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024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技术可参照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第1384564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现有的弹簧连接器,包括绝缘支座、导电接线端、导电栓及弹簧,绝缘支座设置有一直径较大的第二孔,第二孔两侧设置有凹槽,上端于绝缘支座上表面形成一直径较小的第一孔,导电栓呈一叉子状,包括一凹部及两侧的接合凸起,导电栓包括顶部较小的柱塞及底部直径较大的凸起部,凸起部两侧边设有狭槽。组装时,弹簧一端抵持于导电栓,另一端插入导电接线端的凹部,以与导电接线端相抵持,同时导电栓凸起部两侧边的狭槽与叉状导电接线端凹部侧壁相配合。将导电接线端、导电栓及弹簧组合于一起的组件自绝缘支座底端插入第二孔内,导电栓的柱塞突伸出绝缘支座第一孔,导电栓凸起部扣持于第二孔,导电接线端两侧的接合凸起卡持于绝缘支座第二孔两侧凹槽,使得该组件稳固地固持于第二孔内。然而,当导电栓、弹簧或者导电接线端受到损坏需要更换时,必须将绝缘支座或者导电接线端两侧的接合凸起破坏才能将它们自孔内取出,不便于电连接器的拆卸维修,增加了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方便拆卸及维修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为分体设计,包括绝缘本体、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接触端子、弹性端子及抵持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第二绝缘本体,第一绝缘本体贯穿上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收容部分,第一绝缘本体下表面中部还设有凹形槽,凹形槽中部延伸出一对卡持臂,第二绝缘本体对应第一绝缘本体第一收容部分处设置有与其配接的第二收容部分,第二绝缘本体顶面中部设置有与第一绝缘本体卡持臂配合的卡槽,第一、第二绝缘本体扣持于一起,使得第一、第二收容部分接合形成收容接触端子、弹性端子及抵持端子的收容空间。弹性端子一端抵持接触端子,另一端抵持于抵持端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分体设计,将绝缘本体设计为第一、第二绝缘本体,第一、第二绝缘本体扣持于一起,形成收容接触端子、弹性端子及抵持端子的收容空间。拆卸时只需分离第一、第二绝缘本体,便可取出安装于绝缘本体的接触端子、弹性端子及抵持端子,方便拆卸与维修,利于节约制造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第二绝缘本体2、安装于两绝缘本体1、2内的接触端子3、弹性端子4及抵持端子5。
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第一绝缘本体1呈一长方形体,包括上、下表面10、11及邻近第一绝缘本体1两端贯穿其上、下表面10、11的第一收容部分100。下表面11中部横向设置有一凹形槽12,凹形槽12两端邻近第一绝缘本体1两侧竖直延伸出一对卡持臂13,该两卡持臂13为平行设置,其中间形成一夹槽131,卡持臂13末端高出第一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1且向外延伸设置有卡持部130,卡持部130呈卡勾状,其设置有光滑弧形导引面132。每一第一收容部分100大致呈一方形孔,其底端两侧靠近第一绝缘本体1下表面11两侧对称设置有“”形止挡部101。
第二绝缘本体2大小与第一绝缘本体1相适,呈一长方形体,包括与第一绝缘本体1下表面11配接的顶面20、底面21及相应第一绝缘本体1第一收容部分100处设置的第二收容部分200。顶面20中部相应第一绝缘本体1下表面11的凹槽12处凹陷设置有一对卡槽22,以与第一绝缘本体1上的卡持臂13配合,卡槽22上端横截面呈一长方形,下端横向延伸设置贯穿第二绝缘本体2侧壁的狭长方形开口23,以与第一绝缘本体1卡持臂13上的卡持部130相卡持,两卡槽22中间设置有一隔板24,以与第一绝缘本体1两卡持臂13间的夹槽131相配合。收容空间200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凹形的侧面槽201,两端与侧面槽201相邻分别设置有导引槽202与弧形槽203,第二收容部分200底部设置有一止挡平面204,平面204中部设有一开口于第二绝缘本体2底面21的圆孔205。
接触端子3为冲压而成,包括竖直主体部30及自主体部30上端弯折向下倾斜延伸的弹性接触臂31。主体部30两侧向弹性接触壁31弯折方向折弯对称设置有翼片301,两翼片301与弹性接触臂31围成一收容空间32,翼片301底端水平向外折弯设置有止挡片302,以与第一绝缘本体1收容孔100内的止挡部101相配合。弹性接触臂31设置有接触部310,自接触部310倾斜向下延伸设置有导引面311,对接电连接装置(未图示)经该导引面311与接触部310相接触,弹性接触臂31末端自导引面311向下弯折,且设置有一多折弯曲的配合部312,该配合部312略呈一“U”形,且与主体部30及其两翼片301围成一方形口33,其底部水平弯折设置有导引片313,以与第二绝缘本体2第二收容部分200内的导引槽202相配合。
弹性端子4一端收容于接触端子3的收容空间32,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端子4为一螺旋弹簧,其外径大小与接触端子3的方形口33相适。
抵持端子5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2第二收容部分200底部平面204上的圆孔205,包括一螺旋凹陷的抵持孔50及于抵持孔50边缘向外延伸的凸缘51,该抵持孔50于抵持端子5外表面形成一柱形突起52,突起52的直径大小与圆孔205相适,其顶端设置有焊接点520,以与外部电路板(未图示)相接触,凸缘51大致呈一圆形,其两侧对呈设置有切边510。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组装时,先将抵持端子5安装于第二收容部分200底部平面204上的圆孔205,抵持端子5上的柱形突起52经圆孔205突伸出绝缘本体底面21,凸缘51扣持于平面204,同时凸缘51两侧的切边510固持于收容孔侧面槽201内,然后将弹性端子4及接触端子3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2,弹性端子4插入接触端子3的收容空间32,且与接触端子3的方形口33紧密配合,弹性端子4一端顶住接触端子3弹性接触臂31内壁,另一端抵持于抵持端子5的抵持孔50。最后将第一绝缘本体1扣合于第二绝缘本体2,第一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1与第二绝缘本体2的顶面20紧密配合,第一绝缘本体1上的两卡持臂13分别插入第二绝缘本体2的两卡槽22内,卡持臂13末端的卡持部130经弧形导引面132导引而卡持于卡槽22底部一侧的开口23,而两卡槽22间的隔板24夹持于两卡持臂13间的夹槽131,第一绝缘本体1的第一收容部分100与第二绝缘本体2的第二收容部分200接合形成一收容接触端子3、弹性端子4及抵持端子5的收容空间,同时,接触端子3两侧的止挡片302分别止挡于第一收容部分100底端两侧的止挡部101,接触端子3的顶端突伸出第一绝缘本体1上表面10。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的实施方式,例如第一、第二绝缘本体1、2可以设计为左右配接的结构,当其配合于一起时构成一完整的收容空间,以收容接触端子3、弹性端子4及抵持端子5。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接触端子、弹性端子及抵持端子,弹性端子一端抵持接触端子,另一端与抵持端子相抵持,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分开设置为第一、第二绝缘本体,第一、第二绝缘本体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收容部分,第一、第二收容部分配合于一起形成一收容接触端子、弹性端子及抵持端子的收容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置有卡持臂,第二绝缘本体对应第一绝缘本体卡持臂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卡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卡持臂设置于凹槽内且其末端突伸出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臂末端向外延伸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槽底部向外延伸设有开口于绝缘本体外表面的狭长开口,以与所述卡持部卡持。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臂至少为一对,其中间形成一夹槽。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至少为一对,其中间设有隔板,以夹持于所述卡持臂间的夹槽。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第一收容部分邻近绝缘本体下表面一端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接触端子设置有与该止挡部配合止挡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第二收容部分底部设有一止挡平面,平面中部设置有一圆孔,所述抵持端子设置有突伸出该圆孔的柱形突起及止挡于所述止挡平面的凸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容部分内设置有侧面槽,所述抵持端子凸缘两侧设置有切边,以固持于该侧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接触端子、弹性端子及抵持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第二绝缘本体,第一绝缘本体贯穿其上下表面设有第一收容部分,其下表面还设有凹形槽,凹形槽中部延伸出一对卡持臂,第二绝缘本体对应第一绝缘本体第一收容部分处设置有第二收容部分,第二绝缘本体顶面设有与第一绝缘本体卡持臂配合的卡槽,第一、第二绝缘本体扣持于一起,使得第一、第二收容部分接合形成收容接触端子、弹性端子及抵持端子的收容空间。通过这样设计,拆卸时只需分离第一、第二绝缘本体,便可取出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接触端子、弹性端子及抵持端子,方便拆卸与维修。
文档编号H01R12/57GK2667694SQ0327943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9日
发明者郑升, 杜少平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