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713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推压型退卡机构的用户识别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具有推压型退卡机构的用户识别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一般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中,一个移动电话号码通常与一张用户识别(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对应,而移动电话使用者只有取得了SIM卡并与移动电话配合使用,才可使系统识别每个使用者,为SIM卡的对应使用者提供呼叫等服务,并作为通话和计费的依据。此外,SIM卡还是一种微处理芯片,它的存储空间可存储使用者在使用时使用的相关识别资料,用以备忘,例如个人电话簿、移动电话号码、通讯参数等。而SIM卡与移动电话的配合是在移动电话内设置与移动电话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用户识别卡连接器,SIM卡可抽取地插入用户识别卡连接器,并与卡连接器电性连接。现有的用户识别卡连接器有多种形式,如推拉(push-pull)型、扣合型及推压(push-push)型,其中,尤其以推压型应用较为广泛。
于2002年5月2日公开的美国专利第2002/0052132号揭示了一种具有心形槽的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该卡连接器由彼此扣合的屏蔽外壳与塑料壳体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若干导电端子和退卡机构组成。
所述退卡机构包括弹簧、滑块、跟随件及心形凸轮槽。其中,弹簧抵顶在滑块与塑料壳体之间,滑块滑动扣合于塑料壳体一侧,心形凸轮槽一体成型于塑料壳体上,跟随件一端枢接在滑块上,另一端活动容置于心形凸轮槽内并可沿凸轮槽的心形轨道往复运动。
所述滑块一侧有一固定柱,与塑料壳体对应之固定轴相配合,用以套设弹簧,滑块之另一侧底部有一竖直端面大致呈矩形平面的抵卡部,SIM卡在插入或者退出所述连接器时,SIM卡底端之一段与所述抵卡部相抵压,以带动滑块向后运动并压缩弹簧,未插入SIM卡时,所述抵卡部与塑料壳体之挡板相抵压。实验资料表明,弹簧每压缩2mm即可产生140-160g的力,当所述退卡机构于安装时,弹簧抵顶在滑块之一侧与塑料壳体后墙之间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故弹簧可产生较大之回复力作用于滑块上,由于滑块之抵卡部与塑料壳体之间为竖直抵压而非扣合,故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弹簧中部易弹起并带动滑块底部向上翘起而脱塑料壳体,从而导致组装失败,因此在进行所述用户识别卡连接器组装时,此退卡机构不易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能够顺利、便捷、稳固的完成滑块及弹簧的组装操作,从而使得整个卡连接器的组装简单、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供一SIM卡插接,包含一塑料壳体,两侧分别为侧墙,后侧为一后墙,一隔墙平行于侧墙设置,隔墙与一侧墙之间形成一心形凸轮槽,另一侧墙、后墙及隔墙之间形成一端子收容槽,以收容若干导电端子,心形凸轮槽末端向后墙方向设有平行的簧槽及滑块槽,弹簧槽后端靠后墙处设有一固定轴;一滑块,可沿滑块槽滑动,滑块一侧之前端设有一枢接孔,后端设有一固定柱,滑块另一侧设有一抵卡部,以抵住SIM卡;一跟随件,具有一连接部,连接部一端形成运动部,另一端形成固定部,运动部活动容置于心形凸轮槽内,固定部枢接于所述滑块之枢接孔;一弹簧,收容于塑料壳体之弹簧槽内,弹簧两端分别套设在滑块之固定柱及弹簧槽之固定轴上;及一屏蔽外壳,覆盖于塑料壳体上而围成一卡收容空间,供SIM卡从卡收容空间前端插入卡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有承接件,塑料壳体对应该承接件设有抵顶件,抵顶件并向下抵顶承接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的改进,所述塑料壳体于滑块槽前端设置一作为所述抵顶件的挡板,所述滑块于抵卡部下方向前凸伸设置一作为所述承接件的抵板,所述挡板向下与该抵块抵顶。
作为本实用新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的改进,所述滑块前端开设有一凹口,该滑块在凹口处形成所述承接件,所述塑料壳体之隔墙的末端具有作为抵顶件的凸部,该凸部向下嵌合于所述凹口内,并向下抵顶承接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在组装时,通过滑块之承接件与塑料壳体之抵顶件相互间之抵顶,使得滑块之底部不易翘起,从而顺利、便捷、稳固地定位于塑料壳体内,由此亦限制了一端套设于滑块之固定柱上的弹簧的弹起,从而该退卡机构稳固、成功地组装于该用户识别卡连接器中,组装十分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滑块位于滑块槽末端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滑块位于滑块槽前端并与挡板相抵压时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滑块、弹簧及跟随件组装于塑料壳体内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的立体图,显示用户识别卡尚未插入卡连接器。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的立体图,显示用户识别卡正在插入卡连接器中。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的立体图,显示用户识别卡固持于收容空间内。
图中各组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用户识别卡连接器,1.用户识别卡,2.塑料壳体,20.卡收容空间,21.隔墙,211.凸部,22.侧墙,221.凸块,23.后墙,232.固定轴,24.弹簧槽,25.滑块槽,26.挡板,261.凹槽,27.端子收容槽,28.侧墙,29.斜面板,281.凸块,282.突起部,3.屏蔽外壳,31.顶壁,311.挡片,313.平板,314.锯齿板,312.按压弹片,315.竖直板,316.水平板,32.侧壁,321.收容孔,33.侧壁,332.缺口,333.承接板,4.导电端子,41.接触部,5.退卡机构,6.滑块,61.固定柱,63.枢接孔,64.抵卡部,65.抵块,66.抵板,67.凹口,7.弹簧,8.跟随件,81.运动部,82.固定部,83.连接部,9.心形凸轮槽,91.凸轮,911.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推压型用户识别(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连接器100包括塑料壳体2、屏蔽外壳3、若干导电端子4及退卡机构5。如图5所示,塑料壳体2与屏蔽外壳3覆盖于塑料壳体2上而围成一卡收容空间20,SIM卡1可沿插卡方向D从卡收容空间20前端插入卡收容空间20后端并置于其内。
塑料壳体2两侧分别为侧墙22、28,后侧为一后墙23。一隔墙21平行于侧墙22设置,隔墙21与侧墙22之间形成一心形凸轮槽9。侧墙28、后墙23及隔墙21之间形成一端子收容槽27以收容若干导电端子4。隔墙21之末端有一作为抵顶件的凸部211。心形凸轮槽9中向上凸设一具有弧形面911的凸轮91(如图7所示)。塑料壳体2于心形凸轮槽9末端起向后墙23方向平行于侧墙22并行设置一弹簧槽24及一滑块槽25,弹簧槽24靠后墙23处设有一固定轴232,塑料壳体2于滑块槽25前端水平设置一作为另一抵顶件的挡板26,挡板26底部开设一凹槽261。侧墙22外设有若干凸块221且塑料壳体2另一侧之侧墙28外设有若干凸块281,以与屏蔽外壳3相扣合,侧墙28之前端具有突起部282。导电端子4具有接触部41可与SIM卡1电性连接。塑料壳体2之前端两侧各向前延伸形成一斜面板29,以引导SIM卡1从外部插入该卡连接器100。
屏蔽外壳3具有一顶壁31及沿顶壁31两侧向下垂直弯折的侧壁32、33。顶壁31于后部切割并弯折出一向下的挡片311。挡片311包含与顶壁31垂直的平板313及向内延伸并与平板313垂直的锯齿板314。当退出SIM卡1进行按压操作结束时,SIM卡1之底端与挡片311相抵压。顶壁31前部对应心形凸轮槽9一侧切割出一向下倾斜的按压弹片312。顶壁之前端延伸一对应心形凸轮槽9一侧向下垂直弯折的竖直板315,用以固持塑料壳体2,竖直板315的末端向外延伸并垂直于竖直板315形成一水平板316。侧壁32上对应于塑料壳体2之侧壁22之若干凸块221开设有若干收容孔321以供凸块221置入。侧壁33上亦对应于塑料壳体2之侧墙28之若干凸块281开设有若干收容孔(图中未示),以供凸块281置入。侧壁33之前端对应塑料壳体2之突起部282处有一缺口332,当屏蔽外壳3组装于塑料壳体2上时彼此对应相扣合。缺口332下方侧壁33之一段向内水平延伸并弯折成一承接板333,以承接塑料壳体2。
续请参阅图1,该退卡机构5包括滑块6、弹簧7、跟随件8及心形凸轮槽9。滑块6定位于滑块槽25中并可沿滑块槽25滑动。滑块6一侧之前端向下凹陷形成一枢接孔63,该侧后端有一固定柱61,弹簧7之两端分别套设在固定柱61及塑料壳体2之固定轴232上,并使弹簧7置于弹簧槽24内。滑块6之枢接孔63旁设有一凹口67,滑块并于该凹口67处形成一承接件,与隔墙21之末端的凸部211相对应(请参阅图3及图4),供作为抵顶件的凸部211嵌入并抵顶该承接件。滑块6另一侧设有一抵卡部64,抵住SIM卡1。抵卡部64下方向前凸伸一具有竖直面的抵块65,抵块65下方水平设置一作为另一承接件的抵板66,作为另一抵顶件的挡板26置于抵板66上并与抵块65相抵顶。跟随件8包含一连接部83、一运动部81形成于连接部83之一端并活动容置于心形凸轮槽9内,一固定部82形成于连接部83之另一端并枢接于所述滑块6之枢接孔63。心型凸轮槽9一体成型于塑料壳体2内。
请参阅图6及图7,当SIM卡1未插入时,所述抵块65与塑料壳体2之挡板26相抵顶(如图3示),SIM卡1置入所述卡连接器100时,SIM卡1底端之一段与所述抵卡部64相抵压,以带动滑块6向后运动并压缩弹簧7(如图2示)。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及图4,组装时,首先将滑块6置于滑块槽25的末端,再将滑块6沿滑块槽25滑动,至滑块6之作为一承接件的抵块65与塑料壳体2之作为一抵顶件的挡板26相抵压并且抵块65下方之抵板66与挡板26底部相应开设之凹槽261相嵌合,滑块6前端之凹口67与侧墙21之末端的凸部211相嵌合,该作为另一抵顶件的凸部211向下抵顶滑块6于凹口67处形成的另一承接件,故滑块6底部不易翘起,滑块6稳固地定位于塑料壳体2内。接着将弹簧7套设于固定轴232与固定柱61之间并置于弹簧槽24内,则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故弹簧7可产生回复力作用于滑块6上。跟随件8一端活动容置于心形凸轮槽9内,另一端枢接于滑块6之枢接孔63,此时由于滑块6稳固地定位于塑料壳体2内,由此亦限制了一端套设于滑块6之固定柱61上的弹簧7的弹起,从而该退卡机构5稳固、可靠地组装于该用户识别卡连接器100中,且组装十分方便。
请参阅图5、图6及图7,操作时,首先将SIM卡1置于卡收容空间20之前端,接着沿插卡方向D向前推动SIM卡1以进行第一段按压操作。此时,通过SIM卡1底端之一角与滑块6之抵卡部64之间的配合而带动滑块6沿滑块槽25向后运动,从而压缩弹簧7并带动跟随件8亦沿插卡方向在心形凸轮槽9内运动。当跟随件8之运动部81被凸轮91之弧形面911抵住时,整个退卡机构5相对塑料壳体2处于静止状态,通过与整个卡连接器100之间的配合,SIM卡1可固持于卡收容空间20内。最后,沿插卡方向D再次向前推动SIM卡1以进行第二段按压操作,此时,在跟随件8在心形槽9内沿插卡方向D之反方向的运动及弹簧7的弹性回复力下可将SIM卡1自固持位置往收容空间20之前端退出,由此实现SIM卡1与卡连接器100之间脱离配合而将SIM卡1从收容空间20内取出。
如上所述,该退卡机构5于组装时,由于滑块6下方之作为一承接件的抵板66与塑料壳体2之作为一抵顶件的挡板26底部相应开设之凹槽261相嵌合,该挡板26并向下抵顶抵板66,滑块6前端之凹口67与侧墙21之末端作为另一抵顶件的凸部211相嵌合,该凸部211向下抵顶滑块6于凹口67处形成的承接件,故滑块6之底部不易翘起,从而顺利、便捷、稳固地定位于塑料壳体2内,由此亦限制了一端套设于滑块6之固定柱61上的弹簧7的弹起,从而该退卡机构5稳固、成功地组装于该用户识别卡连接器100中,且组装十分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要求,故依法提出专利申请。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凡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案创作的精神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如将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退卡机构设计应用于其它类似存储卡连接器内等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供一SIM卡插接,包含一塑料壳体,两侧分别为侧墙,后侧为一后墙,一隔墙平行于侧墙设置,隔墙与一侧墙之间形成一心形凸轮槽,另一侧墙、后墙及隔墙之间形成一端子收容槽,以收容若干导电端子,心形凸轮槽末端向后墙方向设有平行之弹簧槽及滑块槽,弹簧槽后端靠后墙处设有一固定轴;一滑块,沿滑块槽滑动,滑块一侧之前端设有一枢接孔,后端设有一固定柱,滑块另一侧设有一抵卡部,以抵住SIM卡;一跟随件,具有一连接部,连接部一端形成运动部,另一端形成固定部,运动部活动容置于心形凸轮槽内,固定部枢接于所述滑块之枢接孔;一弹簧,收容于塑料壳体之弹簧槽内,弹簧两端分别套设在滑块之固定柱及弹簧槽之固定轴上;及一屏蔽外壳,覆盖于塑料壳体上而围成一卡收容空间,供SIM卡从卡收容空间前端插入卡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有承接件,塑料壳体对应该承接件设有抵顶件,抵顶件并向下抵顶承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其中,所述塑料壳体于滑块槽前端设置一作为所述抵顶件的挡板,所述滑块于抵卡部下方向前凸伸设置一作为所述承接件的抵板,所述挡板向下与该抵块抵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其中,所述滑块前端开设有一凹口,该滑块在凹口处形成所述承接件,所述塑料壳体之隔墙的末端具有作为抵顶件的凸部,该凸部向下嵌合于所述凹口内,并向下抵顶承接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其中,所述塑料壳体之前端两侧各向前延伸形成一斜面板,以引导SIM卡插入卡连接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其中,所述塑料壳体之侧墙外设有若干凸块,与屏蔽外壳之收容孔相扣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其中,所述滑块于抵卡部下方向前凸伸一具有竖直面的抵块,所述抵板水平设置于抵块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推压型用户识别卡连接器,包括一塑料壳体,塑料壳体的隔墙与一侧墙之间形成一心形凸轮槽,隔墙与另一侧墙之间形成一端子收容槽以收容若干导电端子,心形凸轮槽末端与后墙之间形成弹簧槽及滑块槽,以分别容纳弹簧及滑块,一跟随件设置于滑块与心形凸轮槽之间。滑块设有承接件,塑料壳体对应该承接件设有抵顶件,抵顶件并向下抵顶承接件,由此使组装时滑块之底部不易翘起,能够顺利、便捷、稳固的组装于滑块槽内。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882019SQ20062005352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4日
发明者苏育宏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