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186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堆叠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已广泛地使用在各种类型的电子产品上,用于不同的部分或组件间的电气联结。但是,随着电子产业一日千里的发展,小型化已成为目前电子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各种电子零件尺寸的缩减即为零件开发所必要加以考虑的。将数个电连接器叠置在一起以缩减电连接器在电路板上所占用的面积是当前电连接器业界生产设计者所主要采用的一种减小元器件占用电路板之间位置的方式。目前市面上已可见到各种型式的堆叠式电连接器组件,如于2001年5月29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6,238,244号所揭露者即为其一,该专利所揭示的现有连接器包括一端子安装座体、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二金属壳体等组件,然而,其设计的缺陷在于所述端子安装座体上的上下端子架设部的距离太近,若同时插设两个对接连接器时,两对接连接器包覆对接端的塑胶部分经常会相互影响,而无法达到同时插设两个对接连接器的目的,从而会给使用者带来许多不方便。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使其在结构上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以克服现有技术领域中所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同时插设两个对接连接器且两对接连接器在插置位置上不会互相干扰的电连接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相连接,其包括绝缘本体、遮蔽外壳、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至少两个舌板,相邻舌板间有一矩形支撑板,遮蔽外壳至少有两个且有分别包围所述的两个舌板的框体,支撑板位于相邻两遮蔽外壳之间且可与遮蔽外壳相抵触,支撑板垂直于对接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尺寸大于两对接连接器位于两遮蔽外壳之间的塑胶部位的尺寸厚度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增加支撑板的高度,使电连接器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时达到了使用方便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包括有绝缘本体1、第一遮蔽外壳21、第二遮蔽外壳22、若干导电端子3及固定板4,其中绝缘本体1包括主体部10及自主体部10的前表面向前凸伸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一舌板11与第二舌板12,所述舌板11、12的前部向内收缩呈梯形状,第一舌板11及第二舌板12的上、下表面向内凹设有自绝缘本体1的主体内部水平延伸而出贯通该主体部10至其前表面,且终止于邻近对应第一舌板11及第二舌板12的前表面处的若干个第一端子通道111及第二端子通道121,这些端子通道111、121呈水平设置,相互间沿水平方向平行排布,且每一舌板11、12上、下表面的端子通道111、121呈交错设置,在绝缘本体1的第一舌板11及第二舌板12之间有一支撑板13,该支撑板13分别与第一遮蔽外壳21及第二遮蔽外壳22相抵触,在绝缘本体1的后表面上靠近顶部和底部处分别设有一个十字形收容孔14,收容孔14左右两端面上设有一些凸起和凹陷,收容孔14与固定板4相扣合,在两个收容孔14的下方,分别设有贯穿绝缘本体1主体部10的安装孔15,两个安装孔15分别用于与对应的第一遮蔽外壳21、第二遮蔽外壳22相固接,在绝缘本体1主体部10中间设有两个有一定间距的通孔16,该通孔16分别设于支撑板13两侧并贯穿绝缘本体1主体部1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绝缘本体1主体部10的后表面的两个通孔16中间有一向后凸出的凸柱体17,该凸柱体17可帮助电连接器100确定其设于电路板(未图示)位置。在绝缘本体1的顶部向上冲设有一凸台18,该凸台18用于与第一遮蔽外壳21相扣合。
第一遮蔽外壳21及第二遮蔽外壳22分别包括有用以分别包围第一、第二舌板11,12的第一框体210及第二框体220,在第一遮蔽外壳21、第二遮蔽外壳22的上下表面各冲制有若干指状弹片213、223,从而确保与对接连接器的稳定接触。在第一框体210的两侧面214上分别设有向内有弹性的卡片2141,卡片2141在第一遮蔽外壳21包围第一舌板11时,可以增大其与绝缘本体1主体部10的摩擦力,两侧面214向后有两个延伸的延伸脚2142,而在第二框体220的两侧面224向后有两个延伸的凸形延伸脚2242,延伸脚2142和凸形延伸脚2242可以卡制在绝缘本体1的主体部10上,同时使电连接器100稳固于电路板上,在第一框体210上表面的后端口处设有与绝缘本体1上的凸台18相配合的缺口215,而在第二框体220上表面的后端口处设有两个向后延伸的插接片225,插接片225与绝缘本体1上的两个通孔16相配合,在第一框体210和第二框体220下表面的后端口处各向后冲设有一与绝缘本体1上的两个安装孔15相配合的凸片216和凸片226。
导电端子3为制式的标准规格,在此只作简单说明,导电端子3自左而右分别排设于绝缘本体1上的第一舌板11和第二舌板12的端子通道111、121中,为顾及插接脚32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固定板4通过其上的通孔41将两个导电端子3加以定位固定,固定板4的两端分别设有肩部42,肩部42上分别设有一些与绝缘本体1上的收容孔14相对应的凸起与凹陷,以使两者进行更好的配合。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步骤是导电端子3分别插入第一端子通道111及第二端子通道121中,第一遮蔽外壳21、第二遮蔽外壳22的凸片216、226分别插入绝缘本体1的安装孔15中,第一遮蔽外壳21上的缺口215与绝缘本体1上的凸台18相配合,第二遮蔽外壳22的插接片225与绝缘本体1的两个通孔16相配合,第一遮蔽外壳21的两个侧面214上的卡片2141卡制在绝缘本体1的主体部10上,支撑板13分别抵靠于第一遮蔽外壳21的下表面及第二遮蔽外壳的上表面,用来强化两遮蔽外壳的使用强度,通过这种方式使第一、第二遮蔽外壳21、22均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且包围在第一舌板11及第二舌板12的外围。固定板4扣合在与其尺寸相当的绝缘本体1的收容孔14上。固定板4上的通孔41与导电端子3的插接脚32相配合,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整个电连接器100的组装,从而确保电连接器100的电讯传输效果良好。
请参阅图5所示,使用时,本电连接器100可同时插置两个对接连接器200,其中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部201分别为紧密插置于由第一遮蔽外壳21及第二遮蔽外壳22所围成的第一框体210及第二框体220内,由于插设紧密,位于两对接部201之间的对接连接器200的塑胶部分202为置于两框体210,220之间,其厚度分别为W1及W2,而支撑板13为支撑两框体210、220且支撑板高度W3大于W1与W2之和,因此,两对接连接器200在位置上可互不干扰的插设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内。而达成同时插置两对接连接器的作用。
请参照图6至图8所示之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呈矩形箱体结构,前端面为开放式空间;于绝缘本体1′外还套接一箱式罩壳5′,在绝缘本体1′的顶部有两个自前端口开始的凹槽19′,尺寸与第一遮蔽外壳21′的两个指状弹片213′相当,以充分发挥指状弹片213′的弹性。在绝缘本体1′的后表面有四个向外突出的定位块18′,四个定位块18′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垂直面,可以控制导电端子3′与电路板插接时的插接深度,箱式罩壳5′为一与绝缘本体1′尺寸相当的矩形箱体结构,其后端面为开放式空间;在箱式罩壳5′的前端面设有呈立式排列可供对接连接器装置的两个插接口51′,在箱式罩壳5′的上下端面上有使该箱式罩壳5′稳固于电路板的安装脚53′,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揭示的电连接器的其它部分的结构和配合关系及使用功效均与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中,舌板也可水平布置,组装与功用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相连接,其包括绝缘本体、遮蔽外壳、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至少两个舌板,相邻舌板间有一矩形支撑板,遮蔽外壳至少有两个且有分别包围所述的两个舌板的框体,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位于相邻两遮蔽外壳之间且可与遮蔽外壳相抵触,支撑板垂直于对接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尺寸大于两对接连接器位于两遮蔽外壳之间的塑胶部位的尺寸厚度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至少具有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于第一框体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有延伸脚及卡设在绝缘本体主体部分上的卡片,于其上表面设有缺口,于其下表面向后冲设有一凸片。
3.如权要利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至少具有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于第二框体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有延伸脚,于其上表面向后设有两个延伸的插接片,于其下表面向后冲设有一凸片。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绝缘本体中间对应第二框体的插接片处设有两个通孔,绝缘本体对应第一框体上表面缺口处设有一凸台,凸台与缺口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绝缘本体后表面上下各设有一十字形收容孔,十字形收容孔的下方各设有一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下表面的凸片相配合,于绝缘本体后表面设有一使电连接器稳固于电路板的凸柱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平板状形体结构的固定板,固定板两侧设有肩部,于绝缘本体后表面上下各设有一十字形收容孔,固定板尺寸与绝缘本体上的两个收容孔相当,以使两者相接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舌板上下表面向舌板内部凹陷可收容导电端子的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端子收容槽的末端贯穿绝缘本体主体部至绝缘本体后表面,其前端延伸至靠近舌板前表面处,导电端子的尾部暴露于绝缘本体外,固定板的主体自前表面至后表面设有数个贯穿的通孔,以供导电端子的插接脚穿置,固定板将导电端子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呈一箱体构造,至少具有两侧壁,绝缘本体前表面为一开放式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绝缘本体后端面设有数个对称的定位块,数个定位块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垂直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绝缘本体上套有一箱式罩壳,在箱式罩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向后分别设有使电连接器稳固于电路板的安装脚,箱式罩壳可对接绝缘本体前表面,而将绝缘本体收容于内。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相连接,其包括绝缘本体、遮蔽外壳、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至少两个舌板,相邻舌板间有一矩形支撑板,遮蔽外壳至少有两个且有分别包围所述的两个舌板的框体,支撑板位于相邻两遮蔽外壳之间且可与遮蔽外壳相抵触,支撑板垂直于对接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尺寸大于两对接连接器位于两遮蔽外壳之间的塑胶部位的尺寸厚度和,从而使得同时插置的对接连接器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文档编号H01R13/74GK2840371SQ20052007593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6日
发明者万峰, 胡金奎, 张国华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