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及安装该组件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170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及安装该组件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装相机模组的电连接器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有关一种安装该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高科技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种类的通信电子设备进入市场,如移动电话、PDA等。这些通信电子设备的功能为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趋于丰富、多样化,如在移动电话、PDA上增设照相功能等。在这些电子设备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支持此功能的相关电连接器以电性连接相机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对应电路板。
由于承载相机模组的移动电话、PDA较小,且趋向小型化,对应的相机模组亦变小。在早期,一般将相机模组直接焊接于电路板或柔性印刷电路板(FPC)上,然而,焊接会使相机模组无法更换,且直接焊接可能会损坏相机模组,所以,用于连接相机模组及电路板的电连接器随之产生。
美国专利第6,862,804号提供了一种通过增加一电连接器将相机模组连接到FPC的解决方案。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和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为中空式立体结构,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四内壁上的呈竖直排列的端子收容槽内。首先将端子一端的焊接部焊接至电路板,然后将相机模组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空腔内,其中相机模组的导电部分别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如此,完成相机模组与FPC之间的电性连接。然而由于采用该方案需要额外设置绝缘本体,将会占用电子设备空间,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所以希望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既能满足小型化要求,又能方便地组装于电子设备及自其拆卸。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利用柔性电路板将电子装置电性连接至其他装置,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四侧壁及底壁的金属壳体,该等壁部形成可收容电子装置及柔性电路板一端的收容空间,其中金属壳体的两相对侧壁分别设有向收容空间延伸的第一弹片及远离收容空间倾斜延伸的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弹性夹持于电子装置,用以将电子装置固定于收容空间内;第二弹片用以固定电连接器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金属壳体的第一、第二弹片使得电连接器组件不仅能有效提高电子装置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而且方便组装。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揭示了一种安装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电子设备,其至少包括壳体及固定于壳体的电路板,电路板设有可供电连接器组件通过的孔洞,该电路板与壳体形成一连通孔洞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刚好可收容上述电连接器组件,且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弹片抵压于电路板。如此,电连接器组件可方便安装于电子设备及自电子设备上拆卸。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电连接器组件未完全组装于电子设备内的示意图。
图5是电连接器组件完全组装于电子设备内的示意图图6是电路板固定于电子设备内电路板的立体图,以清楚显示电连接器组件与电路板的关系。
图7是图6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利用柔性电路板将电子装置连接至其他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是相机模组2。该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保护相机模组2的金属壳体1、一端与相机模组2相连的柔性电路板3及与柔性电路板另一端相连的板对板连接器4。
请参阅图5所示,电连接器组件100最终组装在电子设备300上,比如移动电话上,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壳体301、电路板200及将电路板固定于壳体301的锁固装置310。电连接器组件100的相机模组2一端位于电子设备壳体上形成的凹槽302内,另一端借助电路板200及其金属外壳1的配合而固定。详细内容将于下文叙述。
首先介绍电连接器组件100。请参阅图2所示,金属壳体1是由金属板冲压弯折而成,其具有容纳相机模组2的收容空间10,该收容空间10是由平坦底壁11、自底壁11前后边缘向上延伸的一对结构相同的前、后壁12、自底壁11左边缘向上延伸的左壁13及分别自前、后壁12的右边缘朝向彼此延伸的一对右壁14围绕形成的,且上述壁部11、12、13、14彼此电性接触,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护相机模组2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其中所述底壁11还包括延伸出两右壁14的延伸片16,其不仅可以起支撑柔性电路板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防电磁干扰的功能。前壁12在其中间位置处设有向内倾斜延伸入收容空间10的弹性片121,弹性片121的两侧分别设有倾斜延伸入收容空间10的较弹性片121短的固持片123,远离收容空间10向外倾斜延伸的两弹片122分别设置于固持片123两侧,即远离弹性片121一侧。后壁与前壁12结构相同,在此不在赘述。左壁13设有三个以相同间隔设置且向内延伸入收容空间10内的弹性片131。两个右壁14朝向彼此延伸且在其之间形成可供所述柔性电路板3通过的开口15,每一右壁14均设有与左壁13上的弹性片131结构相同的弹性片141。
弹性片121、131、141及固持片123均用以弹性夹持相机模组2,统称为第一弹片。另外,因相机模组2表面镀有金属涂层,所述第一弹片亦可提高该电连接器组件100的防电磁干扰效果,从而使得安装该相机模组2的电子设备拍照图像效果更好。上述前、后壁12还设有若干自其顶缘向下延伸的狭槽124,其可有效地增加金属壳体1的弹性,当相机模组2不期然的尺寸变大时,该金属壳体1仍然可以容纳该相机模组2。弹片122用以将整个电连接器组件100组装于电子设备300内,与第一弹片的作用不同,可统称为第二弹片,该第二弹片122与固持片123彼此间隔,该作用将于下文提及。
请参阅图3所示,该相机模组2大致呈长方形,其前后表面22各设有两凸起220,当该相机模组2安装于金属壳体1的收容空间10后,金属壳体1的固持片123抵靠于该凸起220(参阅图1),可进一步防止相机模组2向上脱离金属壳体1。该相机模组2的底表面21上还设有若干导电片210。
柔性电路板3包括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以及连接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且具有较大挠性的连接部33。其中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宽度相当,而连接部33的宽度较小。第一端部31形状与相机模组2底表面21相当且其上表面设有若干与相机模组2导电片210相对应的导电片310。当相机模组2焊接到柔性电路板3的第一端部31上且共同收容在金属壳体1的收容空间10后,第一端部31被相机模组2及金属壳体1的底壁11挟持。板对板连接器4焊接于第二端部32的上表面,在柔性电路板的下表面安装有加强板5以增强柔性电路板3的强度。
以下将描述电连接器组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配合关系及其组装于电子设备300上的过程。
请参阅图2~3所示,首先,将相机模组2焊接到柔性电路板3的第一端部31上,使其电性连接在一起。然后将相机模组2连同柔性电路板3从上向下安装于金属壳体1的收容空间10内,其中固持片123的末端抵压在凸起220的上面,第一弹片121、131、141弹性固定相机模组2。金属壳体1右壁间的开口15刚好可供柔性电路板3的连接部33通过,而第一端部31被右壁14阻挡在收容空间10内。这样相机模组2及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部31被稳固地固持于金属壳体1内。柔性电路板3的第二端部32安装上板对板连接器4,从而完成电连接器组件100的组装。
再参阅图4~5,其显示了将组装好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安装到所述电子设备300的过程。电子设备300的壳体301于适当位置向内延伸出挡臂303,形成上述可收容相机模组2的凹槽302。在对应凹槽302处的壳体设有缺口304。挡臂303与凹槽底壁贴附弹性垫片320,比如橡皮,该弹性垫片320的剖面为倒L型,且弹性垫片在对应壳体缺口304处一设有通孔306。壳体301分别在挡臂303外侧分别延伸出较挡臂长的固定部305,该固定部与挡臂303位于壳体同一侧,电路板200借助锁固装置310,比如螺帽,固定于该固定部305上。如此,电路板200上的孔洞201与缺口304及通孔306对应,电路板与挡臂303之间形成一可收容电连接器组件100的容置空间。
图4为电连接器组件100未完全组装于电子设备300的示意图。将电连接器组件的相机模组200的头部向下对准电路板200的孔洞201插入,金属壳体1的第二弹片122受电路板200孔洞201边缘的挤压而向内倾斜,以供电连接器组件100通过,直至如图5所示。图5为电连接器组件100完全组装于电子设备300的示意图,第二弹片122通过孔洞201,借助弹性恢复力向外倾斜,电连接器组件100收容于挡臂303与电路板200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其中,相机模组2的前端由弹性垫片320支撑,且受到挤压的弹性垫片320对相机模组2产生向上的力量,该力量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3传递到金属壳体1上,如此,第二弹片122借助该力量可牢固地抵靠于电路板200临近孔洞201侧,此时电连接器组件100已稳定的固定于容置空间内。当然,若电连接器组件100在该容置空间内有晃动,或未完全配合,亦可调整锁固装置310以夹紧电连接器组件100,以克服上述问题。在需要使用时,可将位于柔性印刷电路板一端的板对板连接器4插接于电路板200上的对接连接器320上,如此,完成了电连接器组件100的电性连接。板对板连接器4、320可以为一般的连接器,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在具体描述其结构。
图6显示了电连接器组件100与电路板200的位置关系图。若电路板200与金属壳体1的第二弹片122接触部分设有金属垫片202,该垫片202与接地线路连接,这样还可以增强该金属壳体1的防电磁干扰效果。第二弹片122的末端最好为圆弧光滑,可避免刮伤该垫片202上的镀金区。当然,该末端也可采用弧形弯折,作用与上述一样。
从该图6亦可看出,第二弹片122与固持片123彼此间隔,其相对边缘1221、1231彼此无连接,即弹性夹持相机模组2的固持片123与抵卡于电路板200的第二弹片122互不干扰,如此,任何一方的损坏不会破坏另一方的作用。当然,亦可将弹性片121与固持片123位置对调,只要使相机模组2受力均衡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利用柔性电路板将电子装置电性连接至其他装置,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四侧壁及底壁的金属壳体,该等壁部形成可收容电子装置及柔性电路板一端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的两相对侧壁分别设有向收容空间延伸的第一弹片及远离收容空间倾斜延伸的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弹性夹持电子装置,用以将电子装置固定于收容空间内;第二弹片用以固定电连接器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弹片与第一弹片彼此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电子装置表面设有凸起,金属壳体的第一弹片包括可直接弹性夹持电子装置的弹性片及可抵靠电子装置凸起上的固持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弹片的末端呈光滑弧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的右壁上设有缺口,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部位于收容空间内,相对的第二端部连接板对板连接器,一宽度较两端部小的连接部连接上述两端部,且该连接部刚好通过上述缺口,且第一端部被右壁阻挡在收容空间。
6.一种安装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电子设备,其至少包括壳体及固定于壳体的电路板,电路板设有可供电连接器组件通过的孔洞,该电路板与壳体形成一连通孔洞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刚好可收容上述电连接器组件,且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弹片抵压于电路板临近孔洞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壳体朝电路板侧延伸出挡臂,该挡臂与电路板形成上述容置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弹性垫片,该弹性垫片贴附于挡臂侧,以可承载电连接器组件前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进一步包括固定部,电路板借助锁固装置安装于固定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挡臂之间的壳体进一步设有一缺口,弹性垫片亦进一步设有通孔,缺口、通孔与容置空间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安装该组件的电子设备,其利用柔性电路板将电子装置电性连接至其他装置,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四侧壁及底壁的金属壳体,该等壁部形成可收容电子装置及柔性电路板一端的收容空间,其中金属壳体的两相对侧壁分别设有向收容空间延伸的第一弹片及远离收容空间倾斜延伸的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弹性夹持于电子装置,用以将其固定于收容空间内;第二弹片用以固定电连接器组件。该第一、第二弹片使得电连接器组件不仅能有效提高电子装置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而且方便组装。
文档编号H01R13/62GK2831478SQ20052007450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1日
发明者马文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