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633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该装置在再生动作中受到外部的强烈冲击或上下方向的振动时,能防止失音。
在CD放音机中,为了对付外部的振动,通常,把安装着电动机和拾音器的支持部件通过缓冲部件以悬浮状态安装在机箱上。该电动机的旋转轴约铅直地配置,转台固定在旋转轴上。在转台与夹头之间挟持着盘,由电动机驱动转盘旋转,使记录在盘上的信息再生。
转台与夹头之间的盘挟持力,通常是利用弹簧的弹力,或者在转台和夹头的一方上安装磁铁,在另一方上安装磁性体,利用两者间的磁力作为挟持力。
但是,由于电动机构造上的原因,电动机的旋转轴能在轴方向稍稍移动。通常,旋转轴在重力作用下固定在最下位置,但受到外部的强烈冲击或上下方向的振动时,会产生下述问题。
即,由于支持部件通过缓冲部件安装在机箱上,所以,例如当受到上下方向振动时,支持板随着电动机、转台、夹头、盘、拾音器相对于机箱上下振动。电动机和拾音器总是与支持板一体地上下运动,而转台、夹头、盘与电动机的旋转轴一体地上下运动。因此,一旦上升了的支持部件转为下降时,电动机的旋转轴由于能在轴方向移动,所以,恰如被投向上方一样,相对于电动机往上移动。其结果,盘记录面与拾音器之间的距离急剧地拉开,拾音器的聚焦控制不能跟随距离的变化时,再生信号被中断,产生所谓的“失音”。
在用弹簧的弹力挟持盘的构造中,再生动作时,弹簧总是对夹头作用向下的弹性力,所以,虽然夹头与弹簧的接触摩擦成为电动机旋转时的负荷而不太好,但是较少产生“失音”,这是因为旋转轴常时地被弹簧推压的缘故。
而用磁力挟持盘的构造中,虽然电动机旋转时的负荷较少,但是,将旋转轴往下推的力只是转台、夹头、盘、旋转轴本身的重力以及电动机的转子与定子间的磁力,所以,当受到外部冲击或振动时,容易产生“失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该装置中,电动机的旋转轴约铅直朝下地配置,电动机和拾音器安装在共同的支持部件上,转台固定在该旋转轴上,支持部件通过缓冲部件安装在机箱上,转台与夹头对盘的挟持是利用磁力进行。在再生动作中,即使受到外部的强烈冲击或上下方向振动也能防止失音的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其中,电动机的旋转轴铅直地配置,将该电动机和拾音器安装在共同的支持部件上,转台固定在该旋转轴上,所述支持部件通过缓冲部件以悬浮状态装在机箱上,转台与配置在其上方的夹头中的一方装有磁铁,另一方装有磁性体,在转台与夹头之间,产生用于挟持盘的磁力;其特征在于,有弹性的止动部件配置在夹头的上方位置,在转台与夹头挟持着盘的状态,只在支持部件被缓冲部件移动到中立位置上方时,上述止动部件对夹头作用向下方的弹力。
所述的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部件设置在机箱侧。
所述的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部件设置在夹头侧。
所述的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部件与合成树脂制夹头成形为一体。
所述的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部件是金属制的板簧。
本发明的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具有弹性的止动部件配置在夹头的上方位置,在转台与夹头挟持着盘的状态,只有在安装着转台和夹头的支持部件被缓冲部件移动到中立位置上方时,上述止动部件对夹头作用向下方的弹力。
根据该构造,在再生动作中,即使受到外部强烈的冲击或上下方向的振动,支持部件向上方移动时,止动部件作用将旋转轴向下方推回的弹力,所以,可防止旋转轴相对于电动机往上方移动。因此,盘的记录面与拾音器之间的间隔不变,可防止失音。另外,当支持部件位于中立位置时,止动部件不对夹头作用弹力或只作用极轻微的弹力,所以,设置了止动部件,可以防止电动机的负荷增大。
上述止动部件设置在机箱侧时,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止动部件的设置位置、材质、形状等,所以设计容易。
也可以把止动部件设置在夹头侧。这时,要考虑止动部件的设置位置、形状等不影响夹头的旋转平衡。
如果上述止动部件是合成树脂制,则可以将止动部件与合成树脂制夹头一体成形。这样,可减少零件数目,使构造简单化。
如果用金属制板簧作为上述止动部件,则材料选择容易,能得到最适当的弹力。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根据本发明,电动机的旋转轴铅直地配置,电动机和拾音器安装在共同的支持部件上,转台固定在旋转轴上,支持部件通过缓冲部件装在机箱上,转台与夹头对盘的挟持利用磁力进行;其特征在于,在夹头的上方位置处配置着有弹性的止动部件,在转台与夹头挟持着盘的状态,只在安装着电动机和拾音器的支持部件被缓冲部件移动到中立位置上方时,上述止动部件对夹头向下方作用弹性力,所以,再生动作中,即使受到外部的强烈冲击或上下方向的振动,在支持部件移动到上方时,止动部件作用将旋转轴向下方推回的弹性力。
因此,可防止旋转轴相对于电动机往上方移动,盘的记录面与拾音器之间的间隔不变,可防止失音。另外,当支持部件位置中立位置时,止动部件不对夹头作用弹力,或者仅作用极轻微的弹力,所以,设置止动部件,电动机的负荷不会增大。
把止动部件设置在机箱上时,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止动部件的设置位置、材质、形状等,所以设计容易。
如果止动部件的设置位置、形状等不影响夹头的旋转平衡,也可以把止动部件设置在夹头上。
如果夹头是合成树脂制,则可以把止动部件与夹头成形为一体,这样可减少零件数目,使构造简单化。
如果使用金属制板簧作为止动部件,则材料的选择容易,可得到最适当的弹力。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在车辆上用的CD放音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CD放音机的纵断面3是图1所示CD放音机的未插入盘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4是图1所示CD放音机受到外部振动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CD放音机的纵断面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装在车辆上用的CD放音机的外观。图中,1是具有上板、左右侧板和背板的金属板制机箱,在机箱1的前端,安装着带盘插入口2的合成树脂制前板3。
在机箱1的上面,安装着左右各一对夹头升降板4a、4b和盘导引件5a、5b。夹头升降板4a、4b的内侧端部与夹头6接合,通过上下转动而使夹头6升降。而在再生动作时,夹头升降板4a、4b离开夹头6。
盘导引件5a、5b与夹头升降板4a、4b的上下转动连动地水平转动,把插入了盘插入口2的盘7导向再生动作位置,或者把位于再生动作位置的盘7经过盘插入口2推回到外部。在机箱1的上面安装着复盖夹头6的夹头盖8。在机箱1的侧面,安装着可前后进退的取出盘用的推压杆9。在推压杆9的端部,安装着按钮(图未示)。
图2是CD放音机的概略纵断面图,其中省略了夹头盖8。图中,10是升降板。升降板10例如通过连杆机构(图未示)与机箱连接,在盘7的插入、取出时位于下降位置,在再生动作时位于上升位置。在升降板10的上面,通过缓冲部件11安装着支持部件12。当机箱1和升降板10受到外部冲击或振动时,缓冲部件11吸收该冲击或振动,防止冲击或振动直接传给支持部件12。该缓冲部件11例如可由若干个螺旋弹簧构成。
在支持部件12的下面固定着电动机13。电动机13的旋转轴14约铅直地配置并伸出于支持部件12的上面侧,在其上端固定着转台15。转台15位于夹头6的正下方。在支持部件12上安装着拾音器16,该拾音器16能平行于盘7的记录面地移动。旋转轴14和固定于其上的转子17能相对于电动机13内的定子18沿轴方向稍稍移动,通常在重力以及转子、定子间磁力的作用下,位于最下位置。旋转轴14的下端与电动机13的推力轴承19抵接。
在机箱1的上面,安装着作为止动部件的金属制板簧20。该板簧20的弹力比缓冲部件11的弹力弱得多。板簧20在夹头盖8的下方位置处,其一端固定在机箱1上,自由端位于夹头6的上方。在夹头6的上面中心突设着小突起21,当支持部件12被缓冲部件11静止于中立位置时,板簧20的自由端与小突起21轻轻接触,或者板簧20的自由端与小突起21之间稍有间隙。
在夹头6上安装着环形永久磁铁22,其内侧成为朝下面开口的圆形凹部23。转台15在其上面中央有鼓出部24,该鼓出部24穿过盘7的中心孔与夹头6的圆形凹部23嵌合。在该鼓出部24的周围安装着圆环形磁性体25。转台15和夹头6利用永久磁铁22与磁性体25之间产生的磁力挟持盘7。
上述构造的CD放音机中,在盘未插入时,如图3所示,升降板10与支持部件12及转台15一起处于下降位置,夹头6被夹头升降板4a、4b保持在上升位置。在该状态从盘插入口2插入盘7时,盘导引件5a、5b动作,把盘7拉入。当盘7到达再生动作位置时,夹头升降板4a、4b与盘导引件5a、5b连动,使夹头6下降。
同时,升降板10上升,转台15的鼓出部24穿过盘7的中心孔与转台15的圆形凹部23嵌合,如图2所示地,转台15与夹头6挟持盘7。转台15与夹头6对盘7的挟持是利用磁铁与磁性体间产生的磁力进行的。然后,电动机13起动,转台15旋转,拾音器作动使记录在盘7上的信息再生。这时,板簧20与夹头6的小突起21轻轻接触,或者稍稍离开小突起21,所以,板簧20与夹头6的接触摩擦不会增加电动机13的旋转负荷。
再生动作结束后取出盘7时,推入推压杆9。于是,电动机停止,夹头升降板4a、4b向上方转动,使夹头6上升。同时,升降板10下降,使转台15离开盘7。另外,盘导引件5a、5b与夹头升降板4a、4b的向上转动连动地水平转动,将盘7从再生动作位置推回外方。
在图2所示的再生动作状态,由于车辆的行驶而使机箱1受到外部的冲击或上下振动时,由缓冲部件11吸收该冲击或振动,能缓和向支持部件12的传递。但是,当冲击或振动强烈时,一部分的振动仍会传到支持部件12。一旦上升了的支持部件12转为下降时,电动机13的旋转轴14和转子17随着转台15、盘7、夹头6相对于电动机13、支持板12及机箱1往上移动。但是,当夹头6要相对于机箱1往上移动时,夹头6的小突起21将板簧20的自由端往上推,所以,夹头6受到来自板簧20的反力。因此,板簧20的弹力向下方地作用于旋转轴14、转子17、转台15、盘7及夹头6。该弹力即使极小,也能切实防止旋转轴14相对于电动机13的轴方向移动。
当旋转轴14相对于机箱1要向下方移动时,如图4所示,夹头6的小突起21离开板簧20。因此,板簧20的弹力不作用于旋转轴14。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构造的防失音装置,在再生动作中即使受到外部的强烈冲击或振动,由于能防止旋转轴14相对于电动机13向上方移动,所以,盘7的记录面与拾音器16之间的间隔不变,可防止失音。另外,当支持部件12被缓冲部件11位于中立位置时,板簧20对夹头6不作用弹力或只作用极轻微的弹力,所以,由于设置了板簧20而不会增大电动机13的负荷。
上述实施例中,将作为止动部件的金属制板簧20设置在机箱1上,这样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板簧20的设置位置、材质、形状等,因此设计容易。但也可以把止动部件设置在夹头上。
图5表示将止动部件与合成树脂制夹头成形为一体的实施例。即,合成树脂制夹头31形成为略圆筒形,其内周与转台15的鼓出部24嵌合。作为止动部件的弹弹性片32一体地成形于内周上端部。弹性片32从转台15的内周上端部一直水平地延伸到中心部,在其前端上面突设着小突起33。在支持部件12被缓冲部件11静止于中立位置时,小突起33的顶端与固定在机箱1上的夹头盖8的下面轻轻接触,或者小突起33与夹头盖8之间仅有很小间隙。
上述实施例也与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同样地,防止旋转轴14相对于电动机13向上方移动,可防止失音的产生。
另外,由于将弹性片32(止动部件)与合成树脂制夹头31成形为一体,所以,可减少零件数目,使构造简单。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例如,也可以把磁铁装在转台一侧,把磁性体装在夹头一侧。缓冲部件也不限于是螺旋弹簧,只要具有缓冲功能、即能防止外部作用于机箱的冲击或振动直接传递给支持部件者均可。
权利要求
1.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其中,电动机(13)的旋转轴(14)铅直地配置,将该电动机和拾音器(16)安装在共同的支持部件(12)上,转台(15)固定在该旋转轴上,所述支持部件通过缓冲部件(11)以悬浮状态装在机箱(1)上,转台与配置在其上方的夹头(6、31)中的一方装有磁铁(22),另一方装有磁性体(25),在转台与夹头之间,产生用于挟持盘(7)的磁力;其特征在于,有弹性的止动部件(20、32)配置在夹头的上方位置,在转台与夹头挟持着盘的状态,只在支持部件被缓冲部件移动到中立位置上方时,上述止动部件对夹头作用向下方的弹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部件设置在机箱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部件设置在夹头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部件与合成树脂制夹头成形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部件是金属制的板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CD放音机的防失音装置,由转台和夹头利用磁力挟持盘,可防止失音,具有弹性的止动部件配置在夹头的上方,当电动机的旋转轴因外部振动而要往上方移动时,止动部件对夹头作用向下方的弹性力。
文档编号G11B33/08GK1203416SQ97126138
公开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20日
发明者赤谷重, 荒川清男 申请人:德利信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