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624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尤指一种利用减压阀与泄压阀来达到防止冷却液体外泄、避免由热胀冷缩的压力变化导致裂缝产生的液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计算机产业快速的升级,已发展出许多高精密度的电子组件。这些电子组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运行的速度加快,而且散发的热量也随之提高。因此,为维持电子组件在其许可的温度下继续运行,散热问题已成为现今研发人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例如,由于中央处理器(CPU)的运行速度一再地提升,以往解决其热源散热问题所使用的铝挤型散热器所能提供的散热效率早已无法适应。虽然可加大散热器的整体体积或改进其散热翅片以增加散热面积,并可同时借助风扇以吹散蕴藏于各散热翅片内的热量等。但因一般直立式计算机主机的机板垂直贴靠于机壳侧壁内,因此如果过于增强风扇的风力及增大散热器的体积,只会使得散热器与风扇的重量过重而导致机板的变形甚至损坏。而且散热器与风扇的体积过大,也会成为插设于机板上的各零组件(如显示卡等)的阻碍。此外,目前的散热器皆以热传导方式进行散热,而限于材质本身的热传导率,故其散热速度远不如现在中央处理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以致目前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不佳,难以符合需求。
现有技术中也有许多采用水冷方式提供对热源进行散热的冷却装置,其主要是在一水箱内注入冷却液体,并利用管路将该水箱与一中空的散热板相连通。同时,由一泵(pump)将该水箱内的冷却液体经由管路传递至散热板内,而该散热板则与热源作面与面的接触。因此冷却液体可以将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带走,由此维持适当的温度环境。
同时,由于一般水冷式冷却装置,必须避免其内部的冷却液体产生外漏,故各组件在装配接口处的密封性要求亦相对提高。在实际的使用中,因为冷却装置内部的冷却液体会因热量的产生而使其温度剧增,并且一旦热量被散出后温度又开始下降,故冷却装置始终处于一种温度变化较大的工作环境下。如此必然有热胀冷缩的问题存在,尤其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冷却装置更容易于其各组件的接口处产生裂缝等破损,以致造成冷却液体的外泄。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为改进并解决上述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其利用一减压阀使冷却装置内部的压力为负压,再利用一泄压阀提供冷却装置于其内部压力升高时的缓和作用,进而得以防止冷却装置内部的冷却液体的外泄、避免了由热胀冷缩的压力变化所导致裂缝的产生。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包括一泵、一内部中空的散热板、一液体容置箱以及连接该泵、散热板与容置箱的管路,以构成一循环回路,并在该循环回路内注入冷却液体,且该循环回路上分别设有一减压阀与一泄压阀。由此,即可利用该减压阀使循环回路内部的压力为负压,而该泄压阀则可提供循环回路于其内部压力升高时的缓和作用,进而达到上述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液体容置箱内部高于冷却液体液面处可横向设置一纤维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液体冷却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翅片组,该翅片组穿设于该管路的外缘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减压阀与泄压阀可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置箱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减压阀可包含一中空减压阀体、一活动阀塞、一阀杆以及一弹性组件,所述活动阀塞设置于所述减压阀体内部,而所阀杆一端穿设于所述减压阀体顶部并与所述活动阀塞连接,所述阀杆另一端至该减压阀体顶部之间套置有所述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可以是压缩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泄压阀可包含一中空泄压阀体、一逆止阀塞及一弹性组件,该泄压阀体底部具有一入口,该入口向该泄压阀体内部延伸而形成一逐渐扩大的圆锥面,该逆止阀塞容置于该泄压阀体内部,并与该圆锥面接触而使该入口呈常闭状态,而该弹性组件则抵在该泄压阀体内部顶面与该逆止阀塞之间。所述泄压阀体顶部优选可开设一与其内部相通的内螺孔,并可由一调节件与该内螺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逆止阀塞优选为一球体。所述弹性组件可以为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冷却装置可利用该减压阀使循环回路内部的压力为负压,而该泄压阀则可提供循环回路于其内部压力升高时的缓和作用,从而可以防止冷却液体的外泄并避免了由于热胀冷缩的压力变化所导致的液体冷却装置的接口处产生裂缝。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案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的剖面示意图(一);图4为图3的A部分放大详图;图5为图3的B部分放大详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的剖面示意图(二);图7为图6的C部分放大详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散热板10-管道 11-翅片组2-液体容置箱20-泵 21-冷却液体22-内螺孔 23-内螺孔 24-纤维布3-减压阀30-减压阀体 300-螺纹部 31-活动阀塞32-阀杆 33-弹性组件
4-泄压阀40-泄压阀体400-入口 401-圆锥面402-内螺孔 403-螺纹部 41-逆止阀塞42-弹性组件43-调节件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案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在本实用新型该实施方案中,所提供的液体冷却装置包括泵20、内部中空的散热板1、液体容置箱2以及连接泵20、散热板1与液体容置箱2的管路10。
散热板1通常以导热性良好的材质所制成,如铜等,用以与如中央处理器(CPU)等电子发热组件(图中未示出)作面与面的接触,进而可以吸收所述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量。
液体容置箱2内注入有冷却液体21(如图3所示),以容置适量的冷却液体21后可供作降低热量之所需。而经由管体10将液体容置箱2与散热板1连接后,冷却液体21即可通过管道10而流至散热板1内部。借助于泵20,使冷却液体21在散热板1与液体容置箱2之间按照一定方向流动,进而在使管体10连接泵20、散热板1与液体容置箱2后构成一循环回路。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该循环回路上分别设有减压阀3与泄压阀4,利用减压阀3使循环回路内部的压力形成负压以小于外界的一大气压,以防止冷却液体21的外泄。而泄压阀4可于循环回路内部的温度上升而伴随压力增加时,提供压力增压时所需的缓和空间,用以避免散热板1、管路10、液体容置箱2或甚至是这类构件的接口处因热胀冷缩的压力变化,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请一并参阅图4所示,减压阀3包含中空减压阀体30、活动阀塞31、阀杆32以及弹性组件(压缩弹簧)33;其中,减压阀体30底部呈镂空状,以供活动阀塞31设置于该减压阀体30内部,而阀杆32一端穿设于该减压阀体30顶部并与活动阀塞31连接,阀杆32另一端至减压阀体30顶部之间则供弹性组件33套置于其上,并由该弹性组件33将阀杆32与活动阀塞31向上顶持。
另请一并参阅图5所示,泄压阀4包含中空泄压阀体40、逆止阀塞41及弹性组件(压缩弹簧)42。其中,泄压阀体40底部具有一入口400,该入口400向泄压阀体40内部延伸而形成一逐渐扩大的圆锥面401。逆止阀塞41可为一球体,容置于泄压阀体40内部,并可与圆锥面401接触而使入口400呈常闭状态(如图5所示),且弹性组件42抵在泄压阀体40内部顶面与逆止阀塞41之间。另外,为了便于调整该泄压阀4所能缓和的压力范围,也可在该泄压阀体40顶部开设一与其内部相通的内螺孔402,并供调节件43与内螺孔402通过螺纹连接,使调节件43可以螺旋方式设置于泄压阀体40上,而能通过内螺孔402使调节件43在泄压阀体40内部作轴向位移,以用于调节缓和压力范围。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案中,泵20设置于液体容置箱2内部,以与液体容置箱2合成一体,从而减少构件外露的机会。减压阀3与泄压阀4也设置在液体容置箱2上。在液体容置箱2顶面处开设有两个内螺孔22、23。在减压阀3的减压阀体30与泄压阀4的泄压阀体40二者底部外缘处分别有螺纹300、403,用以将减压阀3与泄压阀4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在两个内螺孔22、23上,并实现紧密的密封连接。另外,上述管路10虽可采用一般应用于气压管道的中空塑料管,但最好以导热性良好的材质所制成,并在该管路10的外缘局部处穿设一翅片组11,以提高其散热效率。
至于上述各构件相接合处所需的密封措施,如增设气密圈等,由于与惯用技术相同,且并非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范畴,故不再予以赘述。
因此,通过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冷却装置。
如图3及图4所示,当要将减压阀3装设于液体容置箱2上时,先将减压阀3的阀杆32向下按压,以使弹性组件33呈压缩的弹力储存状态。在将该减压阀体30通过螺纹连接在液体容置箱2的内螺孔22处且密封后,再释放该弹性组件33。如此,该弹性组件33即可利用其弹力将活动阀塞31向上顶持,以使循环回路内部的压力形成负压而小于外界的大气压。这样就可以借助于外界的压力大于循环回路内部的压力,来防止冷却液体21在一般常温下的外泄发生。
如图6及图7所示,当循环回路内部的温度上升且其压力亦相对增加时,因压力大于弹性组件42的弹力,则泄压阀4的逆止阀塞41会被向上推动而使入口400呈开启状态,以适时地缓和升高的压力。反之,若循环回路内部的温度下降而导致其压力相对递减时,一旦压力小于弹性组件42的弹力,则逆止阀塞41又会被推回原处而使入口400呈常闭状态。由此即可避免散热板1、管道10、液体容置箱2或甚至是此等构件的接口处因热胀冷缩的压力变化,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此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该液体容置箱2内部高于冷却液体21液面处横向设有一纤维布24。该纤维布24的致密程度仅可由气体透过,液体则会因该纤维布24的阻隔而无法通过,以加强防止泄漏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包括一泵、一内部中空的散热板、一液体容置箱以及连接所述泵、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液体容置箱的管路,以构成一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路内注入冷却液体,且所述循环回路上分别设有一减压阀与一泄压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置箱内部高于冷却液体液面处横向设有一纤维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冷却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翅片组,该翅片组穿设于该管路的外缘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与泄压阀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置箱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包含一中空减压阀体、一活动阀塞、一阀杆以及一弹性组件,所述活动阀塞设置于所述减压阀体内部,而所阀杆一端穿设于所述减压阀体顶部并与所述活动阀塞连接,所述阀杆另一端至所述减压阀体顶部之间套置有所述弹性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压缩弹簧。
7.如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包含一中空泄压阀体、一逆止阀塞及一弹性组件,该泄压阀体底部具有一入口,该入口向该泄压阀体内部延伸而形成一逐渐扩大的圆锥面,该逆止阀塞容置于该泄压阀体内部,并与该圆锥面接触而使该入口呈常闭状态,所述弹性组件则抵在该泄压阀体内部顶面处与该逆止阀塞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体顶部开设一与其内部相通的内螺孔,并供一调节件与该内螺孔通过螺纹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止阀塞为一球体。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压缩弹簧。
专利摘要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包括一泵、一内部中空的散热板、一液体容置箱以及连接该泵、散热板与液体容置箱的管路,以构成一循环回路。在该循环回路内注入冷却液体,且该循环回路上分别设有一减压阀与一泄压阀。由此,即可利用该减压阀使循环回路内部的压力为负压,而该泄压阀则可提供循环回路于其内部压力升高时的缓和作用,进而得以防止冷却液体的外泄与避免热胀冷缩的压力变化所导致的裂缝产生。
文档编号H01L23/34GK2641833SQ0327295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3日
发明者林保龙 申请人:宝陆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