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27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用于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照大陆专利第95223360号专利,该专利描述了一种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包括有一上盖,一底座及一固定杆,底座上设有若干端子槽,相应数目导电端子插设于其中,固定杆枢接在底座一端,并且可带动上盖沿底座表面移动。该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缺陷在于,芯片模块以零插入力插接到电连接器后,为了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必须按下固定杆,此时上盖朝着远离固定杆枢接部的方向移动,由受力分析可知,此时上盖受到CPU针脚沿其移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和固定杆轴部端施加的沿着其移动方向的推力,这两个力将会使上盖中部有往上拱翘的趋势,严重时(如端子足够多,阻力足够大时)还会将CPU中部顶起而无法保证CPU上所有针脚和插座连接器端子的有效接触,同时,当CPU针脚越来越多时,固定杆下压需要更大的力,给操作带来不便。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操作方便省力,同时能保证芯片模块和电连接器的良好电性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座体、上盖以及用来驱动座体与上盖相互移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相互枢接的操作体与推动体,该操作体包括一第一枢接部及位于第一枢接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且该第一枢接部上设有突出部,该推动体包括位于一端且枢接于连接部上的第二枢接部、位于相对另一端的推动部,以及用以连接第二枢接部与推动部的第二连接部,当操作体由开启状态至闭合状态时,该突出部与推动部可同时对上盖施加一定的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盖和座体组装在一起后,扳动操作体以固定上盖和座体时,上盖即受到同一方向的拉力和推力,因而能避免向上翘曲,同时,使得下压操作体时,比较省力,方便。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上盖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推动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操作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座体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出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设有若干针脚的芯片模块(图中未画出)与电路板(图中未画出),包括座体1、上盖2及驱动装置3,其中驱动装置3包括操作体31和推动体32。
座体1包括主体部11,其上设有若干收容槽12,以分别收容导电端子(图中未画出);座体1一端设有枢接槽13,贯穿座体1的两侧,在上表面的枢接槽13大约中部周围区域设有凹陷部14,凹陷部贯穿枢接槽13;座体1另一端上表面15大致为台阶状,且从此端向外延伸设有凸台16,其上设有一凸粒17。
上盖2与座体1的主体部11对应设有平板部21,其上对应座体1收容槽12,设有若干通孔22,以供芯片模块的针脚插入;上盖2下表面一端设有两突起24,突起24之间形成第一槽道23,且第一槽道23与座体1的枢接槽13相对应;上盖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槽道25(也可设一挡止部)。
操作体31,大致呈框体结构,框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枢接部311,其相邻两侧边为第一连接部314,与第一枢接部311相对的一边设有固定部313,其上设有固定孔316,且该固定部313向外凸设有扳动部317,其中第一枢接部311大约中部位置朝内设有突出部312,其中两第一连接部上靠近第一枢接部311相对设有两个枢接孔315。
推动体32,大致呈“ㄇ”形,其包括推动部321和自推动部321两端垂直延伸而成的第二连接部322,其中推动部321枢接于上盖1的第二槽道25,自两第二连接部322的自由末端垂直向外延伸设有枢轴323,可插入操作体31的第一连接部314的枢接孔315内,相枢接在一起。
在组装电连接器时,首先将推动体32上的枢轴323插入操作体31上第一连接部314的枢接孔315内,操作体31的第一枢接部311置于座体1的枢接槽13内,且推动体32的推动部321置于座体1的端部下台阶15处,第二连接部322位于座体1的两侧;盖上上盖2,使上盖2的第一槽道23收容操作体31的第一枢接部311,上盖2的通孔22和座体1的收容槽12相一一对应,上盖2的第二槽道25收容对应的推动体32的推动部32(如果上盖上设的是挡止部,则须将挡止部置于该推动部外侧)。
安装芯片模块后,向下扳动操作体31,操作体31的第一枢接部311发生转动,其突出部312逐渐和上盖2的突起24相接触,对其产生压力,使上盖2向远离座体1设有枢接槽13的一端移动;同时,推动体32的推动部321对上盖2第二槽道25外缘产生压力,且第二推力方向和操作体31对上盖2产生的第一推力方向相同,相当于对平板部21产生一拉力,这样,可防止或降低上盖向上翘曲,同时,使得下压操作体时,比较省力,方便;当操作体达到固定位置时,上盖相对座体产生的位移等于操作体31的枢接部311的突出部312的高度,操作体31上的固定部313和座体1上的凸台16相配合,凸台16上的凸粒扣入固定部313的固定孔316内,从而达到使芯片模块针脚和电连接器导电端子较好连接的效果。
当然,也可以在操作体的固定部上设置扣合部,对应座体的一端设有槽,使其扣合在一起,达到使芯片模块和电连接器连接固定的效果。
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以防止上盖向上翘曲,保证芯片模块的针脚和电连接器导电端子较好连接,同时,使得下压操作体时,比较省力,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座体、上盖以及用来驱动座体与上盖相互移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包括相互枢接的操作体与推动体,该操作体包括一第一枢接部及位于第一枢接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且该第一枢接部上设有突出部,该推动体包括位于一端且枢接于连接部上的第二枢接部、位于相对另一端的推动部,以及用以连接第二枢接部与推动部的第二连接部,当操作体由开启状态至闭合状态时,该突出部与推动部可同时对上盖施加一定的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一端设有可收容该突出部的槽道,而相对另一端在该推动部外侧设有挡止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一端设有可收容该突出部的第一槽道,而相对另一端设有可收容该推动部的第二槽道。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操作体为框体结构,该第一枢接部位于操作体的一端,第一连接部位于操作体的两侧,而另一端设有固定部,该固定部通过与座体配合来使上盖与座体相互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中部设有固定孔,该座体对应该固定孔设有凸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大致中部向外延伸设有扳动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推动体中,该推动部为一杆状结构,该第二连接部系由推动部两端大致垂直延伸而成,而第二枢接部为由推动部两端向外延伸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一端设有用以收容第一枢接部的枢接槽,且该枢接槽大约中部周围区域设有凹陷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座体、上盖以及用来驱动座体与上盖相互移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相互枢接的操作体与推动体,该操作体包括一第一枢接部及位于第一枢接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且该第一枢接部上设有突出部,该推动体包括位于一端且枢接于连接部上的第二枢接部、位于相对另一端的推动部,以及用以连接第二枢接部与推动部的第二连接部,当操作体由开启状态至闭合状态时,该突出部与推动部可同时对上盖施加一定的压力,能避免向上翘曲,同时,使得下压操作体时,比较省力,方便。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708532SQ20042011392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8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