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159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应用于电子领域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人们广泛采用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连接两块电路板,以达成两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对于板对板连接器而言,为实现两电路板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必须保证两电连接器的可靠连接。
相关现有技术请参阅国际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10538A1号所揭示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分别与电路板相连接且可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两连接器分别包括绝缘本体及被安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其中第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由金属薄片制成,通过将金属薄片冲压和弯曲成预定形状而成,其包括一体形成的弹性部、倒U形的安装部及焊接于电路板上的尾部。安装部还包括第一壁、顶部、第二壁、位于第一壁及顶部之间的第一弯曲部、位于顶部及第二壁之间的第二弯曲部,第二弯曲部的外表面从第二壁的外表面向外凸出。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具有基本为P形的断面形状,其通过卷曲金属薄片形成,其包括具有凸起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顶部及尾部。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配合时,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第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实现电性连接,其中第二连接器导电端子的凸起卡勾于第一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第二弯曲部的下缘并且与安装部的第二壁电性接触,同时第一连接器导电端子的弹性部与第二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相接触;通过第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凸起与第一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第二弯曲部下缘卡勾在一起可以提高两连接器电性接触的稳定性,防止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连接松动。
但是,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是通过将金属薄片冲压和弯曲成预定形状而成,其结构形状较为复杂,加工制造繁琐,端子的制造精度低。
是以,需要设计一种具有改进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端子结构简单且可保证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稳固接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可分别安装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外围壁、位于外围壁底部的底板、自底板向上凸伸形成位于外围壁中部的凸台及由凸台及外围壁所围成的接合凹槽,外围壁长边形成有若干垂直贯穿外围壁的收容槽,凸台纵长边设有若干垂直贯穿凸台且与所述接合凹槽相通的通槽。导电端子包括焊接于电路板的电性线路上的尾部、固定于所述收容槽内的固定部及收容于所述通槽内的接触部。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安装于绝缘本体内可与第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对接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外围壁、位于外围壁底部的底板及由外围壁及底板所围成的接合空间,外围壁长边形成若干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接触部,连接固定部与接触部的连接部及焊接于电路板的电性线路上的尾部;所述导电端子设有突起,第一连接器设有收容槽的外围壁于朝向接合凹槽的内侧设有若干卡止块,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第二连接器导电端子上设置的突起可与第一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设置的卡止块相卡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导电端子结构简单,其中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上设有与对接连接器绝缘本体上设置的卡止块相卡扣的突起,通过此种结构可保证两连接器之间的稳固接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组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另一方向的分解图,其中加强件未安装于绝缘本体内。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另一方向所示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的组装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两连接器对接完成示意图。
图8为沿图7所示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100及第二连接器200,第一连接器100及第二连接器200分别包括绝缘本体10、30、安装于各绝缘本体10、3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40及一对加强件60、50。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第一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0大体呈长方体形状,其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包围该绝缘本体10内部空间的外围壁11、位于外围壁11底部朝向电路板(未图示)的底板12、自底板12向上凸伸的矩形凸台13及由凸台13及所述外围壁11所围成的接合凹槽14。所述外围壁11的两长边11a中部分别形成有低于顶面11c的阶梯面112,阶梯面112上分别形成有间隔特定间距的若干竖直贯穿外围壁11的收容槽113,其中阶梯面112所对应的外围壁11内侧分别形成有若干朝向接合凹槽14且与所述收容槽113相对应的卡止块114。外围壁11的两端部11b内侧临近底板12处分别形成有一与接合凹槽14相通的内槽115,端部11b的顶面11c形成有与该内槽115相连通的通道116。所述矩形凸台13的短边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一向凸台13内部凹陷且贯通凸台13顶面与接合凹槽14相通的梯形槽131,其两长边侧分别形成有若干间隔特定间距向凸台13内侧凹陷与所述卡止块114一一对应的通槽132,该通槽132贯穿凸台13顶面与所述接合凹槽14相连通。所述底板12两纵长侧分别有若干贯穿底板12与外围壁11的端子槽121,该端子槽121与所述接合凹槽14、形成于凸台13上的通槽132及形成于外围壁11长边11a的收容槽113相连通。底板12于靠近两端侧处分别形成有贯穿底板12与所述内槽115相通的狭槽123,于底板12的四个边角处分别形成有一略低于底板12底面的凹部124。
第一连接器100的若干导电端子20被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10内,由金属板加工形成,具有略呈F形的断面形状,其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板12端子槽121内的主体部21、固持于外围壁11收容槽113内的安装部22、收容于凸台13的通槽132内的弹性接触部23及延伸出外围壁11而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的电性线路上的尾部24。所述安装部22自主体部21垂直向上延伸,其两侧分别形成有凸刺221,通过凸刺221干涉配合于所述收容槽113内,导电端子20被固持于绝缘本体10内。所述弹性接触部23与安装部22均位于主体部21的同侧,其自主体部21的末端向上弯折倾斜延伸,其末端为接触点231。
所述第一连接器100的一对加强件60分别安装于外围壁11端部11b内侧形成的内槽115内,其底端部分收容于底板12的狭槽123内,其包括一垂直基部61及自基部61两端弯折水平延伸的延伸部62;所述基部61于靠近中部处冲设一贯穿基部61的开孔63,其形状不受限制,矩形、圆形、椭圆形均可;所述延伸部62分别被安装收容于底板12边角处形成的凹部124内。
组装第一连接器100时,导电端子20连料带自第一连接器100的底面组装于绝缘本体10内后截去料带多余部分,通过安装部22的凸刺221干涉配合于收容槽113内而使导电端子20固定于绝缘本体10内,同时尾部24延伸出外围壁11外。所述加强件60基部61安装收容于外围壁11端部11b内侧形成的内槽115内,基部61底端部分收容于底板12上设置的狭槽123内,其延伸部32收容安装于底板12的凹部124内。所述导电端子20的尾部24焊接于印刷电路板的电性线路上,由此实现第一连接器100与电路板(未图示)的电性连接,通过将导电端子20的尾部24及加强件60的延伸部62焊接于电路板上,由此第一连接器100被安装固定于电路板上。
请参图4至图6所示,第二连接器200的绝缘本体30呈长方体形状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包括一矩形外围壁31、与外围壁31一体相连且位于其底面的底板32及由所述外围壁31及底板32所围成的接合空间33。沿外围壁31的两长边31a形成连接该长边31a的内外侧面及顶面31c的若干端子槽35,所述端子槽35于外围壁31内侧延伸贯穿底板32,且于外侧靠近顶面31c处分别形成有凸点351。所述外围壁31的端部31b内侧面形成有与接合空间33相连通的内槽311,于该内槽311设有自中心向内延伸至接合空间33的T形延伸壁34,该延伸壁34的前缘形成有梯形台342,由于该延伸壁34呈T字形状,因此该延伸壁34与端部31b内侧面之间形成有一对间隙341。所述端部31b外侧面形成一与内槽311相对的外槽312,于外围壁31端部31b顶面31c形成一通道313将内槽31外槽312连通。所述绝缘本体30底板32两纵长侧设有与所述端子槽35相连通的凹槽321,两端处分别设有贯穿底板32的通孔322。
第二连接器200的导电端子40被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30的端子槽35内,其由金属板材卷曲制成,具有基本为P形的断面形状,其包括大致相互平行的接触部41及固定部42、连接接触部41及固定部42的连接部43及自接触部41上端大致弯曲成直角延伸而成的尾部44,所述接触部41、连接部43及固定部42形成一倒U字形状。所述固定部42外侧冲压形成有朝向尾部44方向突出的突起421,同时于固定部42内侧相应形成有一凹点。
第二连接器200的加强件50由金属板材制成,具有一焊接至电路板上的焊接部51、一从绝缘本体30的外槽312到内槽311横跨在外围壁11端部11b的倒U形搭接部52及一对装配部53,所述装配部53按压配合于所述延伸壁34与内槽311间形成的间隙341内。所述搭接部52包括第一壁521、第二壁5 3及连接第一壁521及第二壁523的连接壁522,所述焊接部51是从搭接部52的第一壁521下端缘基本弯折成直角向外延伸形成,同时于第一壁521中部设有一向外伸出的凸块54;于第二壁522上形成有一切口55,通过该切口55将第二壁523分开,从而装配部53分别形成在第二壁522的延长部分上。
组装第二连接器200时,导电端子40被一体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30的端子槽35内,其接触部41、连接部43及固定部42所组成的U字形状部分横跨于绝缘本体30的外围壁31上并收容于端子槽35内,导电端子40的尾部44部分收容于底板32上形成的凹槽321内并延伸出外围壁31的外侧面。当导电端子40一体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30后,成型绝缘本体所用的塑胶流入导电端子40的凹点内进而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槽35内侧形成有凸点351,通过导电端子40上设置的突起421与端子槽35内形成的凸点351相扣持导电端子40被固定于绝缘本体30上。加强件50的装配部53按压配合进入内槽311与延伸壁34之间的间隙341内,搭接部52配合进入通道313内,焊接部51及第一壁521的下端部分配合进入外槽312内,同时装配部53的下端部分插入通孔322内,如此加强件50被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30上。所述导电端子40的尾部44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的电性线路上,由此实现第二连接器200与电路板的电性连接,通过将导电端子40的尾部44及加强件50的焊接部51焊接于电路板上,所述第二连接器200被固定于电路板上。
请参图7及图8并结合图1至6,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相对接时,第二连接器200的外围壁31收容于第一连接器100的接合凹槽14内,同时所述延伸壁34的梯形台341收容扣持于第一连接器100的凸台13两端的梯形槽131内,使所述凸台13收容于接合空间33内。第二连接器200的导电端子40的连接部43首先与第一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0的弹性接触部23的接触点231按压接触,随着第二连接器200的进一步插入,第二连接器200导电端子40的连接部43按压第一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0接触部23使其弹性变形向凸台13侧变位,由此第一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0的接触点231弹性抵接于第二连接器200导电端子40的接触部41,实现两连接器100、200之间的电性接触。同时导电端子40固定部42上设置的突起421与第一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0上设置的卡止块114相卡扣,以保证两导电端子20、40对接的稳固。另,两连接器对接完成后,设置于第二连接器200加强件50的凸块54卡扣于第一连接器100加强件60的开孔63内,通过所述结构使两连接器100、200的对接稳固,防止由于外力作用而使两连接器对接松动,进而实现两电路板之间的讯号稳固传输。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可分别安装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外围壁、位于外围壁底部的底板、自底板向上凸伸形成位于外围壁中部的凸台及由凸台及外围壁所围成的接合凹槽,外围壁长边形成有若干垂直贯穿外围壁的收容槽,凸台纵长边设有若干垂直贯穿凸台且与所述接合凹槽相通的通槽;导电端子包括焊接于电路板的电性线路上的尾部、固定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固定部及收容于所述通槽内的接触部;其中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安装于绝缘本体内可与第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对接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外围壁、位于外围壁底部的底板及由外围壁及底板所围成的接合空间,外围壁长边形成若干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接触部,连接固定部与接触部的连接部及焊接于电路板的电性线路上的尾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设有突起,第一连接器设有收容槽的外围壁于朝向接合凹槽的内侧设有若干卡止块,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第二连接器导电端子上设置的突起可与第一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设置的卡止块相卡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连接外围壁的长边内外侧及顶面,并于其长边外侧设有凸点,导电端子的突起可舆所述凸点相扣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端子的固定部设有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干涉配合的凸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底板上设有与收容槽、接合凹槽及通槽相连通的端子槽,导电端子还包括连接焊接部、固定部及接触部的位于所述端子槽内的主体部,固定部垂直于主体部延伸,接触部与固定部位于主体部的同侧且由主体部一端弯折延伸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外围壁的两端部分别安设有加强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绝缘本体的外围壁端部朝向接合凹槽的内侧分别设有与接合凹槽相通的内槽,所述底板的两端设有与所述内槽相通贯穿底板的狭槽,于底板边角处形成有低于底板底面的凹部,第一连接器的加强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内槽及狭槽内基部、自基部两端垂直弯折延伸出所述底板并收容于所述凹部内的延伸部及形成于基部中部的开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绝缘本体的外围壁端部的内外侧分别设有内槽及外槽,外围壁端部的顶面设有连接内槽及外槽的通道,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加强件具有焊接至电路板的焊接部、横跨于绝缘本体的所述内槽外槽及通道上的搭接部及于搭接部延伸形成的装配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搭接部呈U字形,其包括第一壁、第二壁及连接第一壁及第二壁的连接壁,所述焊接部是自搭接部的第一壁下端缘基本弯折成直角向外延伸形成,所述装配部形成于第二壁的延长部分上,所述第一壁设有可与第一连接器的加强件上设置的开孔相卡持的凸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绝缘本体的外围壁内槽设有向内延伸至接合空间的T形延伸壁,该延伸壁与外围壁端部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加强件的装配部安装于该间隙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器的延伸壁的前端缘为一梯形台,第一连接器的凸台两端部设有与接合凹槽相通的梯形槽,两连接器对接时,第二连接器的梯形台收容卡持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凸台的梯形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可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两连接器均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第一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包括于长边设有收容槽的外围壁及位于外围壁中央设有通槽的凸台,外围壁内侧设有卡止块,第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及通槽内。第二连接器绝缘本体包括一于长边设有端子槽的外围壁,第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安装于端子槽内且设有一突起。两连接器对接时,第二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突起可与第一连接器的卡止块相卡持,由此保证两连接器稳固接合。
文档编号H01R12/57GK2831474SQ20052007289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6日
发明者陈明庆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