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612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与不同应用的连接器连接的具有 兼容性的电连接器。背景4支术
符合Serial ATA标准的Seria ATA连接器普遍广泛应用在桌上型电脑,比如 主板向HDD传输信号、从计算机的电源部供应器向HDD传输电源或外置HDD与计算 机间的电源和信号传输。当SerialATA连接器作为外部连接应用(external SATA 简称eSATA)时,通常被设计为具有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或者 用于不同电压电源传输的电源端子。但是,在一些传输信号的应用中需要与电源 端子结合使用,但是没有满足这种使用的连接器。所以,需要提供这种兼容电源 端子的电连接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良,以适应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兼容不同配对连接器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本体、 若干第一端子和一组第二端子,所述本体包括上壁、与上壁相对的下壁及连接上 壁与下壁的一对侧壁,所述上壁、下壁及侧壁围成一收容空间;若干第一端子组 装于本体的上壁;第二端子组装于本体上;每一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包括对接部、 固定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于本体的中间部及适于与所述电气元件电性连接的尾 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对接部延伸出上壁的内表面并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可用 以与第二对接连接器相配接,所述第二端子的对接部延伸出本体的外表面而与所述第一端子一起可用以与第一对接连接器相配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可采用另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其包括板端连接器和与板端连接器对接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一绝 缘本体,绝缘本体上设置了一舌部,所述插头连接器亦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 本体形成有与板端连接器的所述舌部相配接的收容空间,所述板端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还具有形成于所述舌部两侧的一对对接滑道,所述舌部及组装于其内的导电
元件与所述对接滑道共同形成一 eSATA插座接口 , 一对电源端子设置于所述对接 滑道,所述插头连接器为一与所述eSATA插座接口配接的eSATA插头,其绝缘本 体两侧形成有与插座连接器的该对电源端子配接的一对电源端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功效另外加设一组电源端子具有与不同
应用的连接器连接的兼容性。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合图。
图2至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4至图5是本发明未显示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6至图7是图1所示板端连接器沿A-A线和B-B线的剖视图。
图8至图12是插头电连接器沿图1和图2中C-C线至G-G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沿H-H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电连接器为电连接器组合300 中的插头连接器100,该电连接器组合300还包括与插头连接器100配合的对 接板端连接器200 (第一对接连接器)。
请参照图4至图5,插头连接器100包括第一本体2、组装至第一本体2 的导电元件(本实施方式中为若干端子4)、安装至第一本体2并为端子4的 尾部提供支撑的隔板5、与端子4在隔板5上焊接的线缆(未图示),及将第一 本体2、端子4与隔板5遮盖的导电壳体3。板端连接器200包括第二本体6、
子7 ),及遮盖第二本体6和端子7的遮蔽壳体8。
请参照图4至图5,并结合图8至图12,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一本体2 形成有上壁21、与上壁21相对设置的下壁22及连接上壁21与下壁22的一 对侧壁23。侧壁23上设置有一对前端突然变细的导引柱230用以引导插头连 接器100插入板端连接器200。每一导引柱230与上壁21的上表面共面,并 且与下壁22的底面间隔一段距离。上壁21、下壁22与侧壁23共同围设形成一矩形收容空间20。
上壁21设有若干自内表面向上凹进形成并与收容空间20连通的第一通道 218,及自上表面向下凹进形成并与第一通道218相对设置的一对笫二通道 214。该对第二通道214分别部分凹入一对侧壁23,且不与收容空间20连通。 上壁21上形成有一块长方形平台211,平台211比上壁21上表面高并超出上 壁21的后边缘一段距离以形成一伸长部216。伸长部216开设有与第一通道 218对齐排列的槽以形成若千个肋条2160。平台211的外侧边缘在横向方向(即 端子4排列方向)与第二通道214相距一段距离。平台211的前端上表面向下 凹进形成第一凹口 210。一对第一凸块212设置于第一凹口 210的相对的两侧。 平台211中部设有一对与外侧相连通的第一槽2110。平台211的后方并邻近 上壁21的后缘形成了第一突起217。上壁21的后部设有两对狭缝215,其中 一对邻近平台211的后缘,另一对由第二通道214凹陷形成。下壁22设有与 上壁n的第一凹口 no和第一凸块212相对应的第二凹口 220和第二凸块 222。下壁22对应设有一对第二槽2210、 一对第三槽2212及第二突起227。
插头连接器100的端子4由若干第一端子41及位于第一端子41外侧用以 传输电源的第二端子42 (亦可称电源端子)组成。第一端子41由传输信号的 两对差分对端子与位于每对差分对端子侧的三个接地端子组成。每一端子4 包括弯曲的对接部40、尾部44及连接对接部40与尾部44的中间部43。每一 中间部43设有一对第一倒刺45及与第一倒刺45间隔^没置的第二倒刺46。第 一端子41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二端子42与其邻近的第一端子41间的间距大 于第一端子41间的间距。此外,第一端子41与第二端子42的对接部40弯曲 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第一端子41的对接部40向下弯曲,而第二端子42 向下弯曲。
当组装至第一本体2时,第一、第二端子41、 42分别插入第一、第二通 道218、 214,第一端子41的对接部40暴露于收容空间20,而第二端子42 的对接部40暴露于第二通道214外并超出上壁21的上表面。中间部43的第 一倒刺45与第一、第二通道218、 214相干涉以固定端子4于第一本体2。尾 部44延伸出第一本体2的后表面。此外,第二端子的工作电压为5伏。在其 它实施例中,第二端子的工作电压也可以为其它值。
隔板5包括基部50、自基部50向后延伸的板部53及自基部50向前延伸的一对臂部52。若干第一通孔500贯穿基部50并与第一通道218呈直线排列, 若千第二通孔502贯穿基部50并与第一本体的第二通道214呈直线排列。板 部53的一面设有与第一、第二通孔500、 502相连通的若干第一、第二通道 531、 532。每一臂部52包括面积较大并具有导引肋5210的第一臂部521及竖 直方向上与第一臂部521对齐的第二臂部522。
当隔板5组装于第一本体2时,臂部52的导引肋5210沿狭缝215滑动, 第一本体2的后端夹置于隔板5的一对臂部52之间。第一、第二端子41、 42的尾部44对应插入第一、第二通孔500、 502,第二倒刺46与第一、第二 通孔500、 502干涉配合,以提高端子4与隔板5之间配合的稳定性。隔板5 组装于第一本体2后,第一、第二端子41、 42的尾部44位于隔板5的板部 53的对应的第一、第二通道531、 532。在板部53区域,线缆的导线(未图示) 焊接于端子4。因而,隔板5具有整理并排列端子4的尾部44,以方便其后的 焊接的功用。为提高隔板5与第一本体2之间结合的稳定性,隔板5设有若干 槽道54以收容对应的肋条2160(请参照图12与图13)。
插头连接器100的导电壳体3包括第一壳体31及与第一壳体31啮合以共 同屏蔽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二壳体32。第一、第二壳体31、 32包括U型的第 一、第二前部310、 320及较第一、第二前部310、 320宽长的U型第一、第二 后部312、 322。第一、第二前部310、 320设有与第一本体2的第一、第二槽 2110、 2210相对应的第一、第二切口 311、 321及从前面一部分裂开、收容于 第一本体2的第一、第二凹口 210、 220并由第一、二凸块212、 222定位的第 一、第二弹性片313、 323。第一前部310的一对竖直侧缘317分别遮盖平台 211的侧缘,竖直侧缘317的后端插入狭缝215以保持第一壳体31于第一本 体2。第二前部320的一对竖直侧缘327分别遮盖第一本体2的侧壁23。第一、 第二后部312、 322设有矩形第一、第二窗部318用以收容第一本体2的第一、 第二突起217、 227,以定位第一、第二壳体31、 32于第一本体2。第一后部 312的每一竖直侧缘314形成一对楔316,第二后部322的每一竖直侧缘324 形成一对切口 326用以收容楔316,以于第一、第二壳体31、 32之间形成可 靠接触。第二壳体32于第二后部322后端形成应力释放装置325用以紧抓线 缆,以转移线缆所受应力。
请参照图4、图5并结合图6与图7,板端连接器200的第二本体6包括主体部60、自主体部60向前延伸的舌部62及连4妄于主体部60的两侧并位于 舌部62的相对两侧的一对侧部64。每一侧部64 i殳有超越主体部60的前表面 的第一 U型部641、连接主体部60的中间部643及延伸出主体部60的后表面 的第二L型部642。所述第一U型部641内侧形成板端连接器200的对接滑道, 可方便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二端子42插入。若干第一通道600贯穿主体部60, 一对第二通道64G贯穿侧部64的中间部643。舌部62设有若干具有不同长度 的第一收容通道620。 一对第二收容通道644设于侧部64的第一 U型部641 的上部。也就是说,第一、第二收容通道620、 644于竖直方向被安排于不同 的平面内。 一对矩形凸块6420分别形成侧部64的第二L型部642的上表面。 每一侧部64的外周设有一槽645。数个凸肋65自侧部64的中间部643的底 缘向前延伸并与第一U型部641形成位于两者间的缺口 650。
板端连接器200的端子7由若干第一端子71与一对第二端子72组成。第 一端子71具有结构相同、用于传输信号的两对差分对端子及位于每对差分对 端子两侧的三个接地端子。第二端子72 (亦可称电源端子)位于第一端子71 外侧,具相对第一端子71较大的尺寸并用以传输电源,并位于相对第一端子 71较高的水平面内。每一端子7包括对接部70、自对接部70延伸的干涉部 73及自干涉部73向下弯曲而后水平延伸的焊接部74以焊接于印刷电路板9。
当端子7组装至第二本体6时,端子7插入第一、第二通道600、 640, 对接部70对应放置于第一、二收容通道620、 644,干涉部73与第一、第二 通道600、 640相啮合以固定端子7于第二本体6。组装后,第一端子71的接 地端子放置于较差分对端子靠前的舌部62处以提供可靠的信号传输。
板端连接器200的遮蔽壳体8呈U型,包括顶壁80、与顶壁80相对的底 壁81及自顶壁80向下延伸的一对侧壁82。顶壁80设有一对第一弹性指800 与用以收容凸块6420以定位遮蔽壳体8于第二本体6。底壁81对应第一弹性 指800处设有一对第二弹性指810,底壁81的后缘插入第二本体6的缺口 650。 每一侧壁82形成一压片820用以锁入侧部64的槽645内以固定遮蔽壳体8。 每一侧壁82设有固持脚822以定位遮蔽壳体8于印刷电路板9。若干弹片83 由顶壁80、底壁81及侧壁82的前边缘竖直向外弯折形成,每一弹片83形成 有隆起830以在板端连接器200安装于面板时增加弹片83抵压面板的弹性力。
请参照图1至图3并结合图13,当插头连接器100与板端连接器200配
接时,插头连接器100的导引柱230沿板端连接器200的侧部64的第一 U型 部641滑动以导引插头连接器100进入板端连接器200。插头连接器100的收 容空间20会收容板端连接器200,板端连接器200的第一端子71的对接部70 与暴露于收容空间的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一端子41的弯曲状对接部40相配 接,板端连接器200的第二端子72的对接部70与延伸出上壁21的上表面的 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二端子42的弯曲状对接部40相配接。第一和第二前部 310、 320会对应插入遮蔽体8的顶壁80和底壁81与舌部62之间形成的空间 内,第一和第二弹性指800、 810压入第一与第二切口 311、 321及第一本体 2的第一与第二槽2110、 2210。同时,第一与第二弹性片313、 323 ^J氐压顶壁 80和底壁81的内表面以增加导电壳体3与遮蔽壳体8之间的固持力。
当插头连接器100与另一板端连接器(未图示,第二对接连接器),该板端 连接器具有与板端连接器200相同的尺寸却不具有第二端子72,配接时,插 头连接器100的第二端子42会闲置(即不与任何元件电性配接)。亦即,插头 连接器IOO可以兼容两种不同的板端连接器。
当然,板端连接器200亦可兼容具相同尺寸带有第二端子或不具第二 端子两种不同的插头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电气元件,并能适于与第一对接连接器、第二对接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相配接,以形成对接连接器与电气元件之间的电性连接,该电连接器包括本体、若干第一端子和一组第二端子,所述本体包括上壁、与上壁相对的下壁及连接上壁与下壁的一对侧壁,所述上壁、下壁及侧壁围成一收容空间;若干第一端子组装于本体的上壁;第二端子组装于本体上;每一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包括对接部、固定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于本体的中间部及适于与所述电气元件电性连接的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对接部延伸出上壁的内表面并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可用以与第二对接连接器相配接,所述第二端子的对接部延伸出本体的外表面而与所述第一端子一起可用以与第一对接连接器相配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二端子组装 于本体的一个侧壁。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上壁设有若 干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通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侧壁设有与 本体的外表面相连通、与所述第一通道间隔设置以收容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通 道。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传输电源, 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以差分对的形式排 布,所述接地端子位于每对信号端子的两侧。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对接部向 内弯曲以伸入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二端子向外弯曲以延伸出本体的外表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导电壳体以遮盖 并屏蔽第一、第二端子,所述导电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与第一壳体配合的第二 壳体,所述第二端子的对接部暴露于导电壳体外。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组 装于本体的隔板以排布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的尾部以方便与所述电气元件电性连接。
9.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板端连接器和与板端连接器对接的插头连接 器,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上设置了一舌部,所述插头连接 器亦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形成有与板端连接器的所述舌部相配接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还具有形成于所述舌部两侧的一 对对接滑道,所述舌部及组装于其内的导电元件与所述对接滑道共同形成一 eSATA插座接口, 一对电源端子设置于所述对接滑道,所述插头连接器为一与所 述eSATA插座接P配接的eSATA插头,其绝缘本体两侧形成有与插座连接器的该 对电源端子配接的 一 对电源端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为各自 分离的端子,插座连接器的具有所述舌部、对接滑道的绝缘本体为一件式结 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本体、若干第一端子和一组第二端子,所述本体包括上壁、与上壁相对的下壁及连接上壁与下壁的一对侧壁,所述上壁、下壁及侧壁围成一收容空间;若干第一端子组装于本体的上壁;第二端子组装于本体上;每一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包括对接部、固定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于本体的中间部及适于与所述电气元件电性连接的尾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对接部延伸出上壁的内表面并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可用以与第二对接连接器相配接,所述第二端子的对接部延伸出本体的外表面而与所述第一端子一起可用以与第一对接连接器相配接。
文档编号H01R27/00GK101197483SQ200710166619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5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