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290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中,用于连接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或光盘驱动器与电脑主板的增高型电连接器。
在电子工业中,电连接器通常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以连接电路板与其它电子装置。电连接器包含插头与插座,每种连接器均设有收容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为了避免外部电磁波干扰讯号,使端子能正常传输电子讯号,电连接器通常还设有遮蔽构件。此遮蔽构件必须为接地状态,以将累积于其上的静电荷导出,使遮蔽构件保持低电位才能产生良好的屏蔽效果。


图1所示是美国专利第4,943,244号所揭示的一种现有电连接器,其包括遮蔽构件1’、绝缘本体2’、扣合件3’及端子4’等。其中,绝缘本体2’设有一基座21’,其前方设有对接部20’,对接部20’上设有若干收容孔22’,端子4’一端收容于收容孔22’内以与对接电连接器的端子相接触,另一端则焊接于电路板上。遮蔽构件1’沿箭头A方向安装于绝缘本体2’的前部,且其屏蔽罩10’包住对接部20’的四周侧而留一开口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同时,为了实现接地,遮蔽构件1’下侧设有一接地片11’向后伸展于绝缘本体基座21’下部以与扣合件3’相邻接,扣合件3’是沿着箭头B方向安装于绝缘本体基座21’的后部,安装时扣合件3’的弹片31’自动弹入基座21’上的定位孔23’以防止扣合件3’脱离绝缘本体2’。同时,扣合件3’与接地片11’相接合,扣合件3’的扣脚30’扣合于印刷电路板上所设的扣持孔(未图标),从而固持电连接器于印刷电路板,同时实现遮蔽构件1’接地。
然而,该现有电连接器,其遮蔽构件1’与接地片11’乃一体冲压成型而成,在制作过程中产生了过多的余料,不仅造成了很大的材料浪费,而且增加了处理废料的负担。另外,当电连接器为配合电脑内部设置而采用增高型结构时,为防止插拔不稳的现象,通常将扣合件前移使绝缘本体采用两侧凸出的结构,则上述遮蔽构件与接地片一体的结构难以实施。因此上述遮蔽构件接地的路径及结构实仍有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增高型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的接地组件,而可以使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遮蔽构件、端子组及锁固件等构件,其中绝缘本体上设有一长形插槽,其两侧设有安装部;遮蔽构件安装在绝缘本体具有插槽的部分上,可提供电磁屏蔽作用;端子组结合于绝缘本体,其包括有若干端子,其中端子一端延伸入绝缘本体的插槽中,另一端则从其底部伸出以与电路板相结合;锁固件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安装部上,以将电连接器固持于电路板,并与电路板的接地电路电性连接,从锁固件一体延伸出至少一弹片,该弹片具有可抵接于遮蔽构件上的弹性接触部,通过该弹片及锁固件提供遮蔽构件与电路板的接地电路间的导电路径,从而达成良好的接地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各构件的结构更简单,制造更容易,并且借助与锁固件一体成型的弹片与遮蔽构件接触而实现较佳接地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正视图,并局部放大其中的弹片,以显示其弹性接触部与遮蔽构件相接触的情形。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底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弹片的第二实施例的放大图。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端子组2、遮蔽构件3及锁固件13等构件。其中绝缘本体1为增高型结构,其上部中间设有一插槽11,插槽11的上、下壁各设有一排端子收容槽111。于该插槽11两端各设置有一与插槽同向延伸的凸块10,安装部12即设于此凸块10上,其包括与端子收容槽111延伸方向相垂直的轴孔120及邻近于该轴孔120的狭长穿孔121。此外,锁固件13包括一铆栓130及一接地件14,其中铆栓130设有贯穿圆孔131,藉铆栓130与前述轴孔120相配合将接地件14组置于安装部12上,而接地件14包括具结合孔141的金属薄片1411及自金属薄片1411一侧垂直延伸形成的叉形扣脚状接地部142,且自该接地件14邻近于所述接地部142的一侧斜向下一体延伸出一弹片143,该弹片143在成型过程中先经过薄形化处理(如采用锻压技术将其打薄)而具有足够弹性,且其末端斜向上弯折而形成一可抵接于遮蔽构件3的弹性接触部144。不难看出,若有需要,也可增加弹片143或弹性接触部144的数目。
端子组2包括一结合板21及以镶埋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结合于结合板21上的若干端子4,结合板21与绝缘本体1相结合,并使端子4一端延伸入插槽11中,另一端41则从绝缘本体1的底部伸出(图5参照),以与电路板相结合。遮蔽构件3接合于插槽11外围以屏蔽收容于插槽11的端子收容槽111中的端子4。
将接地件14的叉形扣脚状接地部142插入前述安装部12的穿孔121中,而使其结合孔141与轴孔120对齐,将铆栓130从绝缘本体1下表面穿入轴孔120及接地件14的结合孔141并铆固。此时弹片143的弹性接触部144抵接于遮蔽构件3上,接地件14上的接地部142穿过绝缘本体1上的穿孔121并从下表面伸出,从而可将电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未示)上并与电路板的接地电路电性连接。
遮蔽构件3通过与弹性接触部144抵接实现与接地件14相电性导通(图4参照),从而可藉由接地部142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接地电路以实现接地。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弹片143是采用与接地件14一体成型的结构,并通过弹性接触部144与遮蔽构件3相抵触,从而可提供良好的接地路径,且因上述构件为一体式,因而可相应节省电连接器构件的数目,有利于简化产品制程及组装程序。
另,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中弹片143’是呈连续两次斜向下弯折的结构,如此可进一步改善弹片143’的弹性接触部144’位置处的应力分布,确保该部位不会出现应力过度集中而造成弯折过大,以致弹性接触部144’无法与遮蔽构件3相抵触的情形。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以提供电讯传输接口,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遮蔽构件及锁固件等,其中绝缘本体至少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以及设于邻近端子收容槽的位置处的安装部;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中,其一端自绝缘本体伸出以与电路板相结合;遮蔽构件屏蔽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外侧,提供对端子的遮蔽保护;锁固件则安装于前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部,其特征在于该锁固件具有可与电路板的相应接地电路达成电性连接的接地部,以及自该锁固件一体延伸出的至少一弹片,且该弹片具有可抵接于遮蔽构件上的弹性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为增高型结构,其上部中间位置设有长形插槽,插槽上、下壁各设置有一排端子收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插槽两端各设有凸块,所述安装部包括设于该凸块上且与端子收容槽延伸方向相垂直的轴孔及邻近于该轴孔的狭长穿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锁固件包括铆栓与接地件,铆栓设有贯穿圆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地件包括带结合孔的金属薄片,自该金属薄片一侧弯折延伸出叉形接脚状接地部,且该接地部设置于前述穿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弹片是从金属薄片邻近于所述接地部的一侧斜向下延伸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绝缘本体、遮蔽构件、端子组及锁固件等构件,其中绝缘本体上设有一长形插槽,两侧设有安装部;遮蔽构件安装于绝缘本体具有插槽一端的外侧面,端子组结合于绝缘本体中,其包括若干端子,锁固件设于绝缘本体的安装部上,以将电连接器固持于电路板并与接地电路连接,自该锁固件一体延伸出至少一抵接于遮蔽构件上的弹片,从而提供遮蔽构件与电路板接地电路间的导电路径,而达到较佳接地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458775SQ0026291
公开日2001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3日
发明者陈强, 王随亚, 史广星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