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945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或发热组件上,利用导热座与散热体间的扣合连接,来增加各组件间的接触紧密度,提高热传导效果的组合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将热导体运用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散热已是大势所趋,尤其是热导体中的热管或铜柱,因其具有高热传导能力,能够快速传热、热传导效率高、重量轻、结构简单及多用途等特性,所以可以传递大量的热量且不消耗电力,非常适合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因此将热导体及散热体组成组合式散热装置,已成为散热的另一解决方案。


图1为公知组合式散热器。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有一导热座10a、两个热管20a及一散热体30a。其中,导热座10a底面平贴在中央处理器(CPU)的表面上,在其顶面开设有两条槽沟11a,两个热管20a的一端分别放置在两个槽沟11a中,两个热管11a的另一端穿设在散热体30a上。散热体30a由多个散热鳍片31a堆叠而成,各散热鳍片31a上开设有相互对应的穿孔32a,穿孔32a供热管11a穿设连接。在各组件的接触面间涂覆有导热介质,由此,形成一组合式散热器。
然而,公知的组合式散热器,存在有以下的缺陷一、由于各热管20a为一小管径圆柱体,其内部所能设置的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受到空间的限制,使其与导热座10a及散热体30a的接触面积狭小热阻大,因此,热管20a所能带走的热量受到限制。
二、散热鳍片31a的穿孔32a为一封闭状小圆孔,其在与热管20a结合时,在穿孔32a内壁面不易将黏胶状的导热介质均匀涂覆,使热管20a与散热体30a的连接无法达到良好的接触效果。
三、由于散热鳍片31a间的流道不具有流线形状,当散热风扇向下吹入气流时,极易使气流在流道间产生相互撞击,因而造成流阻大、噪音大、涡流多及热对流传导系数差等不良现象。
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凭借从事研发多年的经验,针对可进行改进的不便与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装置,其利用导热座与散热体间的扣合连接来增加各组件间的接触紧密度及减小热阻,并可将导热介质均匀涂布在接触部及容置槽的表面上,提供一热阻抗性低的散热结构,从而提高该散热装置的热传导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导热座及一散热体。其中,在该导热座上开设有一孔洞,一热管设置在该孔洞中。在该导热座外部设置有第一扣合部及接触部,该第一扣合部连接在散热体上,该散热体由多个散热鳍片组成,在该散热鳍片上设置有容置槽及第二扣合部。该第二扣合部与导热座的第一扣合部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当该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相互连接时,可以使散热体的容置槽紧密贴合在导热座的接触部上,从而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易于将导热介质均匀涂布在导热座及散热体上,增加相互间的接触效果及降低热传导的阻抗性,提高了该散热装置的热传导效率,并且可以避免热管遭受损坏。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公知组合式散热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与固定座及散热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的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a-导热座11a-槽沟20a-热管30a-散热体31a-散热鳍片 32a-穿孔10-导热座11-第一扣合部 12-接触部13-孔洞14-热管15-螺孔20-散热体21-散热鳍片22-容置槽23-第二扣合部 24-凸环30-固定座31-本体32-平板33-穿孔34-圆孔35-螺孔40-散热风扇41-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2、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组合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装置,如图2、图3所示,包括有一导热座10及一散热体20,其中导热座10用铝、铜或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制成,在其外部底端处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一扣合部11,第一扣合部11可为一凹入形状的卡槽或凸出形状的卡钩(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V”字形的卡槽。在导热座10上形成有一接触部12,接触部12呈倒“U”字形。在导热座10的近上方处开设有一圆柱形孔洞13,孔洞13与导热座10的接触部12互相平行,可供热管14置设连接。热管14为一大管径圆柱体,其内部设置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利用该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的热传机制,可以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迅速带离。在导热座10的孔洞13的内壁与热管14的外缘面之间,可填充或涂覆有导热介质,该导热介质可为散热膏、铅、锡、铅锡合金、金属或低温可融化的导热膏等材料。
散热体20用铝、铜或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制成,由多个散热鳍片21所组成。在散热鳍片21上开设有圆弧状的容置槽22,容置槽22的内缘形状与导热座10的接触部12的外缘形状相互配合,在其下方处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扣合部23。第二扣合部23与导热座10的第一扣合部11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当第一扣合部11扣合连接在第二扣合部23时,可以使散热体20的容置槽22紧密贴合在导热座10的接触部12上。自第二扣合部23上方延伸至容置槽32周缘处形成有一凸环24,凸环24可增加散热鳍片21与导热座10的接触表面积,且易于将导热介质均匀涂覆在凸环24与接触部12之间。
上述组件在组合时,可先将热管14置入导热座10的孔洞13中,再与散热体20扣合连接,也可以先将导热座10与散热体20相互扣合连接后,再将热管14置入导热座10的孔洞13中。
图4、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与固定座及散热风扇的分解立体图及组合剖视图。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固定座30及一散热风扇40。其中,固定座30设置在散热体20上方,并与导热座10固定连接。散热风扇40与固定座30固定连接。固定座30包括一主体31及从主体31垂直延伸的平板32,在各平板32上开设有穿孔33。在导热座10的前、后端面上分别开设有螺孔15,穿孔33与导热座10的螺孔15对应设置,可用螺丝等固定连接组件插入穿孔33及螺孔15从而将固定座30与导热座10固定连接。在主体31的顶面开设有一圆孔34及多个螺孔35。圆孔34位于散热风扇40的正下方,以利气流向下吹入散热装置中,多个螺孔35与散热风扇40的定位孔41相互对应,可以用螺栓等连接组件将散热风扇40与固定座30固定连接。
图7至图10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至第六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其中,导热座10的第一扣合部11与散热体20的第二扣合部23对应配合,该扣合部结构可为矩形(如图7所示)或半圆形(如图8所示)的组合形状,用来控制散热鳍片21嵌入导热座10时,在垂直方向的定位。该扣合部也可以为鸠尾形(如图9所示)或“T”字形(如图10所示)的组合形状,用来控制散热鳍片21嵌入导热座10时,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定位,即使散热鳍片21无法从上述方向中拔出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接触部与容置槽为非封闭形态,易于将导热介质均匀涂布在导热座及散热体上,以增加相互间的接触效果及降低热传导的阻抗性。
2.第二扣合部与第一扣合部所形成的扣合结构,可以避免散热鳍片在组合过程中产生弯曲变形,更增加了导热座及散热体的接触紧密度,使得接触热阻抗较小,从而提高了该散热装置的热传导效率。
3.该导热座的接触部的形状可以提供一较佳的流线形结构,使得气流的流阻小、噪音小,并达到最佳的热传导效果。
4.由于该热管的管壁厚度为一薄板,在组装过程中如果受到碰撞或压制力过大时,易产生凹陷或变形的现象,会大幅降低该热管的热传导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座的孔洞设置,对热管形成一保护结构,可避免热管遭受损坏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不曾见于同类产品及公开使用过,申请前更发表在任何刊物上,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一导热座及一散热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热座上开设有孔洞,一热管设置在所述孔洞中,所述导热座外部设置有第一扣合部及接触部,在所述散热体上设置有容置槽及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与导热座的第一扣合部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当所述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相互连接后,使所述容置槽紧密贴合在所述导热座的接触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座的孔洞及接触部互相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热座的孔洞内壁与所述热管的外缘面之间填充或涂覆有导热介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为散热膏、铅、锡、铅锡合金或低温可融化的导热膏中的任意一种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座的第一扣合部为相互对应的卡槽或卡钩的任意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座的第一扣合部与散热体的第二扣合部为V字形、矩形、半圆形、鸠尾形或T字形中的任意一种组合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座的热管为一大管径圆柱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由多个散热鳍片相互连接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鳍片的容置槽周缘分别延伸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内缘形状与导热座的接触部外缘形状相互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固定座及一散热风扇,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散热体上方并与所述导热座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式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导热座及一散热体。其中,该导热座开设有一孔洞,一热管设置在该孔洞中。在该导热座外部设置有第一扣合部及接触部,该第一扣合部连接在散热体上,该散热体由多个散热鳍片组成,在该散热鳍片上设置有容置槽及第二扣合部,该第二扣合部与导热座的第一扣合部对应设置且相互配合,当该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相互连接后,可以使该散热体的容置槽紧密贴合在导热座的接触部上。由此,利用导热座与散热体间的扣合连接,可以增加各组件间的接触紧密度,提高该散热装置的热传导效果。
文档编号G06F1/20GK2687843SQ200420047848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日
发明者徐惠群 申请人:徐惠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