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478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小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Serial 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通常用于在硬盘驱动器或外部存储设备与电脑的主板之间传递高速信号。现有的安装在主板侧缘Serial ATA线缆连接器组件通常为七根端子单排排布的Serial ATA电连接器。目前,一台电脑通常包括若干硬盘驱动器,需要通过若干Serial ATA线缆连接器组件连接到主板上。而同时,电脑集成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电脑内部及主板上可供电子元件排布的空间日益减小。因此,有必要将若干界面的Serial ATA线缆连接器组件整合为单一界面的Serial ATA线缆连接器组件,以缩减其在电脑内部及主板上所占用的空间。
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美国专利第6,746,255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Serial ATA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及位于线缆之间的单根导线。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沿对接方向延伸的端子通道,然,该端子通道仅形成于绝缘本体的一纵长侧壁上,相应的线缆及单根导线也成肩并肩的排布,这将使该Serial ATA线缆连接器组件在纵长方向具有较大的尺寸,从而在主板上及电脑内部占用较大的空间。
因而,需要一种小型的Serial ATA线缆连接器组件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的且结构简单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绝缘本体包括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及形成于顶壁及底壁之间的收容空间,其中,所述顶壁及底壁分别设有一排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通道,所述导电端子排列成两排分别收容于对应排端子通道内,所述线缆分为两排排布以与相应的导电端子相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绝缘本体上设有两排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通道,相应的导电端子及线缆也分为两排排布,使得线缆连接器组件在纵长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相应的在主板及电脑内部也占用较小的空间,有效的达到小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沿图1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形成一整体组合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形成另一整体组合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图7的另一角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并成两排排布的导电端子2、端子挡板3、与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并相应成两排排布的线缆4、组装至线缆4的导线挡板5、包覆绝缘本体1后端及线缆4与导电端子2结合处成型的盖体6及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锁扣的锁扣构件7。
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顶壁10、与顶壁10相对设置的底壁11及与顶壁10、底壁11相连的一对侧壁12。顶壁10、底壁11及侧壁12之间形成呈“L”形的收容空间13。顶壁10及底壁11上分别设有一排从前向后延伸贯穿的端子通道15。在顶壁10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陷部16。自顶壁10前端缘的中部形成有向后凸伸入凹陷部16的扁平的凸伸部17。在凸伸部17与凹陷部16的底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狭缝170。顶壁10还设有一对第一通道171及两对第二通道172分别自前向后延伸并与狭缝170相连通。在绝缘本体1的后部设有一对自凹陷部16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形成的翼部18,每一翼部18上设有一个扣持槽180。在绝缘本体1的一侧壁12向外凸伸有一导引柱19用来导引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
每一导电端子2包括位于其自由末端并收容于绝缘本体1相应端子通道15内的对接部20、位于其中部的固持部22及自固持部22向后延伸用来与线缆4电性连接的尾部24。
端子挡板3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1后端的挡板部30、可供导电端子2尾部24贯穿的上、下排通孔300及自挡板部30向后延伸并位于上、下排通孔300之间用以支持导电端子2尾部24的基板部32。当包覆成型盖体6时,端子挡板3的挡板部30可阻止熔融的塑胶自绝缘本体1的后端渗入端子通道15内,从而有效保护导电端子2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未图示)的电性连接。
线缆4包括四组,每一组线缆4包括两差分信号导线对40、两对排布于相应差分信号导线对40两侧的接地导线42及包覆差分信号导线对40和接地导线42的绝缘护套44。此外,在绝缘护套44中部设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凹槽440。
线缆定位件5包括沿前后方向贯穿用以供线缆通过的上、下排通腔50、凸伸入通腔50并收容于绝缘护套44凹槽440内的定位肋500、自线缆定位件5前端面两侧向前延伸一对止挡柱54、自线缆定位件5上、下壁中部凹陷的一对定位槽52及自线缆定位件5相对侧壁分别向外延伸并靠近止挡柱54的一对耳部56。其中,止挡柱54抵持端子挡板3的挡板部30用以防止线缆定位件5在包覆成型盖体6的过程中向前移动。
盖体6包括上壁60、与上壁60相对的下壁61及一对连接上壁60与下壁61的边壁62。上壁60及下壁61之间形成有收容绝缘本体1的后端及导线挡板5的收容腔64。上壁60的上表面形成有与绝缘本体1的凹陷部16相对应的下陷部66。在下陷部66的相对两侧设有一对与收容腔64相连通的收容槽660,该对收容槽660之间设有纵长支持部662。
锁扣构件7由金属片材冲压制成,其包括固持部70、自固持部70向后且向上延伸的锁固部71,自锁固部71向后延伸的按压部72及自按压部72向后且向下延伸的支撑部73。固持部70具有一对自其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定位片700、两对自其前端向后且向上延伸的咬合片702及一对自其前端中部向上延伸的阻挡片704。锁固部71具有一对向后且向上延伸的配合部710。按压部72包括主体部720及一对自主体部720相对横向两端向下延伸的侧臂722。主体部720设有若干凸肋(未标号)以方便使用者按压。每一侧臂722冲设有向外延伸的弹性片724。其中,按压部72相对盖体6向下移动进而促使锁固部71向绝缘本体1及盖体6移动。阻挡片704抵持在相应的第一通道171入口用以防止锁固部71过分的向绝缘本体1及盖体6移动。支撑部73定位在盖体6的下陷部66内,其自由末端抵接在下陷部66的底表面。
请参阅图1至图4并结合图5所示,组装时,线缆4的差分信号导线对40及接地线缆42分别焊接至相应的导电端子2的尾部24。线缆定位件5沿从后至前方向组装至线缆4上,其定位肋500收容于线缆4的凹槽440内。盖体6包覆绝缘本体1的后端、导电端子2与线缆4的焊接接合处及线缆定位件5成型。绝缘本体1的翼部18的部分暴露出盖体6的收容槽660。锁扣构件7组装至绝缘本体2及盖体6上。锁扣构件7的侧臂722分别插入盖体6的收容槽660,侧臂722的弹性片724收容在翼部18的扣持槽180内并可在扣持槽180内沿前后方向滑动。锁扣构件7的定位片700和咬合片702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第一、第二通道171、172内。
图6揭示了一整体组合件100,其包括一对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及将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连接起来的一组线缆。
图7及图8揭示了另一整体组合件200,其包括一组线缆,位于线缆一端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及位于线缆另一端的具有七根端子单排排布的若干线缆连接器组件2000。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其中,绝缘本体包括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及形成于顶壁及底壁之间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及底壁分别设有一排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通道,所述导电端子排列成两排分别收容于对应排端子通道内,所述线缆分为两排排布以与相应的导电端子相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及与顶壁、底壁相连的一对侧壁,该顶壁、底壁及侧壁之间形成呈“L”形的收容空间,其中一侧壁向外凸伸有一导引柱。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端子挡板,该端子挡板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后端的挡板部及贯穿挡板部以供导电端子通过的两排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挡板还包括自挡板部向后延伸并位于两排通孔之间用以支持导电端子的基板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线缆定位件,该线缆定位件包括可供线缆通过的两排通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定位件还包括自线缆定位件前端面两侧向前延伸一对止挡柱、自线缆定位件上、下壁中部凹陷的一对定位槽及自线缆定位件相对侧壁分别向外延伸的一对耳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两差分信号导线对、排布于相应差分信号导线对相对两侧的两对接地导线及包覆差分信号导线对和接地导线的绝缘护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定位件设有自通腔上、下内壁相对凸伸的定位肋,所述线缆于绝缘护套中部设有沿纵长方向延伸并用以收容定位肋的凹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绝缘本体后端及线缆与导电端子接合处的盖体及组装至绝缘本体和盖体上的锁扣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构件包括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与盖体相配合的支撑部、设于固持部与支撑部之间的按压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绝缘本体包括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及形成于顶壁及底壁之间的收容空间,其中,所述顶壁及底壁分别设有一排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通道,所述导电端子排列成两排分别收容于对应排端子通道内,所述线缆分为两排排布以与相应的导电端子相导通。通过在绝缘本体上设有两排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通道,相应的导电端子及线缆也分为两排排布,使得线缆连接器组件在纵长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相应的在主板及电脑内部也占用较小的空间,有效的达到小型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R13/40GK2766388SQ200420117598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3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