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465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灌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酿酒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灌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白酒行业所用的装瓶灌装机主要采用的是直线式灌装,直线式灌装机虽然灌装平稳、不易溢出,包装质量容易保证,但是灌装的速度慢,灌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控制灌装速度,灌装量大的液体灌装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液体灌装机,包括酒瓶传送装置和灌装装置,所述酒瓶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架和设置在传送架上用于运输酒瓶的进瓶履带和出瓶履带;

所述灌装装置包括可转动的托瓶盘,托瓶盘上方的灌装桶和控制器;所述托瓶盘由升降气缸带动在机架上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托瓶盘通过进瓶星轮和出瓶星轮分别与托瓶盘两侧设置的进瓶履带和出瓶履带相连;所述托瓶盘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酒瓶的定位夹,所述灌装桶底部设有与定位夹相对应的灌装头,所述灌装头上安装有电磁流量计和电磁阀,所述电磁流量计和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液体灌装机中,所述灌装装置还设置有用于向灌装桶进行加液的加液系统,所述加液系统包括液体输送泵以及设置在灌装桶内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体输送泵和液体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液体灌装机中,所述灌装装置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传送速度以及灌装速度的控制面板。

进一步的,上述的液体灌装机中,所述灌装头出液端连接有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液体灌装机,采用多个灌装头同时进行灌装,采用单独的流量计和电磁阀,单独控制每个酒瓶的灌装量,适应的瓶型范围广,定量精度高,灌装后的液位一致,同时进瓶和出瓶机构的结构简单、运行顺畅,瓶托上的定位夹能有效防止酒瓶滑落,避免酒瓶破损、最大程度的使灌装机的匀速旋转速度不受外力的影响,进一步的保证了灌装精度,而且能够轻松的控制灌装的速度和灌装量的大小,完全实现平稳、均匀的连续化生产,易于推广能够更加高效、可靠的进行液体灌装,并且具有计量准确,特别适合酒类液体的灌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液体灌装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液体灌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酒瓶传送装置;11、进瓶履带;12、出瓶履带;2、灌装装置;21、托瓶盘;22、灌装桶;23、灌装头;24、电磁流量计;25、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液体灌装机的分液管伸入酒瓶瓶底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开启,使酒瓶内液位与液位管液位相同,监控液位管液位从而控制灌装量,可以实现酒液的连续自动灌装和定量灌装。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液体灌装机,包括酒瓶传送装置1和灌装装置2,所述酒瓶传送装置1包括传送架和设置在传送架上用于运输酒瓶的进瓶履带11和出瓶履带12;

所述灌装装置2包括可转动的托瓶盘21,托瓶盘21上方的灌装桶22和控制器;所述托瓶盘21由升降气缸带动在机架上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托瓶盘21通过进瓶星轮和出瓶星轮分别与托瓶盘21两侧设置的进瓶履带11和出瓶履带12相连;所述托瓶盘21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酒瓶的定位夹,所述灌装桶22底部设有与定位夹相对应的灌装头23,所述灌装头23上安装有电磁流量计24和电磁阀25,所述电磁流量计24和电磁阀25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单独控制每个酒瓶的灌装量,单独控制每个酒瓶的灌装量。

上述液体灌装机进行酒液灌装时,首先开启控制器,控制升降气缸带动托瓶盘21上,使各个灌装头23的出液端伸入酒瓶瓶中,同时控制器给予电磁阀25开启信号,送出托瓶盘21,新的空酒瓶进入托瓶盘21,控制器开始新一轮的灌装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的液体灌装机的上述的液体灌装机的灌装装置2还设置有用于向灌装桶22进行加液的加液系统,所述加液系统包括液体输送泵以及设置在灌装桶22内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体输送泵和液体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的液体灌装机的进一步的,上述的液体灌装机中,所述灌装头23出液端连接有软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液体灌装机采用多个灌装头同时进行灌装,采用单独的流量计和电磁阀,单独控制每个酒瓶的灌装量,适应的瓶型范围广,定量精度高,灌装后的液位一致,同时进瓶和出瓶机构的结构简单、运行顺畅,瓶托上的定位夹能有效防止酒瓶滑落,避免酒瓶破损、最大程度的使灌装机的匀速旋转速度不受外力的影响,进一步的保证了灌装精度,而且能够轻松的控制灌装的速度和灌装量的大小,完全实现平稳、均匀的连续化生产,易于推广能够更加高效、可靠的进行液体灌装,并且具有计量准确,特别适合酒类液体的灌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