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束镜准直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0504发布日期:2019-05-24 20:55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扩束镜准直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扩束镜准直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加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一项基本技术。激光加工头是激光加工技术里的关键装备。它将激光发生器产生的激光束,经过一定的处理,投射到被加工的零件表面,实现激光加工的目的。比如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热处理等。

然而激光在对工件进行处理时对其准直性要求较高,如在激光切割时,其发散角过于分散可能会影响切割效率,甚至会将无需切割的部分也切割掉,严重影响良品率,所以行业在通常会在激光器的前端增加激光扩束镜,以起到减小激光束发散角的作用,激光的准直实际就是压缩发散角,当束腰半径扩大x倍时,其发散角相应压缩为原来的1/x。经扩束后的光束和未经扩束的光束相比,扩束后的光束可被聚焦的更小,更加精准、精细的对工件进行加工。

因此,对激光扩束镜的准直进行检测成为重中之重,其准直性会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目前,现有的对激光扩束镜准直性检测的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不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扩束镜准直性能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扩束镜准直性能检测装置,至少包括呈共轴设置的激光器、扩束镜以及分光镜,所述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束经所述扩束镜准直后射入所述分光镜上,所述分光镜将所述激光束分割成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所述反射光束经位于所述分光镜正上方的第一反射镜反射后与所述激光束平行,其光斑投射在观测板上;所述透射光束依次经位于所述分光镜正前方的第二反射镜和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镜正上方的第三反射镜反射后与所述激光束平行,其光斑投射在所述观测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镜的中轴线与所述反射光束形成的夹角为45°。

优选的,所述透射光束与所述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形成的夹角均为45°。

优选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平行。

优选的,所述观测板位于所述激光器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分光镜为非偏振型的半透光半反射分光镜,透射率为50%。

优选的,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同步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至少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可自转地丝杆,所述丝杆上设有与其丝杆传动的传动块,所述传动块通过固设在其上的支撑杆与所述第二反射镜固接;所述传动块还固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反射镜固接,所述第三反射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呈镜像设置。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丝杆一端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气缸轴与所述丝杆固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投射光斑的大小可得知扩束镜的准直性能,操作便捷,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2、本装置先扩束再分光,不会因为激光束功率密度过高而对分光镜造成损伤;

3、由于分光镜各处透射率大致上相同,因而即使采用一个扩束镜先扩束再分光,各个分光光束均匀,不会出现透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各处的光强度不同的问题,有效地节约成本;

4、驱动组件的设置可调节透射光束所投射光斑的大小,从而精准地计算出扩束镜的准直,以便后期做相应的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扩束镜准直性能检测装置,至少包括呈共轴设置的激光器1、扩束镜2以及分光镜3,其中,所述分光镜3为非偏振型的半透光半反射分光镜,相对于传统的渐变式分光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光镜3各处的透射率相同,保持固定不变。从而即使经过扩束后的激光光斑较大,也不会导致激光光束的光强分布不均的情况。优选的,所述分光镜3的透射率为50%。

所述激光器1发射出的激光束11经所述扩束镜2准直后射入所述分光镜3上,所述分光镜3将所述激光束11分割成反射光束31和透射光束32,所述反射光束31经位于所述分光镜3正上方的第一反射镜4反射后与所述激光束11平行,其光斑投射在位于所述激光器1的正上方的观测板5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镜4的中轴线与所述反射光束31形成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射光束32依次经位于所述分光镜3正前方的第二反射镜6和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镜6正上方的第三反射镜7反射后与所述激光束11平行,其光斑投射在位于所述激光器1的正上方的观测板5上。进一步的,所述透射光束32与所述第二反射镜6和第三反射镜7形成的夹角均为45°。且所述第三反射镜7和第一反射镜4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设计要点在于: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二反射镜6和第三反射镜7同步移动的驱动组件8,所述驱动组件8至少包括支撑架81,所述支撑架81上设有可自转地丝杆82,所述丝杆82上设有与其丝杆传动的传动块83,所述传动块83通过固设在其上的支撑杆84与所述第二反射镜6固接。所述传动块83还固设有连接件85,所述连接件85与所述第三反射镜7固接,所述第三反射镜7与所述第二反射镜6呈镜像设置。所述丝杆82的一端固设有一驱动电机86,所述驱动电机86的气缸轴与所述丝杆82固接。所述驱动组件的设置可调节透射光束所投射光斑的大小,从而精准地计算出扩束镜的准直,以便后期做相应的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简单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8的工作过程:所述驱动电机86启动,通过其电机轴驱动所述丝杆82转动,又因所述丝杆82与所述传动块83为丝杆传动,所以所述传动块83在所述丝杆82上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三反射镜7与所述第二反射镜6同步水平移动,从而达到调节所述透射光束32光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投射光斑的大小可得知扩束镜的准直性能,操作便捷,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2、本装置先扩束再分光,不会因为激光束功率密度过高而对分光镜造成损伤;

3、由于分光镜各处透射率大致上相同,因而即使采用一个扩束镜先扩束再分光,各个分光光束均匀,不会出现透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各处的光强度不同的问题,有效地节约成本;

4、驱动组件的设置可调节透射光束所投射光斑的大小,从而精准地计算出扩束镜的准直,以便后期做相应的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