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025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笔记本型计算器上用于连接芯片模块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底座、上盖、导电端子、凸轮、挡止件及顶推板,通过旋转凸轮使底座与上盖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实现芯片模块与端子的配合,其中凸轮400(如图1)包括一连接部430和一驱动部440,在连接部430和驱动部440连接处形成有垂直于凸轮400表面的两阻挡壁410,并于其上设置有一带动孔420,通过凸轮400旋转而带动顶推板移动,当凸轮400转动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阻挡壁410会与设置在底座的挡止件700相接触,从而达到控制凸轮400的行程。然而,该现有技术中,当凸轮400的转动而带动顶推板500移动时,在阻挡壁410达到挡止件700位置的过程中,驱动力为逐渐增大,而达到挡止件700位置时的驱动力为最大,而操作者不能感到已到达挡止件700位置,给操作者带来不便,此时,若再继续旋转则会造成电连接器受到损坏。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来弥补上述的不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有利于操作,且能防止电连接器受到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底座、可相对底座滑动的上盖、以及驱动上盖与底座相对滑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使电连接器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相互切换,该驱动机构包括一凸轮,上盖或底座之一设有收容孔,该凸轮收容于收容孔中且可通过旋转来推动透空槽孔孔壁使上盖与底座相对移动,该凸轮在轮廓部分设有一平面,当凸轮旋转至闭合状态时,该平面正好与透空槽孔孔壁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平面到达顶推板时,驱动部与顶推板之间的驱动力由最大突然转变为零,便于操作者确认,其有利于操作,防止电连接器受到损坏。

图1为现有技术凸轮之立体图。
图2为现有技术传动方式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之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凸轮之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转动前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转动中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凸轮之驱动部与挡止件相接触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凸轮之驱动部与挡止件相接触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底座2及可相对底座2滑动的上盖1、驱动机构8、顶推板5、架板3和导电端子(未图示)、。
其中上盖1的靠一侧边中间处设有一收容孔10,收容孔10剖面为呈阶状,且上视呈椭圆状收容孔10的长轴为上盖1的移动方向,上盖1底面于收容孔10的两侧设有数凸块11,凸块11于图中为以圆柱表示,且呈两列状排列,靠上盖1侧边的一列为一边设置一个凸块11,而远上盖1侧边的一列为一边设置一对的凸块11,凸块11的数目能因实际需要设置,仅设一排亦可;底座2设有一定位凸轮4的定位孔24及一轴孔20,轴孔20两侧各有一定位部21,并于一定位部21内侧设有一挡止件7,以使凸轮4在预定的范围内旋转;导电端子(未图示)位于底座2所设的端子收容孔23中。
一架板3,架板3中间为一鼓起部30,鼓起部30中间设有一中心穿孔301,使架板3的两端板部31分别固定于底座2对应设置的定位部21处,可以为黏接、固接或嵌设等定位方式,本例为嵌合的设计,也就是架板3的鼓起部30为侧视如II状,架板3的两端板部31为板片状并嵌合于定位部21,此时定位部21为一凹槽22,而于架板3两端板部31中各开设有一定位穿孔310,相对应地于凹槽22中设有一定位凸块220,使定位凸块220嵌入定位穿孔310;架板3的两端板部31外端分别往下弯形成一足部32,底座2的定位部21为于凹槽22形成对应的一嵌槽221,使足部32插入嵌槽221,令架板3不会往左右两侧移动,架板3板部31的前后突出端使其不会往前后两侧移动,其中板部31的前突出端311的外端亦形成往下弯的弯折部312,同样地于凹槽亦形成一缺槽313,且缺槽313也于外侧形成一深度较深的嵌槽314,让前突出端311与弯折部312定位于缺槽313与嵌槽314内,更提高架板的稳固性。
一顶推板5,其中间设有一透空槽孔50,透空槽孔50套于架板3呈方状鼓起部30,并使凸轮4的周边可与透空槽孔50内边相接触,顶推板5于透空槽孔50的两侧板面设有数穿孔51,各穿孔51是对应于凸块11设置,使各凸块11分别嵌入对应的穿孔51,便使上盖1与顶推板5同步移动。
驱动机构8可驱动上盖1与底座2相对滑动的,可使电连接器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其包括凸轮4和旋钮6。
该凸轮4收容于收容孔10中且可通过旋转来推动透空槽孔50孔壁使上盖1与底座2相对移动,包括一连接部43和一驱动部44(如图5),在连接部43和驱动部44连接处形成有垂直于凸轮表面的两阻挡壁40,且驱动部44轮廓部分设置有一平面41,当凸轮4旋转至闭合状态时,该平面41正好与透空槽孔50孔壁相贴合,并其还设有一带动孔42,带动孔42为有缺角的圆孔,上盖1的收容孔10定位一旋钮6,旋钮6含有一钮部60与一轴部61,收容孔10定位住旋钮6的钮部60,钮部60中设有一字槽62,方便以工具经过一字槽62带动旋钮6转动,让旋钮6的轴部61穿过收容孔10,且轴部61经过顶推板5的透空槽孔50、架板3的中心穿孔301、凸轮4的带动孔42至底座2的轴孔20,轴部61亦为一缺角的圆柱,其刚好于带动孔42完全嵌合,即能以旋钮6带动凸轮4转动。
下面具体述说其传动方式,旋钮可穿过凸轮4带动孔42而带动凸轮4转动,当凸轮4由开始位置图6顺时针转动到图7所示的位置时,驱动力为逐渐增加到最大,再转动时就会因到达凸轮4驱动部44轮廓部分设置的一平面41,使该平面42正好与透空槽孔50孔壁相贴合,而突然之间使驱动力为零,此时阻挡壁40正好与设置在底座的挡止件7相接触(如图8),电连接器处于关合状态,而要使其处于打开状态时,同样的原理,只需逆时针转动凸轮4使其与挡止件7相接触即可,从而有利于操作,且能防止电连接器受到损坏。
当然,上述实施例中,挡止件也可以直接由顶推板一体冲压而成(如图9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底座、可相对底座滑动的上盖、以及驱动上盖与底座相对滑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使电连接器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相互切换,该驱动机构包括一凸轮,上盖或底座之一设有收容孔,该凸轮收容于收容孔中且可通过旋转来推动透空槽孔孔壁使上盖与底座相对移动,其特征在于该凸轮在轮廓部分设有一平面,当凸轮旋转至闭合状态时,该平面正好与透空槽孔孔壁相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上设有一顶推板,且上述透空槽孔位于顶推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架板,架板中间具有鼓起部,鼓起部中间设有一中心穿孔,而两侧设有可固定于底座上的足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有旋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旋钮包括一钮部与一轴部,凸轮上设有一带动孔,旋钮的轴部为一缺角的圆柱,而带动孔为可收容轴部的有缺角的圆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凸轮外围设有两阻挡壁,而对应地电连接器上设有挡止件,当电连接器到达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时,该阻挡壁会与挡止件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挡止件固设于底座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挡止件是由顶推板一体延伸出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底座、可相对底座滑动的上盖、以及驱动上盖与底座相对滑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使电连接器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相互切换,该驱动机构包括一凸轮,上盖或底座之一设有收容孔,该凸轮收容于收容孔中且可通过旋转来推动透空槽孔孔壁使上盖与底座相对移动,该凸轮在轮廓部分设有一平面,当凸轮旋转至闭合状态时,该平面正好与透空槽孔孔壁相贴合,此时,驱动部与顶推板之间的驱动力由最大突然转变为零,便于操作者确认,其有利于操作,防止电连接器受到损坏。
文档编号H01R35/00GK2773951SQ20052005418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8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