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481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安装到电路板上的接点对准构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地,安装到印刷电路板(在下文,简单地称作“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通常在个人电脑和类似物中用作将电路板彼此电连接的装置,在这些电路板上具有安装到其上的电子元件。对于膝上型个人电脑,电连接器用在在其后部,与附件连接的连接部分上。这些电连接器类似地将电路板彼此连接。这些用于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每个都被固定到一电路板上,并构造成通过彼此接近的电路板进行啮合。但是,在电路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于彼此是倾斜的情况下,电连接器中至少有一个需要以倾斜的状态安装到电路板上。
作为这种应用类型的电连接器的一个例子,日本未审查的实用新型公报No.62(1987)-18984中披露了一种公知的多极连接器。该连接器的啮合方向相对于电路板是倾斜的。该连接器的壳体的底表面直接安装到电路板上,并且从壳体通过电路板插入的接点在要连接到其上的电路板的另一边上弯曲。
此外,在日本专利No.2824748中披露了另一种公知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对准构件,其用于在接点的尖端通过电路板插入之前,对准该接点的尖端。
在日本未审查的实用新型公报No.62(1987)-18984的连接器中,在连接器的壳体和电路板之间没有对准构件,也没有足够的空隙容纳这样的对准构件。
在日本专利No.2824748的电连接器中,当连接器以倾斜的方式安装到电路板上时,通过同样倾斜的对准构件将大负荷施加到尖端上,而在腿部产生大的压力。由于这个压力,就有可能在尖端的焊接部分产生裂缝。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开发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即使该电连接器以倾斜的方式进行安装,其也可以减小施加到接点的尖端上的负荷。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安装表面的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的安装表面相对于与其它连接器相啮合的方向垂直的平面以一预定角度倾斜;由绝缘壳体支持的多个接点,每个接点具有平行于啮合方向延伸的尖端,该多个接点通过电路板的孔插入;其中绝缘壳体进一步包括对准构件,该对准构件具有多个用于接收并对准尖端的缝隙;以及对准构件包括支座绝缘子,该支座绝缘子通过紧靠着电路板而减小施加到尖端上的弯曲压力,使得当绝缘壳体安装到电路板上时,对准构件以小于预定角度的角度倾斜。
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尖端这样构成,使得在与倾斜边相对的边上的接点的尖端比在倾斜边上的接点的尖端逐渐地变长。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包括具有电路板安装表面的绝缘壳体,该安装表面以预定角度倾斜。绝缘壳体包括具有多个缝隙的对准构件,该缝隙用于接收并对准尖端。对准构件包括支座绝缘子,支座绝缘子通过紧靠着电路板而减小施加到尖端上的弯曲压力,使得当绝缘壳体安装到电路板上时,对准构件以小于预定角度的角度倾斜。因此,可得到下面的效果。
由于当电连接器以倾斜的方式安装时,减小了施加到尖端上的负荷,因此,可防止在尖端的焊接部分出现裂缝。这是因为,在电连接器的安装过程中,对准构件没有以陡的角度弯曲尖端。
在尖端这样构成,使得在与倾斜边相对的边上的接点的尖端比在倾斜边上的接点的尖端逐渐地变长的情况下,尖端可以通过电路板的孔被平滑地插入。因此,电连接器的安装操作是有利的。


图1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带有活动接点对准构件的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4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底视图。
图5是用于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6A、图6B和图6C示出了附连到在图5右侧示出的安装部分的支持金属件,其中,分别地,图6A是放大的平面图;图6B是放大的正视图;以及图6C是放大的左视图。
图7A、图7B和图7C示出了附连到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壳体的外壳,其中,分别地,图7A是放大的正视图;图7B是放大的底视图;以及图7C是放大的右视图。
图8A、图8B、图8C和图8D示出了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活动接点对准构件,其中,分别地,图8A是放大的平面图;图8B是放大的正视图;图8C是放大的右视图;以及图8D是沿图8A中线8D-8D截开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9是沿图2中的线9-9截开的插头连接器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10是与插头连接器啮合的插座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11是图10的插座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2是图10的插座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13是图10的插座连接器的底视图。
图14是插座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
图15A、图15B和图15C示出了用于图10的插座连接器的ESD线,其中,分别地,图15A是放大的正视图;图15B是放大的正视图;以及图15C是放大的右视图。
图16是图10的插座连接器的导向孔附近的放大的平面图。
图17A、图17B和图17C示出了设置在导向孔附近的ESD接点,其中,分别地,图17A是放大的平面图;图17B是放大的正视图;以及图17C是放大的侧视图。
图18是沿图10的线18-18截开的插座连接器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19A、图19B和图19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ESD接点,其中,分别地,图19A是放大的平面图;图19B是放大的正视图;以及图19C是放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电连接器,也就是,插头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图1到图4示出了一种插头连接器10。分别地,图1是插头连接器10的平面图,图2是插头连接器10的正视图,图3是插头连接器10的右视图,以及图4是插头连接器10的底视图。
在下文,将参考图1至图4给出具体描述。插头连接器10包括细长的绝缘壳体4;以及在壳体4上的啮合部分6,沿壳体4的纵向方向3设置了四行接点8和9。接点8是用于信号传送的窄接点。接点9是用于电源的宽接点。壳体4包括在纵向方向3延伸的平行六面体的主体14,以及置于壳体4的两个末端的平行六面体的安装部分12和12。主体14以及安装部分12和12由合成树脂整体地形成。注意,由壳体4在啮合部分6的上边缘(前边缘)构成的表面定为啮合表面6a。
这里应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安装部分12的底表面48(电路板安装表面)相对于垂直于啮合方向的方向倾斜一预定的角度。因此,当插头连接器10安装到电路板5上时(图9),倾斜的底表面48紧靠在电路板5上,以促使插头连接器10以倾斜的方式安装到电路板5上。插头连接器以这种倾斜的方式进行安装的原因是,电路板5与另一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以这样的角度设定了它们之间的安装关系。后面将详细地描述插头连接器10的安装状态的细节。
支持金属片22(导电构件)附连到每个安装部分12上。每个支持金属片22具有保持腿18,也就是,支持腿18(安装腿)。在焊接前,支持腿18将插头连接器10临时固定到电路板5上。后面将描述支持金属片22的细节。
在啮合部分6的两个边缘上,垂直于啮合方向提供了用于插入到插座连接器100的导向孔118中的导向柱26,后面将描述插座连接器100,在插头连接器10和插座连接器100进行啮合的过程中,导向柱26与导向孔118进行合作以提供导向。屏蔽构件,也就是,屏蔽外壳28和28’(在下文,简单地称做“外壳”)附连到壳体4的主体14上。注意,外壳28和28’实质上是相同的。因此,仅针对外壳28给出具体描述。外壳28将主体14与锁定臂29啮合在一起。外壳28的安装腿30从主体14的下边缘71向下延伸。后面将描述外壳28的细节。
在壳体4的两个末端提供的安装部分12和12之间形成了空隙32(见图2)。在该空隙32内提供了尖端板,也就是,活动接点对准构件34(在下文,简单地称作“对准构件”)。对准构件34在纵向方向3在其两个末端向上地面向锁定臂36。注意,“向上”指朝着啮合部分6的方向。两个突起38和39形成在面向每个安装部分12主体的表面上。锁定臂36与下突起38相啮合,以临时固定到壳体4上。在该临时的固定状态期间,对准构件34的底表面37设置的稍微底一些,也就是,比安装部分12的底表面48更朝向电路板5。
在插头连接器10安装到电路板5的过程中,对准构件34可以在向上的方向上活动。也就是,当插头连接器10安装到电路板5上时,对准构件34紧靠在电路板5上,向上移动,并且锁定臂36与上突起39相啮合(永久固定)。
矩形突起40和41形成在对准构件34的中间部分,该矩形突起40和41沿纵向方向3以及与对准构件34共面的方向上延伸。缝隙40a(安装腿接收缝隙)形成在突起40和41上。安装腿30通过缝隙40a插入,以因此被定位。相似的,接点8的尖端8a和接点9的尖端9a分别通过对准构件34的缝隙42和43插入,以因此被定位。这里要注意的是,尖端这样构成,使得在与倾斜边相对的边上的尖端比在倾斜边上的尖端逐渐地变长。这种结构可使尖端通过电路板5的孔的插入更平滑。
接下来,将参考图5更详细地描述壳体4。图5是壳体4的透视图。壳体4在沿纵向方向3延伸的啮合部分6内具有两个啮合槽44。多个接点接收槽44a和44b形成在每个啮合槽44的两边上。接点接收槽44a窄,而接点接收槽44b宽。接点8和9分别地设置在接点接收槽44a和44b内。
面向上的肩部13形成在每个安装部分12上。金属片支持槽46形成在每个安装部分12上,该金属片支持槽46在面向上的肩部13上开口,并且从上面看时大体上是C形。槽60a形成在两个侧表面60上,并沿导向柱26的垂直方向横跨每个导向柱26的前表面61。
具有面向上的表面64的台阶65形成在壳体4的主体14的侧表面15的下部。多个凹槽62形成在侧表面15上,该多个凹槽62沿纵向方向3以预定的间隔彼此分开。每个凹槽62这样形成,使得在垂直方向上穿过台阶65。在凹槽62之间形成了在垂直方向比凹槽62短的啮合缝隙66,以穿过台阶65。后面将描述凹槽62和啮合缝隙66的功能。
将参考图5和图6描述支持金属片22和22’,以及它们在壳体4的金属片接收槽46上的安装状态。分别地,图6A是支持金属片22的放大的平面图;图6B是支持金属片22的放大的正视图;以及图6C是支持金属片22的放大的左视图,该支持金属片22被附连到在图5右侧示出的安装部分12上。支持金属片22’与支持金属片22是相对称的。因此,仅针对支持金属片22给出具体描述。通过冲压和弯曲单个的金属片形成了支持金属片22。支持金属片22包括大体上矩形的基座部分50;舌片52(放电舌片),该舌片首先在垂直于基座部分50的方向上延伸,然后从基座部分50的左边和右边向上;以及支持腿18和18,该支持腿从基座部分50以一角度与其共面的向下延伸。
基座部分50在其两边上包括有倒钩,也就是,突起51,并在其下边具有切口53。支持腿18从切口53向下延伸。这里要注意的是,当插头连接器10安装到电路板5上时,支持腿18以与插头连接器10相同的方向倾斜,并且,支持腿18倾斜的角度比安装部分12倾斜的角度小。这样构造的原因是为了当插头连接器10安装到电路板50上时,可减小施加到接点8和9的尖端8a和9a上的负荷,后面将描述其细节。
向外延伸的啮合部分18a形成在每个支持腿18的顶端。啮合部分18a用来当插入到电路板5的缝隙中,与电路板5的缝隙相啮合时,防止从电路板5上抽出。舌片52面向彼此地向上延伸,形成台阶部分54,然后,朝向彼此弯曲,形成水平部分58,同时,其顶端56向下弯曲,以紧靠彼此。
为了附连以上述方式形成的支持金属片22,支持金属片22以支持腿18、18向下、从上面压入金属片接收槽46。基座部分50和舌片52的下部压入C形金属片接收槽,并且突起51摩擦地与金属片接收槽46的内壁啮合,以将支持金属片固定在其内。此时,舌片52固定到了槽60a内,使得舌片52的表面、导向柱26的侧表面60和前表面61大体上共面。一个孔(图中未示出)形成在导向柱26的前表面61内,舌片52上彼此紧靠的顶端56收容在孔内,以防止彼此分开。
支持腿18大体上垂直于倾斜底表面48的通过安装部分12的底表面48向下突出(见图3)。也就是,支持腿18这样设置,使得当插头连接器10安装到电路板5上时,它们垂直于电路板5。注意,附连到其他安装部分12上的支持金属片22’设置成面向支持金属片22。因此,支持金属片22’的支持腿18’延伸的方向与支持金属片22的支持腿18延伸的反向是相对的。支持金属片22’构造的其他方面与支持金属片22是相同的。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接下来,将参考图7更详细地描述外壳28。分别地,图7A是外壳28的放大的正视图;图7B是外壳28的放大的底视图;以及图7C是外壳28的放大的右视图,其中该外壳28附连到壳体4上。图7中示出的外壳28表示在图2中离观察者近的外壳28。通过冲压和弯曲一单个的金属片形成了外壳28,该外壳28包括基座部分68,其沿纵向方向3延伸;和延伸部分70,其首先垂直于纵向方向3从基座部分68上弯曲,然后,再一次弯曲,使得它在平行于基座部分68的方向上延伸,并远离基座部分68。
基座部分68包括与壳体4的凹槽62相适应的面向上的舌片72;和在与舌片72相同的方向上,在舌片72之间形成的凸片74。开口75形成在凸片74内,面向下的锁定臂29提供在开口75内,该锁定臂29向下延伸,以定位在图7中离观察者近的位置。锁定臂29形成在与啮合缝隙66相适应的位置。安装腿30提供在延伸部分70的外部70a的底边71上,并向下延伸。
为了将外壳28附连到壳体4上,外壳28从图5中向下的方向插入到壳体4内,使得舌片72和凸片74分别装配到凹槽62和啮合缝隙66内。此时,锁定臂29啮合住壳体4的台阶65的上表面64(见图5),并且延伸部分70紧靠着台阶65的下表面。因此,可防止外壳28被从壳体4中拔出,同时,延伸部分70覆盖了壳体4的空隙32。因而,定位在空隙32内的接点8的尖端8a通过延伸部分70被电磁屏蔽了。
通过在暴露在空隙32内的多个尖端8a中仅屏蔽必需的尖端8a,可得到足够的抗EMI(电磁干扰)的屏蔽效应。但是,当然也可以屏蔽所有的尖端8a。注意,接点9是用于供电,所以不必屏蔽接点9的尖端9a。
注意,当壳体4安装到电路板5上时,在壳体4的相对边上提供的外壳28’也是倾斜的,外壳28’的形状也相应地稍微有些改变。也就是,如图3所示,延伸部分70的外部70a在垂直方向是更长的。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壳体4的倾斜,壳体4离电路板5更远,因此,在相对边上的空隙32更大,并且,必须要屏蔽这个更大的空隙32。外壳28’其它结构的部件与外壳28是相同的,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接下来,将参考图8更详细地描述对准构件34。分别地,图8A是对准构件34的放大的平面图;图8B是对准构件34的放大的正视图;图8C是对准构件34的放大的右视图;以及图8D是沿图8A中线8D-8D截开的对准构件34的放大的截面图。如图8A中最清楚地示出的,对准构件34包括伸长的矩形基板35和在基板35的角处如前面提到的锁定臂36。在基板35内,在与接点8和9相适应的位置分别提供了缝隙42和43。此外,与外壳28的安装腿30相适应的缝隙40a形成在前述突起40和41内。作为方便接点8和9插入的导向的斜面以及安装腿30形成在缝隙40a、42和43内。
如图8B、8C和8D所示,突起,也就是,支座绝缘子(standoff)45和47在锁定臂36的附近,形成在对准构件34的底表面37上。当插头连接器10安装到电路板5上时,支座绝缘子45和47紧靠着电路板5,并且,支座绝缘子47比支座绝缘子45更向外突出。当对准构件34安装到壳体4上时,支座绝缘子45的位置相对于图5中示出的壳体4离观察者近,而支座绝缘子47的位置相对于图5中示出的壳体4离观察者远。也就是说,由于提供了支座绝缘子45和47,对准构件34被构造成以与壳体4相同的方向倾斜。
此外,为了配合支座绝缘子45和47,从突起40和41的底表面37向下突出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支座绝缘子47侧边上的突起41比支座绝缘子45侧边上的突起40突出的多。但是,突起40和41的底表面37a和37b这样设定,使得不直接接触电路板5。如图8B和8D中最清楚地示出的,分别向上和向外开口的开口凹槽49和51分别地形成在突起40和41内。
接下来,将参考图9描述插头连接器10安装到电路板5上的状态,其中,外壳28和对准构件34已经装配到了该插头连接器10上。图9是沿图2中的线9-9截开的插头连接器10的放大的截面图。当插头连接器10安装到电路板5上时,安装部分12的倾斜的底表面48紧靠在电路板5上,使得如上所述以一倾斜状态设置壳体4。此时,支持金属片22的支持腿18垂直地通过缝隙(图中未示出)插入到电路板5内,以与其相啮合。每个接点8和9都由对准构件34进行对准,并插入电路板5的通孔7。外壳28的安装腿30插入电路板5的缝隙11(屏蔽构件安装缝隙),并焊接到其上。
如在图9中可看到的,由于紧靠在电路板5上的支座绝缘子45和47,对准构件34相对于电路板5是倾斜的,但倾斜的角度小于壳体4倾斜的角度。通过通孔7插入的接点8和9的尖端8a和9a在壳体4倾斜的方向上弯曲。结果,由于尖端8a、9a和对准构件34之间的摩擦阻力,过度的力施加到了尖端8a和9a上,导致例如在电路板5和壳体的后边的焊接连接部分产生裂缝,而上述壳体没有相对于电路板5以需要的角度倾斜。但是,由于对准构件34没有倾斜到像壳体4一样大的角度,因此,施加到尖端8a和9a上的力减小了。因而,例如那些上述提到的问题几乎不可能发生,并能使插头连接器10平滑地安装到电路板5上。尽管不必提供支座绝缘子45,但提供了该支座绝缘子45就使得倾斜角度的设定更精确。优选的是,对准构件34倾斜的角度近似是壳体4倾斜角度的1/2。
由于突起40和41中提供了开口凹槽49和51,使得外壳28的外部70a的下边71在壳体4的垂直方向上很长,而不干扰对准构件34的突起40和41。因此,就有可能在接点8的垂直方向,覆盖很大的范围对接点8的尖端8a进行电磁屏蔽。
接下来,将参考图10到图14描述与插头连接器10相啮合的插座连接器100。分别地,图10是插座连接器100的平面图;图11是插座连接器100的正视图;图12是插座连接器100的右视图;以及图13是插座连接器100的底视图。图14是插座连接器100的壳体104的透视图。注意,后面将描述的ESD(静电放电)线152从图14中被省略了。
插座连接器100包括伸长的平行六面体的绝缘壳体104;构造成覆盖壳体104的侧壁115的金属屏蔽外壳128(在下文,简单地称作“外壳”);和多个支持在壳体104内的接点108和109。接点108和109用于分别地与插头连接器10的接点8和9相连接。
如图10中所示,壳体104在其上表面具有一个啮合部分106。沿壳体104的纵向方向103延伸的啮合凹槽101形成在啮合部分106内。在纵向方向103上延伸的两排啮合肋144与壳体104整体地形成在啮合凹槽101内,该啮合肋144用于与插头连接器10的啮合槽44相啮合。接点108和109成排的设置在每个啮合肋144的两边。注意,在啮合部分106由壳体104的上边缘(前边缘)构成的表面参考作为啮合表面106a。
用于接收插头连接器10的导向柱26的导向孔118在纵向方向103上,在壳体104的边缘的附近形成在壳体104的啮合部分106内。大体上矩形的突起134和136沿纵向方向103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在壳体104的侧壁115上。
接点108和109分别具有连接到电路板上的尖端108a和109a。尖端108a和109a通过壳体104向下突出。对准构件116附连到尖端108a上,并在一对准状态支持尖端108a。如图10中最清楚地示出的,外壳128在壳体104的上表面上延伸,并进一步具有多个延伸到啮合凹槽101内的接点片129。接点片129定位在切口117内(见图14),该切口117形成在侧壁115的上边缘内,并且其位置与接点片129相适应。同时,彼此分开的向下延伸的接地腿105整体地形成在外壳128的下边缘127上。接地腿105插到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插座连接器100安装到该电路板上,并且焊接到其上。
面向下的切口135和137(见图11)形成在外壳128上,在位置上分别与突起134和136相适应。当外壳128安装到壳体4上时,切口135和137与突起134和136相啮合。
接下来,仍参考图1,将描述插座连接器100的静电放电功能。槽150在纵向方向103上形成在啮合肋144的顶端。ESD线152(另一种导电材料)设置在槽150内。将参考图15描述ESD线。分别地,图15A是ESD线152放大的正视图;图15B是ESD线152放大的正视图;以及图15C是ESD线152放大的侧视图。每个ESD线152通过弯曲一单个的导电金属线而形成,并包括一直线部分154,位于直线部分154的一个末端的钩形啮合末端156,和位于另一个末端的连接部分158。
啮合末端156从直线部分154以直角弯曲,并在其顶端具有一钩156a。在另一个末端的连接部分158包括向下延伸的部分158a,其在与啮合末端156相同的方向弯曲;水平部分158b,其对于图15B朝向观察者从向下延伸的部分158成直角弯曲;和接点部分158C,其在与直线部分154相同的方向上成直角弯曲。
以这种方式构造的ESD线152通过被压入啮合槽144的肋150中而装配到壳体104内。孔(图中未示出)形成在槽150的与啮合末端156相适应的部分。啮合末端156被压装配到孔中,并防止被钩156a拔出。连接部分158通过通过槽151而位于啮合凹槽101内(见图10),其中,该槽151形成在啮合肋144的侧表面上。此时,接点部分158C位于其中一个导向孔118的附近,并连接另一个ESD接点(导电材料)146。
接下来,将参考图16和图17描述ESD接点146和ESD线152之间的连接状态。图16是导向孔118附近的插座连接器100的放大的平面图。分别地,图17A是设置在导向孔118附近的ESD接点146的放大的平面图;图17B是设置在导向孔118附近的ESD接点146的放大的正视图;以及图17C是设置在导向孔118附近的ESD接点146的放大的右视图。
如图16中所示,在壳体104的底表面开口的槽138形成在导向孔118附近的壳体104内。ESD接点146包括大体上矩形的基座部分147;和L形臂(放电舌片)148,其从基座部分147的两个底末端垂直延伸,然后进一步垂直向上延伸。通过水平臂148a和垂直臂148b构造出臂148。向下延伸的安装片149(安装部分)形成在基座部分147底边缘的中间。安装片149通过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的缝隙插入并焊接到其上。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接点片153形成在与臂148共面的面上。
接下来,将参考图18描述ESD接点146装配到壳体104内的状态。图18是沿图10的线18-18截开的插座连接器100的放大的截面图。如图16所示,当ESD接点146保持垂直臂148b朝上从壳体104的底表面压装配到槽138内时,ESD接点146位于导向孔118的附近。此时,臂148位于导向孔118的内表面。因此,臂148暴露在导向孔118内。
在水平方向从臂148突出的接点片153的上表面153a(见图17B、图17C)这样设置,使得它们面向壳体104的面向下的表面113(见图18),并保持它们之间有一窄空隙。ESD线152的接点部分158c的顶端夹在接点片153的上表面153a和壳体104的面向下的表面113之间。换句话说,接点部分158c的顶端,也就是,在图16中由虚线表示的与接点片153交叠的部分通过接点片153的上表面153a压入壳体104的面向下的表面113(见图18),并因此在ESD线152和ESD接点146之间建立电连接。通过这些电连接在插头连接器10和插座连接器100间形成了接地电路。
下面将描述当如上述构造的连接器10和100彼此啮合时,是如何保护插头连接器10的接点8和9以及插座连接器100的接点108和109的电信号路径免于静电的。首先,将描述插座连接器100的ESD线152的功能。如图10和图16所示,插座连接器100的接点108设置在啮合凹槽101内,使得它们比较容易地从外部接近。
ESD线152被提供用来保护接点108和109。ESD线152位于比接点108和109更朝向外部的位置。因此,如果手、手指或带有静电的外部物体接近啮合部分108,就会在手、手指或外部物体和ESD线152之间发生静电放电,因此,就不会影响接点108和109的路径。通过ESD线流走的静电通过ESD接点146流向电路板的接地电路。
将描述在接点10和100彼此啮合的情况下保护不受静电。在插头连接器10和插座连接器100中的任一个或两个都被静电充电的情况下,当它们在啮合的过程中彼此接近时,就会发生放电。插头连接器10的支持金属片22和插座连接器100的ESD接点146被提供用来避免由于连接器之间的放电而带来的消极影响。
用于放电的支持金属片22的水平部分58位于导向柱26的顶端。也就是说,水平部分58在啮合方向位于插头连接器10的最末端。ESD接点146位于导向柱26插入的导向孔118内。因此,在连接器啮合的过程中,在接点8和108之间或接点9和109之间发生放电之前,在水平部分58和ESD接点146之间先发生放电。也就是说,相应于充电的程度,在支持金属片22的水平部分58和ESD接点146的垂直臂148b之间发生放电。
支持金属片22的水平部分58以及垂直臂148是冲压表面,具有平的延展面。因此,可以保证具有一可覆盖宽范围的大的放电表面。此外,即使连接器位于与彼此不一致的位置,也可以很容易地完成放电。接点8和108之间的距离以及接点9和109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水平部分58和垂直臂148b的顶端之间的距离要大。ESD接点146和支持金属片22都连接到它们对应电路板的接地电路(图中未示出)上。因此,在电路径上不会受到影响。
当连接器10和100彼此啮合时,外壳28和128通过彼此连接的插头连接器10的舌片72和插座连接器100的接点片129形成接地电路。该接地电路与前述用于静电放电的接地电路相分开。这种结构防止了由流过静电放电接地电路的高压电流通过外壳28和128形成的接地电路上的消极影响。
上面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优选的实施例。当然,各种改变和修改都是可以的。例如,前述ESD接点可以是如图19A、19B和19C中所述的形状。图19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ESD接点246的放大的平面图;图19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ESD接点246的放大的正视图;以及图19C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ESD接点246的放大的侧视图。如图19B中最清楚地示出的,ESD接点246包括大体上矩形的基座部分247;L形臂248,其从基座部分247的两个下末端垂直延伸,然后进一步垂直向上延伸。臂248的形状与ESD接点146的臂148的形状相同,因此,省略了对其的描述。ESD接点246不同于ESD接点146的是一对向下延伸的弹性支持腿250,该弹性支持腿250形成在基座部分247的下边缘的中间,而取代了安装片149。插座连接器100可以通过支持腿250临时地支持在电路板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安装表面的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的安装表面相对于与其它连接器相啮合的方向垂直的平面以一预定角度倾斜;由绝缘壳体支持的多个接点,每个接点具有平行于啮合方向延伸的尖端,该多个接点通过电路板的孔插入;其中绝缘壳体进一步包括对准构件,该对准构件具有多个用于接收并对准尖端的缝隙;以及对准构件包括支座绝缘子,该支座绝缘子通过紧靠着电路板而减小施加到尖端上的弯曲压力,使得当绝缘壳体安装到电路板上时,对准构件以小于预定角度的角度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尖端这样构成,使得在与倾斜边相对的边上的接点的尖端比在倾斜边上的接点的尖端逐渐地变长。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均在倾斜边和与倾斜边相对的边上,在对准构件的底表面上沿其纵向方向提供了多个支座绝缘子;为了使对准构件相对于电路板以小于预定角度的角度倾斜,该支座绝缘子这样形成,使得在倾斜边上的支座绝缘子比在与倾斜边相对的边上的支座绝缘子突出的要少。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均在倾斜边和与倾斜边相对的边上,在对准构件的底表面上沿其纵向方向提供了多个支座绝缘子;为了使对准构件相对于电路板以小于预定角度的角度倾斜,该支座绝缘子这样形成,使得在倾斜边上的支座绝缘子比在与倾斜边相对的边上的支座绝缘子突出的要少。
全文摘要
即使在电连接器以倾斜的方式进行安装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电连接器内减小施加到接点的尖端上的负荷。一种插头连接器具有一壳体,该壳体覆盖了第一和第二接点、对准构件、屏蔽构件和支持金属片(导电材料)。绝缘壳体以倾斜的方式安装到电路板上。对准构件以一角度倾斜地安装到电路板上,其中该角度小于绝缘壳体倾斜的角度。因此,防止了第一和第二接点的尖端的明显的弯曲,并减小了施加到其上的压力。
文档编号H01R13/60GK1489240SQ03158028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31日
发明者
目直孝, 笹目直孝, 一, 桥本信一 申请人: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