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090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或通信领域中的连接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的插头。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数据通信系统中,用户终端通常是通过用户线以及信号线连接到距离最近的交换局的线路设备来进行数据通信,而与数据线缆或通信线缆相连接的连接器可以作为用户线的接口以及信号线的接口实现信号传输。
以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为例,其接入设备通常由包括两部分数字用户接入线复用设备(DigitalSubscriber Line Amplitude Module,DSLAM)和位于用户侧的ADSL调制解调器(Remote Transceiver Unit,RTU)。DSLAM为局端设备,完成ADSL用户线路的收发、编/解码、带宽复用、系统维护管理等功能;RTU为远端设备,向用户提供接入端口,包括普通电话接口。在局端设备上使用连接器接口,提供用户线接口,实现用户线与局端设备的连接。
如图1所示,目前常用的连接器插头包括连接器体11、套设在所述连接器体11上的金属外壳12、以及线架13。所述线架13是通过铆钉直接固定在所述连接器体11上,为不可拆卸的连接。并且,安装在所述连接器体11上的线缆(图未示)从线架13的一侧出线。在装配这种连接器时,首先将线架13以及线缆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器体11上;然后将装好线缆的连接器体11安装到所述金属外壳12中;然后安装固定螺钉(图未示),将整个连接器固定,完成组装,如图2所示。当连接器插头的出线方向与插头接合面平行时,由于线架13是不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连接器体11上的,并且,为了防止误插,连接器插头的外形一般为梯形,因此在与插座配合时是有方向性的,从而出现在不同的出线方向时需要更换整个连接器来配合。例如,当需要左侧出线时,需要使用左侧出线的连接器;而在需要右侧出线时,需要使用右侧出线的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插头无法实现双方向出线,只能按照线架13的方向确定连接器插头的出线方向;在现场无法调整出线方向,不灵活,调整出线方向需要重新加工线缆,需要使用新的连接器,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灵活调整出线方向的、现场调整出线方向时不需要重新加工线缆的连接器插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包括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安装部的连接器体、安装在所述连接器体上的外壳、以及连接所述连接器体和外壳的线架;所述线架包括主体、分别在所述主体两侧弯折设置的舌片、在所述主体与所述舌片相邻的一侧弯折设置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舌片之间形成嵌卡所述连接器体的安装部的配合间隙;所述舌片与所述外壳上设有将两者配合卡扣的卡扣结构。
上述的连接器插头所述的卡扣结构包括设在所述舌片的外侧的倒刺,以及设在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线架的一端的侧壁上的、与所述倒刺配合卡扣的定位槽。
上述的连接器插头所述的卡扣结构还包括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在所述定位槽的位置处向内设置的、挡止所述舌片的挡止片。
上述的连接器插头所述的固定片和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相配合的、供螺钉穿过将所述固定片和安装部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上述的连接器插头所述的外壳对应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孔的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外壳的安装孔为可以容纳螺钉头部的沉头孔。
上述的连接器插头所述的线架与所述固定片相对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出线口。
上述的连接器插头所述的外壳在远离所述线架的一端弯折形成与所述连接器体的安装部配合的扣片。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通过线架的配合间隙与连接器体的安装部配合,并通过卡扣结构与外壳相配合,而将线架与连接器体和外壳实现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从而在需要调整出线方向时,只需要解除线架与外壳的连接,将线架安装到连接器体的另一侧,即可实现出线方向的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而无需重新加工线缆以及更换连接器插头,具有出线方向调整灵活、使用方便的优点。


图1是现有的连接器的插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连接器的插头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插头的线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插头组装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包括连接器体20、安装在所述连接器体20上的外壳30、以及连接所述连接器体20和外壳30的线架40。
所述连接器体20的中间部分为接线部分21,在所述接线部分21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安装部22。所述安装部22大概为一个板体,并且在其上开设有供螺钉穿过的安装孔23。
所述外壳30为金属外壳30,其包括与所述连接器体20的接线部分21配合的外壳主体31。在所述外壳主体31的一侧设有开口,形成线缆的出线区32;对应的,所述外壳30的另一侧底端边缘弯折形成扣片33。所述扣片33与所述连接器体20的安装部22相配合,使得所述外壳30可以与所述连接器体20相扣钩,避免外壳30在所述连接器体20的垂直方向移动。所述外壳30在靠近所述出线区32的一侧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槽34,并且在所述定位槽34的位置处向内设置有挡止片35。所述的外壳30对应于所述安装部22的安装孔23的位置设有安装孔36,所述外壳30的安装孔36为沉头孔,从而在使用长螺钉锁固时,长螺钉的头部可以放置在所述沉头孔内,不会突出金属外壳30。
如图4所示,所述线架40包括主体41、在所述主体41两侧设置的舌片42、以及在所述主体41上弯折设置的固定片43。所述主体41为与所述连接器体20的安装部22相垂直设置的板体。所述固定片43在所述主体41的下端向内弯折,所述舌片42分别在所述主体41的两侧向内弯折而成,并且在所述舌片42和所述固定片43之间形成配合间隙44,所述安装部22可以嵌入到所述配合间隙44内,从而将所述线架40固定在所述连接器体20上。并且在所述固定片43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部22的安装孔23相对应的安装孔45。在所述舌片42的外侧设有倒刺46,所述倒刺46、定位槽34和挡止片35构成了卡扣结构。所述倒刺46与所述外壳30的定位槽34相配合卡扣,而将所述线架40与所述外壳30相卡紧;并且所述舌片42穿过所述挡止片35与所述外壳30侧壁内侧形成的间隙,在所述挡止片35的挡止下,不会过渡的向内移动,保证了所述倒刺46与所述定位槽34的扣紧状态。所述线架40的主体41与所述固定片43相对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出线口47,与所述连接器体20的出线区32相对应,供加工在所述连接器体20上的线缆的出线。
组装时,首先将线缆(图未示)加工连接到所述连接器体20上;然后将加工好线缆的连接器体20安装到所述外壳30中,使得外壳30的扣片33与所述连接器体20的一侧的安装部22相扣钩;然后,在所述连接器体20的另一侧安装所述线架40,即将所述连接器体20的另一侧安装部22卡入到所述线架40的配合间隙44中,同时使得所述线架40的舌片42插入到所述外壳30内侧,并使得所述舌片42上的倒刺46与所述外壳30的定位槽34相扣紧;然后使用紧固螺钉锁紧,完成组装,如图5所示。
在安装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调整线缆的出线方向,由于线架40与连接器体20和外壳30的连接是可以拆卸的,从而只需要调整线架40以及外壳30的安装方向,即可实现出线方向的调整,而无需重新加工线缆以及更换整个连接器插头。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插头,包括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安装部的连接器体、安装在所述连接器体上的外壳、以及连接所述连接器体和外壳的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架包括主体、分别在所述主体两侧弯折设置的舌片、在所述主体与所述舌片相邻的一侧弯折设置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舌片之间形成嵌卡所述连接器体的安装部的配合间隙;所述舌片与所述外壳上设有将两者配合卡扣的卡扣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扣结构包括设在所述舌片的外侧的倒刺,以及设在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线架的一端的侧壁上的、与所述倒刺配合卡扣的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在所述定位槽的位置处向内设置的、挡止所述舌片的挡止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和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相配合的、供螺钉穿过将所述固定片和安装部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对应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孔的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外壳的安装孔为可以容纳螺钉头部的沉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架与所述固定片相对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出线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远离所述线架的一端弯折形成与所述连接器体的安装部配合的扣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插头,包括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安装部的连接器体、安装在所述连接器体上的外壳、以及连接所述连接器体和外壳的线架。所述线架包括主体、分别在所述主体两侧弯折设置的舌片、在所述主体与所述舌片相邻的一侧弯折设置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舌片之间形成嵌卡所述连接器体的安装部的配合间隙;所述舌片与所述外壳上设有将两者配合卡扣的卡扣结构。所述线架与连接器体和外壳实现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从而在需要调整出线方向时,只需要解除线架与外壳的连接,将线架安装到连接器体的另一侧,即可实现出线方向的调整,而无需重新加工线缆以及更换连接器插头,具有出线方向调整灵活、使用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13/00GK2814710SQ200520063229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5日
发明者方炜, 武鸿彬, 杨东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