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5261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由插头连接器及与插头连接器相配接的插座连接器组成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按,现有技术中,为了与诸如针脚状、刃状、卡缘接触垫以及类似构形的公端子相配合,母端子常设计成各种单弹性臂或双弹性臂的结构。一般来说,按照上述的配置,公端子插入母端子时,需要足够大的作用力以克服母端子带来的阻力。这种端子组合配合时产生的插入力包括公端子进入母端子内时撑开母端子的接触部的作用力及插入过程中母端子刮擦公端子所产生的水平摩擦力。
应用于多电路配置的相互配合的公连接器及母连接器分别包括大量的公、母端子,而整体插入力为每一对公、母端子配接时所需的插入力的集合,所以,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对接所需的插入力非常大。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改变母端子的构造以降低插入力的端子设计,如美国专利第4,175,821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包括相对的双弹性臂的母端子,该相对的两弹性臂于纵长轴向上有一定偏置。当针脚状端子插入两弹性臂间时,先与第一弹性臂配接并将其顶起;然后再与第二弹性臂接触并将其移动。如此排布由于将插入时所需的作用力分解成为两步,一次顶起一个弹性臂,从而降低了插入时所用的插入力。
上述设计仍存在几点缺陷。例如,母端子的与常规的方形针脚的公端子相配合,该种公端子具有一相对短小倾斜的末端。该末端通常比较粗糙,其与母端子的接触部发生刮擦,长期反复配接会磨损母端子接触部表面的贵重金属镀层,从而影响端子之间电性连接的效果。另外,增加端子的接触表面的贵重金属镀层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美国专利第4,607,907号专利揭示了另一种低插入力的母端子构造,该母端子是冲制而成,其后端设有一盒状构件,由盒状构件延伸出一具有弹性的悬臂,该悬臂包括一自由端及设置于自由端上的接触部。与前揭端子设计上相似,该接触部于纵长轴向上有一定偏置,不同之处在于,该端子的接触部被设计成越过插入区的中线而可使用低弹性率的弹性臂。该母端子进一步于弹性悬臂之间形成有一水平空间,而使接触部于水平方向上相互间隔,从而可以降低贵重金属镀层的成本。该母端子减少插入力的原因与前述原因相似,例如公端子插入时一次只需顶起一个弹性臂。另外,由于上述越过中线的接触部构造,可以使用弹性率低的弹性构件,从而可以减少该弹性构件的刚度,进而减少了公端子顶起弹性构件的作用力。
然而,这个设计同样存在几点缺陷,同第一个提及的专利一样,该公端子的粗糙末端的顶部于插入时容易磨损母端子接触部的贵重金属镀层。长期重复配接,则电性连接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同时,母端子的冲制方法会浪费大量金属材料。另外,由于母端子需要在冲压后成型一盒状构件及一对相对的弹性臂,其一次冲压成型的料带上相邻端子的中心线间的间距并不能与插入绝缘本体中时的间隔相适应。所以,于母端子成型后需要重新配置成合适的间隔以适合插入绝缘本体中。这需要在制造及组装步骤中增加一道附加工序。
美国专利第4,735,588亦揭示了一种低插入力端子,其相互配接的导电端子中母端子为纵长管状构形,公端子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延伸的纵长梁部。管状母端子和公端子均为一预先设定的纵长延伸的旋转偏斜或扭曲的外形。于公端子插入母端子内时,公端子的弹性梁部即会沿预先设定的旋转偏斜轨迹偏转。上述设计中,旋转偏斜提供了一个转矩,使公端子及母端子间产生一配接作用力,其中外形的旋转角度决定了插入过程的偏斜量。
这一设计也具有几点不足。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公端子需要组装形成,这一附加的组装步骤增加了端子制造成本。制造中的另一缺陷是管状母端子冲压成型后于其内部电镀令人满意的贵重金属镀层极为困难。同时相对的内壁将造成区域效应而干扰电镀作业,进而导致低品质的电镀。另外,该端子设计对公、母端子相互对准要求非常高,如果公端子相对母端子于中心轴线上稍有偏移也将导致低插入力转变为要高插入力,这主要是因为公端子与母端子未对准而使非弹性元件偏移。
美国专利第4,740,180号揭示了一种低插入力相互配接的端子组合。其中一个公端子包括弯曲的导入部,该导入部设有用以与一个母端子的至少一接触部相配合的至少一个表面。公端子的弯曲导入部插入时凭借凸轮效应逐步带动母端子的一对弹性臂的接触部从初始位置至最终对接的位置,从而提供了一较低的整体插入力,同时也于公、母端子间提供了一较高的正常接触力。这一专利所揭示的配接端子组合及凸轮的轮廓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且插入力低的接触介面。然而,由于几点原因该设计不易适应小型化需求,例如,为了实现更小型化的封装,需生产出适合高密度排布的端子尺寸,从而减小单个端子的尺寸。进一步地,由于端子导入部的存在,如此减小端子尺寸则会限制公端子的对接深度。这会给一些特定连接器的应用带来潜在问题。
所以,有必要对电连接器组件的低插入力结构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插头及插座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该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装时可实现低插入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之间可达成可靠的电性连接,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制程简化且不受尺寸限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第一端子,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弹性臂;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端子,每一第二端子包括接触部,第二绝缘本体包括固持第二端子的基部、由基部延伸出且设有收容腔的对接部及若干由基部延伸入收容腔内的指部,所述指部收容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且导引第一端子的弹性臂以低插入力而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达成电性连接。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绝缘本体包括设有收容腔的对接部及若干延伸入收容腔的指部;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及延伸入收容腔内且为指部所支持的接触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具有下列功效凭借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指部的倾斜构造,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装时实现低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的构造简单,借此简化制程;端子都可于一道冲压工序中在料带上形成适合插入绝缘本体的端子中心线间的间距,从而进一步简化了该电连接器组件的装配过程;收容于指部中的端子接触部于槽道中插入两弹性臂之间时,不会刮擦弹性臂上的贵重金属镀层而使其磨损,借此保证长期使用后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且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端子为非扭曲结构,小型化时不会受尺寸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又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是图6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完全配接前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主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6是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线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7是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完全配接后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前视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线G-G方向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7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线H-H方向的剖视图。
图21是图17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线I-I方向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8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线J-J方向的剖视图。
图23是图18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线K-K方向的剖视图。
图24是图18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线L-L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1包括插头连接器2(第二连接器)及与插头连接器2相配合的插座连接器3(第一连接器)。
插头连接器2包括绝缘本体20(第二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22(第二端子)。绝缘本体20包括矩形的基部200及“D”形对接部201。基部200包括对接面202、与对接面202相对的结合面203及一对由基部200两端延伸并超出结合面203的支持部204。基部200设有若干贯穿对接面202及结合面203的通道205。同时参阅图14所示,每一通道205包括由结合面203向对接面202延伸的固持部211,该固持部211的尺寸较通道205其余部分大。
对接部201由基部200的对接面202向前延伸且设有一与通道205相连通的收容腔208。若干指部206由基部200的对接面202向前延伸入收容腔208内。每个指部206包括设置于自由前端的倾斜导引面207、由导引面207向后延伸的接触面209及由接触面209向下凹设的凹陷部210。每两相邻指部206于垂直方向及侧向上均有一定偏移,借此排布,这些相邻指部206的两个凹陷部210相互连通,且两个凹陷部210共同与一个对应通道205相连通。每两个相邻指部206中一个的导引面207面向上设置,而另一个的导引面207则面向下设置。
端子22通常是扁平状,每一端子包括固持部220、由固持部220向前延伸的接触部221、一对由固持部220向后延伸的尾部223。固持部220包括若干由固持部220相对两侧向外延伸的倒刺224。固持部220的宽度较接触部221及尾部223大且与基部200的通道205的固持部211的尺寸相对应。
再请参阅图3、图4及图5,组装时,插头连接器2的端子22由结合面203插入绝缘本体20。固持部220的倒刺224与通道205的固持部211干涉配合而将固持部220固持于通道205内。接触部221延伸入对接部201的收容腔208内。每一接触部221收容于相邻两指部206的凹陷部210内且为凹陷部210所支撑,尾部223位于结合面203外。
插座连接器3包括绝缘本体30(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32(第一端子)。绝缘本体30包括矩形基部300及“D”形对接部301。基部300包括对接面302、相对于对接面302的结合面303、若干贯穿对接面302及结合面303的通道304及一对由基部300两端延伸出结合面303的支持部305。
请参阅图8及图11至图14,每一通道304包括由对接面302向结合面303延伸但并未延伸至结合面303的收容部308,该收容部308的尺寸较通道304其余部分大。
对接部301由基部300的对接面302向前延伸,其包括若干贯穿对接部301的槽道306。槽道306与相应的通道304相连通而共同构成绝缘本体30的收容通道307。槽道306通常为矩形。每一槽道306的高度较与之相连通的通道304为高。
每一端子32包括固持部320、由固持部320前端向前延伸的弹性臂321及由固持部320向后延伸的尾部322。固持部320后端的宽度较弹性臂321及尾部322均大。尾部322从固持部32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延伸而出,弹性臂321的沿纵长轴向的中线与尾部322的沿纵长轴向的中线有一定偏移,即为,弹性臂321与尾部322相互侧向偏移。插座连接器3的端子32的数目为插头连接器2的端子22的数目的两倍,也是其绝缘本体30的收容通道307数目的两倍,且与插头连接器2的绝缘本体20所设的指部206的数目一致。
请参阅图6、图7及图19至图22,插座连接器3的每两个端子32的固持部320与尾部322相互面对面设置,而弹性臂321于垂直相对的方向上相互偏置。每两个端子32由对接部301的槽道306插入并穿过基部300的通道304,从而收容于绝缘本体30的收容通道307内。
固持部320收容于通道304的收容部308内,同时尾部322部分延伸出基部300的对接面303,弹性臂321弹性延伸入对接部301的槽道306内。收容于每一槽道306内的每两弹性臂321彼此有一侧向偏移,且其中一个弹性臂321倾斜向上延伸,而另一个弹性臂321倾斜向下延伸。
再请参阅图9至图16,当插头连接器2与插座连接器3相配接时,对接部301插入对接部201的收容腔208中。收容一个端子22的接触部221的每对相邻指部206凸伸入同一槽道306内,同时弹性臂321经指部206的导引面207导引以低插入力延伸入槽道306。由于指部206及弹性臂321的倾斜构造,端子22与端子32于槽道306内相配接时需要的作用力,也就是将对接部301插入收容腔208内时所需的作用力,会随指部206与弹性臂321进一步相对移动而增加。所以,插入力较现有导电端子和绝缘本体没有设置倾斜构造的电连接器(未图示)有显著减小。
请参阅图17至图24,当插头连接器2与插座连接器3完全对接在一起时,对接部201前端与对接面302抵靠于一起。弹性臂321也通过导引面207、接触面209与插头连接器2的端子22的接触部221达成电性连接。
插座连接器3的端子32的构造简单,借此简化制程。另外,端子22、32都可于一道冲压工序中在料带上形成适合插入绝缘本体的端子中心线间的间距,从而进一步简化了该电连接器组件1的装配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绝缘本体20设有指部206,该指部206制成分别与每对端子32的弹性臂321相对应的结构,从而,收容于指部206中的端子接触部221于槽道306中插入两弹性臂321间时,不会刮擦弹性臂321上的贵重金属镀层而对其造成磨损,借此保证长期使用后插头连接器2与插座连接器3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且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端子22为非扭曲结构,故小型化时不会受尺寸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第一端子,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弹性臂;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端子,每一第二端子包括接触部,第二绝缘本体包括固持第二端子的基部及由基部延伸出且设有收容腔的对接部,其特征在于第二绝缘本体还包括若干由基部延伸入收容腔内的指部,所述指部收容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且导引第一端子以低插入力而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基部包括对接面、相对于对接面设置的结合面及延伸穿过对接面及结合面的若干通道,第二端子由结合面插入上述通道内,第二连接器的每一指部设有与上述通道相连通的凹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的弹性臂是倾斜设置,第二连接器的每一指部设有与弹性臂相对应的倾斜导引面。
4.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绝缘本体包括设有收容腔的对接部;上述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及延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若干延伸入收容腔的指部,所述端子的接触部为指部所支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部的数目为所述端子数目的两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对接部及指部自基部延伸而出,基部包括对接面、与对接面相对设置的结合面及延伸穿过对接面及结合面的若干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指部设有与相应通道相连通的凹陷部,对应端子的接触部收容于上述凹陷部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指部设有一凹陷部,每两相邻指部的凹陷部与一个相应的通道相连通以收容一个相应端子的接触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指部具有自凹陷部倾斜向前延伸的导引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指部成对排布,每对指部彼此侧向偏置且共同配合以于垂直于上述接触部的相对方向支撑收容对应一个端子的接触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其包括插头连接器(2)及插座连接器(3)。插头连接器包括具有若干通道(205)及若干指部(206)的绝缘本体(20)及若干收容于通道且为指部所支撑的端子(22)。插座连接器包括设有若干槽道(306)的绝缘本体(30)及若干端子(32),每一端子具有一延伸入槽道内的倾斜弹性臂(322)。弹性臂导引指部延伸入槽道内以使位于指部上的端子与弹性臂之间以低插入力达成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02GK2727992SQ0324639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1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