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607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模块,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模块的改进的单元电池(unit batteries)排列结构。
背景技术
与原电池不同,二次电池可以再充电。小功率电池用在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蜂窝电话、膝上型计算机以及摄像放像机中。大容量按尺寸分组的电池(bulk size batteries)被用作例如燃油电子两用车中的电机驱动电源。
根据外形可将二次电池分为不同种类,例如方形电池和圆柱形电池。若将它们用于如燃油电子两用车之类的需要大功率电源的机械的电机驱动时,二次电池(以下简称“单元电池”)可以形成大功率二次电池模块。
当二次电池模块用作真空吸尘器、电动摩托车或者车辆(电动汽车或者燃油电子两用车)的电机驱动时,可将许多单元电池按多行排列。因此,当组装二次电池模块时,排列单元电池以提高单元电池的冷却效率是很重要的。
除了单元电池的冷却效率外,当组装二次电池模块时,不增大二次电池模块的尺寸也是重要的。
详细地说,如果二次电池模块具有多个电池行(multiple batteryrows)(电池行是指将多个单元电池按行排列的聚集结构),每一电池行被叠置成多层或者在平面上并排排列。然而,多层结构带来的问题是模块的整体尺寸随着二次电池模块的高度增加而增加。
而如果每一电池行在平面上并排排列,可使模块的尺寸最小化。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单元电池的冷却效率降低,并且引起温度差,从而导致冷却不均匀。
这是因为如果将电池行并排排列,冷却介质沿一侧电池行通过单元电池之后再沿另一侧电池行通过单元电池。这使流入各电池行的冷却介质不同。
也就是说,当冷却介质通过一侧电池行时,其温度由于热交换而提高。再用温度已提高的所述冷却介质冷却另一侧电池行,因此,一侧电池行的温度和另一侧电池行的温度之间存在大的差异。
据此,如果将电池行并排排列,由于电池行中每一单元电池产生的热量不能均匀发散,将使单元电池本身的性能降低,因此这种二次电池模块不能用作需要大功率的电机的驱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模块,该模块具有不仅能提高散热效率而且还能使其尺寸最小化的高效排列的单元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二次电池模块包括至少多于两个电池聚集体和容纳电池聚集体的外壳,所述电池聚集体具有多个连续排列的单元电池,其中,相对于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而言,每一电池聚集体的每一单元电池沿与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相倾斜的方向设置。
可将电池聚集体间隔设置。
可将电池聚集体设置成彼此对称地成对形成。
外壳包括冷却介质的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入口部分用于提供对电池聚集体之间的空间进行温度控制的冷却介质,出口部分用于排出流过电池聚集体的冷却介质。
电池聚集体具有设置在单元电池之间的电池隔板(cell barrier),电池隔板可以包括至少一条供冷却介质流过的通路。
通路可以由使出口部分和电池聚集体之间的空间连通的通道构成。
可使外壳具有这样的结构,使得通过入口部分流向电池聚集体之间的空间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与通过出口部分排出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基本相同。
入口孔可以形成在外壳的一侧处,出口孔可以形成在面对入口孔的外壳的另一侧上。
外壳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使得通过入口部分流向电池聚集体之间的空间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与通过出口部分排出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基本相反。
入口孔可以形成在外壳的一侧上,出口孔可以形成为与入口孔相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二次电池模块包括至少多于两个电池聚集体和容纳电池聚集体的外壳,所述电池聚集体具有连续排列的多个单元电池,它们彼此隔开地对称设置,外壳还用于使流过电池聚集体之间的空间、用于对单元电池之间的温度进行控制的冷却介质循环,其中,相对于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而言,每一电池聚集体的每一单元电池沿与排列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每一电池聚集体包括与单元电池彼此紧密接触以整体地支撑它们的支撑单元。
外壳包括容纳电池聚集体的安装部分、用于给电池聚集体之间的空间提供冷却介质的入口部分、以及用于排出流过电池聚集体的冷却介质的出口部分。
支撑单元包括分别与最外部单元电池紧密接触的端板、与端板相连接的连接杆、以及至少一根为连接端板而设置的并沿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排列以支撑单元电池的支撑杆。
支撑单元还包括具有固定连接杆的固定孔的紧固部分,该紧固部分突出于端板。
支撑单元包括分别与最外部单元电池紧密接触的端板、连接端板的连接杆、以及具有固定连接杆的固定孔的紧固部分,该紧固部分突出于端板并且与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垂直,以与连接杆形成直角。
紧固部分可以突出于彼此面对的端板的两侧端,并且其可被弯曲成与端板成预定角度。
端板的厚度可以等于或小于紧固部分的厚度。
设置于端板和紧固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可以具有弧形横截面。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以及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和容易理解。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图1的横截面平面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的电池聚集体的透视图;图4是图3的部分横截面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的端板的侧视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的电池聚集体的透视图;图7是图6的平面图;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的示意性横截面平面图;图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的示意性横截面平面图;图10的示意性框图示出了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驱动电机的情况。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考由附图示出的实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来解释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图1的横截面平面图。
参考这些附图,二次电池模块10包括具有以预定距离隔开的连续排列的多个单元电池12的电池聚集体11以及容纳电池聚集体11的外壳20。用于控制单元电池12的温度的冷却介质在外壳20内部循环,可采用冷却空气、冷却水、其它冷却流体等作为冷却介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可以通过如风扇或鼓风机之类的送风装置从自然界方便地获得的空气(下文中称为“冷却空气”)作为冷却介质。
每一单元电池12包括具有正极、负极和隔板的电极组件,和容纳电极组件的容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电池为棱柱型。
电池聚集体11具有这样的聚集体结构,其具有多个单元电池12,这些单元电池以预定距离隔开地连续排列,由此形成一行。
在电池聚集体11中,电池隔板13被设置在每一单元电池12之间。电池隔板13保持每一单元电池12之间的距离不变,并且使每一单元电池12之间的冷却空气循环,其还具有支撑每一单元电池12侧面的功能。
为使冷却空气循环,在电池隔板上形成多条通路14,通路14可以具有沿单元电池12的长侧方向、即电池聚集体11的宽度方向通过电池隔板的内侧的沟道15的形状。
在外壳20内侧至少可以安装两个电池聚集体11,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20中安装有一对电池聚集体。
此时,电池聚集体11和11’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地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每一电池聚集体11和11’具有它自己的电池隔板13和13’以及面向外壳20的中心的通路14和14’,它们被隔开预定距离以保持它们彼此平行。
电池聚集体11和11’的这种排列使得二次电池模块10的整个高度不增加,这可以有效地使二次电池模块10的尺寸最小。
更明确地说,电池聚集体11和11’相对于处于它们之间的空间中的假想中心线对称地排列,从而使得它们的整体配置呈鱼骨型(fishboneshape)。
也就是说,每一电池聚集体11和11’具有这样的结构,使得它们自己的单元电池12和12’以预定角度朝向外壳的中心倾斜。
此外,当电池隔板13和13’与单元电池12和12’紧密接触时,电池隔板13和13’对应于单元电池12和12’倾斜排列。
单元电池12和12’及电池隔板13和13’的倾斜角度是考虑到流入外壳20的冷却空气可以顺畅地通过电池隔板13和13’的通路14和14’而选定的,但是不局限于任何具体值。
同时,电池聚集体11和11’的单元电池12和12’可以通过支撑单元来固定,以形成整体。
参考图3和图4,支撑单元50包括分别设置在单元电池12的最外的两侧与单元电池12紧密接触的端板70和70’,以及连接一对端板70和70’以固定端板70和70’的连接杆80和80’。
如上所述,一对电池聚集体11和11’彼此对称形成,而图3和图4仅示出了一个电池聚集体11。
更明确地说,支撑单元50的端板70和70’与单元电池12的侧面紧密接触。
连接杆80和80’具有类似于螺栓的形状(bolt like shape),它们的一端带有螺栓头,螺钉旋于它们的另一端。这些连接杆80和80’沿单元电池12的排列方向(图中X方向)设置,并且通过螺母81和81’被固定在端板70和70’上。
为此,端板70和70’可以具有紧固部分90和90’,以容纳和固定连接杆80和80’。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紧固部分90和90’可以整体突出地形成在端板70和70’的短侧上,而且它们具有可插入连接杆80和80’的固定孔91和91’。
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部分90和90’分别成对地形成于端板70和70’的两端,并且沿与单元电池12的排列方向(X)垂直的方向(图中Y方向)突出。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紧固部分90和90’以与端板70和70’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的角度相同的角度从端板70和70’弯曲,而且它们被设置成垂直于单元电池12的排列方向(X)。
据此,紧固部分90和90’以及连接杆80和80’穿过紧固部分90和90’的固定孔91和91’,以固定在这些彼此以直角相交的紧固部分90和90’上,因此,即使单元电池12与端板70和70’倾斜,它们也能增加固定强度,以使连接杆80和80’保持稳定的固定状态。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端板70和70’以及紧固部分90和90’具有使紧固部分90和90’的厚度(D)等于或大于端板70和70’的厚度(d)的结构。
这是因为如果将连接杆80和80’固定到紧固部分90和90’的固定孔91和91’,连接杆80和80’将在紧固部分90和90’中产生应力。因此,使紧固部分90和90’的厚度(D)等于或大于端板70和70’的厚度(d)以确保具有抗应力的结构强度。而且,使端板70和70’的厚度(d)小于紧固部分90和90’的厚度(D)可使电池聚集体11和11’的重量最轻。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10可以提供增加了单元电池12和12’之间的固定强度并可使重量减轻的电池聚集体11和11’。
此外,形成在端板70和70’以及紧固部分90和90’之间的连接部分93和93’具有凹向端板70和70’内部的弧形横截面。
在厚度不同的端板70和70’以及紧固部分90和90’之间设置这种连接部分93和93’可使端板70和70’与紧固部分90和90’平整地连接,这样可分散端板70和70’与紧固部分90和90’之间产生的应力,从而可防止应力的集中,避免端板70和70’与紧固部分90和90’的连接区域断裂。
在这种二次电池模块10中,外壳20不但具有容纳电池聚集体11和11’的功能,还具有可使流过电池聚集体11和11’的每一电池隔板13和13’的通路14和14’的冷却空气循环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外壳20可以具有包括以下元件的外壳形状。
外壳20包括具有内部空间、以安装电池聚集体11和11’的安装部分21。安装部分21具有在其一侧、用于为内部空间提供冷却空气的入口部分23,和在其另一侧、用于排放通过每一电池隔板13和13’的通路14后的冷却空气的出口部分25。
如上所述,安装部分21容纳一对电池聚集体11和11’,以在其内部空间固定电池聚集体11和11’。为了固定这些电池聚集体11和11’,可以设置图中没有示出的各种零部件、例如支架、块件、盖、套环等,以连接安装部分21与电池聚集体11和11’。
安装部分21可以由多于两个部件构成,并将它们分别固定以容纳电池聚集体11和11’。
入口部分23用于为电池聚集体11和11’之间的间隔空间注入冷却空气,其还具有连通间隔空间的入口孔23a。考虑到一对电池聚集体11和11’在安装部分21中被间隔开,可将入口孔23a的结构设计为在安装部分21的一侧形成单一的一个孔。
出口部分25用于排出从电池聚集体12和12’之间的间隔空间流过电池隔板13和13’的通路14和14’的冷却空气。
出口部分25具有使安装部分21的内部空间和安装部分21的外侧连通的出口孔25a。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口部分25可以设置在安装部分21的两端,以在安装部分21的中心设置入口部分23(图1和图2)。
根据入口部分23和出口部分25的这种结构,流经安装部分21内侧的冷却空气的流程可以具有从一点(电池聚集体间隔空间的中心)将其分为两个方向的分枝型式。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结构的二次电池模块10的装配过程在于,将多个单元电池12和12’及设置在这些单元电池12和12’之间的电池隔板13和13’对齐成直线,并将端板70和70’设置在最外侧单元电池12和12’处。
然后,插入连接杆80和80’并将其固定于紧固部分90和90’的固定孔91和91’,螺母81和81’被紧固在穿过固定孔91和91’伸出的连接杆80和80’的前端而形成倾斜形状的电池聚集体11和11’,使得多个单元电池12和12’以及电池隔板13和13’相对于它们的排列方向(X)倾斜。
也就是说,在装配过程中,紧固部分90和90’与端板70和70’以预定角度倾斜(附图示出的是紧固部分与端板垂直的情况),因此,连接杆80和80’垂直通过紧固部分90和90’,以彼此紧固成直角。
据此,端板70和70’保持自然的倾斜状态,并且在对应于端板70和70’呈倾斜状态的同时也可将设置于端板70和70’之间的单元电池12和12’以及电池隔板13和13’装配在一起。
同时,在装配过程中,紧固部分90和90’通过连接杆80和80’朝向电池聚集体11和11’的内侧固定,这可能导致在端板70和70’和紧固部分90和90’之间的连接部分93和93’处产生应力。
然而,此应力被均匀分布在具有弧形横截面的连接部分93和93’的整个区域上,使得应力不会集中在任何一点上。
在完成电池聚集体11和11’的装配后,作为一对电池聚集体11和11’,可将这些电池聚集体11和11’安装在外壳20的安装部分21的内侧,同时彼此间隔开,由此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10。
当这种二次电池模块10工作时,冷却空气通过入口部分23流入外壳20的内部空间,即,电池聚集体11和11’之间的间隔空间。
在此过程中,由于电池聚集体11和11’的单元电池12和12’以及电池隔板13和13’被设置成相对于排列方向(X)沿它们的倾斜方向倾斜,冷却空气在电池聚集体11和11’之间的间隔空间中沿着排列方向(X)流动,以均匀地流入电池隔板13和13’的通路14和14’。
也就是说,当流入电池聚集体11和11’之间的间隔空间的冷却空气分布于所述间隔空间时,其一部分流入电池隔板13和13’的通路14和14’。
当这股冷却空气流过通路14和14’时,其可导出由每一单元电池12和12’产生的热量,然后这股空气通过出口部分25流到外壳20的外部。
接着,冷却空气沿着与流入电池聚集体11之间的间隔空间流动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流动,其通过出口孔25a(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出。
本发明此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10在外壳20内部平行设置了多个电池聚集体11,以使模块的高度最小,这样,不但可防止模块尺寸增加,而且还可使冷却空气平稳地循环至电池隔板13的通路14。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10可局部地冷却单元电池覆盖的全部区域,以防止电池聚集体的热量不平衡,从而可使冷却单元电池的效率最高。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的电池聚集体的透视图,图7是图6的平面图。
参考这些附图,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的电池聚集体111具有紧密接触单元电池112并且整体支撑它们的支撑单元150。支撑单元150包括分别与配置在最外侧的单元电池112紧密接触的端板170和170’、连接一对端板170和170’的连接杆180和180’、用于紧固端板170和170’及连接杆180和180’的紧固部分190和190’、以及支撑单元电池112的支撑杆195和195’。
端板170和170’的尺寸与单元电池112对应,它们被倾斜成分别与单元电池112的倾斜角对应,以便与设置在电池聚集体111最外侧的单元电池112紧密接触。
连接杆180和180’具有其一端为螺栓头而另一端为螺纹的螺栓形状。这些连接杆180和180’沿单元电池112的排列方向设置,并且通过螺母181和181’被紧固在端板170上。
紧固部分190和190’在每一端板170和170’的两端即附图中的端板170和端板170’的长侧整体地突出。
更详细地说,紧固部分190和190’具有紧固连接杆180的固定孔191和191’,所述紧固部分沿着与单元电池112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且从两端突出至端板170和端板170’长侧的外部。
支撑杆195和195’被设置成沿着单元电池112的排列方向平行于连接杆180和180’,所述支撑杆具有将它们的一端连接至每一端板170和170’的固定端。
然后,通过焊接将支撑杆195和195’连接至端板170和170’的角部边缘。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杆195和195’被固定在端板170和170’上部的短侧,以支撑单元电池112和电池隔板113的短侧,而另一端是自由端。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支撑杆195和195’被设置成沿单元电池112的排列方向与每一端板170和170’呈预定角度,以支撑单元电池112的短侧。因此,端板170和170’自然地保持倾斜状态,设置在端板170和170’之间的单元电池112和电池隔板113可以稳定地保持倾斜状态,同时通过端板170和170’以及支撑杆195和195’来支撑。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的示意性横截面平面图。
参考此附图,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210具有与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基本类似的结构,但是出口部分225具有的形状可使出口孔225a的横截面随着其距离入口部分223越远而逐渐增宽。
出口部分225的这种形状可以通过将出口部分225的外壁和外壳220的安装部分221的外壁设置成相对于沿单元电池212的排列方向定位的假想中心线倾斜来实现。
由于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210具有以预定角度倾斜而不平行于单元电池212排列方向的出口部分225,当冷却空气通过设置在单元电池212之间的电池隔板213和213’的通路214和214’后,冷却空气可以更顺畅地排出,并且通过出口部分225排到外壳220的外部。
图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的示意性横截面平面图。
参考此附图,第四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模块310具有的外壳320的结构可使流入电池聚集体311和311’之间的间隔空间的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与通过电池聚集体311和311’的每一单元电池312和312’之间的空间排出的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
外壳320包括容纳电池聚集体311和311’的安装部分321、与电池聚集体311和311’之间的间隔空间相通的入口部分323、以及与电池聚集体311和311’之间的空间及安装部分321相连通的出口部分325。
此时,可将出口部分325设置成平行于单元电池312的排列方向,或者如同图中虚线所示,可将其设置成与相对于单元电池312和312’的排列方向设置的假想中心线倾斜。
入口部分323可以具有设置在其一侧面上的单一入口孔323a,出口部分325可以具有与相对于入口孔323a在其两侧设置的与入口孔323a相邻的出口孔325a。
可以通过在安装部分321内部垂直排列单元电池312和312’、固定它们的面向安装部分321中心的一侧、并使它们朝一个方向改变形状(图中的右手侧)来形成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聚集体311和311’。
在这种二次电池模块310中,通过入口孔323a流入电池聚集体311和311’之间的间隔空间的冷却空气通过流过电池聚集体311和311’的电池隔板313和313’的通路314和314’可导出由每一单元电池312和312’产生的热量。
此时,热交换后的冷却空气沿与流入电池聚集体311和311’之间的间隔空间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以通过出口部分325的出口孔325a排到外壳320外部(图9所示的箭头方向)。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改进了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单元电池的排列结构,因此可使二次电池模块的体积最小,并且还可以防止电池聚集体中的由于部分地冷却单元电池而引起的热量不平衡。
所以,本发明可使冷却单元电池的效率最高,据此,可使单元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效率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模块可以用作需要大功率性能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电源,例如用作燃油电力两用车、电动机车、无线真空吸尘器、电动自行车或小型摩托车的电源。
图10是用如图1、图8和图9所示的二次电池模块10、210和310驱动电动机400的示意性框图。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和思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换。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次电池模块,包括至少多于两个电池聚集体,所述电池聚集体具有多个连续排列的单元电池;及容纳所述电池聚集体的外壳;其中,相对于所述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每一所述电池聚集体的每一所述单元电池被设置成与所述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聚集体被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聚集体成对地形成,以便彼此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用于给所述电池聚集体之间的空间提供用于温度控制的冷却介质的入口部分;及用于排出流过所述电池聚集体的冷却介质的出口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聚集体具有设置在所述单元电池之间的电池隔板,该电池隔板包括使冷却介质流过的至少一条通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通路由连通所述出口部分和所述电池聚集体之间的所述空间的通道构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外壳具有这样的结构,该结构使通过所述入口部分流向所述电池聚集体之间的所述空间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与通过所述出口部分排出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基本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在所述外壳的一侧形成入口孔,在面对该入口孔的所述外壳另一侧形成出口孔。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外壳具有这样的结构,该结构使通过所述入口部分流向所述电池聚集体之间的所述空间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与通过所述出口部分排出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基本相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在所述外壳的一侧形成入口孔,在与该入口孔相邻之处形成出口孔。
11.一种二次电池模块,包括至少多于两个电池聚集体,所述电池聚集体具有多个连续排列的单元电池,该电池聚集体被设置成彼此间隔地对称;及外壳,其容纳所述电池聚集体,并使流过所述电池聚集体之间的所述空间、用于对所述单元电池之间的温度进行控制的冷却介质循环;其中,相对于所述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每一所述电池聚集体的每一所述单元电池沿与排列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每一所述电池聚集体包括使所述单元电池彼此紧密接触以整体地支撑它们的支撑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聚集体具有设置在所述单元电池之间的电池隔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隔板包括至少一条使冷却介质流过的通路。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容纳所述电池聚集体的安装部分、用于给所述电池聚集体之间的所述空间提供冷却介质的入口部分、以及用于排出流过所述电池聚集体的冷却介质的出口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出口部分被形成为与所述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平行。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出口部分被形成为与所述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倾斜。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分别与最外部单元电池紧密接触的端板;与所述端板相连接的连接杆;及被设置成与所述端板相连并沿所述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排列以支撑所述单元电池的至少一根支撑杆。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具有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固定孔的紧固部分,该紧固部分突出于所述端板。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分别与所述最外部单元电池紧密接触的端板;连接所述端板的连接杆;及具有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固定孔的紧固部分,该紧固部分突出于所述端板并与所述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垂直,以与所述连接杆形成直角。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紧固部分突出于彼此面对的所述端板的两侧端,并且其被弯曲成与所述端板成预定角度。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端板的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固定部分的厚度。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被设置于所述端板和所述紧固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具有弧形横截面。
2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单元电池是棱柱形电池。
2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二次电池模块用于电机驱动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模块,其包括至少多于两个电池聚集体以及容纳电池聚集体的外壳,所述电池聚集体具有多个连续排列的单元电池,其中,相对于单元电池的排列方向,每一电池聚集体的每一单元电池沿着与单元电池排列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由于本发明改进了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单元电池的排列结构,因此可使二次电池模块的体积最小,并且还可以防止电池聚集体中由于部分地冷却单元电池而引起的热量不平衡。所以,本发明可使冷却单元电池的效率最高,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单元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效率。
文档编号H01M10/50GK1805202SQ200510119170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李建求, 金泰容, 全伦哲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