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5590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与外来组件压缩接触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现有电连接器包括设有若干容纳槽1的绝缘本体2及若干容设于该容纳槽1中的端子3。该端子3包括一固定部4、由固定部4向上延伸得到的弹性臂5、由弹性臂5一侧弯折延伸而成的料带连接臂6,以及由固定部4向下延伸而后弯折九十度得到的焊接端7,以连接焊料8,如锡球。与外来组件组装(图中未画出)时,将外来组件从上往下压,从而与弹性臂5末端的接触端9达成电性相接。但这种电连接器至少存在着三个缺陷第一,该端子接触臂末端力量较小,造成端子正向力较小,从而导致接触电阻较大,甚至可能影响端子与外来组件的有效接触;第二,在电连接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该固定部的长度较小,从而可能造成端子与绝缘本体固定不牢靠;第三,该端子需经过多次弯折加工,加工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降低接触电阻,且能保证端子与外来组件有效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保证端子与绝缘本体牢靠地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容设于该绝缘本体中的端子,该绝缘本体上设有支撑结构,当端子受压变形时该支撑结构能抵接住端子,从而能降低接触电阻,且能保证端子与外来组件有效接触。


图1为现有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局部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受压缩前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受压缩后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出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3至6所示,该电连接器包括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0的绝缘本体20,以及若干插设于端子收容槽10中的端子30。该端子30包括主体32以及由主体32一侧分别向上延伸出来的固定臂34、弹性臂36和向下延伸出来的焊接部38,该固定臂34中间部位设有一向外冲出的弹片35,以将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20上,该弹性臂36系由主体32先向后大致弯折九十度,然后再向前弯折一小于九十度的角度,以与绝缘本体20上表面形成一定角度倾斜,且其末端突出于固定臂34顶部,且再弯折成弧形,形成接触部37,以与外来组件(图中未画出)接触,该接触部37呈开叉状,以与外来组件达成两点接触。该焊接部38为“ㄇ”形,可嵌设连接一焊料,如锡球。该绝缘本体20在收容端子弹性臂36的一侧竖直设有支撑结构22,该支撑结构22为肋状,其顶部呈尖角状,顶端低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且该支撑结构22的高度应满足当外来组件压迫端子30时,该端子30会碰触到支撑结构22。该绝缘本体20在收容端子固定臂34的一侧顶端设有一“V”形开口24,以便于折断料带,且对应弹片35开设有一凹槽26,以导引端子30插入以及与端子固定臂34上的弹片35配合来达到固定端子30的目的。
与外来组件组装时,外来组件会压迫端子弹性臂36向下移动,当移动到预定位置时,该支撑结构22会碰触到且抵接住端子弹性臂36,使弹性臂36进一步下移时需要较大的力量,使端子30与外来组件之间具有较大的正向力,从而能降低接触电阻,且能保证端子30与外来组件有效接触;并且,该端子固定臂34可制造得比较长,且通过弹性卡扣将端子30与绝缘本体20固定,从而可确保端子30牢靠地固定在绝缘本体20中;再者,此端子30只需经过两次弯折就可以得到,较之现有端子,加工方便得多。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容设于该绝缘本体中的端子以及连接于端子的焊料,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上设有支撑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呈肋状,且其顶部呈尖角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上另设有一“V”形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包括主体以及由主体一侧延伸而成的弹性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包括两个弯折部,且弯折部之间夹角小于九十度,主体和弹性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臂与绝缘本体上表面呈一角度倾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臂与绝缘本体上表面呈一角度倾斜。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臂之末端呈开叉状,可达成两点接触使者。
9.如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臂之末端呈开叉状,可达成两点接触使者。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导电片,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容设于该绝缘本体中的端子以及连接于端子的焊料,该绝缘本体上设有支撑结构,当端子受压变形时该支撑结构能抵接住端子,从而能降低接触电阻,且能保证端子与外来组件有效接触。
文档编号H01R13/40GK2669401SQ0324714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1日
发明者邓莉敏 申请人:邓莉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