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777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指一种具有门形件以防止外部异物进入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为了实现信号或电力的传输,通常会使用各种电连接器来完成电子装置内部组件或电子装置与其它系统间的连接。然而,当电连接器在一些较差工作环境下长期使用,比如笔记本电脑在携带过程,尤其当电连接器没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外部异物会进入该电连接器而影响其内部电子元件的电信号连接。
目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界采取一种在电连接器对接端设置门形件来防止外部异物进入的方法。比如台湾专利公告第557003号(以下简称第′003号专利)、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0077929号(以下简称第′929号专利申请)及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2/0177336号(以下简称第′336号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均在电连接器的对接端设有门形件,在与其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或电路板上设有推动门形件开启的开门装置。
第′003号专利所揭示的开门装置是锥型导引柱,其位于对接连接器对接端的两端壁,该导引柱进入对接连接器的导引口以推动门形件向两边横向打开。然而,由于该导引柱起到导引及推动双重作用,其最终要进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导致其横向宽度较小。如此,开门装置打开门形件的角度变化较小,延长了对接时间。同样,第′929号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开门装置亦有上述不利因素。
第′336号专利申请所揭示的开门装置或单独设置于电路板上,或设置于对接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两端,亦即该开门装置与位于对接端两端壁的导引柱是分开。该开门装置是具有锥形前端的凸轮,该凸轮增加了横向宽度,部分克服了上述导引柱横向宽度较小的问题。然而,在两连接器对接过程中,该电连接器无法良好地导引开门装置驱动门形件,容易使开门装置偏离对接位置,从而可能损坏门形件。
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组件加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能加快门形件开启,且能防止门形件受到损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互相对接的第一、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及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的门形件,第一绝缘本体包括设有对接部的第一基体及自第一基体两端延伸的颈部,门形件于至少一端设有一缺口,颈部沿垂直于第一绝缘本体纵长方向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一基体垂直于上述纵长方向的横截面尺寸,颈部与第一基体之间形成开放空间,其连通缺口;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于至少一端设有开门装置,其具有一对间隔设置的导引柱,呈马鞍状。开门装置进入缺口及开放空间以推动门形件打开,两连接器完成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功效电连接器组件第二连接器的马鞍状导引柱及第一连接器的颈部结构,增加导引柱横向宽度及良好地导引配合开门装置,既能快速开启门形件,又防止门形件受到破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第一、第二连接器未对接。
图2是图1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但取自另一角度。
图4是第一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是第二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与图1类似,其中第一、第二两连接器刚对接,开门装置的导引柱接触门形件的导引片。
图7、8是第一实施例开门装置进入门形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与图1类似,其中第一、第二连接器已完全对接。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2是图11的立体组合图,其中开门装置处于自由状态。
图13是图11的立体组合图,其中开门装置处于压缩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9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其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的两连接器未对接时状态,该电连接器组件1包括互相对接的第一连接器2及第二连接器3。为防止外部异物进入第一连接器2,在其开口端设有门形件21,详细结构将于下文描述。
请参阅图2及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2包括纵长第一绝缘本体4、位于第一绝缘本体4两侧的第一遮蔽壳体22及金属板状门形件21。该第一绝缘本体4包括纵长第一基体41、自第一基体41两端沿纵长方向延伸的颈部42及位于颈部42外侧的端部4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三者是一体成型。第一基体41设有对接面411,其沿纵长方向开有凹槽以形成两侧壁412,且于凹槽内设有两平行舌板,于凹槽两端设有通孔413,若干第一端子23收容于舌板两侧的端子收容槽内,形成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上述第一端子23向下延伸穿过第一定位板24与电路板(未图示)电性连接。侧壁412的外侧向外突出若干带有挡片4141的凸块414及带有贯穿其上下面的狭缝4151的凸块415,该等凸块414、415间隔排列。侧壁412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缝416及固定缺口417。颈部42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一基体41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截面尺寸,其顶面两侧设有第一导引面421。颈部42与端部43之间设有凹口422以安放弹簧25。本实施例的端部43是一隔板,由于颈部42的横截面比第一基体41的横截面小,第一基体41的外端面与端部43的内侧面间形成一开放空间423。每一隔板沿垂直于上述纵长方向的横向方向设置,于顶面两侧各设有向下倾斜的斜面432,斜面432的顶端向内凹陷,形成止挡部433,门形件21的两金属板21a、21b关于止挡部433对称。隔板于与第一基体41相对的内侧面向开放空间423延伸有两枢轴431,用以安装门形件21。
第一遮蔽壳体22是一纵长金属板,其下边缘向下延伸有若干固定片221及第一接地片222,上边缘向上弧形弯折出若干固定部223及弹性接触片224,该等固定部223与弹性接触片224互相间隔设置。当第一遮蔽壳体22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41时,该等固定片221插入凸块414、415间的空隙,且挡片4141将其固持,第一接地片222插入凸块415的狭缝4151,且继续向下延伸与电路板的接地线路连接,该等固定部223固定于固定缝416,弹性接触片224的前端收容于固定缺口417内。
门形件21是两片式结构,包括纵长金属板21a、21b。金属板21a、21b结构相同,故以下仅对金属板21a进行详细描述。金属板21a于一侧缘的两端向下延伸有S型滑片211;于另一边缘凹陷有一较小开口213,于该开口213的外侧凹陷有一较大缺口214,缺口214的一边缘向下弯折出弧形导引片2141(如图1所示);于两端末梢216垂直向下延伸出轴臂215,该轴臂215于一侧边突伸出扣钩部2151,于其自由末端设有轴孔2152。如图1所示,当轴孔2152套设于第一绝缘本体4的枢轴431时,该门形件21则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4,将弹簧25的两端扣于门形件21的钩扣部2151,在外力作用下,门形件21可关闭、开启第一连接器2的对接部。当门形件21处于关闭状态时,金属板21a、21b的开口213形成的开口刚好连通第一绝缘本体4的通孔413,金属板21a、21b缺口214形成的缺口连通第一连接器2的开放空间423,两末梢216抵靠于止挡部433,两导引片2141朝向开放空间423。如此,可防止外部异物进入设有第一端子23的对接部,其中门形件21的滑片211接触第一遮蔽壳体22的固定部223。当门形件21开启时,滑片211可沿固定部223滑动。
请参阅图3所示,第二连接器3包括第二绝缘本体6、第二遮蔽壳体31及接地端子32。第二绝缘本体6包括第二基体61及自第二基体61向上延伸出具有对接面62的对接部,该对接部开有两平行凹槽,若干第二端子33收容于凹槽两侧的端子收容槽内,且第二端子33向下穿过第二基体61及第二定位板34以电性连接电路板(未图示),对接部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一锥形导引部621。第二连接器3的对接部与第一连接器2的对接部刚好互相对接。第二基体61两侧面向外突出肋板611,肋板611设有若干狭缝6111;第二基体61在邻近对接部两端的位置分别向上延伸出开门装置63。第二遮蔽壳体31呈纵长板状,其安装于第二基体61的两侧面,其中位于其下侧缘的第二接地片311插入肋板611的狭缝6111内,起到接地及固持作用。
请参阅图3及图5所示,该开门装置63是自第二基体61两端分别向上延伸的一对形状相同且对称分布的导引柱,即两导引柱沿横向方向排列(如箭头A所示),该横向方向是垂直于第二绝缘本体6的纵长方向。该两导引柱间隔一定距离,大致为马鞍型,每一导引柱的顶面沿横向方向向外设有第二导引面631,对应的内侧形成顶端632,顶面及垂直于横向方向的侧面凹陷有一凹槽634。接地端子32固持于凹槽634内,且其设有的固定件321固定于第二基体61的孔洞613内,以进一步将接地端子32固定于第二基体61上。当连接器对接时,开门装置63的导引柱通过门形件21的缺口214进入开放空间423,使得门形件绕枢轴431向外旋转以将门形件21打开。导引柱两内侧面633的形状与颈部42相对应,以便于开门装置63插入缺口214的过程中起到良好地导引配合作用。接地端子32与门形件21相接触,起到静电释放作用,故接地端子31可以为金属丝、金属片或其它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
请参阅图6至图9所示,其揭示了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对接过程。首先是开门装置63的顶端632进入缺口214(如图6所示),即B点与导引片2141接触(如图7所示),产生的静电在瞬间通过接地端子32、门形件21的导引片2141、滑片211、第一遮蔽壳体22的第一接地片222传至电路板的接地线路,此时门形件将要打开。然后第二导引面631滑过导引片2141到达C点(如图8所示),将门形件完全打开;在此开门过程中,导引柱的横向距离增加较快,使得门形件21迅速开启,其中门形件21的滑片211在开启的部分过程中沿固定部223接触滑动。最后开门装置21进入颈部42的开放空间423,导引部621进入通孔413,直至第一、二连接器2、3完全对接(如图9所示),此时弹簧25处于拉伸状态,两间隔导引柱架设于颈部42上。在上述对接过程中,颈部42起到导引开门装置63开启门形件21的作用,防止两连接器偏离对接位置。当第一、二连接器2、3藉外力分离时,门形件21在弹簧25的反弹力作用下重新关闭,止挡部433可避免门形件的两金属板21a、21因弹簧25弹力释放引起互相冲击而造成的损坏,此时滑片211沿固定部223滑动,亦可缓冲两金属板21a、21b的冲击力,起到保护作用。
图10至图13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7与第二连接器8。
请参阅图10所示,第一连接器7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2结构类似,以下仅作简单描述。第一连接器7的第一绝缘本体71包括第一基体711、自第一基体711两端沿纵长方向延伸的颈部712及位于颈部712两端的端部713,门形件72覆盖第一基体711的对接面。端部713是一隔板,其顶面两端设有向外倾斜的斜面7131,顶面中间设有止挡部7132。止挡部7132关于门形件72的两金属板对称,当门形件72关闭时,两金属板的末梢722抵靠于该止挡部7132,可避免两金属板相互冲撞而造成其损坏;隔板713的外侧面714于底部设有安放部715,于安放部715两侧各设有枢接孔716,门形件72另还包括枢接柱723,该枢接柱723藉其一侧的倒刺7231干涉配合于枢接孔716内,形成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枢轴结构,门形件72藉其轴臂721的轴孔7211套接于枢接柱723而可绕枢接柱723旋转。
参图11至图13所示,第二连接器8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3结构类似,但其开门装置9与第一实施例的开门装置63略有不同。第二连接器8包括第二基体81及位于第二基体81一侧的对接部82,第二基体81进一步包括用以安装开门装置9的安装部83,其邻近对接部82。安装部83设有顶面831、与其相对的底面(未图示)及位于第二基体81一端的端面832,上述三面的边缘均设有凸肋834。安装部83设有自顶面831向下延伸的两安装孔835,端面832上设有凹沟836。开门装置9安装于上述安装部83,其包括导引件91、弹性件92及金属安装架93。导引件91前端为具有第二导引面912的两间隔导引柱911,呈马鞍状,后端是自上端向下延伸的柱状部,每一柱状部包括第一柱状部913及自第一柱状部913向下延伸的第二柱状部914,第二柱状部914的直径大于第一柱状部913,且第二柱状部914为管状结构。安装架93包括基部931、自基部931两相对边缘垂直延伸的扣持脚932及自基部931一边缘向下延伸的接脚934,两相邻扣持脚932形成第一开口933,基部931冲压出一扣持片935。组装时,首先将弹性件92安放于安装孔835内,然后将导引件91的柱状部收容于安装孔835内,其中弹性件92上半部收容于第二柱状部914的管状部内(未图示),最后将安装架93卡扣于安装部83,其中扣持片935固定于凹沟836内,凸肋834可防止安装架93横向移动。如此,可将开门装置9安装于第二基体81上(如第十二图所示)。当第一、第二连接器7、8未对接时,导引件91处于自由状态。当两连接器对接时,开门装置9进入第一连接器8的缺口,导引件91一边将门形件72横向打开,一边自身压缩弹性件92,直至两连接器对接(如图13所示),其中开门装置处于压缩状态。当两连接器分离时,导引件91在弹性件92的反作用下,复又突伸出来,其中第一柱状部913穿过第一开口933,而第二柱状部914则被第一开口933的边缘抵挡住。第一连接器7的门形件开启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故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互相对接的第一、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具有对接部的第一基体、若干收容于第一基体的端子及用以开启、关闭对接部的两片式门形件,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对接部的第二基体、若干收容于第二基体的第二端子及邻接于对接部的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进一步包括自第一基体至少一端延伸的颈部,门形件于对应颈部位置设有缺口,第二连接器的开门装置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导引柱,当两连接器要对接时,导引柱穿过上述缺口以将门形件打开,且两间隔导引柱与颈部导引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定义有纵长方向,颈部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一基体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截面尺寸,颈部与第一基体形成开放空间,上述缺口连通该开放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颈部设有第一导引面,与两导引柱的内侧面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门形件于缺口边缘设有弧形导引片,该导引片是朝向开放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开门装置与第二基体是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基体包括位于其至少一端的安装部,开门装置安装于上述安装部,且导引柱相对于安装部可伸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开门装置包括导引件、弹性件及安装架,上述导引柱设置于导引件上,导引件借助弹性件及安装架固定于安装部且可伸缩。
8.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对接部的基体、若干收容于基体的端子及用以开启、关闭对接部的门形件,其定义有纵长方向;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自基体至少一端延伸的颈部,颈部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截面尺寸小于基体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截面尺寸,且颈部与基体之间形成开放空间,门形件对应颈部位置设有缺口,其连通开放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位于颈部外侧的端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颈部设有导引面以导引对接连接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互相对接的第一、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及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的门形件,第一绝缘本体包括设有对接部的第一基体及自第一基体两端延伸的颈部,门形件两端设有一缺口,颈部与第一基体之间形成开放空间,其连通缺口,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两端设有具有一对马鞍状导引柱的开门装置。当开门装置进入缺口及开放空间以推动门形件打开,两连接器完成对接。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器的马鞍状导引柱与第一连接器的颈部结构,增加导引柱横向宽度及良好地导引配合开门装置,既能快速开启门形件,又能避免门形件受到破坏。
文档编号H01R13/52GK2718827SQ20042002771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4日
发明者范家豪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