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换热管试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1974阅读:2350来源:国知局
U型换热管试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管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型换热管试压工装。



背景技术:

在化工设备制造中,换热器换热管的制造必须进行耐压试验,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受到高度重视。现有技术试压采用换热管一端盲板焊接,另一端安装试压泵和压力表的办法进行试压,不仅试压时间长,盲板切割后,换热管不易穿管缺点。为了解决上述缺点,经过本发明人研究,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U型换热管试压工装,该工装可以解决U型换热管试压问题,在低压过程中适当的降低工作量,又能提高生产质量,操作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U型换热管试压工装,所述工装包括单向堵头、紧固螺栓、活动连接头、第一双向螺栓和打压泵,在所述紧固螺栓与第一双向螺栓的轴向均开有换热管通孔;U型换热管的其中一端穿置于紧固螺栓的换热管通孔内,紧固螺栓与单向堵头螺纹连接,且U型换热管的其中一端与单向堵头内壁抵紧配合;活动连接头与第一双向螺栓的其中一端螺纹连接,U型换热管的另外一端伸入活动连接头且穿置于第一双向螺栓的换热管通孔内,第一双向螺栓的另外一端连接于打压泵上。该工装内部处处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紧固螺栓螺杆端部的单向堵头内开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垫,第一密封垫的轴向上开有用于穿置U型换热管的其中一端的换热管孔,第一密封垫的换热管孔与U型换热管过盈配合;位于第一双向螺栓的螺杆端部的活动连接头内部开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垫,第二密封垫的轴向上开有用于穿置U型换热管的其中一端的换热管孔,第二密封垫的换热管孔与U型换热管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密封垫选用硅胶材质,所述密封垫与U型换热管是过盈配合,使得整个装置连接更加紧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紧固螺栓和所述活动连接头内部的空腔均为平头锥形,所述第一密封垫和所述第二密封垫形状相同均为与各自的空腔相配合的锥形结构。密封垫设置成锥形可以和所述空腔内部完美契合,这增加了工装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堵头下方设置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长臂水平放置,短臂朝上且与单向堵头下端相焊接;所述支架的长臂靠近端部的上方焊接有压板,所述压板分为前压板和后压板,所述后压板与所述支架相焊接,所述压板均设置有半圆形凹槽,前、后压板的凹槽向内相对放置,两个半圆形凹槽拼接合成的圆柱通孔可以与U型换热管直部限位压接配合,在前、后压板的凹槽下方且贯穿前、后压板设置有一个与螺栓螺母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前压板通过螺栓螺母与后压板紧固连接。压板的设置,是为了让单向堵头将U型换热管堵得更严实,当整个装置处于高压状态时,不至于漏水,提高工装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工装还包括第二双向螺栓,所述第二双向螺栓与所述第一双向螺栓结构相同,相邻U型换热管的端部分别对应的伸入一个活动连接头内且穿置于与两个活动连接头螺纹连接的第二双向螺栓的换热管通孔内部;位于第二双向螺栓的螺杆端部的两个活动连接头内部均开有空腔,空腔内均设置有第二密封垫,第二密封垫的轴向上开有用于穿置U型换热管的另外一端的换热管孔,第二密封垫的换热管孔与U型换热管过盈配合。第二双向螺栓主要是将两个相邻的U型换热管连接在一起,这样一个工装中就可以连接多个U型换热管,同时检测多根管子就可以节省时间,降低工作强度,节约人力。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工装可以解决U型换热管试压问题,在超高压的情况下,测试单根U型换热管,可增加是试压工装的密封性,在低压过程中,则可多根U型换热管串联起来,同时进行试压,这就适当的降低了工作量,又能提高生产质量,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 单根管测试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2 单向堵头剖视图。

图3 活动连接头剖视图。

图4 紧固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5 双向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6 锥形密封垫的剖视图。

图7 锥形密封垫俯视图。

图8 压板主视图。

图9 压板俯视图。

图10 支架及其构件结构图。

图11 多根管测试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单向堵头;2-第一密封垫;3-紧固螺栓;4-压板;5-支架;7-第一双向螺栓;8-活动连接头;9-打压泵;10-第二双向螺栓11-第二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上”“下”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参见附图,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换热管试压工装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工装包括单向堵头1、紧固螺栓3、活动连接头8、第一双向螺栓7和打压泵9。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紧固螺栓3与第一双向螺栓7的轴向均开有换热管通孔,U型换热管6的两端部可以穿过紧固螺栓3和第一双向螺栓7的换热管通孔,如图4所示,所述紧固螺栓3包括头部和螺杆部,所述第一双向螺栓7中间设置有环形凸缘两端有螺杆;如图1所示,U型换热管6的其中一端穿置于紧固螺栓3的换热管通孔内,紧固螺栓3与单向堵头1螺纹连接,且U型换热管6的其中一端与单向堵头1内壁抵紧配合;活动连接头8与第一双向螺栓7的其中一端螺纹连接,U型换热管6的另外一端伸入活动连接头8且穿置于第一双向螺栓7的换热管通孔内,第一双向螺栓7的另外一端连接于打压泵9上,则整个工装都是连通的,这就保证了在工装的内部压力处处相等。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换热管试压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位于紧固螺栓3螺杆端部的单向堵头1内开有空腔,如图1所示,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垫2,第一密封垫2的轴向上开有用于穿置U型换热管6的其中一端的换热管孔,第一密封垫2的换热管孔与U型换热管6过盈配合;如图3所示,位于第一双向螺栓7的螺杆端部的活动连接头8内部开有空腔,如图1所示,空腔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1,第二密封垫11的轴向上开有用于穿置U型换热管6的其中一端的换热管孔,第二密封垫11的换热管孔与U型换热管6过盈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垫2和所述第二密封垫11均采用硅胶材质,故所述第一密封垫2与所述第二密封垫11和U型换热管6采取过盈配合,可以增大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使单向堵头1和活动连接头8均能与U型换热管6连接得更加紧固。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换热管试压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紧固螺栓3和所述活动连接头8内部的空腔均为平头锥形,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密封垫2和所述第二密封垫11形状相同且均为与各自的空腔相配合的锥形结构。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使密封垫与U型换热管6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而且还可以使单向堵头1和活动连接头8内部呈完全密闭状态,这增加了整个工装的密封性。

再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换热管试压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如图8所示,在所述单向堵头1下方设置有L型支架5,所述L型支架5的长臂水平放置,短臂朝上且与单向堵头1的下端相焊接,在所述支架5的长臂靠近端部的上方焊接有压板4,所述压板4分为前压板和后压板,所述后压板与所述支架5相焊接,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压板4均设置有半圆形凹槽,前、后压板的凹槽向内相对放置,两个半圆形凹槽拼接合成的圆柱通孔可以与U型换热管6的直部限位压接配合,在前、后压板的凹槽下方且贯穿前、后压板设置有一个与螺栓螺母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前压板通过螺栓螺母与后压板紧固连接。压板4和支架5的设置,是为了在某些超高压的环境下,增加单向堵头1与U型换热管6的紧固度。

再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换热管试压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1所示,所述工装还包括第二双向螺栓10,所述第二双向螺栓10与所述第一双向螺栓7结构完全相同,相邻U型换热管6的端部分别对应的伸入一个活动连接头8内且穿置于与两个活动连接头8螺纹连接的第二双向螺栓10的换热管通孔内部;位于第二双向螺栓10的螺杆端部的两个活动连接头8内部均开有空腔,空腔内均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1,第二密封垫11的轴向上开有用于穿置U型换热管6的另外一端的换热管孔,第二密封垫11的换热管孔与U型换热管6过盈配合。这就可以将多根U型换热管6串连在一起,在末端的一个端口处连接打压泵9,在末端的另一个端口处连接单向堵头1,整个工装就是连通的,这样进行试压,既节省工作时间又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该工装可以解决U型换热管6试压问题,在超高压的情况下,测试单根U型换热管6,可增加是试压工装的密封性,在低压过程中,则可多根U型换热管6串联起来,同时进行试压,这就降低了工作量,又能提高生产质量,操作方便简单。

其余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U型换热管试压工装的其他构成及其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尽管已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极其等同替换所限定,在未经创造性劳动所作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