盘体具有通孔,所述可变形吸附面板之朝向盘体侧具有第二伸入部,所述第二伸入部穿过通孔;所述第二伸入部的外侧凸伸有联动凸部;所述壳体具有上下延伸的联动面,所述联动面是自上往下斜向后延伸或者自上往下弧形向后延伸;所述第二伸入部伸入壳体内部,所述联动凸部沿联动面的后侧可选择性地上下位移,相应地,所述可变形吸附面板可选择性地向外复位、向内变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设置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贯通前壳的前、后侧;所述第二伸入部穿过第二滑道;所述前壳的前侧,在第二滑道左、右侧位置形成有第一凹位,所述第二滑道的上、下端位置形成有第二凹位;所述第一凹位、第二凹位连通形成供盘体容设避让的环形内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利用吸盘位移动作关联可变形吸附面板的变形及复位,并通过接触定位凸条对盘体形成接触式支撑,以使吸盘沿接触定位凸条相对安装部实现位移,借用触定位凸条的接触导引,可以与壳体表面间形成架空,有效减少位移摩擦力,避免因吸盘与壳体表面形成大面积接触而产生表面刮花受损的问题,杜绝吸盘与壳体之间因多次使用摩擦而出现间隙大、位移动作卡滞等现象;本实用新型之吸盘支架,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位移顺畅,实用性及可控性更强;其次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组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同时,确保吸盘相对安装部位移时平衡性佳,不偏摆,提高了吸盘支架的动作精准度及使用性能;再者是,其针对吸盘上下方向的位移动作关联可变形吸附面板的变形及复位,尽量小的接触摩擦力,使得手机等产品在放入吸盘支架时,简易快捷实现下移动动作及可变形吸附面板的变形,对手机迅速形成可靠吸附定位。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整体组装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整体组装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局部组装示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分解状态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分解状态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局部截面示图(横向截面);

图7a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图;

图7b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图(另一情形);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截面示图(纵向截面);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前壳的立体结构示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前壳的另一立体结构示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可变形吸附面板分解状态示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可变形吸附面板分解状态示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分解状态示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局部组装示图;

图15是图14所示结构的分解状态示图;

图16是图14所示结构的另一分解状态示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截面示图(横向截面)。

附图标识说明:

吸盘10盘体11

第一伸入部111滑块112

通孔1101第一环形凸条1102

防翘环形限位槽1103限位环形边1104

可变形吸附面板12第二环形凸条1201

第二伸入部121联动凸部1211

安装孔1212塞件1213

环形止挡台1215环形连接部1214

环形凹槽1216外环壁面1217

加强筋1218内凹区1219

中间孔位1220环形壁1221

壳体20

联动面21接触定位凸条22

挡条23第二滑道24

限位面241第一凹位25

第二凹位26第一滑道27

前壳201

后壳202限位凸点1

限位导槽2勾槽3

勾部4第一磁吸件5

第二磁吸件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多种实施例的吸盘支架的具体结构,所述吸盘支架可用于吸附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也可用于吸附其它具有一相对较为平整光滑的吸附面的产品。

一种吸盘支架,包括有吸盘10和用于装设吸盘10的安装部;所述吸盘10具有盘体11和露于盘体11一侧的可变形吸附面板12;可变形吸附面板12优选设计为外凸式球冠表面。

所述吸盘10相对安装部可位移式设置,所述可变形吸附面板12相对盘体11可变形式设置;所述吸盘10相对安装部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位移时联动可变形吸附面板12向内变形,以扩大产品与可变形吸附面板12之间的间隙的体积形成负压;所述吸盘10相对安装部自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位移时联动可变形吸附面板12向外复位,以缩小产品与可变形吸附面板12之间的间隙的体积;具体而言:所述盘体11具有通孔1101,所述可变形吸附面板12之朝向盘体11侧具有第二伸入部121,所述第二伸入部121穿过通孔1101;所述第二伸入部121的外侧凸伸有联动凸部1211;所述壳体20具有上下延伸的联动面21,所述联动面21是自上往下斜向后延伸或者自上往下弧形向后延伸;所述第二伸入部121伸入壳体20内部,具体是指所述第二伸入部121穿过下述的第二滑道24,联动面21是位于第二滑道24的左、右侧。所述联动凸部1211沿联动面21的后侧可选择性地上下位移,相应地,所述可变形吸附面板12可选择性地向外复位、向内变形。所述联动凸部1211分别设置于第二伸入部121的两对侧,所述联动面21对应联动凸部1211一一设置,所述联动面21为平面或凸弧面。

所述安装部具有壳体20,所述壳体20凸设有用于减少位移摩擦力的接触定位凸条22,所述接触定位凸条22沿吸盘10相对安装部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位移的方向设置;所述接触定位凸条22对盘体11形成接触式支撑,以使吸盘10沿接触定位凸条22相对安装部实现位移。

通常,所述接触定位凸条22设置于壳体20的外侧和/或内侧。实施例一中,所述壳体20包括有前壳201、后壳202;所述吸盘10位于前壳201的前侧。若所述接触定位凸条22设置于前壳201的前侧;如图5、图6及图10所示,所述接触定位凸条22自前壳201的前侧面凸设,以使其于前壳201的前侧面形成台阶状;所述盘体11的后侧受限于接触定位凸条22的前侧面并沿接触定位凸条22的前侧面可位移式设置;所述前壳201设置有第一滑道21,所述第一滑道21贯通前壳201的前、后侧;所述接触定位凸条22沿第一滑道21设置于前壳201的后侧;所述盘体11具有第一伸入部111,所述第一伸入部111的后端设置有滑块112,所述第一伸入部111穿过第一滑道27,所述滑块112接触于接触定位凸条22的后侧面并沿接触定位凸条22的后侧面可位移式设置。所述前壳201设置有第二滑道24,所述第二滑道24贯通前壳201的前、后侧;所述第一滑道27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滑道24的左、右侧;所述接触定位凸条22分别位于左侧的第一滑道27的左侧位置、右侧的第一滑道27的右侧位置;所述前壳201的前侧,在第二滑道24与两个第一滑道27之间位置形成有第一凹位25,所述第二滑道24的上、下端位置形成有第二凹位26;所述第一凹位25、第二凹位26连通形成供盘体11容设避让的环形内凹,其巧妙利用了设计空间,使得支架结构变得更加紧凑;所述前壳201的后侧对应第一滑道27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接触定位凸条22,所述滑块112的左、右端均接触于接触定位凸条22。在实际设计时,若不设置前述的环形内凹,则可以将接触定位凸条22各围绕左、右侧的第一滑道27一圈,以形成环绕式的接触定位凸条(例如:上下延伸的长形的跑道状),该种环绕式的接触定位凸条,可以使得盘体11于壳体20的前侧的接触平衡性较好。

以及,所述前壳201的前侧、所述盘体11的后侧,两者中,其一设置有限位凸点1,另一设置有限位导槽2,所述限位导槽2沿吸盘10相对安装部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位移的方向设置,所述限位凸点1伸入限位导槽2,这样,吸盘10沿前壳201位移时,避免摆动现象,确保位移精准。在第二滑道24的下段部位之左、右侧内壁处,设置有限位面241,以用于对吸盘10下移最大位置作限位。

所述盘体11上对应通孔1101正下方设置有第一磁吸件5,以及,所述安装部设置有正对于第一磁吸件5下方的第二磁吸件6,具体是指前壳201上设置有第二磁吸件6,在盘体11、前壳201上设置有相应的磁吸件安装位,将第一磁吸件5、第二磁吸件6装入相应的磁吸件安装位即可。所述第一磁吸件5为磁性件或可磁吸的金属件等,所述第二磁吸件6为提供吸力的磁性件,这样,当吸盘10位移至下端时,第一磁吸件5被第二磁吸件6吸附定位,起到保持吸盘10位置稳定性的作用,正常使用时的晃动、震动等不会导致吸盘10松动,提高了吸盘支架的使用可靠性。

通常,在吸盘支架内另设置有复位结构,本实施例一中,是设置两个弹簧,其一端连接在壳体20的连接柱上,另一端连接在滑块112的上端,拿取产品以抵消产品的部分或全部重力时,复位装置使吸盘10自动向上复位。当然,不设置复位装置亦可,在需取产品时,手动向上推吸盘使之向上复位回到初始状态即可。复位结构也可为其他弹性复位装置,例如:拉簧或扭簧或弹性橡皮等的复位弹性作用力;当然,若采用磁吸结构来作为复位装置,亦可。

接下来,对吸盘10的结构作详细介绍:

所述盘体11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形凸条1102和围绕于第一环形凸条1102外周的防翘环形限位槽1103;所述第一环形凸条1102、防翘环形限位槽1103均围绕通孔1101布置;所述可变形吸附面板12之朝向盘体11侧具有第二环形凸条1201,所述第二环形凸条1201围绕第二伸入部121布置且位于可变形吸附面板12的周缘;所述第二环形凸条1201适配于防翘环形限位槽1103,所述可变形吸附面板12接触于第一环形凸条1102。如图7a所示,所述第一环形凸条1101设置有一个,当然,所述第一环形凸条1101也可设置有两个以上,如图7b所示,相邻两个第一环形凸条1102彼此内、外环式布置,所述防翘环形限位槽1103是围绕于最外环的第一环形凸条1102外周。

所述盘体11的内侧围绕通孔1101延伸有限位环形边1104,所述第二伸入部121适配于限位环形边1104的内侧并伸出限位环形边1104的后侧;所述第二伸入部121的左、右侧凸伸有联动凸部1211;所述联动凸部1211位于限位环形边1104的后侧;所述安装部具有壳体20,所述壳体20具有上下延伸的联动面21,所述联动面21是自上往下斜向后延伸或者自上往下弧形向后延伸;所述第二伸入部121伸入壳体20内部,所述联动凸部1211沿联动面21的后侧可选择性地上下位移。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伸入部121设置左右贯通的安装孔1212,通过设置一横柱穿过安装孔1212并伸出第二伸入部121的左、右侧以形成所述联动凸部1211。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伸入部121的后端装设有塞件1213,所述联动凸部1211一体连接于塞件1213的左、右侧。所述第二伸入部121的后端具有塞孔,塞孔内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内设置有连接孔,当塞件1213装入塞孔内后,再于塞件1213的后侧利用螺钉穿过塞件1213连接至连接孔内。所述第二伸入部121的前端具有环形连接部1214,在环形连接部1214的后段外周凸设有环形止挡台1215;所述可变形吸附面板12的后侧凹设有环形凹槽1216,所述环形连接部1214适配于环形凹槽1216内,且,环形止挡台1215受限于可变形吸附面板12的后侧。所述环形凹槽1216的外环壁面1217的外围沿周向布置有若干加强筋1218;所述第二环形凸条1201围绕于加强筋1218所在区域的外围,且,所述第二环形凸条1201与加强筋1218所在区域之间形成有自后往前的内凹区1219。所述可变形吸附面板12的后侧凹设有中间孔位1220,所述环形凹槽1216围绕于中间孔位1220的外周且两者之间隔设有环形壁1221。

放置产品时,对吸盘10形成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吸盘10向下位移,同时联动吸盘10上的可变形吸附面板12向后变形,以扩大产品与可变形吸附面板12之间的间隙的体积形成负压,产品被吸附在吸盘10前侧;对吸盘10形成向下的作用力来自产品的自身重力或者放置产品时的按压力或者产品的自身重力和放置产品时的按压力之和;通常,吸盘10上供产品放置的放置面是顶后底前之倾斜状时,可以只需要产品的自身重力即可实现自动吸紧产品;当然,也可以在放置产品时,附以一定的按压力,利用产品的自身重力和放置产品时的按压力之和实现吸紧产品;若吸盘10上供产品放置的放置面是竖直状或者顶前底后之倾斜状时,最初一瞬间是靠放置产品时的按压力使产品预吸在可变形吸附面板12,随后是利用产品的自身重力和放置产品时的按压力之和实现吸紧产品。

拿取产品时,使吸盘10向上位移,吸盘10在向上的作用力下向上位移的同时联动吸盘10上的可变形吸附面板12向前复位,以缩小产品与可变形吸附面板12之间的间隙的体积,增大间隙内的压强,以使产品能被取下;向上的作用力来自吸盘10的复位装置的复位作用力与产品重力相抵消后的第一合力或者该第一合力与向上推力的第二合力或者向上推力。

如图13至图17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三的结构示图,其采用单滑道结构,也相当于只设置有第二滑道24,所述前壳201的前侧,在第二滑道24左、右侧位置形成有第一凹位25,所述第二滑道24的上、下端位置形成有第二凹位26;所述第一凹位25、第二凹位26连通形成供盘体容设避让的环形内凹;其接触定位凸条22设置于前壳的前侧,具体而言:所述前壳201的前侧凸设侧向限位条231,所述侧向限位条231的前侧延伸有挡条23,所述侧向限位条231、挡条23构成l形,以使挡条23与前壳201之间形成勾槽3;该接触定位凸条22对应勾槽3位置设置,具体而言,在前壳201的前侧面(也指外侧)凸设接触定位凸条22,如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盘体11的后侧具有勾部4,所述勾部4伸入勾槽3内,且,勾部4位于挡条23的后侧面并沿接触定位凸条22的前侧面可位移式设置。当然,也可以将接触定位凸条22设置在挡条23的后侧面,即:接触定位凸条22自挡条23的后侧面向后凸设。

以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后壳202的内侧可以通过设置骨位的方式,增强其结构强度;通常,在后壳202上进一步连接安装主体。所述安装主体可以指夹头、万向头、吸盘式安装座等,其中,夹头主要是指出风口夹,万向头主要是指万向球头,吸盘式安装座是直接用后侧的吸盘方式实现对整个吸盘支架的安装定位。所述吸盘10装设于壳体20前侧,所述壳体20安装于安装主体上;因此,所述吸盘10相对壳体20可上下位移式设置。

所述盘体延伸具有遮挡部,一方面,使得吸盘10的前侧呈现更加一致的外形效果,另一方面,将前壳201上的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等一定程度上遮挡,支架在未使用状态时,如图1所示,可以完全遮挡以避免灰尘等进入支架内部,提高支架使用性能稳定性,延长支架使用寿命,而在使用状态时,如图2所示,一般只在上段区域露出部分槽,当然,放置的手等产品亦会形成遮挡。

吸盘10的四周是全敞开式设计,适用于不同尺寸的产品的吸附定位。可以在吸盘10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支撑产品的托脚,避免产品出现掉落现象。当然,该种带托脚的吸盘支架,其仍可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的产品吸附定位之用。以及,所述的吸盘支架,可以结合应用无线充功能,例如,在前述的壳体20内进一步设置无线充单元,以使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在被吸附定位于吸盘10时,可依需进行无线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利用吸盘位移动作关联可变形吸附面板的变形及复位,并通过接触定位凸条对盘体形成接触式支撑,以使吸盘沿接触定位凸条相对安装部实现位移,借用触定位凸条的接触导引,可以与壳体表面间形成架空,有效减少位移摩擦力,避免因吸盘与壳体表面形成大面积接触而产生表面刮花受损的问题,杜绝吸盘与壳体之间因多次使用摩擦而出现间隙大、位移动作卡滞等现象;本实用新型之吸盘支架,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位移顺畅,实用性及可控性更强;其次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组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同时,确保吸盘相对安装部位移时平衡性佳,不偏摆,提高了吸盘支架的动作精准度及使用性能;再者是,其针对吸盘上下方向的位移动作关联可变形吸附面板的变形及复位,尽量小的接触摩擦力,使得手机等产品在放入吸盘支架时,简易快捷实现下移动动作及可变形吸附面板的变形,对手机迅速形成可靠吸附定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