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介质盒及外带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963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介质盒及外带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置记录有信息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盒、以及对从容纳有这种记录介质盒的容纳场所外带记录介质盒的行为进行管理的外带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例如在磁带或DVD等的记录介质中存储保存对象信息,并将这些记录 介质容纳在规定的容纳场所等,来进行信息的长期保存。在此,作为这种长期保存的对象的 信息,大多是像企业的客户信息等的要求严格的安全性管理的信息,例如,在废弃记录有这 种信息的记录介质时,对该记录介质进行机械破坏后废弃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中,内置有可以大量记录信息的磁带等的记录介质盒,作为适于信息长期保存 的介质而被广泛利用。通常,从上述安全性管理的观点出发,对这种记录介质盒的外带进行 严格管理,防止由于从容纳场所非法外带记录介质盒而造成的信息泄露。例如,还可以通过在使用规定的软件方式的密钥后才可以读出的状态下,在记录 介质盒内的记录介质中记录信息等的方法,来防止信息泄露。此外,通过将能够以无线方式交换信息的所谓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安装到管理对象物品中,可以进行该物品的外带管理等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而利用了这种RFID标签的外带管理还能应用于防止上述的信息泄露。例如,如下进行利用了 RFID标签的信息泄露的防止。首先,在容纳场所内的记录 介质盒中,安装存储有将该记录介质盒与其它记录介质盒区别开的识别信息的存储器和 RFID标签。然后,在通向该容纳场所的出入口设置如下的安全门,该安全门具有与RFID标 签进行通信的功能、并存储有禁止从容纳场所外带的记录介质盒的识别信息。当拿着记录 介质盒的人员通过安全门时,安全门针对该人员所持的记录介质盒的RFID标签查询识别 号。而且,当RFID标签针对该查询所应答的识别号是禁止从容纳场所外带的记录介质盒的 识别信息时,发出警报。通过RFID标签和安全门的这种动作,防止由于从容纳场所非法外 带记录介质盒而造成的信息泄露。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3412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288004号公报但是,现状是在上述的使用密钥来进行信息泄露的防止中,不能在技术上完全防 止该密钥的非法破译,存在如果破译了密钥就不能防止信息泄露的问题。而且,在使用了 RFID标签和安全门的信息泄露的防止中,例如当存在无视警报而强行通过安全门的非法人 员时,有可能不能防止这种非法人员的信息泄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可靠地防止信息泄 露的状态下记录信息的记录介质盒、以及管理从容纳场所外带记录介质盒的行为以可靠地防止信息泄露的外带管理系统。达成上述目的的记录介质盒的基本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记录介质,其记录有信息;通信部,其以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以及破坏机构,其响应于所述通信部中的规定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 行如下程度的破坏,即从该记录介质读取信息的读取装置至少不能读取该信息。根据该记录介质盒的基本方式,在上述通信部接收到了上述无线信号时,由上述 破坏机构破坏上述记录介质。由此,例如通过在有人要非法地外带该记录介质盒时,向该记 录介质盒发送上述无线信号等的运用,即使存在强行地外带该记录介质盒的非法人员,也 可以可靠地防止信息泄露。即,根据该记录介质盒的基本方式,可以在可靠地防止信息泄露 的状态下记录信息。此处,对于记录介质盒的基本方式,优选“所述破坏机构以热的方式破坏所述记录介质”的应用方式。根据该优选的应用方式,可以通过加热等简单的方法来破坏上述记录介质。并且,对于上述的记录介质盒的基本方式,优选“所述记录介质是磁带,所述记录介质盒具有卷盘体,该卷盘体具有卷绕所述记录介质的中心轴、以及夹 着该卷绕的记录介质并在沿着该中心轴的方向上彼此相向的2个框板,所述破坏机构具有发热体,其安装在所述2个框板中的至少1个框板上,并接受 电力的提供而发热;以及电力提供部,其响应于所述通信部中所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向所述 发热体提供电力”的应用方式。根据该优选的应用方式,通过耐热性低的磁带的采用、和响应于上述无线信号的 接收而加热该磁带的加热体,可以简单地破坏上述记录介质,因此可以提高破坏记录介质 的可靠性。并且,对于作为记录介质使用磁带的类型的应用方式,还优选“所述发热体安装在所述 框板的一部分上,并横穿卷绕在所述中心轴的记 录介质的层”的应用方式。根据该进一步优选的应用方式,来自上述发热体的热虽然施加在上述记录介质的 一部分上,但却是施加在横穿该记录介质的层的范围中,因此可以通过该部分加热,使记录 介质在长度方向的大范围中不能使用,因而是高效的。并且,作为记录介质使用磁带的类型的应用方式,可以是“所述发热体是在所述框板上、在横穿卷绕在所述中心轴上的记录介质的 层的方向上延伸的加热线”的应用方式,还可以是“所述发热体是在所述框板上、从所述中心轴呈放射状延伸的多条加热 线”的应用方式,也可以是“所述发热体是如下的多个加热器,所述多个加热器分散在所述框板上, 各为面形状,以面的方式发热,且其发热面朝向卷绕在所述中心轴上的记录介质”的应用方 式。在这些应用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都可以通过对上述记录介质的一部分进行加热来使记录介质在长度方向的大范围上失效,可以高效地使记录介质失效。并且,实现上述目的的外带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是一种外带管理系统,其对从容 纳有一个以上的记录介质盒的容纳场所外带该记录介质盒的行为进行管理,所述记录介质 盒内置了记录有信息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盒包括 所述记录介质;介质侧通信部,其以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以及破坏机构,其响应于所述介质侧通信部中的规定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对所述记录 介质进行如下程度的破坏,即从该记录介质读取信息的读取装置至少不能读取该信息,所述外带管理系统包括出入口侧通信部,其设置在通向所述容纳场所的出入口,并以无线的方式与通过 该出入口的所述记录介质盒的所述介质侧通信部进行通信;判定部,其根据所述出入口侧通信部与所述介质侧通信部进行通信的内容,判定 通过所述出入口的记录介质盒是否是禁止从所述容纳场所外带的记录介质盒;以及发送部,其针对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是禁止从所述容纳场所外带的记录介质盒的 记录介质盒,通过所述出入口侧通信部发送所述无线信号。根据该外带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对在上述判定部中判定为禁止从上述容纳场所 外带的记录介质盒的记录介质盒,破坏上述记录介质。由此,例如即使强行地外带这种被禁 止外带的上述记录介质盒,该外带的记录介质盒也已经成为上述记录介质被破坏的状态, 因此能可靠地防止信息泄露。即,根据该外带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可以对从容纳场所外带 记录介质盒的行为进行管理以可靠地防止信息泄露。并且,对于该外带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优选“所述记录介质盒具有将该记录介质盒与其它的记录介质盒区分开的识别名 称,并且具有识别名称应答部,该识别名称应答部在通过所述介质侧通信部查询了该识别 名称时,通过该介质侧通信部应答该识别名称,所述判定部对具有被禁止从所述容纳场所外带的记录介质盒的识别名称、并通过 所述出入口的记录介质盒,通过所述出入口侧通信部查询识别名称,并判定所述识别名称 应答部响应于该查询而应答的识别名称是否与被禁止外带的记录介质盒的识别名称一致” 的应用方式。根据该优选的应用方式,通过使用上述识别名称,可以简单地将禁止外带的记录 介质盒与其它的记录介质盒区分开。另外,对于外带管理系统,此处仅示出外带管理系统特有的方式,但这仅仅是为了 避免重复,外带管理系统不仅包括上述方式,还包括与上述的记录介质盒的各方式对应的 各种方式。如以上说明,根据记录介质盒及外带管理系统的上述基本方式,可以在可靠地防 止信息泄露的状态下记录信息,并且可以对从容纳场所外带记录介质盒的行为进行管理以 可靠地防止信息泄露。


图1是示出针对记录介质盒及外带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图。图2是示出计算机中心100的检查站120中的识别号检查的情况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计算机房200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计算机房200的检查门210中的识别号检查的情况的示意图。图5是详细示出库装置300的图。 图6是示出库装置300中的识别号检查的情况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磁带盒400的一例的图。图8是示出磁带驱动器的一例的图。图9是示出从已破坏的磁带盒400抽出磁带430失败的情况的图。图10是示出从变形了的磁带430读出信息失败的情况的图。图11是示出发热体的第1其它例的图。图12是示出发热体的第2其它例的图。图13是示出发热体的第3其它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上述说明了基本方式及应用方式的记录介质盒及外带管理系 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针对记录介质盒及外带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图。该图1所示的计算机中心100,在内部设有计算机房200,而且,在该计算机房200的 内部设置有容纳了多个磁带盒400的库装置300,该磁带盒400内置了记录有信息的磁带。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容纳在库装置300的各磁带盒400分配了用于将该磁 带盒400与其它的磁带盒400区分开的识别号。而且,在各磁带盒400上安装有以无线方 式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换的RFID标签。并且,当从外部通过无线方式对识别号进行查询时, 该查询被RFID标签接收,响应于该查询,通过RFID标签以无线方式通知自身的识别号。并 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各磁带盒400,为了防止记录在该磁带盒400的信息泄露,使得不 能从该磁带盒400读取信息,具备破坏磁带的功能。当从外部以无线方式传送了以防止信 息泄露为目的的、指示破坏磁带的规定的破坏信号,且该破坏信号被RFID标签接收时,执 行基于该功能的磁带破坏。关于该磁带盒400,后面将详细说明。在容纳于库装置300的磁带盒400中记录信息时,通过用户的操作来指定该信息 是否是应防止泄露到该计算机中心100外的秘密信息。在上述的计算机房200中,除库装 置300外还具有管理计算机110,该管理计算机110基于各磁带盒400的识别号来管理各磁 带盒400的外带。并且,关于记录有上述秘密信息的磁带盒400,在管理计算机110中,该磁 带盒400的识别号被登记为泄露防止对象的识别号。图1的计算机中心100的出入口处设有守卫常驻的检查站120,并且在该检查站 120设置有用于检查磁带盒400的识别号是否是泄露防止对象的识别号的检查装置121。该 检查装置121具有分别与安装在磁带盒400上的RFID标签、以及计算机房200内的管理计 算机110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此处,上述的磁带盒400相当于记录介质盒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且该磁带盒400、检查装置121和管理计算机110的组合相当于外带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且,磁带 盒400还相当于上述外带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中的记录介质盒的一例。进而,检查装置121 相当于该基本方式中的出入口侧通信部的一例,管理计算机110相当于兼作该基本方式中 的判定部和发送部的一例。图2是示出计算机中心100的检查站120中的识别号检查的情况的示意图。在该图2中,作为检查站120中的检查的一例,示出了持有磁带盒400 (其处于容 纳在搬送用的箱子500中的状态)的人物到达该检查站120,并根据守卫的指示接受对磁带 盒400的识别号的检查的情况。此时,首先,根据守卫的指示,该磁带盒400以容纳于箱子500内的状态、或者从 箱子500取出的状态被放置在检查装置121附近。然后,管理计算机110通过该检查装置 121,以无线的方式对磁带盒400进行识别号的查询。然后,管理计算机110通过检查装置 121,接收响应于该查询从磁带盒400以无线方式发送来的识别号。接着,管理计算机110将所接收的识别号与当前登记的泄露防止对象的识别号进 行对照,由此来检查该接收到的识别号是否为泄露防止对象的识别号。然后,当该识别号是 泄露防止对象的识别号时,管理计算机Iio通过检查装置121将上述的破坏信号发送到磁 带盒400。其结果是,记录有秘密信息的磁带盒400内的磁带被破坏,防止了秘密信息泄露 到计算机中心100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计算机房200的出入口处也进行与以上说明的检查站120中 的信息泄露防止同样的措施。图3是图1的计算机房200的放大图。也如图1所示,在计算机房200的出入口处,与设置在计算机中心100的检查站 120的检查装置121同样地,设有检查门210,该检查门210具有与安装在磁带盒400上的 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检查门210与管理计算机 110以有线的方式连接。并且,通过根据守卫的指示将磁带盒400或箱子500放置在检查装 置121附近来执行上述的检查站120中的识别号检查,使持有磁带盒400的人物通过检查 门210来执行该检查门210处的检查。此处,在该计算机房200中,磁带盒400、检查门210和管理计算机110的组合相当 于外带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而且,检查门210相当于外带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中的 出入口侧通信部的一例,管理计算机110相当于兼作该基本方式中的判定部和发送部的一 例。图4是示出计算机房200的检查门210中的识别号检查的情况的示意图。在该图4中,作为检查门210处的检查的一例,示出了在持有磁带盒400的人物通 过检查门210时,对该磁带盒400的识别号接受检查的情况。此时,首先,管理计算机110通过该检查门210,以无线方式对磁带盒400进行识别 号的查询。然后,管理计算机Iio通过检查门210,接收响应于该查询从磁带盒400以无线 方式发送来的识别号。接着,管理计算机100将该接收到的识别号与当前登记的泄露防止对象的识别号 进行对照,由此来检查该接收到的识别号是否为泄露防止对象的识别号。然后,当该识别号 是泄露防止对象的识别号时,管理计算机Iio通过检查门210将上述的破坏信号送到磁带盒400。其结果是,记录有秘密信息的磁带盒400内的磁带被破坏,防止了秘密信息泄露到 计算机房200外。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库装置300中也进行与上述的检查站120及检查门210 中的信息泄露防止同样的措施。图5是详细示出库装置300的图。 该库装置300具有容纳棚310,其容纳有多个磁带盒400 ;搬出搬入口 320,其用 于将磁带盒400搬出到库装置300的外部、以及用于将磁带盒400搬入库装置300的内部; 磁带驱动器330,其从容纳在容纳棚310中的磁带盒400读出信息、和向该磁带盒400记录 信息;搬送机构340,其将容纳在容纳棚310中的磁带盒400搬送至搬出搬入口 320或磁带 驱动器330 ;以及控制电路350,其总体控制该库装置300。控制电路350与管理计算机110及未图示的操作面板连接,根据用户对管理计算 机110或操作面板的操作,针对磁带盒400进行信息的读出和记录、以及针对库装置300进 行磁带盒400的搬出和搬入。此处,上述的搬送机构340具有用于把持磁带盒400的把持机构341。当用户输入 期望搬出的磁带盒400的识别号时,把持机构341把持容纳棚310内的、该输入的识别号的 磁带盒400。并且,该把持机构341在容纳棚310与搬出搬入口 320之间搬送磁带盒400时通 过的路径相当于容纳棚310的出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把持机构341与上述的检查装 置121和检查门210同样,具有与安装在磁带盒400上的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 并通过该把持机构341进行上述识别号的检查和破坏信号的发送。在该库装置300中,磁带盒400、把持机构341和控制电路350的组合相当于外带 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且把持机构341相当于外带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中的出入口 侧通信部的一例,控制电路350相当于兼作该基本方式中的判定部和发送部的一例。图6是示出库装置300中的识别号检查的情况的示意图。在库装置300中,当用户通过操作指示了搬出期望的磁带盒400时,搬送机构340 的把持机构341把持该期望的磁带盒400并将其搬送到搬出搬入口 320。并且,在该搬送期 间,针对把持机构341把持的磁带盒400进行识别号的检查。此外,把持机构341与控制电 路350连接,通过把持机构341由控制电路350来进行这种识别号的检查。首先,当把持机构341把持磁带盒400时,控制电路350通过把持机构341,以无线 方式对当前该把持机构341所把持的磁带盒400进行识别号的查询。然后,控制电路350 通过把持机构341,接收响应于该查询从磁带盒400以无线方式送来的识别号。并且,从管理计算机110向该控制电路350预先通知上述的泄露防止对象的识别 号。然后,该控制电路350将通过把持机构341接收到的识别号,与当前登记的泄露防止对 象的识别号进行对照,由此来检查该接收到的识别号是否是泄露防止对象的识别号。然后, 当该识别号是泄露防止对象的识别号时,控制电路350通过把持机构341将上述的破坏信 号发送给磁带盒400。其结果是,记录有秘密信息的磁带盒400内的磁带被破坏,防止了秘 密信息泄露到库装置300外。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磁带盒400外带时,分别在磁带盒400被从库装置300 带出的阶段、该磁带盒400被从计算机房200带出的阶段、以及该磁带盒400被从计算机中心100带出的阶段的这3个阶段中,防止秘密信息的泄露。另外,虽然该泄露防止基本上是 在磁带盒400被从库装置300带出的阶段进行,但是例如在进行维护等时关闭库装置300 的电源的状态下将磁带盒400外带的情况、或可疑人员损坏库装置300强行将磁带盒400 外带的情况等中,在该库装置300中未能进行泄露防止的可能性高。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 这些情况,在直到磁带盒400被从计算机中心100带出为止的期间,进行上述3阶段的检 查。而且,如上所述,最终阶段的计算机中心100的检查站120中的检查是为了更全面地进 行该检查而在守卫的监视下进行的。接着,对磁带盒400进行详细说明。
图7是示出磁带盒400的内部结构的图。图7的部分(a)以透视内部构造的状态示出了磁带盒400的俯视图,部分(b)示 出了磁带盒400的剖面图,部分(c)以透视内部构造的状态示出了仰视图。磁带盒400具有矩形形状的盒箱(cartridge case) 410、卷盘体420及磁带430。 卷盘体420由卷绕磁带430的卷轴421、以及夹着该被卷绕的磁带430、且沿着该卷轴421 的方向彼此相向的2个圆盘状的框板422构成。磁带430卷绕在该卷盘体420的卷轴421 上,卷盘体420内置于磁带盒410中。此处,上述的磁带430相当于上述的记录介质盒及外 带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中的记录介质的一例,卷盘体420相当于上述的记录介质盒的应用 方式中的卷盘体的一例。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部分(b)及部分(c)所示,在下面侧的框板422上贴附 有具有部分切开的环形状的片状加热器440。并且,如部分(a)及部分(b)所示,卷轴421 的壁厚部分的上面侧,设有正负两极的2个电极450,如部分(c)所示,加热器440的两端分 别与2个电极450连接。并且,如部分(a)所示,磁带盒400具有电源460 ;加热器驱动电路470,其接收上 述破坏信号后向加热器440提供来自电源460的电力;存储器480,其存储该磁带盒400的 识别号;RFID标签490,其接收从外部以无线方式送来的破坏信号后将其传递给加热器驱 动电路470,并且当从外部以无线方式查询识别号时,以无线的方式应答存储器480存储的 识别号。此处,上述的RFID标签490相当于上述记录介质盒的基本方式中的通信部的一 例,还相当于外带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中的介质侧通信部的一例。并且,加热器440和加热 器驱动电路470的组合相当于这些基本方式中的破坏机构的一例。并且,加热器440相当 于上述记录介质盒的应用方式中的发热体的一例,加热器驱动电路470相当于该应用方式 中的电力提供部的一例。并且,上述的存储器480和RFID标签490的组合相当于上述外带 管理系统的应用方式中的识别名称应答部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上述的检查装置121、检查门210以及把持机构341以无线方 式询问识别号时,RFID标签490以无线方式应答存储器480内的识别号,并且当从检查装 置121、检查门210以及把持机构341以无线方式送来了破坏信号时,接收该破坏信号并将 其传递给加热器驱动电路470。加热器驱动电路470响应于该破坏信号,通过2个电极450 向加热器440提供来自电源460的电力。于是,该加热器440发热,使卷绕在卷盘体422上 的磁带430的下表面侧的侧缘部分受到加热。由于该加热,由树脂制成的磁带430的该侧 缘部分发生变形、或者被熔化粘结。其结果是,如以下所说明的,不能从磁带盒400读出信息,防止了上述的秘密信息的泄露。
首先,对用于从磁带盒400读出信息的磁带驱动器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磁带驱动器的一例的图。在该图8中示出了从磁带430读出信息和向磁带430记录信息的磁带驱动器500。 另外,虽然图5的库装置300所具备的磁带驱动器330与该图8的磁带驱动器500是不同 的装置,但是具有与该图8的磁带驱动器50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图8的磁带驱动器500 具备卷盘501,其将从磁带盒400抽出的磁带430卷绕;引导辊502,其将磁带430从磁带 盒400引导到卷盘501 ;以及磁头503,其在该引导途中对磁带430进行信息的读出和记录。如图7中也示出的,在磁带430的前端安装有导销(reader pin) 431,该导销431 用作将该磁带430从磁带盒400抽出时的把手。在利用磁带驱动器500读出磁带盒400的 信息时,首先,通过未图示的螺纹机构抽出该导销431,并将其安装到卷盘501的卷轴501a 上。然后,卷盘501旋转而使磁带430卷绕到卷轴501a上。并且,磁头503对随着该卷绕 而通过正下方的磁带430进行信息的读取和记录。此处,对正常的磁带盒400进行的信息读取是由磁带驱动器500通过上述那样的 处理来进行的。但是,针对上述的通过加热使磁带430变形或熔化粘结而被破坏了的磁带 盒400进行的信息读取,如下述那样将会失败。首先,当磁带430熔化粘结时,在磁带驱动器500中上述的磁带430的抽出失败。图9是示出从已破坏的磁带盒400抽出磁带430失败的情况的图。图9的部分(a)示意地示出了即使未图示的螺纹机构夹住磁带430的导销431并 拉拽,熔化粘结的磁带430也不从磁带盒400出来的情况。此外,图9的部分(b)示意地示 出了熔化粘结的磁带430被强制拉拽的结果是被扯断的情况。如上所述,当磁带430熔化粘结时,在磁带驱动器500中磁带430的抽出失败,不 能将磁带430运到磁头503。另一方面,当磁带430发生变形时,尽管能抽出磁带430,但随后磁头503进行的信 息读出失败。图10是示出从变形了的磁带430读出信息失败的情况的图。图10的部分(a)示出了变形了的磁带430从磁带盒400被抽出而被卷盘501卷 绕,并且磁带430通过磁头501的正下方的情况,图10的部分(b)示出了从下面侧观察该 状态的磁头501及磁带430的图,部分(c)示出了部分(b)中的区域C的放大图。当磁带430仅发生变形时,如图10的部分(a)所示,可以抽出磁带430并用卷盘 501卷绕。但是,此时,由于在磁带430的侧缘中的磁带盒400的下面侧发生了变形,通过磁 头501的正下方的磁带430在图中的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振动。此处,如图10的部分(c)所示,磁带430具备多条记录轨431,每条记录轨431中 存储有信息;多条伺服轨432,其与各记录轨431 —一对应,并且记录有用于相对于对应的 记录轨431对磁头503进行定位的伺服信息。另一方面,磁头503具备信息头503a,其从 记录轨431读出信息;伺服头503b,其通过从伺服轨432读出伺服信息来使信息头503对 准记录轨431。此处,记录轨431和伺服轨432的宽度为十几μπι的非常窄的宽度。与此相 对,由上述的磁带430的变形引起的振动远远比该宽度大。其结果是,不能正确地进行信息 头503相对于记录轨431的对准,因而信息的读出失败。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对于发生熔化粘结或变形的已破坏的磁带盒400,信息的读取失败,防止了秘密信息的泄露。另外,在上述中,作为上述记录介质盒的应用方式中的发热体的一例,例示了具有 图7所示的部分切开的环形状的片状加热器440,但是发热体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 下所示的其它的例子。图11是示出发热体的第1其它例的图,图12是示出发热体的第2其它例的图,图 13是示出发热体的第3其它例的图。另外,在这些图中,关于与图7所示的结构要素等同的 结构要素,赋予与图7相同的符号,并且下面省略了这些相同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图11所示的第1其它例是1条加热线610,如该图11所示,各顶点到达卷盘体420 的外缘,加热线610在被弯折成三角形状以横穿卷绕在卷盘体420上的磁带430的层的状 态下,被贴附在卷盘体420的框板422上,并且两端与2个电极450连接。图12所示的第2其它例是由8条加热线621构成的加热器组620,这些加热线621 从卷盘体420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以横穿卷绕在卷盘体420上的磁带430的层,并且该8条 加热线621之间彼此在电气上串联连接,串联连接中两端的加热线621与2个电极450连 接。图13所示的第3其它例是由多个片状的加热器631构成的加热器组630,这些片 状的加热器631分散在框板422上,并且每个都具有面形状并以面的方式发热,使该发热的 面朝向卷绕在卷盘体420上的磁带430,且该多个片状的加热器631彼此在电气上串联连 接,串联连接中两端的加热线631与2个电极450连接。这3种其它例都是通过对磁带430进行部分加热,在磁带430的长度方向的大范 围中对磁带430的上述下面侧的侧缘进行加热,因而是高效的。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直到容纳于上述库装置300内的容纳棚310中 的磁带盒400被从计算机中心100带出为止的期间,分3个阶段执行记录在该磁带盒400 的信息是否是秘密信息的检查、以及在是秘密信息时的磁带430的破坏指示。其结果是,即 使可疑者强行地外带记录有秘密信息的磁带盒400,也不能从该磁带盒400读取信息,可靠 地防止了秘密信息的泄露。另外,在上述中,作为上述记录介质盒及外带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中的记录介质 的一例,例示了磁带430,但并不限于此,该记录介质例如还可以是DVD、⑶或者MO等。并且,在上述中,作为上述记录介质盒及外带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中的破坏结构 的一例,例示了通过加热而以热的方式破坏磁带430的机构,但并不限于此,该破坏机构例 如也可以是通过对磁带430和DVD等的记录介质进行切割或者切削等以机械方式进行破坏 的机构等。并且,在上述中,作为上述记录介质盒的应用方式中的发热体的一例,例示了仅贴 附在卷盘体420的2个框板422中的1个上的加热器,但并不限于此,该发热体也可以是例 如贴附在这样的2个框板422两者上的加热器等。并且,在上述中,作为由上述记录介质盒及外带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中的判定部 进行的判定的一例,例示了将判定对象的磁带盒400的识别名称与禁止外带的磁带盒400 的识别名称进行对照的方法,但并不限于此,该判定例如也可以是,判定对象的磁带盒400 以无线方式进行其自身是不是被禁止外带的磁带盒400的申报,并接收该申报等的方法。
权利要求
一种记录介质盒,其特征在于,该记录介质盒具有记录介质,其记录有信息;通信部,其以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以及破坏机构,其响应于所述通信部中的规定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如下程度的破坏,即从该记录介质读取信息的读取装置至少不能读取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破坏机构以热的方式破坏所述记录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是磁带,所述记录介质盒具有卷盘体,该卷盘体具有卷绕所述记录介质的中心轴、以及夹着该 卷绕的记录介质并在沿着该中心轴的方向上彼此相向的2个框板,所述破坏机构具有发热体,其安装在所述2个框板中的至少1个框板上,并接受电力 的提供而发热;以及电力提供部,其响应于所述通信部中所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向所述发热 体提供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安装在所述框板的一部分上,并横穿卷绕在所述中心轴上的记录介质的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是在所述框板上、 在横穿卷绕在所述中心轴上的记录介质的层的方向上延伸的加热线。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体是在所述框板上、从所述中心轴呈放射状延伸的多条加热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是如下的多个加热器,该多个加热器分散在所述框板上,各为面状,以面的 方式发热,且其发热面朝向卷绕在所述中心轴上的记录介质。
8.—种外带管理系统,其对从容纳有一个以上的记录介质盒的容纳场所外带该记录介 质盒的行为进行管理,所述记录介质盒内置了记录有信息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盒包括 所述记录介质;介质侧通信部,其以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以及破坏机构,其响应于所述介质侧通信部中的规定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对所述记录介质 进行如下程度的破坏,即从该记录介质读取信息的读取装置至少不能读取该信息, 所述外带管理系统包括出入口侧通信部,其设置在通向所述容纳场所的出入口,并以无线的方式与通过该出 入口的所述记录介质盒的所述介质侧通信部进行通信;判定部,其根据所述出入口侧通信部与所述介质侧通信部进行通信的内容,判定通过 所述出入口的记录介质盒是否是禁止从所述容纳场所外带的记录介质盒;以及发送部,其针对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是禁止从所述容纳场所外带的记录介质盒的记录 介质盒,通过所述出入口侧通信部发送所述无线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盒具有将该记录介质盒与其它的记录介质盒区分开的识别名称,并且具 有识别名称应答部,该识别名称应答部在通过所述介质侧通信部查询了该识别名称时,通 过该介质侧通信部应答该识别名称,所述判定部对具有被禁止从所述容纳场所外带的记录介质盒的识别名称、并通过所述 出入口的记录介质盒,通过所述出入口侧通信部查询识别名称,并判定所述识别名称应答 部响应于该查询而应答的识别名称是否与被禁止外带的记录介质盒的识别名称一致。
全文摘要
内置了记录有信息的磁带(430)的记录介质盒(400)具有RFID标签(430),其接收以无线的方式指示上述磁带(430)的破坏的破坏信号;加热器(440),其用于对上述磁带(430)进行如下程度的破坏,即从磁带(430)读取信息的磁带驱动器不能读取该信息;以及加热器驱动电路(470),其响应于该RFID标签(430)中的破坏信号的接收,向加热器(440)提供电力。
文档编号G06F21/24GK101946284SQ20088012684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9日
发明者佐藤淳一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