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134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一种兼具数码式光纤影音讯号插座及语音讯号插座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语音连接器广泛应用于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及组合音响等能产生声音效果的电器中。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个人电脑逐步成为家庭影音娱乐的中心,语音连接器也为个人电脑所大量使用。近来,光纤连接器由于其高速的传播速率,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电脑及影音设备中以传递数码影音讯号,常用的装设于电脑及影音设备中的讯号连接器多为光纤连接器和语音连接器堆叠式结构或者将光纤连接器和语音连接器整合为一体,相关的连接器构造参照2005年公告的中国专利200320124362号专利,其讯号连接器将光纤连接器与语音连接器一体形成为一个整体的绝缘主座,通过另一个绝缘副座,将插入到绝缘主座中的若干导电端子的接脚穿过绝缘副座的端子孔定位,再将绝缘副座扣合于绝缘主座后方,最后金属壳体的主壳体与副壳体将整个绝缘本体包覆,完成组装。然而,因为该电连接器组合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并且两种电连接器是一体制成,就会使导电端子的安装排配及绝缘本体模具的设计都比较复杂,增加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简化制造过程,降低成本的电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组合的不同类型的两种电连接器及组装于电连接器后面的收容导电端子脚的定位座,其中,第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体成型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组,绝缘本体中设有至少两个收容腔以收容导电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与第二种电连接器通过其底部或顶部的扣合块和凹槽相互扣合在一起。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功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连接器同为语音连接器,将相同的两个连接器一体制成可以降低成本,并且由于是相同类型的电连接器在模具开发及组装相对简单,而第二种电连接器是通过卡扣结构与第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在一起,在损坏时可以单独换下,降低维护的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部分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去除遮蔽壳体后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包括相组合的不同类型的两种电连接器及组装于电连接器后面的收容导电端子脚的定位座,其中,第一种电连接器为语音连接器,第二种电连接器为光纤连接器。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1包括一遮蔽壳体10,绝缘本体20,收容于绝缘本体20内的若干第一端子组40、接地端子41、第二端子组42,用以定位端子的定位座30、连接绝缘本体20与定位座30并可使两者相对固定的固定件50,导引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的绝缘对接部27及与绝缘本体20并列安装的光纤连接器25。
绝缘本体20为语音连接器,其呈长方体构形,于其前表面凹设有2个上下对齐间隔排列的对接口210。每一对接口210包括上、下对称排布的梯形孔2101及连接梯形孔2101的中间圆孔2102,绝缘本体20内设有与上述对接口210对应连通并贯穿绝缘本体后表面的收容腔211,在所述收容腔211下方还进一步设有端子插槽212,所述端子插槽212横向间隔排列并且与收容腔211相通。绝缘本体20下方并列设有一个光纤连接器25,绝缘本体20的底部设有两道梯形凹槽215,在底部的后端设有一个轻微的凸块部216,光纤连接器25的顶部相对应设有两凸起的扣合块250,该扣合块250也呈梯形,在其顶部的后端开设了一道凹陷部251。光纤连接器25通过其顶部的扣合块250与绝缘本体20底部的凹槽215由前向后相扣合,当光纤连接器25向后推至底端时,光纤连接器25会抵到绝缘本体20的凸块部216,光纤连接器25的凹陷部251便与绝缘本体20的凸块部216相配合。进而将光纤连接器25与绝缘本体20竖向并列设置在一起。绝缘本体20相对侧壁都设有若干定位槽213及于竖直方向上位于收容腔211间的固持孔214。
第一端子组40包括信号导电板401、402,导电板401和402延伸出并相向弧形弯折且前后错向分布的弹性接触部403、并且导电板402底端还弯折延伸出尾部404,第一端子组40的相类似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为台湾专利公告第446208号揭示的现有技术,此处不予详述。接地端子41,其包括一竖向设置的本体412、由本体412一侧的不同位置延伸出的若干接触部413、固定部414及由本体412底部竖直向下延伸出的接脚415。第二端子组42包括2四组端子,每组包括四个转接端子420,每个转接端子420包括水平部421及垂直于水平部421向下延伸的竖直部422,每组转接端子420的水平部421与竖直部422的长度各不相同。
请再参阅图2至图4所示,每一固定件50包括基部51及由基部51前端两侧向前延伸的一对臂部52,该基部51包括自其前端中间位置向后凹设的狭缝53、自位于其相对两侧的缺孔54及于其后端凹设形成的若干定位槽55。
定位座30包括竖向设置的一背板部31。背板部31呈阶梯状布置,其包括第一台阶34及较第一台阶34高的第二台阶35。第一台阶34及第二台阶35上均设有若干竖直通道38,用以收容上述第二端子组42的竖直部422。第一台阶34前端设有竖直狭槽36,用以收容及固持接地端子41的本体412。另外,背板部31进一步包括自第一台阶34竖直向上延伸出的一对定位柱37,这些定位柱37插入上述固定件50两侧的缺孔54内,用以定位固定件50。
对接部27包括圆形中空的绝缘对接环270及自对接环270后端上缘与下缘向上与向下凸伸出的一对凸块271,所述凸块271的相对内侧分别凹设有部分延伸入对接环270内的收容通道272。
遮蔽壳体10由金属板材冲压制成,并弯折呈一长方体状,其包括前壁11、顶壁12及相对两侧壁13。于前壁11上设有对应于绝缘本体20的对接口分布的圆孔14以及对应于光纤连接器25的方孔15,于侧壁13底端延伸出若干定位脚16,顶壁12及侧壁13的后端都设有扣合弯钩17。
请配合参阅图4至图6所示,组装时,分别将第一端子组40、接地端子41插入绝缘本体20的收容腔211中,并且第一端子组40中导电板402的尾部404向下延伸插入至端子插槽212内,而接地端子41的固定部414收容于绝缘本体20的固持孔214内,接脚415延伸出绝缘本体20的底部。第二端子组42的转接端子420的水平部421分别插入绝缘本体20的端子插槽212内,并与第一端子组40中导电板402的尾部404相抵接而达成电性连接,第二端子组42的竖直部422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20的底面。固定件50安装于绝缘本体20的收容腔211的上、下侧,其臂部52插入绝缘本体20的定位槽212内,同时接地端子41的本体412收容于固定件50的狭缝53内,且收容于收容腔211内的第二端子组42的竖直部422延伸穿过固定件50的定位槽55的部分抵靠于定位槽55内。绝缘本体20通过梯形凹槽211与光纤连接器25顶部的扣合块250相扣合后,定位座30自下向上组装至绝缘本体20上,第二端子组42的竖直部422分别穿过定位座30的第一台阶34及第二台阶35的竖直通道38,并延伸出定位座50的下表面,接地端子41的本体412收容于定位座30的竖直狭槽36内,而定位座30的定位柱37分别组入对应固定件50的缺孔55内,如此,固定件50及定位座30被牢固安装至绝缘本体20上,并予接地端子41及第二端子组42以良好定位。对接部27由绝缘本体20的前表面直接组入绝缘本体20的对接口210内,其中对接部27的凸块271与相应的对接口210的梯形口2101相对齐,对接环270收容于相应的对接口210的圆孔2102内,另外,接地端子组41的接触部413延伸入对接部27的收容通道272内。最后,当绝缘本体20与定位座30组合完成后,将遮蔽壳体10自前向后安装至绝缘本体20外,遮蔽壳体10顶壁12及侧壁13后端的扣合弯钩17与定位座30的背板部31的背部相扣合固定,对接环270由对应圆孔14凸露于遮蔽壳体10外。
请参阅图8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包括一遮蔽壳体10′,绝缘本体20′,收容于绝缘本体2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组,用以定位端子的定位座30′、连接绝缘本体20′与定位座30′并可使两者相对固定的固定件50′,导引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的绝缘对接部27′及与绝缘本体20′并列安装的光纤连接器25′,其中,绝缘本体20′包括两个单元主体,其中一个设有两个语音连接器,一个设有三个语音连接器,所述定位座30′从第一台阶部的底部水平向前延伸一固定板39′,用以定位导电端子。当具有两个语音连接器的单元主体与光纤连接器25′扣合后,将两个单元主体由上自下组装于定位座30′,最后再将遮蔽壳体10′包覆于绝缘本体与定位座外围即完成组装。
而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并不局限于语音连接器和光纤连接器,还可以为其它的电连接器类型。
本实用新型中将语音连接器插座一体制成,可以降低成本,并且由于是相同类型的电连接器在模具开发及组装相对简单,而第二种电连接器是通过卡扣结构与第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在一起,在损坏时可以单独换下,降低维护的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组合的不同类型的两种电连接器及组装于电连接器后面的收容导电端子脚的定位座,其特征在于第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体成型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组,绝缘本体中设有至少两个收容腔以收容导电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与第二种电连接器通过其底部或顶部的扣合块和凹槽相互扣合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部设有凹槽,第二种电连接器的顶部相应设有凸起的卡扣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底部的凹槽及第二种电连接器的卡扣块形状均为梯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底部的后端设有一个凸块部,第二种电连接器顶部的後端也设有与前述凸块部相配合的凹陷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包括竖向设置的背板部,背板部呈阶梯状布置,其包括第一台阶及较第一台阶为高的第二台阶,第一台阶及第二台阶进一步设有若干竖直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的背板部进一步从第二台阶处向上伸出一板形的延伸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从第一台阶部的底部水平向前延伸一固定板。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固定件,其包括基部及由基部前端两侧向前延伸的一对臂部,上述基部包括自其相对两侧的缺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的背板部进一步包括自第一台阶竖直向上延伸出的两定位柱,该定位柱插入上述固定件两侧的缺孔内而定位固定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遮蔽壳体,其呈长方体状,其包括前壁、顶壁及相对两侧壁,于前壁上设有对应于绝缘本体的对接口分布的圆孔,上述对接环凸伸出该圆孔。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组合的不同类型的两种电连接器及组装于电连接器后面的收容导电端子脚的定位座,其中,第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体成型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组,绝缘本体中设有至少两个收容腔以收容导电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与第二种电连接器通过其底部或顶部的扣合块和凹槽相互扣合在一起,如此将相同的两个连接器一体制成可以降低成本,并且由于是相同类型的电连接器在模具开发及组装相对简单,而第二种电连接器是通过卡扣结构与第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在一起,在损坏时可以单独换下,降低维护的成本。
文档编号H01R12/50GK2800510SQ200520070890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5日
发明者薛章兰, 韩洪强, 朱自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