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038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电性连接电子元件至电路板的电 连接器。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手机、PC、 PDA等),随着科技 的发展,人们对这些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在手机中增加照相功能, 相应地,将电子元件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相关的电连接器, 一般包括金属壳体、分别置于金 属壳体两相对侧壁的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相组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覆于 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金属壳体由金属板经沖压折弯成矩形状,包括底壁及 自底壁的四周垂直向上延伸的四侧壁。
然而,上述电连接器在生产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由于金属壳体是由 金属板冲压折弯而成的,而金属材料一般硬度较大,因此,在生产时,要将其 折弯成很规则的矩形状,即,使金属壳体的底壁和四侧壁保持很好的垂直度是 极其困难的,进而,影响到金属壳体尺寸的精度以及整个电连接器稳定地电性 性能。
鉴于以上弊端,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 的缺陷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精确且电性连接良好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 连接电子元件至电路板,至少包括金属壳体、分别置于金属壳体两相对侧壁 上的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相组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 蔽壳体。金属壳体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四周垂直向上延伸的四侧壁,其中底壁和 侧壁之间设有开孔。
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相关的电连接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以
下有益效果该电连接器侧壁和底壁之间设有开孔,如此,在成型时,开口处 没有金属材料,因此,可以很容易将金属板折弯成矩形,且尺寸精确,提高了 产品电性性能地稳定。
图l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导电端子已与绝缘本体组装 在一起。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组合图,其中遮蔽壳体尚未组装。 图3是图l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l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l,用于电性连接电子元件(未 图示)至电路板(未图示),包括金属壳体IO、组装于金属壳体10两相对侧壁的 一对绝缘本体20,与绝缘本体20相组装的若干导电端子30、以及置于绝缘本体 20上的遮蔽壳体40。金属壳体IO,是由金属板冲压折弯而成,整体呈矩形,包括底壁(未标示) 及自底壁四周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IOO、第二侧壁102,以及由上述第一侧 壁IOO、第二侧壁102和底壁形成的收容空间104。电子元件就收容于该收容空间 104内,其中、第一侧壁100设有向收容空间104延伸的弹片1002,第二侧壁102设 有第一通孔1022和第一配合孔1024,其中上述第一通孔1022和第一配合孔1024 呈上下两排设置,相邻的第一侧壁100和第二侧壁102之间分别设有缝隙106,第 一侧壁IOO、第二侧壁102与底壁之间分别设有开孔108,以加强金属壳体10的弹 性,并保证金属壳体10第一侧壁100和第二侧壁102与底壁之间良好的垂直度, 且第二侧壁102的两侧端还设有朝向收容空间104方向延伸的卡持部1026,该卡 持部1026大致与第二侧壁102表面呈垂直设置,当绝缘本体20和遮蔽壳体40依次 组装于金属壳体10上后,该卡持部1026卡持于绝缘本体20和遮蔽壳体40的两端, 以加强其与金属壳体10之间的紧密性,此外,第一侧壁100和第二侧壁102分别 设有与侧壁表面垂直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焊接片1004、 1028,当该电连接器l组 装好后,可通过这些焊接片1004、 1028将电连接器1焊接于电路板上。绝缘本体20,呈纵长状,由绝缘材料制成,置于金属壳体10第二侧壁102上, 并对应于金属壳体10第一通孔1022和第一配合孔1024位置分别设有第二通孔 200和凸柱204,其中第二通孔200于厚度方向贯穿绝缘本体20 。导电端子30,与绝缘本体20注塑一体成型,其包括注塑于绝缘本体20内且沿 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部(未标示)及分别自竖直部两端向远离竖直部的方向延 伸的焊接部302和接触部304,其中焊接部302与竖直部大致呈直角关系,且与金 属壳体10上的焊接片1004、 1028位于同一水平面,而接触部304则与竖直部呈一 定夹角,并在电子元件的作用下,于竖直方向发生弹性变形。遮蔽壳体40,覆于绝缘本体20上,大致呈L形,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 部402及与上述水平部402垂直的垂直部404,水平部402末端设有若干与电路板 连接的焊接点4020,垂直部404对应于金属壳体10第一通孔1022和第一配合孔 1024位置分别设有第三通孔4042和第二配合孔4044,其中第二配合孔4044与绝 缘本体20的凸柱204配合,垂直部404的两端部还设有与金属壳体10连接的卡持 片4040,该垂直部404进一步还包括自垂直部404和水平部402的连接处向金属壳 体10的收容空间104延伸的第 一抵持片4046和分别位于第 一抵持片4046两侧的 第二抵持片4048 ,上述第 一抵持片4046和第二抵持片4048与金属壳体10的弹片 1002共同作用,以将电子元件固持于金属壳体10中。该电连接器1进一步还包括依次穿过金属壳体10的第一通孔1022、绝缘本体 20的第二通孔200,以及遮蔽壳体40的第三通孔4042的定位元件(未图示),在 本实施方式中,该定位元件是一个定位棒50,以将该电连接器l组装在一起。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l的组装过程首先将金属板折弯成矩形,使 其第一侧壁100和第二侧壁102与底壁呈垂直设置,接着将与导电端子30注塑一 体成型的绝缘本体20以及遮蔽壳体40依次置于金属壳体10的第二侧壁102上,并 使绝缘本体20上的凸柱204与金属壳体10的第一配合孔1024和遮蔽壳体40的第 二配合孔4044配合,此时,金属壳体10第二侧壁102两侧的卡持部1026将卡持住 绝缘本体20和遮蔽壳体40,然后,将定位棒50依次穿过金属壳体10的第一通孔 1022、绝缘本体20的第二通孔200,以及遮蔽壳体40的第三通孔4042,并通过干 涉作用使其贯穿在一起,接着将遮蔽壳体40用激光焊接的方式通过卡持片4040 而与金属壳体10焊在一起,至此,整个电连接器l组装完毕,最后,将电子元件 置于金属壳体10的收容空间104内,并通过金属壳体10上的弹片1002和遮蔽壳体 40上的第一抵持片4046和第二抵持片4048的弹力将其固持,再将该组装好的电 连接器l置于电路板上,并通过金属壳体10上的焊接片1004、 1028、导电端子30
的焊接部302,以及遮蔽壳体40的焊接点4020而将电连接器1焊接于电路板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30与绝缘本体20是注塑一 体成型的,然而,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如果二者采用插入式的配合方式,也是 可以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通孔以及贯穿通孔的定位棒50均是截面 为圆形形状,于其他实施方式中,采用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金属壳体IO底壁和第一侧壁IOO、第二侧壁102之间 分别设有开孔108,因此,在折弯金属板呈矩形时,开孔处没有材料,且金属材 料具有一定的韧性,所以,很容易的可以将其折弯成矩形,且使得底壁和第一 侧壁IOO、第二侧壁102保证良好的垂直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尺寸精度及稳 定地电性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 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组装于金属壳体两相对侧壁的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导电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其中,金属壳体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四周垂直向上延伸的侧壁,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壳体底壁和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开孔。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相邻的侧壁 之间设有缝隙。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绝缘本体, 以及遮蔽壳体相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还包 括干涉贯穿于上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的定位元件。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和遮蔽壳体分 别于第 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上方设有贯穿金属壳体和遮蔽壳体的第 一配合孔和第 二配合孔。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于上述第一配 合孔和第二配合孔对应位置设有凸柱。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的一对相对侧 壁的两侧端设有卡持部。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竖直方 向延伸的竖直部以及自竖直部的两端分别向远离竖直部的方向延伸的焊接部和 接触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至少有一对相 对侧壁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远离侧壁的焊接片。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上的焊接片 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电子元件至电路板,包括金属壳体、组装于金属壳体两相对侧壁的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金属壳体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四周垂直向上延伸的侧壁,其中侧壁与底壁之间分别设有开孔,如此,便于产品在成型时将金属壳体折弯成矩形,且提高了产品尺寸的精度及电连接器稳定的电性性能。
文档编号H01R12/71GK201029189SQ200720034228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日
发明者马文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