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667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盲插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组件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信号或电源传输,这些线缆连接器组件通常需要被安装在面板上,以进一步结合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对接连接器。
为将线缆连接器组件安装于面板上,通常在其两相对端设有凸缘及使用一对螺栓。该螺栓凸伸入对应凸缘的孔穴及面板的安装孔,用螺帽将其锁固,这样可将线缆连接器组件锁固在面板上。该螺栓包括操作部、与螺帽结合的螺纹部及连接操作部与螺纹部的中间部。当螺帽旋转到螺栓的螺纹部,需使用螺丝起子或其它工具拧螺栓的操作部。显然,这种将线缆连接器组件安装于面板的方法对使用者来说是不方便的。而且,在组装时由于螺帽的作用力可能将螺栓脱离线缆连接器组件。
此外,在与对接连接器结合时,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一般各自设有导引部以引导两者正确对接。导引部可以为一对导引柱或一对导引柱收容孔。美国第5,356,300号及第5,547,385号专利各揭示一种具有一对导引柱及导引柱收容孔的板安装连接器。
但是,上面所揭示的导引柱离绝缘本体纵向有一定距离,必然会增加连接器的纵向尺寸,这不符合当前电连接器小型化趋势。
所以,急需一种改良的盲接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纵向尺寸能最小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能方便及稳定地安装于面板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对接的第二连接器及设有安装孔的面板。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线缆、后盖、一对锁扣件及一对抵挡片,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位于基部两相对端的一对凸缘及一对沿垂直于凸缘方向延伸且突出对接部的第一导引部,每一凸缘设有安装穴。其中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包括舌板、包围舌板的外围构件及与第一导引部结合的第二导引部。该对锁扣件分别穿过凸缘的安装穴及面板的安装孔将第一连接器稳固于面板,每一抵挡片结合相应锁扣件夹持于锁扣件及凸缘之间,第一导引部与对接部间隔很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连接器组件通过凸缘及与凸缘配合的锁扣件和抵挡片结构能方便及稳定地将第一连接器安装于面板上,且纵向尺寸较小,满足电连接器的小型化趋势。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2是与图1相似,是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与图1相似,是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的部分组装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的部分组装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与图5相似,是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是图5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5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5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第一连接器200、与第一连接器200对接的第二连接器300及用以安装第一连接器200及若干不同连接器的面板3。
请结合图7至图9继续参阅图1及图2所示,第一连接器2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若干组装于第一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导电端子7、与第一导电端子7电性连接的线缆4、组装于第一绝缘本体1后面的后盖2、一对锁扣件5及一对抵挡片6。
第一绝缘本体1大致呈长方形,其包括基部10及自基部10中央向外突出的对接部11。第一绝缘本体1还包括第一对接面110及与第一对接面110相反的第一端接面104(如图8所示)。
第一绝缘本体1设有纵向及垂直于纵向的横向。基部10于其沿第一绝缘本体1纵向方向的两端形成一对凸缘12。每一凸缘12设有贯穿其本身的安装穴120及自凸缘12的第一面122向与第一面122相反的第二面124凹陷的缺口121,该缺口121连通安装穴120。第二面124与第一绝缘本体1的第一端接面104共面。一对第一导引部13自基部10邻接对接部11突出且超出第一对接面110。每一第一导引部13形成一U型收容孔130及一斜面131。第一导引部沿第一绝缘本体1的纵向自第一导引部13向外突出一半圆定位柱132。
对接部11大致呈D型,其设有自第一对接面110内陷的第一收容空间111。孔穴102(如图8所示)是自第一端接面104向第一对接面110延伸。若干第一槽道112穿通第一绝缘本体1以连通孔穴102及第一收容空间111。请特别参阅图8及图9所示,第一定位架14收容于孔穴102,其设有若干与第一槽道112相对应的第一通道140。一对狭缝16分别贯通基部10与收容孔130连通。一对固持部15延伸出第一端接面104,且形成一锲块150。
请结合图7至图9继续参阅图1及图2所示,后盖2是金属制成,其包括一基体20及一对侧端21。该基体20于其前表面设有若干凹槽202(如图7所示)。每一侧端21设有贯通侧端21的狭槽22及形成一向外延伸的扣持件23。
请参阅图1,在本较佳实施方式中,线缆4是呈带状,其包括若干导电芯线40。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每一第一导电端子7包括第一固定部70、自第一固定部70一端延伸且具有弯曲对接端720的第一对接部72及自第一固定部70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一尾部74。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每一锁扣件5呈螺旋状,其包括一加大的操作部50、螺纹部52及连接操作部50与螺纹部52的中间部54。自中间部54圆周外围内陷一凹陷522,且形成一邻接于螺纹部52的细部524。
抵挡片6呈C环状,包括位于其中央的圆孔60及自圆孔60至锁扣件6的低边侧导引的凹沟62,该凹沟62两侧的抵挡片形成一对脚部620。
面板3是矩形板,其于中央设有安装口30,于安装口30两侧端设有安装孔31。一半圆定位孔32设于面板上且与安装口31连通。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第二连接器30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8及若干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8的第二导电端子9。
请结合图7至图9参阅图1至图4所示,第二绝缘本体8包括内有第二收容空间800的绝缘外围构件80、伸入第二收容空间800的突出舌板81及一对自外围构件80两相对侧端向外延伸的隔板82。若干第二槽道810设置于舌板82的两相对面。第二定位架83组装于两隔板82之间,其设有若干贯通其自身的第二通道830。一对第二导引部84与外围构件80一体成型,其位于外围构件80的两相对侧端,且向外延伸出外围构件80的第二对接面802。每一第二导引部84倾斜形成斜面840。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每一第二导电端子9呈L型,其包括第二对接部90及自第二对接部90垂直弯折的第二尾部92。从图7可以看出,第二导电端子9的长度是不同,因此第二尾部92可沿第二绝缘本体8的纵长方向分四排排列。
请结合图7至图9参阅图1至图4,在组装第一连接器200时,第一导电端子7分别插入第一槽道112,其中第一对接部72的弯曲对接端720插入第一收容空间111。第一固定部70干涉插入对应的第一槽道112以将第一导电端子7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1上。第一尾部74突出伸入对应的第一通道140,且延伸出第一绝缘本体1的第一端接面104。线缆4的导电芯线40分别绝缘刺破连接第一尾部74,以电性连接线缆4与第一导电端子7。
绝缘后盖2组装于第一绝缘本体1上,其中后盖2的两扣持件23及第一绝缘本体1的固持部15分别伸入第一绝缘本体1的狭缝16及后盖4的狭槽22,且彼此锁扣。如此,后盖2稳固于第一绝缘本体1,线缆4不会脱离第一导电端子7。
请特别参阅图4及图9所示,两锁扣件5分别突出伸入凸缘12的两安装穴120。操作部50裸露于凸缘12的第二面124,中间部54收容于安装穴120,细部524及中间部54的前端部520收容于缺口121。螺纹部52裸露于凸缘12的第一面122。每一抵挡片6被压入缺口121以结合对应的锁扣件5。在压入过程中,细部524将脚部621压向两侧,最后细部524收容于抵挡片6的圆孔60内。如此,抵挡片6被紧紧地夹于凸缘12与锁扣件5之间。每一锁扣件5的操作部50藉由抵挡片6邻接于凸缘12的第二面124,请特别参阅图4,抵挡片6垂直于第一绝缘本体1的纵向及横向的第一尺寸大于安装穴120的直径,抵挡片6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平行于纵向的第二尺寸小于中间部54的直径。如此,锁扣件5不会远离凸缘12。
请结合图7的图9参阅图1至图5所示,面板3组装于第一连接器200。对接部11与两第一导引部13突出伸入安装口30直至面板3邻接于凸缘13的第一面122,其中半圆定位柱132收容于定位孔32。螺纹部52分别突伸入安装孔31内。为将面板3稳固于第一连接器200,操作者必须在锁扣件5的螺纹部52拧紧一锁固螺帽(未图示)。由于抵挡片6存在,易于在螺帽与锁扣件5之间形成锁固状态。
请结合图7的图9参阅图1至图6所示,组装第二连接器300时,第二导电端子9分别插入第二槽道810,其中第二对接部90裸露收容于第二收容空间800,以电性连接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7的第一对接部72。第二尾部92分别穿过第二定位架83的第二通道830,并伸出第二定位架83的底面与印刷电路板连接。
在对接时,第一连接器200的对接部11收容于第二连接器300的第二收容空间800,第二连接器300的舌板81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110,其中第一、第二对接部72、90彼此电性连接。第二导引部84分别插入及收容于第一导引部13的收容孔130内。需注意的是,当盲接时,即使第一连接器200与第二连接器相距一定距离,斜面131及斜面840也能引导第一连接器200正确地插入第二连接器300。而且,由于第二导引部84与外围构件80一体成型,可使第一连接器300及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器300的纵向尺寸降低。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由第一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对接的第二连接器及设有安装孔的面板构成,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线缆、后盖及一对锁扣件,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位于基部两相对端的一对凸缘及一对垂直于凸缘延伸且突伸出对接部的第一导引部,每一凸缘设有安装穴,其中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包括舌板、包围舌板的外围构件及与第一导引部结合的第二导引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还包括一对抵挡片,该对锁扣件分别穿过凸缘的安装穴及面板的安装孔将第一连接器稳固于面板上,每一抵挡片与相应的锁扣件结合并被夹持于锁扣件与凸缘之间,第一导引部与对接部间隔很小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抵挡片呈C型,锁扣件设有凹陷以收容抵挡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凸缘包括面向面板的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反之第二面及自第一面内凹形成的缺口,该缺口用以收容抵挡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锁扣件包括裸露于凸缘第二面外的操作部、裸露于凸缘第一面外的螺纹部及连接操作部与螺纹部的中间部,其中凹陷是中间部自其圆周外围向内延伸以收容抵挡片。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抵挡片垂直于第一绝缘本体纵长方向及与第二连接器对接的横向的第一尺寸大于凸缘安装穴的直径,其平行于纵长方向的第二尺寸小于锁扣件中间部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导引部分别设有方便第一、第二连接器盲接的斜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引部形成一半圆定位柱,面板设有连通安装孔的定位孔以收容定位柱。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引部与对接部之间的距离等于外围构件的厚度与第二导引部沿第二连接器纵长方向尺寸的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定位架,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对接面、相对于对接面的第一端接面及自第一端接面向对接面延伸的孔穴,上述第一定位架收容于孔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本体包括若干与第一收容空间连通的第一槽道,第一定位架设有若干对应第一槽道的第一通道,第一导电端子收容于第一槽道及第一通道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盲接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可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一对锁扣件及一对抵挡片,其中第一绝缘本体于其两端形成一对凸缘,于其垂直于凸缘方向延伸出一对第一导引部。每一凸缘包括第一面及与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安装穴贯穿凸缘,缺口是自第一面内陷形成且连通安装穴。抵挡片收容于安装穴,稳定置于锁扣件与凸缘之间。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其上方形成一对对应于第一导引部的第二导引部。凸缘及与其配合的锁扣件和抵挡片结构能方便及稳定地将第一连接器安装于面板上,且纵向尺寸较小,满足电连接器的小型化趋势。
文档编号H01R13/74GK2699521SQ20042000526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8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