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899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静电释放(ESD)或电磁脉冲(EMP)通常会引起电压激增,从而损害电压敏感的集成电子线路。为了防止过电压损害,常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在电连接器中安装特殊的电子元件,例如调节电压的电阻器;二是在电连接器中安装可抑制瞬时高压的过滤器或转接器。
安装于电连接器上的高压敏感电子元件通常是用线缆直接相连或是通过转接器相连,如果电子元件自身不能实现过电压保护,转接器应该具有过电压保护功能。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见1988年2月23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4,726,638号。该专利揭示的可抑制瞬时高压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底部设有接地面的绝缘块、安装于绝缘块底部并与接地面相连的接地板及与接地面相连的若干瞬时过电压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块设有用以与瞬时过电压保护装置配合的孔及导电路径,所述瞬时过电压保护装置采用阳极保护并通过绝缘块上的导电路径与相应的导电端子连接。所述绝缘块部分收容于绝缘本体内并与接地板相连。然,如此设置,绝缘块占据了电连接器较大的空间,令电连接器的高度不易降低。此外,接地板安装于绝缘本体的底部,绝缘本体需根据接地板的结构变化而修改,使得制造变得复杂,不易降低成本。
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相关的现有技术另可参见1989年1月24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4,799,901号,该专利揭示的设有瞬时高压抑制装置的模组连接器包括上绝缘块、下绝缘块、第一插入模组、第二插入模组、瞬时高压抑制装置及遮蔽壳体。其中所述第一插入模组包括第一本体及前排端子,第二插入模组包括第二本体及后排端子。所述瞬时高压抑制装置包括一焊接有电子元件的具有若干焊孔的电路板及接地板,所述接地板设有延伸至电路板焊孔的接地脚。然,如此设置,模组连接器结构变得复杂,且不易制造。此外,所述第一插入模组、第二插入模组、上绝缘块及下绝缘块为单独设置,增加了制造及组装过程。且,随着通信设备功能的整合,当模组连接器增加端口时,上绝缘块、下绝缘块及遮蔽壳体须被全部替换,不利于节约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过电压保护、结构简单且安装容易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插入模组,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另一端则设有第三收容腔,其特征在于插入模组包括三块内置电路板及分别设置在对应内置电路板上的若干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端子,所述若干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端子分别设有位于对应收容腔内的用以与相应连接器配接的接触部,其中,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一端的两块内置电路板之一即第一内置电路板的长度大于其他两块内置电路板即第二、第三内置电路板的长度,且在其长度超出部分上设有过电压保护装置,所述过电压保护装置分别与对应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内置电路板的长度大于第二、第三内置电路板的长度,且在其长度超出部分上设有过电压保护装置。如此设置,一方面,可防止瞬时高压损坏电连接器;另一方面,电连接器整体结构紧凑,有效减小了电连接器的体积,且组装方便,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第一本体的立体图。
图5是第二本体的立体图。
图6是插入模组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另一角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未标号)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插入模组3。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所述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之间围成一用以收容插入模组3的空间(未标号)。
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大致呈长方形,包括一具有第一匹配面11的前端配合部10及用以与第二本体2相配合的后端配合部12。其中所述第一匹配面11向后延伸形成用以收容相应电连接器(未图示)的第一收容腔(未标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收容腔包括第一上收容腔111和第一下收容腔112。所述第一上收容腔111与第一下收容腔112之间设有一第一隔离板13。所述后端配合部12包括一对后侧面122、与后侧面122顶端相连的后顶面121、与后侧面122底端相连的后底面123及由所述后顶面121、后侧面122及后底面123围成的第一收容空间14,其中,所述后侧面122分别向外延伸设有若干用以与第二本体2相配合的锁扣部124。所述第一隔离板13的上下侧分别设有若干与第一上收容腔111和第一收容空间14连通的第一上收容槽113及与第一下收容腔112和第一收容空间14连通的第一下收容槽114。所述后底面123靠近第一匹配面11的一端延伸设有下固持部125。所述下固持部125包括一大致与后底面123相平行的面板(未标号)及靠近第一匹配面11的凸片(未标号)。所述前端配合部10顶端倾斜向上延伸设有一上固持部126。所述下固持部125、上固持部126用以与相应电连接器(未图示)相扣持。
请参照图2、图3及图5所示,所述第二本体2包括第二匹配面21、第二顶面22、第二侧面23、第二底面24、由所述第二顶面22、第二侧面23与第二底面24围成的第二收容空间25及由所述第二匹配面21向内延伸形成的用以收容相应电连接器(未图示)的第二收容腔21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收容腔211设置在相对靠近第二底面24处。所述第二侧面23设有若干用以与第一本体1的锁扣部124相扣持的卡扣孔231。该第二本体还设有若干与第二收容腔211及第二收容空间25连通的第二收容槽212。所述第二底面24包括一位于前端的用以收容第一本体1下固持部125的缺口242及位于其后端的下卡扣部241。所述缺口242与第二收容空间25连通。第二本体2的下卡扣部241与第一本体1的下固持部125的结构相似但坐向相反。所述第二顶面22向上延伸设有一上卡扣部221。所述上卡扣部221、下卡扣部241与下固持部125和上固持部126的功能相似,都是为了与相应电连接器相配合。
请参照图7及图8所示,所述插入模组3包括第一端子模组31、第二端子模组32及第三端子模组33、焊接于第一端子模组31上的过电压保护装置34、若干连接端子35及一设有若干通孔361的绝缘块36,其中,该等通孔用以收容对应的连接端子35。
上述第一端子模组31、第二端子模组32及第三端子模组33分别包括第一内置电路板311、第二内置电路板321、第三内置电路板331,还分别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12、第二导电端子322、第三导电端子332。上述第一内置电路板311、第二内置电路板321及第三内置电路板331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电路路径318、第二电路路径326、第三电路路径336及穿过对应导电路径的第一安装孔315、第二安装孔325、第三安装孔335。其中,第一内置电路板311还包括安装片316和若干安装路径317,该等安装片316通过对应安装路径317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315电性导通。
上述绝缘块36大致呈长方体状,并夹设在第二内置电路板321和第三内置电路板331之间以给该二内置电路板321、331一预定距离。
每一第一导电端子312包括用以焊接至第一内置电路板311的第一安装部313及从该第一安装部313反弯折并斜向外延伸的第一接触部314。第二导电端子322、第三导电端子332的结构与第一导电端子类似,也分别设有第二安装部323、第二接触部324和第三安装部333、第三接触部334。组装後,该等第一、第二及第三接触部314、324、334将分别位于第一上收容腔111、第一下收容腔112及第二收容腔211以分别与相应连接器上的端子配接。第一导电端子312、第二导电端子322及第三导电端子332分别通过第一电路路径318、第二电路路径326、第三电路路径336而分别与第一安装孔315、第二安装孔325、第三安装孔335电性导通。
请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过电压保护装置34为一用以过电压保护的标准模组,其包括一个二极管,并设有用以焊接至第一内置电路板311上的焊接脚341。该过电压保护装置34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2、图6并结合图7、图8所示,组装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时,第一步是组装插入模组3。首先,将连接端子35压入绝缘块36的对应通孔361内,压入後,该连接端子35的上端(未标号)和下端(未标号)均延伸超出对应通孔361。第二端子模组32连接到绝缘块36的下表面,并使连接端子35的下端穿过对应安装孔325并焊接在其中。类似地,第三端子模组33连接到绝缘块36的顶面,连接端子35的上端穿过对应安装孔335并焊接在其中。接着,第一端子模组31放置在第三端子模组33的上方,并使连接端子35的上端穿过对应安装孔315并焊接在其中。通过以上设置,第一导电端子312、第二导电端子322、第三导电端子332分别通过第一电路路径318、第二电路路径326、第三电路路径336而与对应连接端子35电性连接。
请参照图7及图8所示,过电压保护装置34安装在第一内置电路板311上,其各安装脚341焊接到第一内置电路板311的对应安装片316上,从而通过安装路径317分别与对应连接端子35电连接。其中,部分安装脚341通过第一电路路径318和第一安装孔315与对应第一导电端子312电连接;部分安装脚341通过对应连接端子35和第二电路路径326而与对应第二导电端子322电连接;剩余的安装脚341则通过对应连接端子35和第三电路路径336而与对应第三导电端子335电连接。通过以上设置,第一导电端子312、第二导电端子322及第三导电端子332分别与过电压保护装置34电性连接,从而使四根第一导电端子312通过四根连接端子35、过电压保护装置34与四根第三导电端子332电性连接,剩下的四根第三导电端子332则通过剩下的四根连接端子35、过电压保护装置34与四根第二导电端子312电性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余下的四根第一导电端子312和四根第二导电端子322不与过电压保护装置34电性导通。
请参照图6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内置电路板311、第二内置电路板321及第三内置电路板331呈相互平行设置,其中第二、第三内置电路板321、331的的长度大致为绝缘本体前后长度的一半,而第一内置电路板311的长度则大于上述第二、第三内置电路板的长度,在比后二者长度超出部分上,设有安装片316和安装路径317用以安装及电性连接过电压保护装置34。通过加长一块内置电路板的长度来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34,不仅使连接器具有过电压保护的功能,还可以不增加连接器的尺寸,组装起来也很方便。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插入模组3从第一收容空间14插入第一本体1内,第一内置电路板311、第二内置电路板321分别沿着第一隔离板1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向前延伸。第一导电端子312、第二导电端子322分别穿过第一上收容槽113及第一下收容槽114而分别收容于第一上收容腔111及第一下收容腔112内。接着,将第一本体1后端配合部12插入第二本体2的第二收容空间25内,第二本体2的卡扣孔231与第一本体1的锁扣部124相扣持而将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组合在一起,第一收容空间14和第二收容空间25相互配合构成一内部空间。此时,第三导电端子332穿过对应第二收容槽212而延伸入第二收容腔211以与相应电连接器(未图示)配接。而第一本体1下固持部125收容于第二本体2的缺口242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插入模组,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另一端则设有第三收容腔,其特征在于插入模组包括三块内置电路板及分别设置在对应内置电路板上的若干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端子,所述若干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端子分别设有位于对应收容腔内的用以与相应连接器配接的接触部,其中,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一端的两块内置电路板之一即第一内置电路板的长度大于其他两块内置电路板即第二、第三内置电路板的长度,且在其长度超出部分上设有过电压保护装置,所述过电压保护装置分别与对应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即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超出部分设有若干与所述过电压保护装置电性连接的导电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块内置电路板为相互平行设置,其中第二内置电路板和第三内置电路板的长度大致为绝缘本体前后方向长度的一半,而第一内置电路板的长度大于绝缘本体前后方向长度的一半。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设置在绝缘本体的前端,第三收容腔设置在绝缘本体的後端,所述第一内置电路板的长度超出部分相对靠近绝缘本体的後端。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模组还包括连接端子,其中部分连接端子使对应第三导电端子、过电压保护装置和对应第一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其余连接端子则使其余第三导电端子、过电压保护装置和对应第二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端子的数量均是八根,其中四根第三导电端子通过过电压保护装置分别与四根第一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剩下的四根第三导电端子则通过过电压保护装置分别与四根第二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模组还包括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夹设在第二内置电路板和第三内置电路板之间,所述绝缘块上设有用以穿设所述连接端子的若干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或6或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互配合形成收容所述插入模组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第二收容腔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第三收容腔设置在第二本体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包括前端配合部及后端配合部,所述第二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后端配合部的第二收容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上固持部、下固持部,而第二本体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上卡扣部、下卡扣部。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插入模组,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另一端则设有第三收容腔,其特征在于插入模组包括三块内置电路板及分别设置在对应内置电路板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分别设有位于对应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其中,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一端的两块内置电路板之一即第一内置电路板的长度大于其他两块内置电路板即第二、第三内置电路板的长度,且在其长度超出部分上设有过电压保护装置,所述过电压保护装置分别与对应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如此设置,电连接器的整体电气性能得到改善。
文档编号H01R13/66GK2831470SQ200520019998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5日
发明者查尔斯·布里契兹, 迈克尔·A·耶孟斯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