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式连接器的内齿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485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接式连接器的内齿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连接器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压接式连接器的内齿套,系现有技术的改进。
为了适应电子工业日益迅速发展的需要,小型化、高可靠、长寿命的接插元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受到青睐。老式接插元件其接线方式多采用焊接,它的缺点是手工操作,容易产生虚焊;焊接时,焊料沿导线延伸,使一段导线焊死、变硬,当受到振动或冲击时,产生“内伤”而断裂;焊剂还会污染产品,产生质量不稳定因素;在小型化、高密度的产品结构中,焊接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可操作性。八十年代初期,压接端接技术开始在我国广泛推广和应用,到现在,卫星、飞船、运载火箭90%的端接方式均采用压接式;压接是将剥去绝缘层一端的裸线,插入接触体尾部准备用于压接的腔体内,用专门的工具施加压力使腔体变形,将导线紧紧地压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其端接。由于压接式具有常温下操作,绝缘介质不会被烫伤和变形;在压接处形成一个纯金属的“压焊熔接区”,可以阻止一切气体进入金属介面,消除了虚焊,且抗拉强度比焊接式高50%,产品的可靠性明显提高等优良的机械电气性能,因而受到各界广泛的关注。
现有技术中,压接式连接器一般由绝缘的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一组内齿套或外齿套以及一组接触体组成;上、下安装板重叠并各有一组孔且位置一一对应,一组接触体分别置于上、下安装板各对应孔中,内齿套或外齿套起轴向定位作用,将一组接触体分别轴向定位于上下安装板的各对应孔中。现有内齿套,由金属材料(例如铜带等)制成的开口的弹性圆环形齿套、在齿套上冲制的对称分布的内齿构成;使用时,将内齿套置入安装板的孔中,在将压接后的接触体从下安装板推入直到定位不能拉出为止;由于内齿套属于圆柱形零件,正反两头均能顺利装入,特别是芯(孔)数较多、密度较高的产品中,根本无法杜绝误装现象,而一组内齿套装反方向,则接触体将不能定位。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在内齿套的环形周边上开一个缺口等,从而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内齿套装反方向的压接式连接器的内齿套。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一种压接式连接器的内齿套,由开口的圆环齿套、在齿套上冲制的对称分布的内齿组成,其特征之处是所述内齿(2)的数量为均匀对称分布的2~4个;所述齿套(1)的环形周边上有一个缺口(3)。
本实用新型内容中所述缺口(3)的位置较好的是位于齿套(1)开口端(4)的对称面环形周边上,以便于加工和装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特点(1)采用本实用新型时,在下安装板中孔的对应位置作一检测凸筋;装配时,若有一个内齿套装反,因装反的内齿套高于其它装配正确的内齿套,上下安装板之间就会产生间隙,只有当全部内齿套装配正确,上下安装板组件才能装入壳体内,装反的内齿套易于发现及纠错,这样,既简化了装配与检验工序,又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2)结构十分简单,加工容易,可有效保证内齿套装配方向的唯一性,并使内齿套装配效率明显提高,实用性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或图4中下安装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齿套,2-内齿,3-缺口,4-开口端,5-下安装板,6-上安装板,7-接触体,8-检测凸筋。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参见附图1、2、4、5。一种压接式连接器的内齿套,由开口的圆环形齿套1、在齿套1上冲制的对称分布的2个内齿2组成,齿套1的环形周边上有一个位于齿套1之开口端4的对称面的缺口3。
在下安装板5的孔壁下端设置有一个高度略底于缺口3深度的检测凸筋8,使用时,内齿套置入下安装板5的孔中,装配正确,则检测凸筋位于缺口3内,若内齿套装反方向,则高于装配正确的内齿套,易于检测并纠正,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内容所述均可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压接式连接器的内齿套,由开口的圆环形齿套、在齿套上冲制的对称分布的内齿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内齿(2)的数量为均匀对称分布的2~4个;所述齿套(1)的环形周边上有一个缺口(3)。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式连接器的内齿套,其特征是所述缺口(3)位于齿套(1)开口端(4)的对称面环形周边上。
专利摘要一种压接式连接器的内齿套,由开口的圆环形齿套、在齿套上冲制的对称分布的内齿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内齿数量为2~4个,所述齿套的环形周边上有一个缺口。采用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器的下安装板各孔中设置一检测凸筋,装配时,装反的内齿套易于发现并纠正,从而有效保证内齿套装配方向的唯一性,简化装配与检验工序,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文档编号H01R4/18GK2429922SQ00223470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3日
发明者何文星 申请人:四川华丰企业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