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6650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包括有信号端子及电源端子以满足大功率传输要求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组件已广泛用于电子系统的信号及电源传输上,其通常包括一安装于电子系统中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及一与该电连接器对接的线缆连接器。电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各自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用于信号及电源传输的信号端子及电源端子。
随着当今电子系统对大功率传输的需求,比如像割草机的电动装置,其相应的电连接器组件需要具有大功率传输的能力,以将电动机的电源及信号分配到割草机的印刷电路板上,另一方面,设计电连接器组件结构时,不仅需要适应电子系统小型化的趋势而且要能保证线缆连接器与电连接器之间正确可靠的连接。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信号及电源端子以满足大功率传输需求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保证与线缆连接器之间正确可靠结合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若干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一电源端子,第一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穿孔及若干具有凸肋的圆孔。第一信号端子收容于穿孔内,第一电源端子收容于圆孔内并与凸肋相抵触。与该电连接器对接的线缆连接器包括有第二绝缘本体、若干分别与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一信号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二信号端子,及若干电源线缆及信号线缆。第二绝缘本体形成有一对接空间,电连接器收容在该对接空间内。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校准键,第二绝缘本体设有一与对接空间相连的用于收容校准键的校准槽。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扣持件,第二绝缘本体设有一与对接空间相连的扣持槽及一毗邻扣持槽的扣持部,扣持件收容于该扣持槽并与扣持部相扣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电连接器设有电源端子及信号端子可满足大功率传输需求。另设有与对接线缆连接器配合的校准装置及扣持装置可保证与线缆连接器准确可靠的结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电连接器与线缆连接器处于分离状态。
图2与图1相似,取自另一角度。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线缆连接器的组装图。
图4为线缆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与图4相似,取自另一角度。
图6为如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后视平面图。
图7为线缆连接器的信号端子的放大图。
图8为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取自不同于图1及图2的角度。
图9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0为沿图3A-A线所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3及与其对接的线缆连接器2构成电连接器组件1,该电连接器组件1运用于大功率传输的电子系统中。
请参阅图4至图6并结合图1及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2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0、若干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20内的第二信号端子22及第二电源端子24、分别与第二信号端子22及第二电源端子24电性连接的相应数量的信号线缆26及电源线缆28及一将电源线缆28捆扎在一起以缓解施加于电源线缆28上的外力的扣持夹29。
第二绝缘本体20包括一通常呈扁平状的六面体主体部201及自主体部201延伸的支撑部202。主体部201设有一对接面20a及与对接面20a相对的连接面20b,信号及电源线缆26、28延伸出该连接面20b。主体部201包括有一设置于对接面20a上的对接空间203及若干穿过连接面20b及对接空间203内表面203a的通道204。每一通道204包括不同形状的第二及第一部分200a、200b,第二部分200a包括一导引槽2041及一大直径圆孔2042。第一部分200b毗邻对接空间203的内表面203a,包括一收容腔2043及小直径圆孔2044。主体部201设有一突出部205及一对应于该突出部205并设置于连接面20b上的凹陷部206。突出部205毗邻于对接空间203内的通道204,并设有若干于凹陷部206相通的狭槽207。主体部201进一步设有与对接空间203相通的一校准槽208及一扣持槽209,以及设置于扣持槽209一例的扣持部2090。
支撑部202包括一自连接面20b底部延伸的水平连接部210及自水平连接部210向后并向下延伸的退出部211。在本实施方式中退出部211与水平连接部210侧呈45度角。
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1及图2所示,第二信号端子22由金属片冲压制成,包括基板220、一对自基板220的第二末端的相对两侧向上并向后延伸的弹性臂222、若干设置于基板220第一末端的弹性指部224及一对设置于弹性臂222与弹性指部224之间的固持部226。弹性指部224自基板220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固持部226自基板220的相对两侧向上延伸。
第二信号端子22的弹性指部224与相应的信号线缆26电性连接。第二信号端子22与信号线缆26一起自连接面20b组装于第二绝缘本体20的狭槽207内。每一第二信号端子22的弹性臂222毗邻于第二绝缘本体20的对接面20a,并包括一对相对突伸的接触部222a。固持部226干涉配合于相应的第二绝缘本体20的狭槽207内,以将第二信号端子22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20内。
请继续参阅图4及图5所示,第二电源端子24由导电材料机械加工而成,包括一环形中间部240、自中间部240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圆柱形接触部242及自中间部240的后端面向后延伸的焊接部244。圆柱形接触部242设有一毗邻中间部240的凸块246。焊接部244设有一半圆形凹槽247。
电源线缆28包括一芯线280及一封装芯线280的保护皮282。电源线缆28一末端的芯线280部分裸露于保护皮282外以设置于半圆形凹槽247内,并与相应的电源端子24的焊接部244焊接。第二电源端子24连同电源线缆28自连接面20b组装于第二绝缘本体20的通道204内。当每一第二电源端子24的凸块246与相应的通道204的导引槽2041对齐时,第二电源端子24沿大直径圆孔2042向前移动,直到中间部240抵靠于每一通道204设置于第二及第一部分200a、200b之间的过渡转接部2045,然后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凸块246收容于收容腔2043内,第二电源端子24的中间部240及凸块246分别前后抵靠于转接部2045,以防止第二电源端子24在前后方向移动。在通道204与第二电源端子24之间留有一间隙204c以允许用于冷却第二电源端子24的气流通过。
参阅图2所示,信号线缆26及电源线缆28向后延伸出第二绝缘本体20的连接面20b。电源线缆28由水平连接部210及退出部211支撑。退出部211可作为一操作部以方便线缆连接器2脱离电连接器3。扣持夹29安装于退出部211以将电源线缆28束在一起,可缓解施加于电源线缆28上的外力并防止第二电源端子24发生转动。同样的,信号线缆26也可以安装该扣持夹29。
请参阅图8、图9及图10所示,电连接器3包括第一绝缘本体30、若干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30内的第一信号端子32及第一电源端子34。第一绝缘本体30具有与线缆连接器2的对接空间203相同的六面体结构。第一绝缘本体30包括一面对线缆连接器2的对接面30a及与对接面30a相对的安装面30b。第一绝缘本体30包括若干贯穿对接面30a及安装面30b的圆孔301、一设置于对接面30a上并毗邻圆孔301的空腔302及若干与空腔302相通的穿孔303。每一圆孔301包括第二大直径部3010及第一小直径部3012。每一第二大直径部3010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肋304。第一绝缘本体30设有一与空腔302相邻的扣持件305及一设置于顶面30c的校准键306。扣持件305的末端设有一钩部307。若干支撑部308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30的安装面30b以在电连接器3与安装该电连接器3的印刷电路板(未图标)之间预留一段距离。
第一信号端子32由金属片冲压成型,并分别收容于穿孔303内。每一第一信号端子32包括伸入空腔302内的对接部320、一固持于相应的穿孔303内的固持部(未标号)及延伸出安装面30b以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安装部322。
第一电源端子34由导电材料机械加工而成并分别安装于相应的圆孔301内。每一第一电源端子34包括一收容圆孔301的第一小直径部3012的配合部340、延伸出安装面30b以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圆形尾部342及一连接配合部340及尾部342的连接部344。配合部340为一中空圆柱体并设有若干弹性片345,每两个相邻的弹性片345形成一狭缝346。每一圆孔301的凸肋304牢固抵接于相应的第一电源端子34连接部344的外圆周面,以将第一电源端子34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30内。配合部340包括有用于与线缆连接器2的第二电源端子24的接触部242连接的内接触部347。
请参阅图3及图10,线缆连接器2与电连接器3处于对接状态。校准键306收容于校准槽208内以保证线缆连接器2与电连接器3的正确装配。电连接器3部分收容于线缆连接器2的对接空间203内,线缆连接器2的突出部205收容于电连接器3的空腔302内。第二电源端子24的圆形接触部242延伸入第一电源端子34的中空配合部340内以与配合部340内的内接触部347电性连接。第一信号端子32的对接部320延伸入线缆连接器2的开槽207内以与第二信号端子22的弹性臂222的接触部222a连接。电连接器3的扣持件305收容于线缆连接器2的扣持槽209内,钩部307与扣持部2090相扣持以保证线缆连接器2与电连接器3之间可靠的电性及机械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有若干圆孔及穿孔的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穿孔内的信号端子及若干收容于圆孔内的电源端子,每一电源端子包括一与对接端子配合的配合部、延伸出绝缘本体安装面以与一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尾部及连接配合部及尾部的中间部,所述圆孔内设有若干抵触于中间部的凸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圆孔包括第一大直径部及第二小直径部,前述凸肋设置于第一大直径部的内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源端子的配合部为一中空的圆柱体并设有若干弹性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收容于圆孔的第二小直径部内。
5.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一电源端子,线缆连接器包括设有一对接空间的第二绝缘本体、若干第二信号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线缆及电源线缆,电连接器收容于该对接空间内,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一电源端子分别与第二信号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与对接空间相通的校准槽及具有一扣持部的扣持槽,第二绝缘本体设有分别与校准槽及扣持部配合的校准键及扣持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对接空间内设有一突出部,第一绝缘本体设有收容该突出部的空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端子设有延伸入空腔内的第一对接部,第一电源端子设有第一接触部,第二信号端子设有收容于所述突出部内与相应的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对接部配合的第二对接部,第二电源端子包括延伸入对接空间内与相应的第一电源端子的第一接触部配合的第二接触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对接部为一中空圆柱体,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对接部收容于该圆柱体内。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及第二绝缘本体为六面体结构。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收容第一电源端子的圆孔及若干收容第一信号端子的穿孔,所述圆孔内设有若干与第一电源端子抵触的凸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若干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一电源端子,第一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穿孔及若干具有凸肋的圆孔。第一信号端子收容于穿孔内,第一电源端子收容于圆孔内并与凸肋相抵触。与该电连接器对接的线缆连接器包括有第二绝缘本体、若干分别与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一信号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二信号端子,及若干电源线缆及信号线缆。电连接器收容在形成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一对接空间内。该电连接器设有信号端子及电源端子可满足大功率传输要求,另第一绝缘本体上设有校准键及扣持件,第二绝缘本体相应设有与之配合的校准槽及扣持槽,可保证电连接器与对接线缆连接器准确可靠的结合。
文档编号H01R13/432GK2697870SQ200420004899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日
发明者威廉姆·E·斯宾克Jr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