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308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锁扣机构的电连接器,通过此锁扣机构使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形成稳固连接。
背景技术
如美国专利公告第5,564,939号所揭示的电连接器,其包括分别设于电连接器绝缘本体21相对两侧的一对弹性扣持件22、22A。一操作件23,具有位于弹性扣持件22、22A的转角部22-4下方的释放凸轮部23-4。当向后拉动操作件23的操作部23-8时,释放凸轮部23-4对转角部22-4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以将弹性扣持件22、22A的U型扣爪22-1向外顶出,从而解除其与对接连接器的扣持。当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时,如果因为疏忽而向后拉出操作件23时,两个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可能会被切断。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锁扣机构的电连接器,当该锁扣机构位于关闭位置时,可阻止该电连接器的扣持臂因误操作而与对接连接器分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包括基座、盖体、拖拉件、一对弹性扣持臂及锁扣机构。盖体组设于基座上,基座和盖体共同定义一个基座/盖体组合。拖拉件组设于基座/盖体组合上,其具有一对臂部,每一臂部具有形成于其自由端的解扣部,一对弹性扣持件组设于基座/盖体组合上以扣持对接连接器,解扣部可驱动地连接弹性扣持件,由此当解扣部移动时,弹性扣持件也以预定的方式移动。锁扣机构具有一按压部和一对锁扣部,锁扣机构与拖拉件连接,当锁扣机构在第一位置时,锁扣部抵靠基座/盖体组合以确保拖拉件固定于基座/盖体组合中。当按压部使锁扣机构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锁扣部脱离基座/盖体组合,由此拖拉件能沿第一方向移动,使解扣部驱动弹性扣持件移动而使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脱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锁扣机构,当锁扣机构位于关闭位置时,可阻止该电连接器的扣持臂因误操作而与对接连接器分离。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锁扣机构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基座的立体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盖体的底部视角的立体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锁扣机构、拖拉件及弹性扣持件的底部视角的立体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次连接器组合的立体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图6所揭示的相近,且移出盖体、次连接器组合后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图6中A-A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其中弹性扣持件处于关闭位置。
图10与图9所揭示的相近,但弹性扣持件处于打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包括基座10、组设在基座10上的盖体20、用以将盖体20固定在基座10上的一对螺钉30、次连接器组合60、一弹性扣持件70、拖拉件80及锁扣机构90。
基座10及盖体20均由金属材质(如铝合金)压铸成型且二者共同定义了一收容次连接器组合60的容腔。请参阅图2所示,基座10包括一基板11及自基板11的横向相对两侧向上延伸出的一对侧壁12。每一侧壁12设有自基座10的后部14向前端15延伸并穿透基座10顶部的配合面16的一纵长第一槽道121。该第一槽道121将侧壁12分隔成一外壁122与一内壁123。每一第一槽道121在后部14有加宽部1211。一对制动部141分别从后部14凸伸到第一槽道121的加宽部1211。每一内壁123具有邻近前端15设置且高度高外壁122与内壁123的肩部124。每一肩部124在其后端垂直设置有切槽125。每一外壁122在邻近前端15处设有一凹口1221。基板11在凹口1221的肩部24之间设有一对凹槽111。一对接框13形成于基座10的前端15。对接框13贯穿前端15设有一开口133。一对配合耳部131形成于对接框13顶部的相对两侧并沿侧向向外延伸。在对接框13的相对侧,配合耳部131与基板11之间形成一对配合空间132。基座10还包括设在其后部14的一半圆形的第一开口17。位于第一开口17相对两侧且自配合面16向上凸伸出的一对柱体18,每一柱体18包括设在其内的一螺孔181及形成于其圆周上的四个凸肋182。
如图3所示,盖体20包括一盖板21及自盖板21的相对横向两侧向下延伸出的一对侧壁22。每一侧壁22开设有与基座10的第一槽道121相对应的纵长第二槽道221。每一侧壁22被第二槽道221分隔为一外壁222与内壁223。一对凹槽212相应于在基体10上的凹槽111设置在盖板21上与基体10上凹口1221相对应的凹口2221的内侧。一对凸出部23自盖板21前端的相对两侧向前延伸出。在盖板21的后端24设有与基座10的第一开口17相对应的半圆形第二开口27。在第二开口27的相对两侧设有一对收容孔28,其孔的直径与基座10的柱体18的外径大致相当。
如图4所示,弹性扣持件70由金属板材冲压而成,其包括一主体部71、形成在主体部71后端的一U型扣爪72,及一形成在主体部71前端的L型扣爪73。在主体部71沿前后方向设有一纵长切口74。主体部71还包括一后部711、自后部711向外倾斜的一倾斜部712及自倾斜部712向内延伸的一前部713。
拖拉件80包括一操作部81、自操作部81的相对两侧向前延伸出的一对臂部82,以及分别形成于臂部82前端的一解扣部83。每一臂部82在邻近操作部81的内侧设有一凹口821,在凹口821的底部有制动面822。一对枢轴823从臂部82的内侧向后延伸出。每一解扣部83具有一下端832、一上端833,及从其外侧面凸伸出的突出部831。
锁扣机构90由金属板材冲压而成,其包括按压部91及自按压部91前缘横向两侧向上延伸出的一对连接部92,以及在从连接部92顶端沿与按压部91相同的方向延伸出的一对制动部96。一对梁部93分别连接制动部96并向前延伸。在梁部93的底边向上翘设有一对弹性板95。每一梁部93在其前端设有配合部94,该配合部94的顶端设有转动孔941并在其底边向下凸伸形成一倒刺942。
如图5所示,次连接器组合60包括一绝缘本体61、自绝缘本体61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部62及组设在绝缘本体61后部的印刷电路板63。在舌板部62的上下表面设有若干信道65。若干导电端子64收容在舌板部62的信道65内并延伸穿过绝缘本体61与印刷电路板63电性相连。
请参阅图6至图10所示,组装时,次连接器组合60组设入基座10中,其舌板部62收容在开口133中。印刷电路板63收容在基座10的两侧壁12之间。两弹性扣持件70通过将突出部831从其内表面延伸至凹口74中而分别组立在拖拉件80上从而使解扣部83与弹性扣持件70的内表面贴合。解扣部83置于前部713的内表面且突出部831组装在凹口74前部。锁扣机构90被组装在拖拉件80上,其中按压部91置于操作部81的下方且制动部96抵靠在操作部81的上表面。梁部93分别置于臂部82的内侧,弹性板95置于凹口821内且抵靠制动面82-2。转动孔941将枢轴823收容在其中。然后将弹性扣持件70、拖拉件80及锁扣机构90一同组装在基座10上。臂部82被放置在第一槽道121内,操作部81位于基座10后部14的后侧。安装部94收容在第一槽道121的加宽部1211内,倒刺942抵靠在制动部141的前边缘。U型扣爪72收容在切槽125内并固定在肩部124的后端,以使弹性扣持件70固定在基座10上。解扣部83的下端832置于凹槽111内,突出部831凸伸至凹口1221内。L型扣爪73延伸至配合空间132用以扣持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盖体20组设在基座10上,首先将其凸出部23设置在基座10的配合耳部131下方,然后将盖体20的后部绕着配合耳部131下旋直至其底面紧密抵靠在基座10顶部的配合面16。臂部82的上部收容在第二槽道221中,解扣部83的上端833收容在盖体20的凹槽212内。柱体18收容在收容孔28中,其圆周上的四个凸肋182则与收容孔28的内表面相配合。第一开口17与第二开口27相扣合形成可供线缆延伸穿过的收容开口。最后,将螺钉30与螺孔181相螺合以确保盖体20与基座10紧密扣持。如此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完成组装。
当对接连接器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对接时,电连接器1的L型扣爪73与对接连接器的相应部位扣持。当拖拉件80被向后拉动时,倒刺942被制动部141制动,拖拉件80不能向后移动。电连接器1通过以下操作来解除与对接连接器间的扣持。
操作者向上朝操作部81方向施力按动按压部91,使梁部93绕枢轴823转动。制动面822使弹性板95变形且倒刺942向上移动脱离制动部141。接着,操作者抓住按压部91和拖拉件80的操作部81并将它们向后拉,由此拖拉件80被向后拉动。其上、下端833、832在槽212、111内滑动,且突出部831在凹口74内滑动。当解扣部83与倾斜部712接触时,其将向倾斜部712内表面施加一向外的作用力,使得弹性扣持件70弹性变形且其前部713被向外推出。因此,L型扣爪73与对接连接器的配合部解除扣持。从而,弹性扣持件70与对接连接器解除扣持,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分离。
当上、下端833、832移动到凹槽212、111的后端与盖体20和基体10装配时,拉动拖拉件80的力转化为拉动电连接器的力。由此,电连接器1被拉出对接连接器。当作用于拖拉件80的拉力被释放时,弹性扣持件70的倾斜部12上的弹力施加在解扣部83上,此弹力将拖拉件80推回如图8所示的初始位置。当在按压部91上压力释放时,弹性板95恢复到其初状,弹性板95的弹力使梁部93和锁扣机构90沿枢轴823转动而回到初始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可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其包括基座、盖体、拖拉件、一对弹性扣持臂,其中盖体组设在基座上,基座和盖体共同定义一基座/盖体组合,拖拉件组设在基座/盖体组合上且具有一对臂部,每一臂部具有形成于其自由端的解扣部,一对弹性扣持件组设在基座/盖体组合上以扣持对接连接器,解扣部可驱动地连接弹性扣持件,由此当解扣部移动时,弹性扣持件也以预定的方式移动,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具有一锁扣机构,锁扣机构具有一按压部和一对锁扣部并与拖拉件连接,当锁扣机构在第一位置时,锁扣部抵靠基座/盖体组合以确保拖拉件固定在基座/盖体组合中,当按压部使锁扣机构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锁扣部脱离基座/盖体组合,由此拖拉件能沿第一方向移动,使解扣部驱动弹性扣持件移动而使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锁扣机构有一对从按压部延伸出的梁部,锁扣部形成于梁部的边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锁扣机构有一对转动孔,拖拉件的臂部有一对枢轴,转动孔将枢轴收容于其内,当锁扣机构的按压部被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梁部绕枢轴转动,使锁扣部脱离基座/盖体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锁扣机构设有一对抵靠在拖拉件上的弹性部,弹性部的弹力使按压部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锁扣机构设有从按压部延伸出并沿与按压部相同方向的制动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拖拉件设有操作部,操作部两侧设有按压部和制动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基座/盖体组合在其相对两侧设有一对狭长槽道以收容拖拉件的臂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弹性扣持件有与基座/盖体组合装配的第一扣爪,及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扣持的第二扣爪,倾斜部位于第一、第二扣爪之间,当沿第一方向拉动拖拉件时,弹性扣持件向外倾斜,以驱动第二扣爪与对接连接器脱离。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基座(10)及一组设在基座上的盖体(20)。拖拉件(80)组设在基座上并具有一对臂部(82)。在每一臂部的自由端有一解扣部(83)。一对弹性扣持件(70)组设在基座上并与解扣部相配合。一金属锁扣机构(90)具有按压部(91)和一对设有倒刺(942)的梁部(93)。该锁扣机构与拖拉件相连且倒刺抵靠在基座上以将拖拉件固定在基座中。当按压部被向上压时,倒刺脱离基座,该拖拉件被向后拉动。
文档编号H01R13/00GK2588608SQ02287708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6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