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绿叶蝉毒力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0958发布日期:2018-10-12 23:0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昆虫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绿叶蝉毒力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小绿叶蝉是茶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每年防治该虫的次数约占防治总次数的80%。药剂筛选是绿色防控中科学用药技术的重要内容,室内毒力测定是确定药剂有效性的第一步,也是药剂筛选的常规试验。一般一个药剂的毒力测定需设5-6个剂量处理,加上空白对照,通常一个单剂就有6-7个处理。每个处理至少需3个重复。小绿叶蝉体型小,善弹跳,若虫体纤弱,试验用虫依靠从田间采集。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毒力测定试验装置。过去常用的试验方法为:在装满水的罐头瓶上放置一块泡沫板,板中央挖一个孔,板上放一张滤纸,将浸渍过药液的茶梢穿过滤纸和泡沫板上的孔插入瓶中,然后用马灯罩罩住上部茶梢,马灯罩放置在泡沫板上,上端再罩一个纱网,以防叶蝉逃逸。这种方法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整个装置不稳。马灯罩口径大于罐头瓶,整个装置上大下小,马灯罩本身又比较高,整个装置重心偏高,十分不稳;(2)该装置体积较大。一个药剂试验至少就需18-21个这样的装置,十分占用空间。一个药剂试验至少需要占用2台生物培养箱。如果试验药剂多的话,无法同时开展试验,工作效率低;(3)不同试验单位或者不同试验人所用装置各不相同,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稳定,占用空间小,能够标准化的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小绿叶蝉毒力测定装置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一种小绿叶蝉毒力测定装置,包括盛水器、支撑板、虫罩和盖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盛水器的开口处设置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设有一组圆形凹槽,所述的圆形凹槽中心设有插孔,所述的圆形凹槽上配合设置虫罩,所述的虫罩顶部设置盖网。

所述的一种小绿叶蝉毒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底面设有一组凸起,所述的支撑板与盛水器配合后,所述的凸起卡在盛水器侧壁外缘。

所述的一种小绿叶蝉毒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虫罩为两头开口的透明圆筒结构。

所述的一种小绿叶蝉毒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网扣接在虫罩顶部,所述的盖网包括金属圈和纱网。

上述的一种小绿叶蝉毒力测定装置具有以下优点:①结构简单稳定。整个装置重心较低,而且虫罩放置在浅凹槽中,稳定性好,保证了试验条件一致和试验的准确性。②体积小,节约空间。一个装置即可完成一个药剂处理的3个重复,一次毒力测定实验用6个装置即可完成。该装置放在常用的生物培养箱中,1台培养箱可完成1-2个药剂试验。③操作方便,易于标准化,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不仅适用于化学农药,也适用于虫生真菌等生物农药的毒力测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板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板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盖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盛水器;2-支撑板;3-虫罩;4-盖网;5-插孔;6-浅凹槽;7-凸起扣;8-金属圈;9-纱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小绿叶蝉毒力测定装置包括盛水器1,该盛水器1为敞口的长方体结构。盛水器1的开口处设置支撑板2,支撑板2为一硬质的白色薄板。为了提高支撑板2与盛水器1的配合度,支撑板2底面设有一组凸起7,支撑板2与盛水器1配合后,凸起7卡在盛水器1侧壁外缘。支撑板2上设有一组圆形凹槽6,圆形凹槽6中心设有插孔5,圆形凹槽6上配合设置虫罩3,虫罩3将插孔5盖住。虫罩3为两头开口的透明圆筒结构。虫罩3顶部设置盖网4,盖网4扣接在虫罩3顶部,盖网4包括金属圈8和纱网9。

实际使用时,盛水器1大小设置为长260mm宽100mm高50mm;支撑板2设置为长280mm宽120mm厚5mm;凸起7设置为扣高3mm,长20mm,距板边缘9mm,居中排列;圆形凹槽6设置为直径65mm,凹槽深3mm,凹槽间相距15mm;插孔5设置为孔径5mm;虫罩3设置为内径为60mm,高150mm;盖网4设置为直径为70mm,纱网9网孔1mm。盛水器1和支撑板2为塑料材料制成,虫罩3为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盖网4为金属材料制成。

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先将盛水器1中盛满水,然后盖上支撑板2,使支撑板2底部的凸起7卡在盛水器1四边外缘。将浸渍过药液的茶梢晾干后插入插孔5中,茶梢基部浸在水中,并用少许棉花将茶梢和插孔5的缝隙封住。将虫罩3罩住上部茶梢后搁置在支撑板2上的圆形凹槽6内,将小绿叶蝉接入虫罩3后,扣上盖网4。可用记号笔在支撑板2上标记试验处理编号和重复号。根据试验设计要求,分别在药后1天、3天或7天后检查记录虫罩内活虫数和死虫数。实验结束后,将虫罩3内的茶枝和小绿叶蝉取出处理掉,各部件清洗干净,待下次试验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