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836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用于与主电路板、子电路板或基片上的高频信号电路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
随着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业界多采用一种导电端子矩阵型排列的高密度电连接器组合,以提供两个电子装置间众多的信号传输路径,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美国专利第4,846,727、4.975,084、5,066,236、5,104,341、5,286,212、5,341,211、5,496,183、5,664,968及5,924,899号等,但是,这些现有技术均存在一个设计、制造过于复杂及生产成本过高的缺失。且,由于信号传输的速度越来越高,不同讯号路径所传输讯号间的干扰成为一严重问题,针对该问题的现有技术可参阅美国专利第4,846,727及5,664,968号等,但是,这些解决方法采用在该电连接器组合的插座连接器每二个模组间设置若干个金属片,这些解决方法不但使制造成本更高,而且使工艺更加复杂,且,该电连接器组合的插头连接器不具遮蔽效果,讯号间的干扰依可发生。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遮蔽效果以防止不同传输路径的讯号相互干扰,且传输讯号的电气特性可易于调节及制造成本低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设有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的连接模组,该连接模组包括一印刷电路板及第一、第二连接装置,其中第一连接装置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并用以与外部电子装置电性连接;而第二连接装置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并用以与外部另一电子装置电性连接,且该第一及第二连接装置借印刷电路板的电子线路相互电性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电路板的电子线路而实现电性相连,由此可易于实现高密度导电端子的布局;且通过在电路板组设一些电子组件,可对电连接器所传输的信号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需要;再者,通过电路板电子线路间的绝缘层,可避免不同电子线路间信号的相互干扰而利于电路板与电子装置间讯号的可靠传输。
下面结合图示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包含具有相同设计思想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插座连接器绝缘本体及固定柱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绝缘本体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合的插座连接器的连接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插头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合插头连接器的连接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合在对接后的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插座连接器连接模组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1包括具有相同设计思想的插座连接器2及插头连接器3。
插座连接器2包括一大致呈L形的插座绝缘本体10、二个插座连接模组20及一由塑胶制成的固定柱12。
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所示,绝缘本体10由塑胶注模成型制成,在其中部设有自前侧面101至后侧面102横向延伸的垂直分隔板11,以在插座绝缘本体10内形成二插座端子收容槽111,每一插座端子收容槽111与插座绝缘本体10后侧面102相互连通,而插座绝缘本体10前侧面101用以与插头连接器3相对接,插座绝缘本体10进一步在前侧面101与后侧面102间设有顶侧壁103与底侧壁104,底侧壁104用以与电子装置连接,例如主电路板(未图示),阻挡壁105、106分别设置于邻近前侧面101的顶侧壁103及底侧壁104上,四个水平分隔板107间隔设置于邻近插座绝缘本体10前侧面101的顶侧壁103与底侧壁104之间,并将插座端子收容槽111前部分为五个插座端子收容室108,且插座绝缘本体10进一步在每个插座端子收容室108中设有上、下凹槽110、112。另,插座绝缘本体10在后侧面102底凹角处一体设置有四个安装柱14(图1及图3仅示其一)。
请参阅图4所示,每一插座连接器2的插座连接模组20包括插座电路板21、第一及第二连接装置,其中第一连接装置包括设于插座电路板21相对两表面的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第一导电端子为五个焊接于插座电路板21的插座电路板第一表面212的插座端子22,而第二导电端子为焊接于插座电路板第二表面214的插座端子22'(仅示其一),其中插座端子22沿前侧面213间隔定位于插座电路板21上,且插座电路板第二表面214与插座电路板第一表面212相对设置。第二连接装置包括设于插座电路板21相对两表面的第三及第四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为五个具有针眼的插座自锁插针端子26,其沿插座电路板21底侧面216等间隔焊接于插座电路板21插座电路板第一表面212上,第四导电端子为五个插座自锁插针端子26',其沿底侧面216等间隔焊接于插座电路板21的插座电路板第二表面214上,这些插座自锁插针端子26、26'组设于插座连接器2安装位置处且与插座电路板21相垂直的主机板上。插座端子22(22')借电子线路217与插座自锁插针端子26(26')电性相连,二薄铜片204一体设置于插座电路板21插座电路板第一表面212与插座电路板第二表面214之间,一绝缘层206一体设置于插座电路板21二薄铜片204之间,每一薄铜片204与插座电路板21的接地线电性连接,另,插座电路板21在其前侧面213上设有五个翼片218,这些翼片218被介于其间的凸起219平均间隔,每一翼片218包括上部220及下部221,另插座电路板21在其邻近前侧面213的上拐角及下拐角处进一步设有上、下台阶222、223。
在将插座连接模组20与插座绝缘本体10组合为一体时,每一插座连接模组20由后侧面102插入到插座绝缘本体10相应的插座端子收容槽111中,直到上、下台阶222、223被上、下阻挡壁105、106所阻挡,插座电路板21的每一翼片218延伸至相应的插座端子收容室108中以致每个缺槽219将一相应的水平分隔板107收容于其内,每个缺槽219的上部220及下部221各收容于相应插座端子收容室108的上、下凹槽110、112中,最后固定柱12借安装柱14穿过固定柱12相应的通孔122而固定于插座绝缘本体10后侧面102的底部拐角处,且该安装柱14延伸直到固定柱12抵持于插座电路板21后部底侧的凹角224(图4所示)处,其后,将自固定柱12延伸出的安装柱14自由末端加热而使固定柱12固持于插座绝缘本体10上,因此,插座连接模组20则固持于插座绝缘本体10上。每一插座端子22(22')的卡勾225与插座绝缘本体10干涉卡合以稳固将插座端子22(22')定位于插座绝缘本体10中。
请参阅图1及图5所示,插头连接器3包括插头绝缘本体30,该插头绝缘本体30包括由一基座32及二垂直侧板34组成的U形构造,其中该U形构造在插头连接器3与插座连接器2对接时覆盖于插座连接器2插座绝缘本体10的顶侧壁103与底侧壁104上,每一垂直侧板34自由端设有一倾斜面342用以便利插头连接器3及插座连接器2的对接,插头绝缘本体30包括二贯穿在二垂直侧板34间的基座32的顶面302及底面301的插头端子收容槽303,五个插头端子收容室304等间隔设置于每一插头端子收容槽303中,另每个插头端子收容室304还包括一对相对的凹槽306。
请参阅图6所示,每一插头连接器3的插头连接模组40包括一具有二相对的插头电路板第一及第二表面422、424的插头电路板42、第一及第二连接装置,其中第一连接装置包括设于插头电路板42的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第一导电端子为设于插头电路板第一表面422的插头端子442,第二导电端子为设于插头电路板第二表面424的插头端子(未标号),第二连接装置为设于插头电路板42二相对表面的第三及第四导电端子,其中第三导电端子为设于插头电路板第一表面422的插头自锁插针端子444,第四导电端子为设于插头电路板第二表面424的插头自锁插针端子(未标号),另,该插头连接模组40还包括一体设置于于插头电路板42二相对表面间的薄铜片48及一体设置于二薄铜片48间的绝缘层50。且所述插头端子442与插头自锁插针端子444借插头电路板42电子线路(未标号)电性连接,薄铜片48各自与插头电路板42接地线电性连接。
插头连接器3组装时,插头连接模组40借由插头电路板42与插头绝缘本体30的插头端子收容槽303间的干涉依次组设于插头绝缘本体30中,插头端子442及插头自锁插针端子444的焊接部收容于插头端子收容室304中,而插头端子442暴露于在二垂直侧壁34间的基板30的顶面302之上,插头自锁插针端子444延伸至基板30的底面301之外以与电子装置,如子电路板电性对接。
请参阅图7所示为插头连接器3与插座连接器2组合图,其中除了标号A所示的一段长度之外,自与插头连接器3的插头自锁插针端子444电性连接的电子装置至与插座连接器2的插座自锁插针端子26'之间的讯号传输线路借插头电路板42及插座电路板21的相应的薄铜片48及204电磁遮蔽,因此,不同传输路径间讯号的相互干扰则可有效避免。
更进一步,因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路径包括电路板的电子线路,其布局是易于在制造插座电路板21及插头电路板42的过程中易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的阻抗可根据与该电连接器组合1相对接的电子装置的要求而做相应的修改。
请参阅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插座电路板21插座端子22与插座自锁插针端子26间附加一些电子组件24,如线路调节逻辑芯片,借此,该电连接器组合1所传输的讯号便可接受控制改变,尽管在图8中未明示,业界普通人士亦可知道在此亦可加入一些其它电子组件,如电阻或电容等,用以改变电连接器组合1所传输讯号的电气特性。
请参阅图9、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5与插座连接器4,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2与插头连接器3的与电子装置电性连接的插座自锁插针端子26、26'及插头自锁插针端子444由具有焊球42、52的端子所代替。当在红外线回焊处理中,焊球42、52被熔化以机械及电性将连接器4、5与相应的电子装置电性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设有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的连接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模组包括一印刷电路板及第一、第二连接装置,其中第一连接装置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并用以与外部电子装置电性连接;而第二连接装置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并用以与外部另一电子装置电性连接,且该第一及第二连接装置借印刷电路板的电子线路相互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包括设于印刷电路板相对两表面的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设于印刷电路板相对两表面的第三及第四导电端子,且所述印刷电路板在其二表面间设有接地装置以防止第一及第三导电端子间与第二及第四导电端子间传输讯号的相互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用于与对接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第二连接装置用于与外部电路板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装置包括具有针眼的自锁插针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装置包括一具有焊球的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地装置是一薄铜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地装置包括二薄铜片及处于二薄铜片间的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模组的印刷电路板上设有与第一及第二连接装置电性连接的电子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地装置延伸至电路板相对表面一定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包括与绝缘本体相干涉的固持装置以保证第一连接装置在绝缘本体中的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固持装置为设于第一连接装置上的卡勾。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三及第四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内容设有一印刷电路板,而第一及第三导电端子与第二及第四导电端子分别借电路板的电子线路电性连接,且这些导电端子焊接于电路板上,其中第一及第三导电端子焊接于电路板第一表面,而第二及第四导电端子焊接于相对另一表面。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倒勾,电路板在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间设有薄铜片。
文档编号H01R12/00GK2417578SQ0021698
公开日2001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2日
发明者西尼·卢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