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004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具有一个电连接绝缘壳体和一体成型遮蔽用的金属外壳而二者间借助支脚部突伸的扣合片扣合固定于绝缘壳体后壁扣合部辅助结合的连接器。
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如典型的“D-型”电连接器,一般均包括多个金属端子设置于一个绝缘壳体内部,而该壳体的突伸部通常附有一个具多重功能的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处于与对接连接器端子插接状态时,保护并强化电连接器壳体,从而可于操作中降低电连接器的电磁幅射效应,并提供该电连接器一个接地功能。此外,该外壳亦提供将电连接器机械安装于电路板的接附点或接附结构。
如图1所示,其显示一个经改良的典型“D-型”电路板电连接器5和其遮蔽用的金属外壳6。该电连接器5包括一个绝缘壳体51,其具有从较大的本体部53正向突出的一个D形插接部52,壳体内部则包含多个金属端子7,其中每一个端子7包括插置于插接部52穿孔54内壁的一个插接端71,及从壳体51后侧向下延伸的焊接端72。金属外壳6则包括适紧密包覆该插接部52的一个环状突伸部61,其一个开口端并朝周缘径向延伸的一个肩部55。平面突缘62对称的两侧下端角隅各别延伸一个支脚部63,其中两支脚部63实质上是位于同一平面并垂直于突缘62所在平面。支脚部63是设置于电路板(未示出)上表面而将该电连接器定位于电路板表面。支脚部63上亦可开设置穿孔64,以便借助螺栓、铆钉或类似固定件进一步强化电连接器定位效果。每一个支脚部63远离突缘62方向的端部,各别向下弯曲地设置两平行而横向配置的插脚65A和65B,插脚下端则略呈一楔形面66A、66B(未示出)。
电连接器安装作业中,每对插脚65向下穿过电路板插孔(未示出),使楔形面66上缘67A、67B(未示出)适配地卡抵于电路板底面。于楔形面66接触电路板插孔孔壁瞬间,插脚65先朝向和彼此弯折,而后旋即回弹至其初始间距,并借此强制其上缘67向外卡抵于电路板底面下方。此外,若电路板下表面具有接地电路,插脚65亦可焊接至该电路以兼具接地作用。
该传统技术的改良例中,虽揭示一个具有一体成型支脚部63的遮蔽用金属外壳6,而借助该支脚部63向下延伸的插脚65固定于电路板插孔。惟于该例中从金属外壳6向后延伸的长形支脚部63,并未与绝缘壳体51连接,故其强度较弱,一旦其承受多次的插拔力或受到过大力的作用,极易直接经支脚63传递至插脚65而致支脚部63变形,或导致插脚65与对应电路板插孔间逐渐松脱,从而降低电连接器组体与电路板间的固定结合效果。
另于美国第4,938,704号专利案中,则进一步揭示一种金属外壳与绝缘壳体的组合,该金属外壳同样包括适配地紧密包覆绝缘壳体插部的一个环状突伸部,其一个开口端朝周缘径向延伸一个平面突缘,平面突缘对称的两侧下端角隅各别延伸一个支脚部,与该传统技术所不同的对方在于,其插脚是位于支脚部约长度中央位置内侧,垂直于支脚部而向下突伸;其绝缘壳体的插接部基部亦径向延伸一个肩部,且还从肩部两侧底部各向后垂直延伸一个固定面,而于肩部对应于金属外壳支脚部与平面突缘交接处,及固定面对应于金属外壳插脚前缘处,分别设置适当长度的槽缝,以便使金属外壳与绝缘壳体组合之际,金属外壳支脚部与其插脚,适配地正向穿过设置于绝缘壳体肩部和固定面上的槽缝,而能进一步强化金属外壳与绝缘壳体间的结合限制效果。
惟该专利案所揭示的穿过槽缝结合方式,相对地将使金属外壳插脚方向受制于对应于绝缘壳体槽缝,而无法如图1所示的传统技术中,插脚65是平行于平面突缘62而配置;换一句话说,该专利案在对应的插孔方向不符合或尚有其他安装元件而无法更动电路板插孔位置的场合时,将无法适用于电路板上,故其实用性极为有限而缺乏灵活性。
有鉴于此,为有效改善该电连接器和其遮蔽用金属外壳组合上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创作人以其从事该行业的多年经验,积极研究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电连接器和一体成型的遮蔽金属外壳,其借助从金属外壳向后一体延伸的支脚部侧边突伸的扣合片,向上弯折而扣合固定于绝缘壳体后壁的扣合部,且支脚部适配定位于绝缘壳体底壁设置的容置空间内,并借助支脚部延伸的固定构件,进一步将电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并兼具接地作用,以强化结合体的组合强度,并确保支脚部固定构件与电路板间的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电连接器和一体成型的遮蔽金属外壳,于该金属外壳设置有多个固定片,而于该绝缘壳体设置适配容置该多个固定片的多个固定槽,该固定片经弯折而夹扣于固定槽前端的夹扣块之后,固定容置于固定槽的容置空间内,并配合从金属外壳向后一体延伸的支脚部侧边突伸的扣合片,向上弯折而扣合固定于绝缘壳体后壁的扣合部,以进一步强化整体组合强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电连接器及其一体成型的遮蔽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除具良好的遮蔽效应外,由于其一体成型的特性,故具较佳结构强度,并可大幅减少制造和组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揭示的电连接器,主要是由电连接器绝缘壳体、容置于绝缘壳体内多个金属端子和包覆该壳体前壁和插接部的一个金属外壳构成。其中金属外壳底部沿绝缘壳体底壁容置空间的水平面向后一体延伸多个支脚部,以便使绝缘壳体与金属外壳结合之际,支脚部适配地抵靠于该容置空间。支脚部内侧对应绝缘壳体后壁的扣合部位置,于平行支脚部长度方向上突伸一个略呈长矩形的扣合片,其长度和宽度须配合该扣合片而适宜于夹合于该扣合片上。金属外壳上缘两端和下缘支脚部内侧各设置一个固定片,而于绝缘壳体顶壁和底壁对应处亦设置适宜于容置该固定片的凹槽。
当绝缘壳体与金属外壳接合之际,多个支脚部适配地抵靠于容置空间,其中支脚部上缘前端适配地抵靠于一个水平面上,而安装构件上端外缘则抵靠于一个垂直面。从支脚部突伸的扣合片则借助进一步朝绝缘壳体后壁方向弯折而扣合固定于扣合部。待绝缘壳体与金属外壳完成定位,固定片再朝固定槽方向弯折,经夹扣于固定槽前端的夹扣块后,固定容置于固定槽的容置空间,以进一步强化绝缘壳体与金属外壳接合的整体紧密度。此外,该金属壳体尚可借助支脚部末端的安装构件与电路板接地电路的焊接而达成其接地功能。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该目的,特征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其功效,兹例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如下图1为一个传统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另一个方向观察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请参照图2至图4,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电连接器,主要由一个绝缘壳体1、具有遮蔽作用的金属外壳2和多个金属端子3构成。该绝缘壳体1包括一个邻近而平行于电路板(未示出)的底壁11、一个与该底壁11平行的一个顶壁12、设置有一个插接部131的一个前壁13和一个后壁14。其中底壁11两侧各设置一个容置空间15,其各具有一个与顶壁12平行的水平面151,和一个与该水平面151垂直而朝向绝缘壳体1内侧的垂直面152,于本实用新型中容置空间15略位于开孔16下方。后壁14还设置有二处扣合部17,于本实用新型中,扣合部17各位于与该容置空间15水平面151垂直,而从后壁14凹陷的一个壁面上,略呈一个后端具圆角的矩形突块。绝缘壳体1的顶壁12于两侧开孔16上方和底壁11容置空间15内侧,各设置有一个固定槽18,固定槽前侧设置有一个前缘与前壁13壁面平齐的夹扣块181,而于夹扣块181后侧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绝缘壳体1内部设置有多个前后贯穿的端子通道19,各端子通道19内分别容置有一个金属端子3,其中每一个端子包括配置于插接部131内的插接端31,和从绝缘壳体1后壁14延伸而出用以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焊接端32。于本实用新型中插接部131是垂直突伸于前壁13外而呈一个矩形体,然而亦可配合与其相匹配的电连接器插接部形状而略呈“D”字形或其他变化。
金属外壳2是由导电金属片体制成,其借助包覆绝缘壳体1的前壁13和插接部131构成一个遮蔽作用。于本实施例中前壁13的插接部131是垂直突伸于该前壁13,故金属外壳2亦配合该插接部131形状而向前延伸一个适配紧密套合插接部131并具一个开口的突伸部21。
金属外壳2底部对应绝缘壳体1底壁11容置空间15的水平面151向后一体延伸有多个支脚部4,其宽度不大于该水平面151。支脚部4末端向下方电路板突伸一个安装构件41,以插置于电路板对应的插孔。安装构件41可呈一个简单的凸柱状,亦可进一步制成具有两分叉插脚的板锁(board lock),或适宜于稳定牢固地插置于电路板插孔的其他形状。
支脚部4内侧对应该绝缘壳体1后壁14的扣合部17位置,于平行支脚部4长度方向上突伸一个略呈长矩形的扣合片42,其长度和宽度须配合该扣合部17而适能扣合于扣合部17。该扣合片42于绝缘壳体1与金属外壳2结合前,与支脚部4位于同一个平面,如图2和图3所示的状态,而结合之际则朝绝缘壳体1后壁14弯折而扣合于扣合部17中,如图4所示状态。
金属外壳2两侧还各设置一个螺孔22,其位置是对应于绝缘壳体1前壁13两侧开孔16。金属外壳2上缘两端和下缘支脚部4内侧,对应绝缘壳体1顶壁12和底壁11的固定槽18位置各设置一个固定片23,用以容置并固定于固定槽18中。
请再参考图4,当绝缘壳体1与金属外壳2结合之际,该金属外壳2适配包覆绝缘壳体1前壁,以构成其遮蔽效应。多个支脚部4定位于绝缘壳体1底壁11两侧设置的容置空间15,其中支脚部4上缘前端适配地抵靠于水平面151,而安装构件41上端外缘则抵靠于垂直面152。从支脚部4突伸的扣合片42则借助进一步朝绝缘壳体1后壁14方向弯折,而扣合固定于扣合部17,而多个固定片23朝固定槽18方向弯折,经夹扣于固定槽前端的夹扣块181后,固定容置于固定槽18的容置空间,以便进一步强化绝缘壳体1与金属外壳2接合的整体紧密度。
此外,可借助安装构件41插置于电路板对应插孔产生的过盈配合作用,暂时定位于电路板上,而后将该安装构件41焊接于电路板。另于安装构件41为一个板锁构造的实施例中,该板锁末端是分叉为对称而具弹性作用的两插脚,以与其插置的电路板对应插孔结合,借助此维持电连接器于电路板的定位效果。若电路板下面具有接地电路,该两插脚亦可焊接至该电路以兼具接地作用。
借助该构造特征,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与金属外壳结合方式的优点在于1.金属外壳的多个扣合片弯折而扣合固定于绝缘壳体后壁扣合部,且支脚部定位于绝缘壳体底壁设置的容置空间组合方式,除易于组装外,比传统技术而言更增加金属外壳与绝缘壳体间的接触面积,于受不当外力之际可钭该受力均匀传递于该组合整体,可避免应力集中并进一步强化支脚部与电路板插孔间的结合。
2.绝缘壳体与金属外壳的组合,仅须借助金属外壳的多个扣合片弯折而扣合固定于绝缘壳体后壁扣合部,和多个固定片朝固定槽方向弯折而夹扣于夹扣块后,固定于其容置空间,故其组装时间将大为缩短且具多重结合效果。
3.如该多个支脚部是定位于容置空间,且安装构件是从支脚部末端向电路板方向垂直独立延伸,不受该支脚部或绝缘壳体相对位置的限制,故安装构件与电路板间的相对配置较具灵活性,如该安装构件为一个板锁机构时,其两插脚形成的平面可与绝缘壳体后壁呈垂直或平行皆可。
4.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具遮蔽效应与用以固定安装于电路板的支脚部是一体成型,其具较佳的电磁辐射遮蔽和接地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确能借助该所揭露的构造、装置,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功效。
惟,该所揭的图式和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大凡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其依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范畴所作的其他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个安装于电路板上而与所述电路板产生电性连接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具有邻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个底壁、一个前壁和设置有多扣合部的一个后壁,所述绝缘壳体内还设置有多个端子通道;多个端子,分别容置于各所述端子通道内;一个金属外壳,用以遮蔽绝缘壳体,而沿所述绝缘壳体底壁赂后一体延伸多个支脚部以便结合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支脚部一个侧边还突伸一个扣合片,使所述扣合片适宜于经弯折而扣合于所述扣合部。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是一个突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部末端进一步向下突伸一个安装构件,以便插置于所述电路板对应插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构件可进一步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构件为具有两分叉插脚的板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构件是一个凸柱。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与所述支脚部的接触面各设置一个供所述支脚部抵靠的容置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容置空间具有一个用以供各所述支脚部上缘抵靠的水平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容置空间具有一个用以供各所述安装构件外缘抵靠的垂直面。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个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进一步设置有多个固定片,而所述绝缘壳体还设置适配容置所述固定片的多个固定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槽前端设置有一个夹扣块,使所述固定片经弯折而夹扣于所述夹扣块后,固定容置于所述固定槽中。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是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的上缘和下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绝缘壳体及其遮蔽金属外壳的组合,其借助从金属外壳向后一体延伸的支脚部侧边突伸的扣合片,向上弯折而扣合固定于绝缘壳体后壁的扣合部,还借助从支脚部延伸的安装构件,将电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上并兼具接地作用;该结合方式除组装简易快速外,尤能多重强化结合体的组合强度,并进一步确保支脚部装构件与电路板间的稳定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470989SQ0120291
公开日2002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29日
发明者江圳祥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