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198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传输电源电力的具导引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从而便于对接电连接器与其准确对接。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电连接器绝大部分均有将电连接器与面板连接的装置,尽管现有电连接器可以便捷地组装到面板上,但是,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存在该电连接器向后运动的问题。一般而言,该电连接器是从面板的后表面装在面板上,其中一典型实例是计算机外壳,电连接器是从计算机外壳的内侧壁装在面板上。
美国专利第4,988,308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具有沿支撑柱螺旋延伸的螺旋翼片的面板安装结构。但,螺旋翼片的自由末端容易在对接力过大时发生倾斜或被损坏。
另一方面,为使两对接连接器正确平稳连接,需要提供一种导引装置,现有结构的支撑柱及螺旋翼片是在同一侧,而导引装置则在另一侧,这样,电连接器可以从计算机外壳的外侧装在面板上。此外,当电连接器从面板外部安装时,其暴露在面板外的整个高度或长度不可避免地要增加,然而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而且,当线缆组件组装于面板上时,在其装配之前线缆应首先直接穿过开口,这种做法很不利于简化装配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一种具有导引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以便于对接连接器与其准确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基板、支撑柱、与基板一体成型的电连接器及至少一个扇形片,其中支撑柱从基板延伸并贯穿于面板的收容孔,其具有可用作导引装置的通道,而扇形片是从支撑柱的头部朝基板方向并向外延伸,其相对于支撑柱略呈膨大的半圆锥体构形,该扇形片包括有一尺寸小于收容孔尺寸的顶端及一尺寸大于收容孔尺寸的底端,其中其底端与基板之间形成一缝隙。
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便于对接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组件准确对接。
下面结合图示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与图1所示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电连接器。
图3是图1与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与图2所示两电连接器组合的俯视图。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具导引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1可将电连接器20组装于面板30上,其包括有一基板10,从基板10上延伸出支撑柱11,其中每一支撑柱11均设有两对从支撑柱11的头部11a朝基板10方向并向外延伸而呈倾斜的蓬状扇形片12,在扇形片12的底端12a与基板10之间形成一缝隙14。在本实施例中,缝隙14的宽度大于面板30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电连接器20的绝缘本体21是与上述基板10一体成形的,这样,电连接器20及与其相连接的线缆22便可容易地组装于计算机外壳的面板30上。
面板30包括有一可供电连接器20穿过的开口31及一对邻近于开口31的收容孔32,为确保电连接器20可便捷地组装于面板30上,上述开口31尺寸及收容孔32尺寸均大于与其对应的绝缘本体21及支撑柱11的尺寸。
扇形片12相对于支撑柱11略呈膨大的半圆锥体构形,其具有一尺寸小于收容孔32尺寸的顶端12b及一尺寸大于收容孔32尺寸的底端12a,这样,扇形片12就可顺利地穿过收容孔32,同时其底端12a可产生收缩而穿过收容孔32,然后再恢复原状,面板30宽松地夹在扇形片12的底端12a及基板10中间,从而使电连接器20组装在计算机外壳之面板30上。
导引装置是与电连接器组件1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导引装置是一设于支撑柱11内且可收容对接电连接器50导引柱51的通道41。
上述导引装置及电连接器组件1是一体成形且位于基板10的同一侧,因此电连接器20可以从计算机的内侧装在面板30上,同时与其相连接的线缆22也能容易地放入机箱内而不会带来其它问题。
请参阅图2至图4,对接电连接器50上有一可收容电连接器20绝缘本体21的收容空间52,该对接电连接器50可紧固在一底板53(如印刷电路板)上。
当电连接器20靠近对接电连接器50时,导引柱51将首先与支撑柱11上的通道41配合,由此确保电连接器20的绝缘本体21对准对接电连接器50的收容空间52,由于电连接器20是宽松地安装在面板30上,两电连接器20及50间任何细小的不对正情况均可借助电连接器20相对于面板30之横向移动来校正,由此确保两电连接器20及50之间的正确电性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基板、导引装置、电连接器、支撑柱和至少一个扇形片,其特征在于支撑柱自基板延伸并贯穿于面板的收容孔,导引装置设置于支撑柱上,扇形片自支撑柱头部朝基板方向并向外延伸,扇形片的底端与基板间形成可容纳上述面板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引装置是设于支撑柱上的通道,该支撑柱之直径尺寸足以使其形成一自其头部向内延伸之轴向通道且不影响其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扇形片相对于支撑柱略呈膨大的半圆锥体构形,其包括一尺寸小于收容孔尺寸的顶端及一尺寸大于收容孔尺寸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基板与电连接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安装在面板上,并与一对接电连接器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面板上至少设有一开口及一收容孔,电连接器组件可与上述收容孔相配合从而把电连接器组装于上述面板,该电连接器延伸穿过上述开口而凸露于该面板之前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对接连接器包括对接本体和设在对接本体上的最少一个导引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导引柱的长度大于对接本体前后方向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相互对接时,对接电连接器之导引柱恰好收容于电连接器之轴向通道中。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它与面板及电连接器构成一种电气装置,其中面板上至少有一开口及一收容孔,电连接器固定于上述面板,该电连接器组件至少包括一与该电连接器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基板、自基板延伸出的支撑柱及设于支撑柱上的导引装置,从支撑柱头部朝基板方向并向外延伸至少有一个扇形片,扇形片的底端与基板之间形成可收容上述面板的缝隙。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454932SQ00261160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0日
发明者竞亿·黄, 安祖·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