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055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装置。
背景技术
众做周知的光盘,是具有扇区构造的信息记录介质。光盘,根据其特性,大致可以分成3类。第1类利用盘上的凹凸记录数据,是用户不能重新记录数据的再生专用盘。第2类作为记录膜,具备有机色素等,是只能记录一次的追记型盘。第3类作为记录膜,具备变化材料等,是能记录(改写)多次的改写型盘。
近几年来,由于音频及视频等声象数据(以下称作“AV数据”)被数字化,被广播或发送,因此需要更加高密度、大容量的光盘。在增大记忆容量方面,将记录层做成多个,十分有效。例如在DVD的再生专用盘中,在一张光盘上形成2个记录层后,就可以使容量提高一倍。
另外,伴随着光盘容量的扩大,DVD等视频记录用的用途正在扩大。计算机数据记录用的数据(以下称作“PC数据”),由于不容许存在丝毫的错误,所以需要记录性高的记录。例如PC数据是数据文件及文件管理信息、节目管理信息等。与此不同,视频记录用及音频记录用中使用的AV数据,需要实时记录连续性地输入的数据。但是,再生的图象及声音如果是在感觉上能够容许的程度的紊乱,也往往被容许,数据可靠性即使没有计算机数据记录用的文件那么高也行,而不中断记录则非常重要。换言之,PC数据记录用的存储机器,尽管多少花费时间,但是重视可靠性,而AV数据记录用的存储机器则重视连续记录性能,两者被要求不同的性能。
参照图1,讲述由具有2个记录层的光盘再生数据时的原理。图示的光盘,具有一对形成螺旋状的轨道槽的透明基板,这些透明基板支持着2个记录层。透明基板介有在2个记录层之间充填的透明的光硬化树脂,相互粘接,构成一张光盘。
在这里,为了便于讲述,将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较长的一方,称作“第1层的记录层”;将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较短的一方,称作“第2层的记录层”。调整第1层的记录层的厚度及成分后,可以使射入光一半反射一半透过。使收敛激光的物镜靠近光盘或者远离光盘,从而能够将激光的光束点(焦点),收敛到第1层或第2层的记录层。
图2表示现有技术的具备改写型光盘的记录层21的区域布局。在图2所示的记录层21的导入区域22中,设置着盘信息区域26和缺陷管理区域27(以下称作“DMA”)。另外,在导出区域25中,也设置着缺陷管理区域27。而在导入区域22和用户数据区域24之间以及用户数据区域24和导出区域25之间,分别设置着备用区域23。
盘信息区域26,存放着记录再生光盘的数据所需的参数及有关物理性的特性的信息。
缺陷管理区域27和备用区域23,是为了用状态良好的其它的扇区替代用户数据区域24上的不能够正确记录再生的扇区(将它称作“缺陷扇区”)的缺陷管理而准备的区域。
备用区域23,是包含为了替代缺陷扇区的扇区(称作“备用扇区”。另外特别将与缺陷扇区替代完毕的扇区称作“替代扇区”)在内的区域。在DVD-RAM中的用户数据区域24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两个部位,配置着备用区域23,配置在外周侧的备用区域23能够扩展尺寸,以便能够与缺陷扇区增加到预想以上时对应。
缺陷管理区域27,包括保持有关包含备用区域23的尺寸及配置部位的管理在内的缺陷管理的格式的盘定义结构(DDS)28,和将缺陷扇区的位置及其替代扇区的位置列入表中的缺陷目录(DL)29。关于缺陷管理区域27,为安全保险,大多是用分别在内周侧和外周侧的各缺陷管理区域27的2层合计4层记录相同的内容的规格的光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在追记型的介质中,不能一次消去记录的信息。由于这一特性,所以取代改写以前记录的信息,在别的部位添加(追加)新的信息。因此,追记型的介质具有和改写型的介质不同的管理信息。
图3表示现有技术的具有追记型光盘——DVD-R的记录层301的区域布局。图3所示的记录层301,从内周到外周,包含R信息区域302(以下记作“R-Info”)、导入区域303、用户区域304及导出区域305。
在导入区域303中,设置着盘信息区域320。
R-Info302,是追记型盘特有的区域,在R-Info302中,包含记录管理区域310(以下记作“RMA”)。
RMA310,由表示盘的记录状态的记录管理数据311(以下记作“RMD”)构成。通过取得最新的RMD311,能够取得可以追记的地址等。
另外,如果是DVD+RW时,参照FDCB(Format Disc Control Block)的信息,如果是DVD+R时,则参照SDCB(Session Disc Control Block)的信息,可以获得上述信息。
图4表示现有技术的包含缺陷管理信息的追记型光盘的记录层401的区域布局。图4所示的记录层401,从内周到外周,包含导入区域402、备用区域403、用户数据区域404及导出区域405。
在导入区域402中,设置着盘信息区域420、缺陷管理区域430和缺陷管理作业区域群440(以下记作“TDMA”)。另外,在导出区域405中设置着缺陷管理区域430。而在导入区域402和用户数据区域404之间以及用户数据区域404和导出区域405之间,分别设置着备用区域403。
追记型光盘时,由于向DMA的记录也只能进行一次,所以不能用和改写型光盘同样的方法,经常向给定位置的DMA记录最新的缺陷管理信息。因此,为了取得和改写型光盘的互换,设计着TDMA。
TDMA440,由N个(N为1以上的正数)缺陷管理作业区域441(以下记作“TDMS”)构成。TDMS441,是暂时性地记录在为了对追记型的光盘实施最后定下来的动作(作为将追记型的光盘和改写型的光盘互换的某个数据结构,DMA记录最新的TDMS441的内容)以前被更新的缺陷管理信息的区域,由包含将缺陷扇区的位置及其替代扇区的位置列入表格目录的暂时缺陷目录(以下记作“TDL”)422和暂时缺陷目录422的前头位置的信息——暂时缺陷目录前头位置的信息等的暂时盘定义结构(以下记作“TDD”)433构成。
另外,盘信息区域(图2的26、图3的320、图4的420),利用凹凸坑记录信息,或在盘出厂前等,用和在数据区域进行记录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在盘信息区域进行预先记录。
另外,缺陷管理信息(DDS、DL、TDL或者TDDS)及记录管理数据(RMD、FDCB或SDCB),在盘出厂后,利用光盘驱动器等进行记录。
专利文献2公布了具备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专利文献2还对在特定的记录层设计管理信息进行了示范。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3-28875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4-206849号公报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追记型或改写型多层光盘中,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越短的记录层,在盘表面有了伤痕、指纹及灰尘等时,其可靠性就越发下降,存在着有时不能根据光盘再生数据的问题。如图5所示,因为盘表面的伤痕、指纹及灰尘等,对再生光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缺陷管理信息(DDS、DL、TDL或者TDDS)以及替代扇区不能再生时,存在着不能再生被信息记录介质记录的用户数据的问题。
记录管理数据(RMD、FDCB、SDCB等),如上所述,是表示光盘的记录状态的重要的管理信息,所以如果不能再生,就不能向该光盘进一步地追记数据。其结果,就不能发挥大容量的特点。盘的记录容量越大,其损失就越大。
文件管理信息如果不能再生,就存在着不能向文件的数据本身进行存取,不能利用文件的数据的问题。另外,数据文件(例如文字处理器的数据文件等),其一部分不能读出后,就存在着不能阅读整体文件等问题。
专利文献2虽然公布了在特定的记录层设计管理信息区域的技术,但是作为那种特定的记录层,却对应该选择位于光盘的俯仰导致的不良影响较小的记录层进行了示范。光盘的俯仰导致的不良影响,到光盘读出侧表面的距离越深就越大。所以,如果根据专利文献2的示范,就会推出最好将管理信息区域设计在位于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近的记录层上的结论。可是如上所述,存在着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越短,越容易受盘表面的伤痕及指纹的影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研制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靠性高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装置。
采用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数据读出侧表面和记录可以用同一波长的光束读出的数据的3层以上的记录层,各记录层具有用户数据区域,在所述3层以上的记录层中,到所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大的记录层,包含记录有关全部记录层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
在首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3层以上的记录层中,到所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下的记录层,未设置记录有关全部记录层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
在首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包含存放有关向所述记录层进行存取的参数及有关所述记录层的物理特性的相关信息的盘信息区域。
在首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包含管理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的缺陷部位的缺陷管理区域;所述缺陷管理区域,包含使所有的记录层的缺陷部位和代替部位一一对应的缺陷目录。
在首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包含至少能够分配1个记录管理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的缺陷部位的缺陷管理信息的缺陷管理作业区域的缺陷管理作业区域群,所述缺陷管理作业区域,包含使所有的记录层的缺陷部位和代替部位对应的缺陷目录。
在首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包含存放了表示所述3层以上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的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管理区域。
在首选的实施方式中,到所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大的记录层,进而至少包含一个备用区域,该备用区域包含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至少有1个缺陷区域时,可以取代所述缺陷区域而使用的至少1个的替代区域。
采用本发明的其它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数据读出侧表面和记录可以用同一波长的光束读出的数据的3层以上的记录层,各记录层具有用户数据区域,在所述3层以上的记录层中,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记录声象数据的记录层,与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记录声象数据以外的数据的记录层相比,设计在到所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不大的位置。
在首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声象数据以外的数据,是计算机数据。
采用本发明的信息装置,是至少实行根据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和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某一个的信息装置,具备使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旋转的电动机;使光束收敛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任意的记录层,检知来自所述记录层的反射光的光拾波器;根据所述光拾波器的输出,再生被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记录的信息的信号处理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记录利用相同波长的光束读出的数据的3层以上的记录层时,在所述3层以上的记录层中,使所述光束的聚焦点移动到离所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大的记录层,从记录有关所有记录层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读出所述管理信息。
在首选的实施方式中,使所述光束的聚焦点移动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的3层以上的记录层中,离所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大的记录层,更新被所述管理信息区域记录的管理信息。
采用本发明的其它信息装置,是至少实行根据具有3层以上的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和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某一个的信息装置,具备使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旋转的电动机;使光束收敛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任意的记录层,检知来自所述记录层的反射光的光拾波器;根据所述光拾波器的输出,再生被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记录的信息的信号处理部;判别需要写入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用户数据区域的数据,是不是声象数据的单元;判定所述需要写入的数据不是声象数据时,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可以使用的用户数据区域中,从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大的记录层的用户数据区域中,分配记录区域,判定所述需要写入的数据是声象数据时,从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小的记录层的用户数据区域中,分配记录区域的单元。
本发明的信息再生方法,是从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读出信息的信息再生方法,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含一个以上的管理信息区域和读写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在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记录层中,至少设置1个;所述信息再生方法,包含使激光的焦点跟踪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大的记录层,取得管理信息的步骤。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是为了将信息记录到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含一个以上的管理信息区域和读写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在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记录层中,至少设置1个;所述信息记录方法,包含使激光的焦点跟踪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记录层,更新管理信息的步骤。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是为了将信息记录到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含读写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一个以上的备用区域,该一个以上的备用区域至少包含一个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至少有一个缺陷区域时,能够取代所述至少一个缺陷区域而使用的替代区域;所述备用区域,设置在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记录层中;所述信息记录方法,包含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有缺陷区域时,特定所述一个以上的备用区域中至少一个能够使用的备用区域的步骤,和与所述特定的至少一个备用区域所包含的替代区域进行替代的步骤。
在首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记录方法,还包含特定所述特定了的至少一个备用区域中,到上述缺陷区域的距离最短的备用区域的步骤。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是为了将信息记录到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含读写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一个以上的备用区域,该一个以上的备用区域至少包含一个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至少有一个缺陷区域时,能够取代所述至少一个缺陷区域而使用的替代区域;所述信息记录方法,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有缺陷区域时,包含(a)特定所述一个以上的备用区域中,至少一个能够使用的备用区域的步骤;(b)特定由所述步骤(a)特定的至少一个备用区域中,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记录层的至少一个可以使用的备用区域的步骤;(c)和由所述步骤(b)特定的至少一个备用区域所包含的替代区域进行替代的步骤。
在首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记录方法,还进而包含特定由所述步骤(b)特定的至少一个备用区域中,到所述缺陷区域的距离最短的备用区域的步骤。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是为了将信息记录到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含读写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包含判定需要写入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是需要可靠性的第1数据还是与所述第1数据相比不太需要可靠性的第2数据的步骤;在判定需要写入的数据是第1数据时,从可以使用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分配记录区域的步骤;在判定需要写入的数据是第2数据时,从可以使用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短的记录层的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分配记录区域的步骤。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是为了将信息记录到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信息记录装置,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含读写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一个以上的备用区域,该一个以上的备用区域至少包含一个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至少有一个缺陷区域时,能够取代所述至少一个缺陷区域而使用的替代区域;所述备用区域,设置在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记录层中;所述信息记录装置,包含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有缺陷区域时,特定所述一个以上的备用区域中至少一个能够使用的备用区域的单元,和与所述特定的至少一个备用区域所包含的替代区域进行替代的单元。
在首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记录装置,还包含特定所述特定了的至少一个备用区域中,到所述缺陷区域的距离最短的备用区域的装置。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是为了将信息记录到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信息记录装置,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含读写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一个以上的备用区域,该一个以上的备用区域至少包含一个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至少有一个缺陷区域时,能够取代所述至少一个缺陷区域而使用的替代区域;所述信息记录装置,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有缺陷区域时,包含(a)特定所述一个以上的备用区域中,至少一个能够使用的备用区域的单元;(b)特定由所述单元(a)特定的至少一个备用区域中,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记录层的至少一个可以使用的备用区域的单元;(c)和由所述单元(b)特定的至少一个备用区域所包含的替代区域进行替代的单元。
在首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记录装置,还进而包含特定由所述单元(b)特定的至少一个备用区域中,到所述缺陷区域的距离最短的备用区域的单元。
采用本发明后,由于具有3层以上的记录层,所以使可以记录的数据量增大,而且不容易出现表面的伤痕及污垢造成的管理信息的读取失误,因此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装置。


图1是表示具有2个记录层的光盘的再生原理的图形。
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具备改写型光盘的记录层的区域布局的图形。
图3表示现有技术的具有追记型光盘——DVD-R的记录层的区域布局的图形。
图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包含缺陷管理信息的追记型光盘的记录层的区域布局的图形。
图5是表示盘表面有伤痕的2层光盘的图形。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区域布局的图形。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再生系统的一个结构示例的方框图。
图8是讲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盘信息及缺陷管理信息的取得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讲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缺陷管理信息的更新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讲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备用扇区的分配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讲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备用区域不仅配置在第1记录层,而且配置在第1记录层以外的记录层的记录信息介质的备用扇区的分配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区域布局的图形。
图13是讲述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根据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RAM取得记录管理数据RMD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4是讲述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记录管理数据RMD的更新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区域布局的图形。
图16是讲述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根据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TDMA取得缺陷信息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7是讲述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TDMA的缺陷信息的更新步骤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区域布局的图形。
图19是讲述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主计算机的记录步骤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其它动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21是采用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断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2是采用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其它断面结构的示意图。
在本发明中,将全部记录层的管理信息,不是记录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短的记录层上,而是记录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大的记录层上。在层叠了许多记录层的结构中,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越大,光束穿过的记录层就越多,所以光透过率就可能变动,而且如专利文献2所述,俯仰的影响也变得越大。因此,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最好将管理信息记录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短的层中,或者将管理信息重复记录到各记录层中。
可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俯仰的影响,与盘的外周侧相比,内周侧变小,如果将记录管理信息的管理区域,设置在盘的内周侧,就可以减少俯仰的影响,所以知道即使将管理区域设置到离开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记录层上,也不会产生预料的那么多的障碍。另外,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越大,降低上述盘表面的伤痕及污垢造成的影响的效果就越大,而且对离得最远的记录层而言,还具有容易引入焦点的优点。就是说,虽然为了调焦,而一边检知焦点误差信号,一边将光束的焦点从数据读出侧表面向内部移动时,通过计数S型曲线能够检知光束的焦点位于哪个记录层上。但检知位于最深处的记录层,比检知位于最近的记录层容易。有时盘表面本身使焦点误差信号产生较小的S型曲线,在横穿了几个记录层的计数中有时出现误差。但对于位于最深处的记录层,与其相比,由于不会出现S型曲线,所以可以用比其它记录层更高的准确度检知。
下面,参照附图,讲述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首先,讲述采用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6。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的区域布局。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具备8个记录层601、602、…、608。在本说明书中,多个记录层601~608中,从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的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较长的记录层开始,依次称作“第1记录层”、“第2记录层”、…、“第8记录层”。
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层601~608,各记录层601~608具有包含众所周知的变化型记录材料或有机色素材料构成的记录膜以及反射膜的层叠结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的断面结构,如图21所示,具备至少一个支持8个记录层的基板600a,和保护记录层的透明层600b。本实施方式中的8个记录层601~608,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例如都在0μm~120μm的范围,最好利用波长410nm以下(具体的说是405nm)的光束进行数据的再生。
本实施方式及以后讲述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例如具有符合蓝激光标准及其它下一代的DVD标准的构造。就是说,图21所示的那种凹凸构造(脊/槽构造)存在于各记录层中。此外,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还可以在8个记录层601~608以外,具备能够用其它的波长的光束(例如红色光及/或红外光)进行数据的再生的记录层。就是说,如图22所示,可以在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相对较近的位置具备8个记录层的同时,还在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相对较远的位置具备能够利用长波长的激光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的其它的记录层。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的各记录层601~608,具备为了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610。第1记录层601,包含从内周侧到外周侧排列的导入区域620、备用区域630、用户数据区域610的一部分——第1用户数据区域611、备用区域631以及中央区域641。第2记录层602,包含从外周侧到内周侧排列的中央区域642、用户数据区域610的一部分——第2用户数据区域612及中央区域643。第3~第6记录层具有同样的结构。第7记录层607,包含从内周侧到外周侧排列的中央区域642、用户数据区域610的一部分——第7用户数据区域617及中央区域653。第8记录层608,包含从外周侧到内周侧排列的中央区域644、用户数据区域610的一部分——第8用户数据区域618及导出区域627。
第1记录层601具备的导入区域620,包含盘信息区域26和缺陷管理区域27。盘信息区域26及缺陷管理区域27,作为记录“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发挥作用。本说明书中的所谓“管理信息”,是记录再生数据所需的参数以及物理特性的有关信息和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再生数据所需的参数以及物理特性的有关信息,对记录层601、602、…、608的每一个而言,可以具有个别推荐的不同的内容。
所谓“记录再生所需的参数”,是再生之际的推荐照射功率信息、记录之际的推荐照射功率信息、最大照射功率信息、记录时的脉冲宽度等。另外,所谓“物理特性的有关信息”,是盘的名称、盘的尺寸、种类信息、可记录层的总数、再生专用层的总数、全部层的总数、传输速度、记录再生方向、物理地址开始编号、物理地址结束编号、逻辑地址开始编号、逻辑地址结束编号、最短标记长、记录速度等。
中央区域621,具备缺陷管理区域27和记录为了防止刚再生用户数据区域之前之后中的跟踪偏离的给定比特的信息的区域。缺陷管理区域27,包含图2所示的DDS28及DL29。
在第1记录层601的导入区域620中设置的盘信息区域26中,记录关于所有的记录层601、602、…、608的记录再生所需的参数及物理特性的有关信息。所谓“记录再生所需的参数”,是再生之际的推荐照射功率信息、记录之际的推荐照射功率信息、最大照射功率信息、记录时的脉冲宽度等。另外,所谓“物理特性的有关信息”,是盘的名称、盘的尺寸、种类信息、可记录层的总数、再生专用层的总数、全部层的总数、传输速度、记录再生方向、物理地址开始编号、物理地址结束编号、逻辑地址开始编号、逻辑地址结束编号、最短标记长、记录速度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第1记录层配置盘信息区域后,可以提高盘信息区域26的数据的可靠性,提供可靠性高的多层记录介质。
在第1记录层601的中设置的缺陷管理区域27,包含有关所有的记录层601、602、…、608的缺陷管理的缺陷管理信息。另外,在缺陷管理区域27内的DL29中,所有的记录层601、602、…、608的缺陷扇区的位置及其替代处——替代扇区的位置被对应地列入表格。在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第1记录层601配置缺陷管理区域27后,可以提高缺陷管理信息的数据的可靠性。
备用区域630、631,被设置在第1记录层601中,包含所有的记录层601、602、…、608的缺陷扇区的备用扇区。在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第1记录层601中配置备用区域630、631后,可以提高替代扇区的数据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后,在具有8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能够提高可靠性。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有8个记录层的情况,在具有3层以上的记录层的所有的信息记录介质中都能应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在第1记录层配置盘信息区域26及缺陷管理区域27。但也可以在第1记录层601以外的记录层配置。不过,从提高可靠性的观点上说,最好尽量配置在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较长的记录层。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备(2×N-1)层或(2×N)层的记录层(N为2以上的整数)时,盘信息区域26及缺陷管理区域27最好只设置在第1~第N层。
备用区域630、631也可以配置在第1记录层601以外的记录层602~608中的至少一个上。从提高可靠性的观点上说,备用区域630、631最好配置在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较长的记录层。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备(2×N-1)层或(2×N)层的记录层(N为2以上的整数)时,备用区域630、631也最好只设置在第1~第N层。备用区域630、631并非必不可少,也可以将它们的尺寸分别定为0。另外,配置在外侧的备用区域631的尺寸,可以扩展。
进而,可以至少在第1记录层601上设置存放表示可以或不可以向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记录数据的保护信息的记录保护信息管理区域。
图7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信息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图形。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装置,是光盘记录再生系统。本记录再生系统,由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及主计算机540构成。
图7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具备可以对在盘电动机502的作用下旋转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进行光学性地存取的光头装置(光拾波器)。该光头装置,具备使由未图示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波长约405nm)聚焦的透镜503,能使透镜503的位置及姿势变化的传动装置504,检出来自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的反射光的光检出器506,驱动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器驱动电路505,支持这些构成要素的移送台507。
具备图7所示的前置放大器508、伺服电路509、二值化电路510、调制解调电路511、ECC电路512、缓冲器513、CPU514。
CPU514按照内置的控制程序,通过内部总线544做媒介,控制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的整体动作。另外,为了控制移送台507的盘半径方向位置,CPU514还将移送台驱动信号526发送给移送台507。
在来自CPU514的激光发光许可信号522的作用下,激光器驱动电路505驱动半导体激光器,用激光照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来自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的反射光,射入光检出器506。光检出器506根据反射光,生成光检出信号523。前置放大器508对光检出信号523进行加减运算,从而根据光检出信号523生成伺服误差信号524及模拟数字信号527。
模拟数字信号527,被二值化电路510进行A/D(模拟/数字)变换后,成为二值化信号528,二值化信号528被调制解调电路511解调后,成为解调数据信号529。解调数据信号529在ECC电路512的作用下,成为没有误差的订正数据信号530,被存入缓冲器513。
伺服误差信号524,在伺服电路509的作用下,作为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被反馈给传动装置504。传动装置504根据传动装置驱动信号525,驱动透镜503,实行聚焦控制及跟踪控制。表示盘电动机502透镜503传动装置504激光器驱动电路505光检出器506移送台507的旋转状态的旋转检出信号520,被发送给伺服电路509。伺服电路509还输出盘电动机驱动信号521,利用盘电动机驱动信号521,控制盘电动机502的动作。
被存入缓冲器513的数据,作为存放数据信号531,被缓冲器513输出,输入ECC电路512。存放数据信号531在ECC电路512中,被附加出错订正代码,成为代码化数据信号532。代码化数据信号532被调制解调电路511解调,成为解调信号533。激光器驱动电路505根据解调信号533,对激光的功率进行了调制。
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作为DVD-ROM驱动器等计算机外围设备使用时,具备主接口电路,通过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等主接口总线541做媒介,在主计算机540和缓冲器513之间交换数据。另一方面,作为DVD播放机等消耗装置使用时,具备扩展或压缩被压缩的动画及声音的AV译码·编码电路(未图示),与缓冲器513交换数据。
下面,继续参照图8,讲述利用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取得盘信息及缺陷管理信息的步骤。
首先,在步骤S801中,CPU514指令伺服电路509,使激光的焦点跟踪第1记录层的轨道。接着,在步骤S802中,再生存放着盘信息的扇区,确认盘的记录再生所需的参数及有关物理性的特性的信息。在步骤S803中,再生存放着缺陷管理信息的扇区,在缓冲器513的给定部位保持该再生数据。
接着,参照图9,讲述利用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更新缺陷管理信息的步骤。
首先,在步骤S901中,CPU514判定激光的焦点是否正在跟踪第1记录层的轨道。如果是正在跟踪第1记录层的轨道,就进入步骤S903的处理,否则进入步骤S902的处理。在步骤S902中,CPU514指令伺服电路509,使激光的焦点跟踪第1记录层的轨道。在步骤S903中,将包含DDS28和DL29的缺陷管理信息,记录到缺陷管理区域27包含的扇区中。
接着,参照图10,讲述利用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进行的备用扇区的分配处理。
备用扇区的分配处理,包含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具有的1个以上的备用区域中,至少特定1个可以使用的备用区域的处理,和从特定的至少1个备用区域中,选择到缺陷扇区的距离最短的备用区域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001中,CPU514判定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内是否有可以利用的备用区域。如果没有可以利用的备用区域,就判定不能进行分配处理,结束分配处理;如果有可以利用的备用区域,则进入步骤S1002的处理。
在步骤S1002中,CPU514判定缺陷扇区的半径位置,是靠近配置在内周侧的备用区域,还是靠近配置在外周侧的备用区域。缺陷扇区的半径位置靠近配置在内周侧的备用区域时,进入步骤S1003的处理;缺陷扇区的半径位置靠近配置在外周侧的备用区域时,则进入步骤S1004的处理。
在步骤S1003中,CPU514判定能否利用配置在内周侧的备用区域。如果能够利用配置在内周侧的备用区域,就进入步骤S1005的处理;否则就进入步骤S1006的处理。
在步骤S1004中,CPU514判定能否利用配置在外周侧的备用区域。如果能够利用配置在外周侧的备用区域,就进入步骤S1006的处理;否则就进入步骤S1005的处理。
在步骤S1005中,CPU514将配置在第1记录层的内周侧的备用区域包含的备用扇区,分配成缺陷扇区。
在步骤S1006中,CPU514将配置在第1记录层的外周侧的备用区域包含的备用扇区,分配成缺陷扇区。
在图10所示的备用扇区的分配步骤中,尽量根据缺陷扇区的扇区位置,使用半径距离近的备用区域包含的备用扇区。半径距离近后,能够缩短伴随着移送台507的移动的、向半径方向进行的寻找动作时间。只要能够达到尽量根据缺陷扇区的扇区位置,使用半径距离近的备用区域包含的备用扇区的目的,用不同的分配处理步骤也行。
此外,如果不需要缩短寻找动作时间,就可以不必尽量根据缺陷扇区的扇区位置,使用半径距离近的备用区域包含的备用扇区。
接着,参照图11,讲述对备用区域不仅配置在第1记录层,而且配置在第1记录层以外的记录层的记录信息介质,利用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进行的备用扇区的分配处理。
在备用扇区的分配处理的最初的步骤S1101中,CPU514判定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内是否有可以利用的备用区域。如果没有可以利用的备用区域,就判定不能进行分配处理,结束分配处理;如果有可以利用的备用区域,则进入步骤S1102的处理。
在步骤S1102中,CPU514从第1记录层的备用区域中优先使用,所以将探索备用扇区的记录层定为第1记录层。
在步骤S1103中,CPU514判定探索备用扇区的记录层有无能够利用的备用区域。如果没有能够利用的备用区域,就进入步骤S1104的处理;如果有能够利用的备用区域,则进入步骤S1105的处理。
在步骤S1104中,将探索备用扇区的记录层定为下一个记录层,进入步骤S1103的处理。
在步骤S1105中,CPU514判定缺陷扇区的半径位置,是靠近配置在内周侧的备用区域,还是靠近配置在外周侧的备用区域。缺陷扇区的半径位置靠近配置在内周侧的备用区域时,进入步骤S1106的处理;缺陷扇区的半径位置靠近配置在外周侧的备用区域时,则进入步骤S1107的处理。
在步骤S1106中,CPU514判定能否利用配置在内周侧的备用区域。如果能够利用配置在内周侧的备用区域,就进入步骤S1108的处理;否则就进入步骤S1109的处理。
在步骤S1107中,CPU514判定能否利用配置在外周侧的备用区域。如果能够利用配置在外周侧的备用区域,就进入步骤S1109的处理;否则就进入步骤S1108的处理。
在步骤S1108中,CPU514将配置在探索备用扇区的内周侧的备用区域包含的备用扇区,分配成缺陷扇区。
在步骤S1109中,CPU514将配置在探索备用扇区的外周侧的备用区域包含的备用扇区,分配成缺陷扇区。
在图11所示的备用扇区的分配步骤中,尽量根据缺陷扇区的扇区位置,尽量使用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较长的记录层的备用区域包含的备用扇区中,半径距离近的备用区域包含的备用扇区。
在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较长的记录层配置备用区域后,能够提高替代扇区的数据可靠性。另外,缩短半径距离后,能够缩短伴随着移送台507的移动的、半径方向的寻找动作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缺陷扇区的位置,使用半径距离近的备用区域包含的备用扇区。但是,例如考虑到时间伴随着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变更而变更等其它的要因后,也可以采用存取时间成为最短的备用扇区的分配处理步骤。
如果不需要缩短寻找动作时间,就可以不必尽量根据缺陷扇区的扇区位置,使用半径距离近的备用区域包含的备用扇区。
(第2实施方式)接着,讲述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是追记型的光盘,在这一点上,和第1实施方式不同。
图12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200的区域布局。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200,基本上和图21所示的的结构相同,具备8个记录层1201、1202、…、1208。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200,由于是追记型的光盘,所以在第1记录层中包含图3所示的记录管理区域310和盘信息区域320。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200的各记录层,具备为了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1210。第1记录层1201,包含从内周侧到外周侧排列的R信息区域1240、导入区域1220、用户数据区域1210的一部分——第1用户数据区域1211以及中央区域1221。第2记录层1202,包含从外周侧到内周侧排列的中央区域1222、用户数据区域1210的一部分——第2用户数据区域1212及中央区域1223。第3~第6记录层具有同样的结构。第7记录层1207,包含从内周侧到外周侧排列的中央区域1232、用户数据区域1210的一部分——第7用户数据区域1217及中央区域12233。第8记录层1208,包含从外周侧到内周侧排列的中央区域1234、用户数据区域1210的一部分——第8用户数据区域1218及导出区域1235。
在第1记录层1201中设置的R信息区域1204,包含RMD310,RMD310由RMD构成。导入区域1220,包含记录关于8个记录层1201~1208的管理信息的盘信息区域320。在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第1记录层1201中配置R信息区域1204后,可以提高R信息区域1204的数据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8个记录层。但具有3层以上的任意数量的记录层中,都能应用本发明。
可以在R信息区域1204或RMD310中设置存放表示可以或不可以向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200记录数据的保护信息的记录保护信息管理区域。
记录管理数据,不局限于RMD,例如可以是RDCB及SDCB等,可以在第1记录层1201的导入区域1220中配置。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220具备(2×N-1)层或(2×N)层的记录层(N为2以上的整数)时,记录管理数据最好只在第1~第N记录层设置。
下面,参照图13,讲述利用图7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从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200的RMA区域310中取得记录管理数据(RMD)的步骤。
首先,在步骤S1301中,CPU514指令伺服电路509,使激光的焦点跟踪第1记录层1201的轨道。
在步骤S1302中,探索RMA区域310的记录完毕的区域终端。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根据来自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再生信号等,依次判定是记录完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探索记录完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交界。
在步骤S1303中,记录装置判断记录完毕区域的最终区域是最新的RMD后,实行读出处理。根据从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读出的最新的RMD区域的内容,取得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所有的可以追记的地址,在缓冲器513的给定部位保持。
接着,参照图14,讲述利用图7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更新记录管理数据RMD的步骤。
首先,在步骤S1401中,CPU514判定激光的焦点是否正在跟踪第1记录层1201的轨道。如果是正在跟踪第1记录层1201的轨道,就进入步骤S1403的处理,否则进入步骤S1402的处理。
在步骤S1402中,CPU514指令伺服电路509,使激光的焦点跟踪第1记录层1201的轨道。
在步骤S1403中,将更新的RMD,记录到RMA区域310内的未记录区域前头区域即最新的RMD之后的区域中。
(第3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15,讲述采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在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远的记录层上具有备用区域这一点上,和第2实施方式不同。
图15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500的区域布局。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500,基本上和图21所示的结构相同,具备8个记录层1501、1502、…、1508。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500,是在第1记录层中包含图4所示的盘信息区域420、缺陷管理区域430、管理作业区域群440的追记型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500的各记录层,具备为了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1510。第1记录层1501,包含从内周侧到外周侧排列的导入区域1520、备用区域1530、用户数据区域1510的一部分——第1用户数据区域1511、备用区域1531以及中央区域1521。第2记录层1502,包含从外周侧到内周侧排列的中央区域1522、用户数据区域1510的一部分——第2用户数据区域1512及中央区域1523。第3~第6记录层具有同样的结构。第7记录层1507,包含从内周侧到外周侧排列的中央区域1532、用户数据区域1510的一部分——第7用户数据区域1517及中央区域1533。第8记录层1508,包含从外周侧到内周侧排列的中央区域1534、用户数据区域1510的一部分——第8用户数据区域1518及导出区域1535。
第1记录层1501具备的导入区域1520,包含记录关于8个记录层1501~1508的管理信息的盘信息区域420、缺陷管理区域430和缺陷管理作业区域群440。中央区域1521,包含缺陷管理区域430。缺陷管理区域430,包含图4所示的DDS431和DL432。
缺陷管理作业区域群440,设置在第1记录层1501中,包含所有的记录层1501、1502及1503的缺陷管理有关的暂时性的缺陷信息。在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长的第1记录层配置暂时性的缺陷信息后,可以提高缺陷管理信息的数据的可靠性,提供可靠性高的多层记录介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讲述了具有8个记录层的情况。但是具有3层以上的记录层的所有的信息记录介质中,都能应用本发明。
只在第1记录层1501配置了盘信息区域420、缺陷管理区域430和缺陷管理作业区域群440。但也可以在第1记录层1501以外的记录层配置。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500具备(2×N-1)层或(2×N)层的记录层(N为2以上的整数)时,盘信息区域420、缺陷管理区域430和缺陷管理作业区域群440最好只设置在第1~第N记录层。
此外,关于备用区域1530、1531,在第1实施方式中讲述的内容,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完全成立。
下面,参照图16,讲述利用图7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从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500的TDMA440中取得缺陷信息的步骤。
首先,在步骤S1601中,CPU514指令伺服电路509,使激光的焦点跟踪第1记录层1501的轨道。
在步骤S1602中,探索TDMA440的记录完毕的区域终端。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根据来自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500的再生信号等,依次判定是记录完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探索记录完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交界。
在步骤S1603中,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判断记录完毕区域的最终区域是最新的TDMS441(图4)后,实行读出处理。根据从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500读出的最新的TDMS的内容,取得缺陷信息,在缓冲器513的给定部位保持。
参照图17,讲述利用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更新TDMA的缺陷信息的步骤。
首先,在步骤S1701中,CPU514判定激光的焦点是否正在跟踪第1记录层1501的轨道。如果是正在跟踪第1记录层1501的轨道,就进入步骤S1703的处理,否则进入步骤S1702的处理。
在步骤S1702中,CPU514指令伺服电路509,使激光的焦点跟踪第1记录层的轨道。
在步骤S1703中,将更新的缺陷信息,记录到TDMA440内的未记录区域前头区域即最新的TDMS441(图4)之后的区域中。
(第4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18,讲述采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在与AV数据,将PC数据记录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相对较远的记录层上的这一点上,和第3实施方式不同。
图18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800的区域布局。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800,基本上和图21所示的结构相同,具备8个记录层1801、1802、…、1808。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800的各记录层,具备为了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1810。第1记录层1801,包含从内周侧到外周侧排列的导入区域1820、用户数据区域1810的一部分——第1用户数据区域1811以及中央区域1821。第2记录层1802,包含从外周侧到内周侧排列的中央区域1822、用户数据区域1810的一部分——第2用户数据区域1812及中央区域1823。第3~第6记录层具有同样的结构。第7记录层1807,包含从内周侧到外周侧排列的中央区域1832、用户数据区域1810的一部分——第7用户数据区域1817及中央区域1833。第8记录层1808,包含从外周侧到内周侧排列的中央区域1834、用户数据区域1810的一部分——第8用户数据区域1818及导出区域1835。
第1记录层1801具备的导入区域1820,包含记录关于8个记录层1801~1808的管理信息的盘信息区域420。
另外,直到第1记录层1801的用户数据区域1811以及第2记录层1802的用户数据区域1812的中途为止,记录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PC数据)。另一方面,从第2记录层1802的用户数据区域1812的中途~到第8记录层1808的用户数据区域1818,记录与PC数据相比可靠性的要求相对较低的数据(声象数据AV数据)。此外,PC数据是计算机记录用的数据,例如是数据文件及文件管理信息、节目管理信息等。AV数据例如是视频数据记录数据及音频记录数据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不容许有丝毫错误的PC数据,记录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相对较长的记录层,将可靠性与PC数据相比不太重要的AV数据,记录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相对较短的记录层,从而提高了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可靠性。
此外,PC数据,只要被记录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不比记录AV数据的记录层的短的记录层中就行。所以,PC数据可以记录到从第1记录层1801的用户数据区域1811到第7记录层1808的用户数据区域1817为止,AV数据则可以记录到从第8记录层1808的用户数据区域1818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有的记录层都记录着PC数据及AV数据的至少一个。但既可以使未被使用的用户数据区域保持未记录的状态,或者还可以记录伪数据下面,参照图19,讲述本实施方式的动作。图19是讲述第1记录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901中,判定需要记录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800的用户数据区域1810的数据(以下称作“记录数据”)是PC数据还是AV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数据是数据文件、文件管理信息、节目管理信息等时,将该数据判定为“PC数据”。另一方面,记录数据是视频记录数据及音频记录数据时,将该数据判定为“AV数据”。这种判定,可以利用图7的主计算机540进行。
记录数据是PC数据时,进入步骤S1902的处理;是AV数据时,进入步骤S1906的处理。在步骤S1902中,作为探索记录区域的记录层,选择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长的第1记录层1801。在步骤S1903中,判定探索记录区域的记录层中是否有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如果没有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就进入步骤S1904的处理;如果有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则进入步骤S1910的处理。
在步骤S1904中,判定有无比探索记录层更靠前的一个记录层。没有更靠前的一个记录层时,判定为不能进行记录处理,结束记录处理;有更靠前的一个记录层时,进入步骤S1905。在步骤S1905中,将探索记录区域的记录层作为更靠前的一个记录层,进入步骤S1903。
在步骤S1906中,作为探索记录区域的记录层,选择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短的最终记录层(第8记录层1808)。在步骤S1907中,判定在探索记录区域的记录层中,有无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如果没有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就进入步骤S1908的处理;如果有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则进入步骤S1910的处理。
在步骤S1908中,判定有无比探索记录层更靠后(更深)的一个记录层。没有更靠后的一个记录层时,判定为不能进行记录处理,结束记录处理;有更靠后的一个记录层时,进入步骤S1909。在步骤S1909中,将探索记录区域的记录层作为更靠后的一个记录层,进入步骤S1907。
在步骤S1910中,分配记录区域,在步骤S1911中,使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实行记录处理。主计算机540使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800记录数据时,按照接口协议,将指示它们的指令,发送给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
下面,参照图20,讲述第2记录步骤首先,在步骤S2001中,分配为了记录PC数据的PC数据区域和为了记录AV数据的AV数据区域。这时,PC数据区域被分配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不比AV数据区域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短的记录层。例如,通过主计算机540对PC数据区域和AV数据区域进行的分配,是根据要记录的所有数据的PC数据的记录尺寸及AV数据的记录尺寸,求出PC数据区域及AV数据区域和进行分配。
接着,在步骤S2002中,按照上述方法判定记录数据是PC数据还是AV数据。记录数据是PC数据时,进入步骤S2003的处理;记录数据是AV数据时,则进入步骤S2005的处理。
在步骤S2003中,判定在PC数据区域有无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有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时,进入步骤S2004;没有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时,判定为不能进行记录处理,结束记录处理。
在步骤S2004中,给PC数据区域分配记录区域,进入步骤S2007。可以从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长的记录层的内周或外周侧,依次给PC数据区域分配记录区域。另外,在PC数据区域中,既可以从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短的记录层的内周或外周侧,依次分配记录区域;还可以在PC数据区域中进行随机分配。
在步骤S2005中,判定在AV数据区域有无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有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时,进入步骤S2006;没有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时,判定为不能进行记录处理,结束记录处理。
在步骤S2006中,给AV数据区域分配记录区域,进入步骤S2007。可以从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短的记录层的内周或外周侧,依次给AV数据区域分配记录区域。另外,在AV数据区域中,既可以从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长的记录层的内周或外周侧,依次分配记录区域;还可以在AV数据区域中进行随机分配。
在步骤S2007中,使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实行记录处理。主计算机540按照接口协议,将指示它们的指令,发送给信息记录再生装置500。
在步骤S2003中,也可以取代如果没有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就判定为不能进行记录处理而结束记录处理,再次分配PC数据区域区域,给该区域分配记录区域。另外,还可以使AV数据区域缩小,分配PC数据区域,给该区域分配记录区域。
同样,在步骤S2005中,也可以取代如果没有可以利用的记录区域就判定为不能进行记录处理而结束记录处理,再次分配AV数据区域区域,给该区域分配记录区域。另外,还可以使PC数据区域缩小,分配AV数据区域,给该区域分配记录区域。
所有记录结束等时,也可以在不使用的PC数据区域及AV数据区域中记录伪数据。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后,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将PC数据记录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相对较长的记录层的用户数据区域,将AV数据记录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相对较短的记录层的用户数据区域,从而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记录层的数目不局限于8个,如果是3个以上就行。只要能达到将PC数据记录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相对较长的记录层的用户数据区域,将AV数据记录到离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相对较短的记录层的用户数据区域这一目的,还可以采用和上述的记录处理步骤不同的步骤。
此外,上述的第1~第4实施方式,可以任意组合后实施。
本发明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装置,能够适用于光盘记录器及PC用光盘驱动器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数据读出侧表面、和记录有可用同一波长的光束读出的数据的3层以上的记录层,各记录层具有用户数据区域,在所述3层以上的记录层中,到所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为最大的记录层,包含记录有关全部记录层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3层以上的记录层中,在到所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为最小的记录层中,未设置记录有关全部记录层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包含盘信息区域,该盘信息区域,存放有关向所述记录层进行存取的参数及有关所述记录层的物理特性的相关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包含管理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的缺陷部位的缺陷管理区域;所述缺陷管理区域,包含使所有的记录层的缺陷部位与代替部位相关联的缺陷目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包含缺陷管理作业区域群,所述缺陷管理作业区域群,至少能够分配1个记录管理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的缺陷部位的缺陷管理信息的缺陷管理作业区域;所述缺陷管理作业区域,包含使所有的记录层的缺陷部位与代替部位相关联的缺陷目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区域,包含存放了表示所述3层以上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的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管理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到所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为最大的记录层,还包含至少一个备用区域,该备用区域包含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中至少有1个缺陷区域时,可以取代所述缺陷区域而使用的至少1个的替代区域。
8.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数据读出侧表面、和记录有可用同一波长的光束读出的数据的3层以上的记录层,各记录层具有用户数据区域,在所述3层以上的记录层中,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记录有声象数据的记录层,与在所述用户数据区域记录有声象数据以外的数据的记录层相比,设在到所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不大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象数据以外的数据,是计算机数据。
10.一种信息装置,是至少实行以下2个动作中的某一个的信息装置,其中,动作之一是从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另一是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所述信息装置,具备使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旋转的电动机;使光束收敛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任意的记录层,并检知来自所述记录层的反射光的光拾波器;以及根据所述光拾波器的输出,再生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信号处理部;当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记录有可用相同波长的光束读出的数据的3层以上的记录层时,在所述3层以上的记录层中,使所述光束的聚焦点移动到离所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大的记录层,从记录有关所有记录层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中读出所述管理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光束的聚焦点移动到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具有的3层以上的记录层中的、离所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大的记录层,更新在所述管理信息区域中记录的管理信息。
12.一种信息装置,是至少实行以下2个动作中的某一个的信息装置,其中,动作之一是从具有3层以上的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另一是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所述信息装置,具备使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旋转的电动机;使光束收敛到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任意的记录层,检知来自所述记录层的反射光的光拾波器;根据所述光拾波器的输出,再生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信息的信号处理部;判别应写入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用户数据区域中的数据是不是声象数据的单元;以及当判定所述应写入的数据不是声象数据时,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可使用的用户数据区域中,从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为最大的记录层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分配记录区域;而当判定所述应写入的数据是声象数据时,从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为最小的记录层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分配记录区域的单元。
全文摘要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600),具备数据读出侧表面,和记录利用蓝紫色的光束读出的数据的8层的记录层(601~608)。记录层(601~608)的每一个,都具有用户数据区域(610),到数据读出侧表面的距离最大的记录层(601),包含记录有关所有记录层(601~608)的管理信息的盘信息区域(26)及缺陷管理区域(27)。可提高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G11B20/12GK1873793SQ200610087859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0日
发明者木村晋一, 植田宏, 渡边克也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