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文档序号:836723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背景技术】
[0002]通过切换多个摩擦联接元件的联接、释放的组合来实现所希望的变速级的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从油泵供给的润滑油润滑设于变速箱内的各个摩擦联接元件。
[0003]在变速箱内,各摩擦联接元件沿同轴设置的输入轴和输出轴设置,来自油泵的润滑油在轴向上流过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内部后,自设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油孔向径向外侧排出,润滑对应的摩擦联接元件。
[0004]摩擦联接元件具有将内径侧的摩擦板和外径侧的摩擦板在轴向交替配置的基本构成,在设于变速箱内的摩擦联接元件上,内径侧的摩擦板被支承于具有圆筒形状的壁部的旋转体(鼓等)的外周。
[0005]在这样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情况下,自油孔排出并在变速箱内朝向径向外侧的润滑油的流动被圆筒形状的壁部遮挡,位于壁部外侧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会变得不足。
[0006]在此,考虑在壁部设置连通其内径侧和外径侧的连通孔,但若在壁部的内侧设有推压其它摩擦联接元件的活塞等其它部件,则位于壁部外侧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有可能不充分。
[0007]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在将壁部的外侧的摩擦联接元件向轴向推压的活塞设有绕过壁部而向内径侧延伸的圆板部,从跨过该圆板部和活塞而设置的油路向壁部外侧的摩擦联接元件供给润滑油。
[0008]但是,在不能设置绕过壁部而向内径侧延伸的圆板部的情况下,不能充分进行位于壁部外侧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3002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因此,寻求即使在摩擦联接元件位于圆筒形状的壁部外侧,并且自动变速器的其它构成元件位于壁部内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壁部外侧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本发明是为了响应这样的要求而设立的。
[0011 ] 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在自动变速器的变速箱内,在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壁的外径侧设有通过可沿着所述轴向进退移动的第一活塞联接、释放的第一摩擦联接元件,在所述筒状壁的内径侧,可沿着所述轴向进退移动地设有联接、释放第二摩擦联接元件的第二活塞,在上述这样的自动变速器中,在所述筒状壁设有连通该筒状壁的内径侧和外径侧的连通孔,并且在所述第二活塞的内径侧设有润滑油的供给口,将连通所述供给口和所述连通孔的连通路设置成在径向贯通所述第二活塞,在使所述第二摩擦联接元件成为释放状态的第二活塞的初始位置,将润滑油从所述连通孔向筒状壁的外径侧供给。
[0012]如果这样构成,则在使所述第二摩擦联接元件成为释放状态的第二活塞的初始位置,更大量的润滑油从连通孔向筒状壁的外径侧供给,因此,能够可靠地润滑位于筒状壁外径侧的第一摩擦联接元件。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具备采用了实施方式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的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概略构成图;
[0014]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的图;
[0015]图3是实施方式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16]图4是实施方式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17]图5是实施方式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19]图1是具备采用了实施方式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的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概略构成图。
[0020]在具备应用了实施方式的润滑构造的自动变速器I的车辆中,在发动机2和电动机3之间设有离合器4,通过由离合器4将发动机2和电动机3的连结离合,从而将发动机2的旋转驱动力和电动机3的旋转驱动力的至少一方向配置于电动机3的后段的自动变速器I输入。
[0021]自动变速器I构成为:在变速箱的内部具备多个摩擦联接元件CL,对摩擦联接元件的联接、释放的组合进行切换以实现所希望的变速级。而且,自动变速器I以对应于实现的变速级而决定的变速比将输入的旋转驱动力用进行变速,并经由输出轴12向未图示的驱动轮侧输出。
[0022]自动变速器I具备被发动机驱动的机械式油泵(下称机械油泵)5和被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油泵6,电动油泵6的驱动、非驱动通过自动变速器I的控制装置(未图示)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控制。
[0023]机械油泵5及电动油泵6供给的动作油经由切换阀7向油压控制装置(未图示)供给,切换阀7构成为:在从机械油泵5供给的动作油的压力比规定压力大的期间,将来自机械油泵5的动作油向油压控制装置供给,在不足规定压力的期间,将来自电动油泵6的动作油向油压控制装置供给。
[0024]而且,供给至油压控制装置的动作油用于自动变速器I的摩擦联接元件CL、CLx,CLy的联接及润滑等。
[0025]此外,在将电动油泵6和切换阀7连接的配管8上连接有具备安全阀9的分支管10,在切换阀7将来自机械油泵5的动作油向油压控制装置供给的期间,来自电动油泵6的动作油经过分支管10用于在变速箱内位于后段侧的摩擦联接元件CLx的润滑。
[0026]在自动变速器I的变速箱内,同轴地设有输入轴11和输出轴12,自动变速器I的变速机构部的构成元件及摩擦联接元件CL沿着这些输入轴11和输出轴12的轴向设置。
[0027]在输出轴12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动作油(润滑油)流经的油路12a,流经输出轴12的油路12a的动作油经过设于输出轴12的油孔从油路12a向径向外侧排出,以润滑位于输出轴12的径向外侧的摩擦联接元件CL等。
[0028]在此,在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I中,将从上述的分支管10供给的动作油用于距机械油泵5最远的位置的摩擦联接元件CLx的润滑。在此,摩擦联接元件CLx、CLy是在输出轴12的轴向上距机械油泵5最远的位置设置的摩擦联接元件,即在车辆起动时联接的摩擦联接元件。而且,在车辆前进时,摩擦联接元件CLx、CLy的一方联接,后退时,摩擦联接元件CLx、CLy的另一方联接。
[0029]图2是说明设于输出轴12的后段侧的摩擦联接元件CLx的润滑构造的图。
[0030]在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I中,摩擦联接元件CLx位于具有在变速箱20内沿轴向延伸的周壁部32的离合器鼓30的径向外侧,从输出轴12侧(内径侧)供给的润滑油向径向外侧的移动被周壁部32阻碍,摩擦联接元件CLx难以被润滑。
[0031]因此,在自动变速器I的后段侧设有用于润滑相关摩擦联接元件CLx的润滑构造。
[0032]以下,说明设于自动变速器I的后段侧的润滑构造。
[0033]如图2所示,在变速箱20的密封后部开口的后盖(未图示)的附近,在变速箱20的内周形成有花键21。在该花键21的内径侧相对设有离合器鼓30的外周,且在该相对的部分设有花键300。
[0034]在离合器鼓30的径向外侧,与花键21卡合的多个外侧摩擦板15和与花键300卡合的多个内侧摩擦板16在轴向上交替地重叠配置,摩擦联接元件CLx由这些多个外侧摩擦板15和内侧摩擦板16构成。
[0035]在摩擦联接元件CLx的图中右侧(变速箱20的后方侧),在固定于变速箱20的隔板50的环状的液压缸51内,可沿着轴向进退移动地配置有用于将摩擦联接元件CLx向轴向推压的活塞40,且在活塞40与液压缸51之间形成有油室52。
[0036]活塞40与液压缸51对应而具有环形,在外周缘附近,朝向摩擦联接元件CLx在轴向延伸的推压部4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这些推压部41以与弹簧挡板45的通过孔46相同的个数设于与通过孔46匹配的位置。
[0037]弹簧挡板45设于摩擦联接元件CLx与液压缸51之间,在活塞40与弹簧挡板45之间设有将活塞40向远离摩擦联接元件CLx的方向施力的曲线弹簧47。
[0038]弹簧挡板45的外周缘45a将摩擦联接元件CLx侧的面卡止于嵌入花键21的槽22的开口环23,弹簧挡板45由开口环23进行轴向定位。
[0039]离合器鼓30具有从轴向观察呈环状的基部31、和自该基部31的外周向与活塞40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周壁部32,形成有底圆筒形状。
[0040]周壁部32具有在基部31的外周缘整周地设置的第一周壁部321、随着远离第一周壁部321而扩径的第二周壁部322、直径比第一周壁部321大的第三周壁部323。
[0041]第一周壁部321相对输出轴12的中心线即轴线X平行地延伸,在该第一周壁部321和基部31的外周,沿轴向设有上述的花键300。
[0042]花键300在绕轴线X的周向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与上述的摩擦联接元件CLx的内侧摩擦板16卡合。
[0043]花键300自基部31的外周经第一周壁部321的外周至第二周壁部322的第一周壁部321侧的外周而形成,相对于轴线X平行地延伸。
[0044]第三周壁部323自第二周壁部322的前端相对于轴线X平行地延伸,在其内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花键324。该花键324沿绕轴线X的周向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将与摩擦联接元件CLx邻接的其它摩擦联接元件CLz的外侧摩擦板17卡合。
[0045]在第三周壁部323的内径侧,外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