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板安装应用和电缆应用的连接器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502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板安装应用和电缆应用的连接器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连4妻器系(connector family ),其具有可在不同 应用中选4奪性使用的通用部件。
背景技术
当今存在用于各种应用的多种连接器。例如,连接器用于连接电路板、 连接电缆、连接电缆和电路板等。通常,每种类型的连接器被设计成用于专 门的应用,并且连接器的总体结构在指定的应用中用起来既配制得当又精简 高效。大多数应用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要求。因此,设计成用于板安 装应用的连接器最适于板安装应用的限制条件和性能要求。独立地,打算供 电缆应用的连接器最适于满足电缆应用的结构要求和性能要求。一旦为指定的应用而设计特定的连接器,就构造专用的工具来大量生产 该特定的连接器。通常,较之与传统的电缆连接器相关的工具,与传统的板 安装连接器相关的工具大不相同。因此,必须构造并维护单独的工具以用于 每种类型的连接器。用于每种类型的连接器的单独工具增加了与生产相关的 总成本。因此,对于连接器仍存在这样的需求,即,能容易地适用于多种应用, 比如具有多种信号触点和电力触点图形的板安装应用和电缆应用。 这一 问题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系而解决。发明内容一种连接器系,包括中心壳体,该中心壳体具有连接器接合面和板安装 接口。触点保持在中心壳体内。外壳成形为装配在中心壳体上并且至少部分 地包围板安装接口。该外壳具有构造成与电缆连接的电缆接口。触点、中心 壳体和外壳根据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中预期的一个应用而以不同的第 一结 构和第二结构使用。在第一应用中,外壳安装在中心壳体上以形成第一结构,而在第二应用中,外壳移除以将板安装接口暴露在中心壳体上以形成第二结构。


现将通过参照附图的实例描述本发明,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形成的电缆组件的正面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缆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形成的电缆触点的立体图;图4是压接在钢缆上的图3的电缆触点;。图5是利用在图1的电缆组件中的中心壳体的顶视图;图6是图5的中心壳体的底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替换实施例形成的具有压合尾部的电力触点的 立体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供使用的焊接尾部的电力触点 的立体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替换实施例形成的具有触点图形(contact pattern)的中心壳体;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 一个实施例的板安装应用中的中心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总地涉及具有多个单独部件的连接器系。这些部件以不 同的组合和触点图形来连接,依预期的应用而定。单个连接器系可支持两种 或更多的应用。在下文中描述的一些实施例中,示范性的应用包括板安装和 电缆组件,但也可用于其它应用。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系包括通用的具 有可移动外壳(图1和2)的中心壳体(图1、 2、 5、 6、 9和10),和不同 组的信号触点和电力触点(图1至10)。应该理解,图1至10中的部件形成 了各个连接器系的组合,无需全部用于形成单个连接器系。图1示出了由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连接器系形成的、装配成用于电 缆应用的电缆组件。电缆组件10包括中心壳体12 (也称为头部),该中心壳 体12保持在由上半壳16和下半壳18形成的外壳14中。上半壳16和下半 壳18在接缝20处相连接,以部分地围住中心壳体12。中心壳体12包括引 导部22,该引导部外露且从外壳14的前侧24伸出。外壳14还包括后表面或电缆接口 26,其被构造成分别接纳电力和信号线或电缆28和30。上半壳 16和下半壳18包括贯穿其中的开口 32,用以与固定柱34 (attachmentpost) 对准并接收之,该固定柱34形成于中心壳体12上并从该中心壳体12上下 延伸。螺钉36可靠地使上半壳16和下半壳18—起保持在中心壳体12上。 外壳14的相对端包括具有贯穿开口 40的保持容座38,其被构造成接纳紧固 件来保持具有接合连接器的电缆组件10。中心壳体12包括在连接器接合面42上敞开的内腔44。该内腔44被共 同限定中心壳体12的外封壳的顶壁46、底壁48和端壁50所包围。对准槽 52设在内腔44的相对端,以在接合操作中接收销,以便使电缆插头组件10 与接合连接器正确对准。内腔44具有内部轮廓并且通过后壁54而闭合,该 后壁54以理想的预定触点图形分别保持电力触点56和信号触点58。电缆组件、中心壳体以及触点的示范性替换结构已在2004年12月23 曰递交的、序列号为NO.il/022528且名称为"电连4妻器和后壳"的共同待 审申请中描述,该申请的全部主题在此完全引用作为参考。图2示出了图1中电缆组件IO的分解图。上半壳16和下半壳18已分 开,以更好地示出独立的部件。中心壳体12的顶壁46、底壁48和端壁50 大致是平面的,以形成矩形块状的外封壳。固定柱34分别从顶壁46向上延 伸和/人底壁48向下延伸。固定柱34与上半壳16和下半壳18中的开口 32 相对准。上半壳16和下半壳18具有基本上彼此成镜像的内部功能部件。因 此,未详细地示出上半壳16的内部。上半壳16和下半壳18中的每一个包 括前侧24、侧面60和后壁62。后壁62包4舌成形为4妾纳相应的电力和4言号 线或电缆28和30的凹槽部分或开口 64、 66。延长支架68位于每个上半壳 16和下半壳18内。延长支架68包括弯曲的导线间隙槽(cured wire clearance slot) 70。当上半壳16和下半壳18连接在一起时,凹槽部分64和导线间隙 槽70分别形成了适当地定位电力和信号电缆28和30的凹穴。下半壳18包括在箭头C的方向上以横列排列的多个组织元件 (organizing element) 71。组织元件71包4舌交替的终端支4乇元件78和端子 保持元件72。相似的组织元件列形成在上半壳16中。上半壳16中的端子支 托元件78和端子保持元件72与下半壳18中相同的组织元件横向错开。也 就是说,下半壳18中的每个端子支托元件78与上半壳16中的一个端子保 持元件72垂直对准,并且与上半壳16中的端子支托元件78横向错开。对于端子保持元件72,存在同样的关系。图3示出了保持在图1的中心壳体12中的电力触点56的立体图。电力 触点56可由整体的块材冲压而成。电力触点56包括U形体202,其包括平 行对齐的侧部204。每个侧部204包括一 系列从中向前延伸且彼此对准的触 点梁206至208。相对的触点梁206至208通过间隙210而分开。U形体202 在基部212与扩口的导线压接元件(wire crimping element) 214 —体形成。 导线压接元件214包括侧面216,该侧面216是分开的以在其间形成导线保 持区域218 。基部212还与具有相对支腿222的绝缘压接元件220 —体形成, 当导线或电缆的导电部安置在导线保持区域218的内部时,该相对支腿222 被构造成包巻导线或电缆上的绝缘材料。图4示出了图3中的电力触点56,导线可靠地压接在其中。如图4所 示,导线压接元件214的侧面216弯曲,直到可靠地接合并保持电力电缆226 的导体224。支腿222也紧紧地包巻和牢靠地接合电力电缆226上的绝缘体 228。图5示出了根据理想应用和触点图形而形成的中心壳体112的立体图。 中心壳体112包括限定内腔144的顶壁146、底壁148和端壁150。后壁154 包括多个分别从中贯穿而形成的信号触点开口 182和电力触点开口 184。在 图5的实例中,信号触点开口 182以4x6的图形排列,并且每个信号触点 开口 182中可靠地保持着独立的信号触点158。在图5的实例中,触点结构 设有一组以4x6的图形形成的信号触点158、 一对^1在一侧上的电力触点 156以及i殳在相对侧上的四个电力触点156。应该理解, 一个或多个电力触 点156可代表接地触点,并且可使用更多的或更少的电力触点156和信号触 点158。顶壁146和底壁148分别包括一系列线条147和149。线条147和149 代表虚拟的模块分界线,其指示放入模制工具中的单独模具插件,以限定信 号触点开口 182和电力触点开口 184的各图形。线条147和149不代表中心 壳体112的结构面。例如,单独的电力触点模具插件可装入参考标号190和 192表示的每个部分的才莫制工具中。工具插入部190对应于电力触点开口 184,而工具插入部192对应于信号触点开口 182。工具插件的组合和结构可 以根据意欲使用中心壳体112的特定应用而变。图6示出了图5中的中心壳体112的背面立体图。中心壳体112包括大致为平面的板安装4姿口 194。信号触点开口 182和电力触点开口 184从内腔 144 (图5)通过后壁154而延伸到板安装接口 194。在图6的实例中,电力 触点156和信号触点158 (图5)分别包括从板安装接口 194伸出的电力触 点尾部196和信号触点尾部198。电力触点尾部196和信号触点尾部198被 构造成如"针眼"的销,以压力配合到电路板(例如,印刷电路板)内的孔 (例如,通道)中。在图6的实例中,每个电力触点156 (图5)包括与之 一体形成的一组八个电力触点尾部196,尽管也可使用更多的或更少的触点 尾部196。每个信号触点158 (图5)包括相应的/人板安装接口 194延伸出的 单个信号触点尾部198,尽管也可以与每个信号触点158—起使用多于一个 的信号触点尾部198。中心壳体112还包括卡锁开口 186,该卡锁开口 186贯穿中心壳体112 且紧邻相对端壁150。卡锁开口 186接纳卡锁元件188,该卡锁元件188被 构造成与设在装有中心壳体112的电路板上的配合的卡锁构件卡扣接合。与 图5相似,图6示出了分开工具插入部190和192的线条147。线条147可 以不必出现在 一次模制成型的中心壳体112上。图7示出了保持在图5和图6的中心壳体112中的电力触点156。电力 触点156包括具有侧部304的U形体部302,侧部304彼此平行且分离地形 成。侧部304的前纟彖305与接触梁306至308 —体形成。接触梁306至308 通过间隙310彼此分离。侧部304还包括后缘307,触点尾部196从其中延 伸。在图7的实例中,"针眼"状触点尾部196与电力触点156 —体形成, 在该处,触点尾部196与从平行的侧部304延伸的两平行列对准,尽管可设 有更多的或更少的触点尾部196。图8示出了可用于板安装应用的电力触点456的替换实施例。电力触点 456包括具有平行且分离开的侧部404的U形体402。侧部404分别具有前 缘405和后缘407。每个侧部404的前缘405与一系列接触梁406至408 — 体形成,每个接触梁具有外端部411。接触梁406至408通过间隙410而分 离。后缘407与销触点尾部(pin contact tails ) 496 —体形成,该销触点尾部 496被构造成焊接在电路板内的通道中。销触点尾部496具有均一的正方形 的横截面,并且排列在从相应的侧部404向下延伸的平行列中。图9示出了安装在电路板500上的图3和图4的中心壳体112。当安装 在电路板500上时,板安装接口 194可靠且直接地与电路板500的表面相邻接。在图9的板安装应用中,外壳14 (图1 )被整个移除,并且一组电力触 点156和信号触点158装在中心壳体112中,该中心壳体112具有#1构造成 将被板安装(例如,压力配合、焊接等)的触点尾部。图10示出了根据可替换的实施例所形成的中心头部612。中心头部612 包括不同的触点图形,使得信号触点658全部在一端对准在由支架657所表 示的部分中,而电力触点656全部在相对端对准在由支架655所表示的通用 部分中。作为实例,图10的结构可代表以4x 8的图形排列的32个信号触 点和8个电力触点。已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多种连接器系,在这些连接器系中,可以化将通 用的中心壳体用于不同的应用,比如板安装应用和电缆组件应用。为用于板 安装应用,通用的中心壳体载有具有构造成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触点尾部的信 号触点和电力触点的理想图形。通用的中心壳体随后直接在形成于中心壳体 后表面上的电路板接口安装在电路板上。当用于电缆组件应用时,通用的中 心壳体载有不同组的触点,即被构造成直接连接到触点和信号线上。中心壳 体随后被装入形成电缆连接器外部壳体的外壳中。触点和外壳也接合电缆, 以提供应变消除的功能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系,包括中心壳体(12,112),该中心壳体具有连接器接合面(42)和板安装接口(194);以及,保持在中心壳体中的触点(56,58;156,158),其特征在于外壳(14)成形为装配在中心壳体上且至少部分地包围板安装接口,并且该外壳具有构造成与电缆连接的电缆接口(26),其中所述触点、中心壳体和外壳根据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中预期的一个应用而以不同的第一和第二结构使用,在第一应用中,所述外壳安装在中心壳体上以形成第一结构,而在第二应用中,所述外壳移除以将板安装接口暴露在中心壳体上而形成第二结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系,其中,所述中心壳体包括通向所述 连接器接合面的内腔(44, 144),该内腔具有保持所述触点(156, 158 )的 后壁(54, 154),所述触点包括从板安装接口伸出的触点尾部(196, 198)。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系,其中,所述连接器接合面和板安装 接口位于中心壳体的相对的前侧和后侧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系,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具有贯穿的开 口 (64, 66)的后壁(62),该后壁被构造成覆盖所述板安装接口并接合所 述电缆,以緩和应变。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系,其中,所述触点包括每一触点具有 导线压接元件(214)的第一组触点(56, 58)和具有触点尾部(196, 198 ) 的第二组触点(156, 158),设在中心壳体中的该第一组触点用于第一应用 而不是第二应用,设在中心壳体中的该第二组触点用于第二应用而不是第一应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系,其中,所述第一应用构成了电缆组 件,而所述第二应用构成了板安装。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系,其中,所述中心壳体包括具有后壁 (54, 154)的内腔(44, 144),该后壁具有触点保持开口 ( 182, 184),所述触点保持开口被分别模制成对应于第 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不同的第 一 图 形和第二图形的一个。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系,其中,所述中心壳体具有既用于第一应用又用于第二应用的通用外封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系,其中,所述连接器接合面包括具有 内部轮廓的内腔(44, 144),该内腔通用于分别构成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 电缆组件和板安装连接器的接合连接器。
全文摘要
一种连接器系包括具有连接器接合面(42)和板安装接口(194)的中心壳体(12,112)。触点(56,58;156,158)保持在中心壳体中。外壳(14)成形为装配在中心壳体上且至少部分地包围板安装接口。外壳具有构造成与电缆连接的电缆接口。触点、中心壳体和外壳根据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中预期的一个应用而以不同的第一和第二结构使用。在第一应用中,外壳安装在中心壳体上以形成第一结构,而在第二应用中,外壳移除以将板安装接口暴露在中心壳体上而形成第二结构。
文档编号H01R13/514GK101336500SQ200680051974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9日
发明者戴维·A·特劳特, 理查德·N·怀恩, 迈克尔·A·布兰奇菲尔德 申请人:泰科电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