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688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将晶片模组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零插入力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用以承接晶片模组并使其组设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通常设有零插入力的端子,这种端子可提供晶片模组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通路,有关此类端子的现有技术可参阅1998年4月1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专利第330140号、1985年2月22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4,498,725号及2001年11月7日公开的中国大陆专利申请第00267363号等专利所揭示。
其中中国大陆专利申请第00267363号的端子构造如图1所示,该端子9具有竖直抵靠臂91、两个用以夹持晶片模组导电接脚99(请参阅图2)以提供电性导通的夹持端94及两个可使导电接脚99顺利进入夹持端94的导引端95,上述端子9的两相对导引端95之间形成一导引空间951,而两相对平行设置的夹持端94之间则形成一夹持空间941。图2为晶片模组(未图示)导电接脚99预插入该端子9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晶片模组导电接脚99退出该端子9的平面示意图。其中,晶片模组导电接脚99沿方向a进入或退出该夹持空间941,导电接脚99进入夹持空间941前,两夹持端94与方向a平行。安装晶片模组至端子9所在的电连接器(未图示)时,晶片模块的导电接脚99首先进入上述端子9的导引空间951中,然后借助电连接器的驱动装置(未图示)移动晶片模组而带动导电接脚99朝向端子9的夹持空间941滑移,进而迫使位于夹持空间941两侧的夹持端94分别朝相反方向运动,因此夹持端94产生适当的夹持力夹持这些导电接脚99而形成电性导通。
当导电接脚99自导引空间951进入夹持空间941后,原本平行于方向a设置的两夹持端94因部分受力而相对于方向a向外偏离一定角度,记为θ,请参阅图3,当导电接脚99自夹持空间941退出时,导电接脚99每一侧均受到夹持端94的支持力N、垂直于N的摩擦力f及使导电接脚99退出的退出力F,其中一侧的受力情况请参阅图3,由于θ角的存在,支持力N在导电接脚99退出的反方向上有一个分力NSinθ以阻挡导电接脚99之退出,F=2(NSinθ+uNCosθ),因此,导电接脚99在退出时除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外,还受到NSinθ的阻挡,造成所需要的退出力过大,而较大的退出力会对导电接脚99及端子9造成损害。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来减小晶片模组导电接脚的退出力以保护导电接脚及端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减小晶片模组的导电接脚退出电连接器端子时所需要的退出力。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基座、扣合于基座之上并可于其上滑移的盖体及收容于基座的若干导电端子。其中,每一导电端子具有竖直的抵靠臂、自抵靠臂上端两侧翼水平向前延伸的连接臂及自连接臂末端向上延伸的导接臂,导接臂的末端设有一对中间形成一夹持空间的夹持端及自夹持端向外延伸的导接端。该两夹持端相对于晶片模组导电接脚的插入或移出该夹持空间的方向分别向外偏移有一定的角度,因此晶片模组导电接脚在退出夹持空间时,两夹持端对导电接脚施加沿其退出方向的辅助力,从而减小晶片模组导电接脚的退出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偏移角度的存在,晶片模组导电接脚在退出夹持空间时,会受到沿其退出方向的辅助力,从而减小了端子退出力。

图1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一种现有零插入力端子的立体放大图。
图2是晶片模组导电接脚预插入图1所示端子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晶片模组导电接脚退出图1所示端子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放大图。
图6是晶片模组导电接脚预插入图5所示端子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晶片模组导电接脚退出图5所示端子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电连接器1用以电性连接晶片模组(未图示)至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基座10、扣合于基座10上的盖体20及收容于基座10及盖体20头部的驱动装置50。其中,该驱动装置50通过其偏心凸轮(未标号)的旋转可推动盖体20相对于基座10在电连接器1开启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作水平方向的滑移,基座10具有两相对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并设有若干贯穿上、下表面的端子收容槽12,每一收容槽12中相应收容有一个导电端子3。
导电端子3的立体放大图如图5所示,其包括竖直的抵靠臂30、自抵靠臂30底部垂直延伸的焊接部36、一对自抵靠臂30顶部两侧翼垂直于抵靠臂30水平向前延伸的连接臂32及自连接臂32远离抵靠臂30的前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对导接臂34。抵靠臂30于其中部两侧翼向两侧凸设有一对固持部310,该固持部310与端子收容槽12的内侧壁干涉配合以使导电端子3固持于端子收容槽12之中,抵靠臂30于其下部设有一与焊接部36平滑相接的颈部312,该颈部312可用于调整导电端子3的高度。导接臂34于远离连接臂32的一端设有用以夹持晶片模组导电接脚4(请参阅图6)以提供电性导通的夹持端40及用以使导电接脚4顺利进入夹持端40的导引端44,其中,夹持端40之间形成一夹持导电接脚4的夹持空间42,导引端44的一端与夹持端40以光滑弧线连接而另一端则向外弯曲扩张成为自由端46,而导引端44自夹持端40扩张形成的空间成为晶片模组导电接脚4的导引空间45,导引端44位于抵靠臂30的顶端所在位置的上方,且导引端44的自由端46的端部与抵靠臂30在水平方向上相距一定距离,从而在抵靠臂30的上方形成一插置空间(未标号)。
如图6所示,导电接脚4沿方向b进入或是移出夹持空间42,在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接脚4未进入夹持空间42时,两夹持端40相对于方向b向外偏离一定角度,记为θ1,即在从远离到靠近导引端44的方向上,两夹持端40的间距逐渐增大。其中,导电接脚4进入或是移出夹持空间42的方向即方向b与盖体20相对于基座10的滑移方向一致。
图6是晶片模组导电接脚预插入导电端子3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晶片模组导电接脚退出导电端子3的平面示意图。晶片模组的安装过程如下,当盖体20位于电连接器1开启位置时,将晶片模组导电接脚4插入位于导电端子3的抵靠臂30上方的插置空间,而不会与端子3的任何部位相抵触干涉,从而避免导电接脚4及导电端子3受损;然后借助驱动装置50驱动盖体20向电连接器1闭合位置水平滑移,从而带动晶片模组的导电接脚4朝向导电端子3的导引空间45滑移,再经导引端44的光滑曲线顺利滑入夹持空间42并被两夹持端40夹持其中。在导电接脚4进入夹持空间42的过程中,导电接脚4将迫使位于夹持空间140两侧的夹持端40分别朝分离方向运动,由于两夹持端40的初始位置相对于方向b向外偏离一定角度θ1,导电接脚4夹持于两夹持端40之间后,夹持端40相对于方向b的偏移角度将会减小,记为θ2(θ2大于等于0),当导电接脚4自夹持空间42退出的时候,其一侧的受力分析图如图7所示,N为夹持端40对导电接脚4的支持力,f为相应的摩擦力,方向垂直于支持力N的方向,F=2(uNCosθ2-NSinθ2),由于角θ2的存在,支持力N在导电接脚4退出的方向上有一个分力NSinθ2来帮助导电接脚4退出,因此降低了导电接脚4的退出力,从而更好的对导电端子3及导电接脚4加以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性连接具导电接脚的晶片模组的电连接器,其包括基座、扣合于基座上的盖体及收容于基座中的导电端子,其中,盖体可于基座上相对于基座在电连接器开启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作水平方向的滑移,该导电端子具有抵靠臂及一对自抵靠部顶部向前延伸出的夹持端,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夹持端在电连接器处于开启位置时与盖体相对于基座的水平滑移方向呈非零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夹持端于其中间形成一夹持空间,导电端子具有自夹持端向外延伸、便于晶片模组导电接脚进入该夹持空间的导接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夹持端相对于晶片模组的导电接脚进入或是移出该夹持空间的方向对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从远离到靠近导接端的方向上,两夹持端的间距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抵靠臂与夹持端之间通过自抵靠臂顶部两侧翼向前延伸的连接臂及自连接臂向上延伸的导接臂连接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抵靠臂中部两侧翼水平延伸并用以将导电端子固持于基座的固持部及自底靠臂底端延伸出的焊接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收容于基座及盖体头部并可推动盖体在基座上水平滑移的驱动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电路板,其包括基座、扣合于基座之上并可于其上水平滑移的盖体及收容于基座的若干导电端子。其中,每一导电端子具有竖直的抵靠臂、自抵靠臂上端两侧翼水平向前延伸的连接臂及自连接臂末端向上延伸的导接臂,导接臂的末端设有一对中间形成一夹持空间的夹持端及自夹持端向外延伸的导接端。该两夹持端相对于晶片模组导电接脚的插入或移出该夹持空间的方向分别向外偏移有一定的角度,因此晶片模组导电接脚在退出夹持空间时,两夹持端对导电接脚施加沿其退出方向的辅助力,从而减小晶片模组导电接脚的退出力。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674714SQ20032012050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4日
发明者许修源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