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122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锁固装置的电连接器,该锁固装置可将该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稳固、方便地锁固在一起。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通常设有用以将该电连接器锁固到对接电连接器的锁固装置。美国专利第5,011,425号揭示了一种具有这种锁固装置的插座连接器。该锁固装置包括两个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分开设置的枢接部,且这些枢接部分别靠近锁固装置的第一自由端及第二自由端。第一自由端具有与对接电连接器相应部分配合的闩臂组件。当两个连接器需要对接或分离时,只需对锁固装置第二自由端施加一个向内的夹紧力,该夹紧力使第二自由端绕一枢接部旋转,而第一自由端绕另一枢接部旋转,从而使闩臂结构与对接电连接器连接或分开。但是由于不同应力驱动的锁固装置各部分的运动过于复杂而难以确保锁紧和分离状态。另外,为适应电连接器内具不同直径的电缆,设计出长闩臂型和短闩臂型两种锁固装置,这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闩臂结构的电连接器,该闩臂结构可靠并可方便地锁紧该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简化电连接器的结构,提高电连接器的组装效率,并可易于辨识该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之间的锁紧与分离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包括上部延伸设有凹陷部的上盖体、安装到上盖体的下盖体、于上盖体与下盖体间形成的收容空间、包括有收容于收容空间的若干端子的端子模块及用以锁紧该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的锁固装置,该锁固装置包括闩臂及组设于其上的滑块。闩臂还包括一枢接部、两个相对的自由端及从其中一个自由端伸出的舌状凸块。滑块包括有头部、驱动部及连接头部与驱动部的颈部。颈部设有用以与闩臂的舌状凸块配合的开口。闩臂相对于舌状凸块的另一自由端形成一对倒刺伸入到连接器的狭槽中,通过推入/拉出滑块的驱动部,可使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锁紧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锁固装置结构简单,因此降低了整个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锁紧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的操作方便且容易辨识锁紧和分离状态。同时,连接器处于锁紧状态时,舌状凸块伸入到开口中并被滑块挤压,从而可以避免闩臂的偏斜,以保证与对接电连接器的对接稳固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闩臂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处于锁紧状态并将对接电连接器移开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处于开启状态并将对接电连接器移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上盖体1及下盖体2,上盖体1及下盖体2之间设有用以收容端子模块4的收容空间3,并于上盖体1上组设锁固装置5,其中端子模块4包括用以与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实现电气连接的若干端子41。
上盖体1设有沿该电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壁10以及设置于相对的两侧壁10之间并连接两侧壁10的平板11,平板11的上方形成用于收容锁固装置5的凹陷部12,并于下方形成用于收容对接电连接器的收容空间3。平板11的上方设有与侧壁10平行的弹性舌部13,于该舌部13的自由端向上盖体1的对接侧110方向形成钩部130。两对凸块101从两侧壁10相对伸出并延伸到凹陷部12中,同一侧壁上的两个凸块101间隔有一定的距离。并于同侧两凸块101之间形成一对凹口102,用以将锁固装置5组装到上盖体1上。每个侧壁10与对接侧110相对的另一端形成有挡块103,以防止锁固装置5脱离上盖体1。在平板11沿平板11上与侧壁10的对接边形成两对狭缝104,每个狭缝104分别与对应的凸块101相对设置。上盖体1于每个凸块101下方形成与每个狭缝104相连通的槽部105。若干引脚14从上盖体1下端的侧壁10向下伸出,以与下盖体2对应的插孔21相配合而将上、下盖体1、2锁紧。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锁固装置5包括闩臂6及与闩臂6配合的滑块7。闩臂6设有伸出部61、主体部62及连接部63。伸出部61与主体部62的末端形成相对的自由端。闩臂6的下方并靠近连接部63处形成枢接部64。伸出部61和主体部62的两自由端可绕枢接部64旋转。固持脚65从枢接部64伸出并与主体部62平行延伸以与上盖体1配合。一对倒刺66形成于伸出部61的自由端并位于固持脚65相对的一侧。条形突起67形成于主体部62的自由端,该条形突起67与固持脚65同侧设置并横跨自由端。舌状凸块68形成于条形突起67的中部并向后延伸超过主体部62的自由端。滑块7包括头部71、驱动部72及连接头部71和驱动部72的倾斜颈部73。头部71前端设有与驱动部72方向相反的缺口710,而头部71的底部形成矩形凹槽711(如图4所示)。一对侧耳712从头部71相对两侧向外伸出并且其下表面与头部71的底面共面。槽道713设置于头部71的后端并靠近倾斜颈部73。倾斜颈部73向上并向后延伸,其设有与槽道713连通的矩形开口730以与闩臂6的舌状凸块68配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组装时,首先将滑块7从上盖体1上方置于对应的凹陷部12,其中滑块7的侧耳712可滑动地收容到上盖体1的一对槽部105中,而驱动部72置于上盖体1的凹陷部12之外。然后,闩臂6同滑块7一样组装到凹陷部12中,其固持脚65的相对两侧收容到对应的前面一对槽部105,固持脚65的后端则抵接于弹性舌部13的钩部130。外力水平施加到滑块7的驱动部72上,从而将滑块7推入到上盖体1的凹陷部12中,并且滑块7的后边缘与上盖体1的后侧处于同一平面。最后,带有锁固装置5的上盖体1与下盖体2相互扣合成一体,带有若干端子41的端子模块4插入到上盖体1与下盖体2之间的收容空间3内。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时,闩臂6的伸出部61上的一对倒刺66与对接电连接器上的狭槽相配合,闩臂6与滑块7的配合关系如图4所示,闩臂6的舌状凸块68伸入到滑块7的倾斜颈部73的矩形开口730中,滑块7的前端抵接到固持脚65的后边,而滑块7的缺口710收容弹性舌部13的钩部130。如第五图所示,当该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脱离时,在驱动部72上施加力,使驱动部72从上盖体1中脱离出。在滑块7被拉出的过程中,闩臂6的主体部62穿过槽道713从倾斜颈部73的开口730滑动到头部71,同时闩臂6绕枢接部64旋转,闩臂6的伸出部61朝向电连接器方向旋转,同时一对倒刺66从对接电连接器相应的狭槽中脱离出,滑块7的侧耳712被上盖体1的挡块103阻挡,从而将滑块7保持在上盖体1的凹陷部12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对接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上部设有凹陷部的上盖体、安装到上盖体上的下盖体、闩臂及滑块,于上盖体与下盖体间形成收容空间,收容有若干端子的端子模块收容于前述收容空间内,闩臂包括一枢接部、两个相对的自由端、从其中一个自由端伸出的舌状凸块,从另一端伸出并伸入到对接电连接器的狭槽中的一对倒刺,滑块包括头部、驱动部及连接头部与驱动部的颈部,颈部设有用以与闩臂的舌状凸块配合的开口,驱动部的推入/拉出使舌状凸块进入或离开开口,并引起闩臂上的倒刺绕枢接部旋转,从而导致倒刺与对接电连接器的狭槽扣持或分离,而使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锁紧或分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盖体设有一对侧壁,两侧壁之间连接有平板,两对挡块从两侧壁上部相对伸出并彼此间隔,两对槽部分别设置于上盖体顶端与挡块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闩臂包括具有枢接部的主体部、具有一对倒刺的伸出部及连接主体部与伸出部的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枢接部连接的固持脚与主体部平行并延伸出一段距离,固持脚的相对侧可滑动地收容于上盖体相应的槽部,从而使闩臂可围绕枢接部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盖体的一端设有对接侧,于对接侧相对一侧中部设有弹性舌部,弹性舌部具有一朝向对接侧的自由端,并于自由端设有钩部,从而使闩臂的固持脚与该钩部的后端邻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滑块于头部和颈部间设有与颈部的开口连通的槽道以提供舌状凸块滑动的路径,一对侧耳形成于头部的相对两侧,用以可滑动地收容于对应的上盖体的槽部,滑块于前端设有缺口以收容弹性舌部的钩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盖体的两侧壁与对接侧相反一侧伸出一对挡块,以抵接滑块的侧耳从而阻挡滑块从上盖体中脱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对凹口设置于上盖体的每一对槽部之间并与相应的槽部相连通,通过凹口可将锁固装置安装到上盖体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滑块的颈部倾斜设置,而驱动部与头部平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上盖体、下盖体、形成于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用以收容具有若干端子的端子模块的收容空间及组设于上盖体的锁固结构。锁固结构包括具有枢接部的闩臂及滑块。舌状凸块从闩臂后端伸出并延伸到滑块的倾斜颈部的开口。闩臂上形成一对倒刺用以与对接电连接器的相应部分配合。通过推入/拉出滑块上的驱动部,舌状凸块可与开口相扣持或脱离,由此闩臂绕枢接部旋转从而使该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相锁固或分离。
文档编号H01R13/627GK2513249SQ0126681
公开日2002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5日
发明者小关美嗣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