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065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钮扣状电池用连接器。背景技术
钮扣状电池呈圆盘状,常用于如计算机之类的电子设备以提供附加电源 或辅助电源。虽然市场上有各种不同尺寸的钮扣电池,但他们大部分的尺寸 都非常小。钮扣电池主要有上、下两个表面分别作为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 极还延伸至钮扣电池的圆周侧壁。钮扣电池通过电池连接器组接于电路板,这种电连接器具有一可收容钮与电路板相电性连接。美国专利第5980309号揭示了一种现有电池连接器, 该电池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设有第 一及第二对挡壁以形成用于收容电池连接 器的空间,各挡壁均设有向内凸出的凸块以固定电池。惟,采用这种方式,当 电池收容在收容空间内,没有受到下向的弹性力,端子与电池接触性不好。甚 至在负极端子弹性变弱的情况下会造成接触不良之状。另外,方便电池的装 入和取出,有两个挡壁的凸块设有倾斜的表面,且本体和挡壁均由与金属相 比屈服强度相对较低的塑料材料一体成型,故在安装或取出电池的时候挡壁 可能会被损坏。中国台湾专利第239602号揭示了一种利用"U"形正电极端子的金属片 作为释放/固定装置的构造,该"U"形第一端子的一支臂上设有一对突出部 以固持电池,而此突出部是由第一端子的一支臂弯折而成,在装入或取出电 池时,极易刮伤电池表面,另外依靠端子固定电池,容易造成端子损坏,以致 于影响有效地电性连接。此外,每个突出部的一个主要表面几乎与电池装入 电池连接器时的移动方向平行,故突出部对电池产生4艮大的阻力,因此在安 装和取出电池的时候需要使突出部变形,引起操作上的困难,对于较小尺寸 的钮扣电池,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此外,这种"U"形正电极端子也有增加 电池连接器高度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或消除上述缺点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可保证与电池电极良好电性导通的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电连接器其包括座体、第一端子及 第二端子,其中座体具有基座及第一挡壁、第二挡壁,所述基座、第一挡壁 及第二挡壁共同形成收容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均容置于座体内,第一挡 壁上设有凸缘,第二挡壁上设有弹性扣持臂。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绝缘基座上设有 的弹性扣持臂与凸缘的共同配合,能够减少电池与座体的间隙,并挤压电池与端子更好接触,消除正第二端子在机械运动等外力作用下的不稳定性,在 电池及正第二端子建立起稳定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在第二挡壁上设有一个操作开口,第 一端子包括一之固定部、自固定部两侧向外延伸之弹性臂及自固定部向下延 伸之接脚,ii过操作开口与第一端子的配合便于电池安装与取出。
图l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是图3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及图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座体1及容置于座体1的 第一端子5及第二端子7。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6,该座体1呈圆形状,包括水平延伸的基座IO、设置 在基座10两側且向上延伸之第一挡壁21、第二挡壁22及自第二挡壁22向外 凸伸的定位座30。其中第一挡壁21、第二挡壁22相对设置,所述基座10及 第一挡壁21、第二挡壁22共同形成一可收容电池8的收容腔40。基座10具有 可组接于电路板(未图示)的底面(未标号)及与之相对的顶面(未标号), 自该顶面向上设有一对支撑柱13,自底面设有一对向下延伸的固定柱14。 座体1于底面设有一下开口15与所述收容腔40贯通。基座10的顶面进一步设 有一凹陷的端子收容部ll,该端子收容部11包括一斜槽110、设于斜槽IIO 后端的穿槽〗11及设于斜槽110两侧的一对扣合槽112。第一挡壁21设有一操
作开口210及对称设置于操作开口210两侧的凸缘211。为了便于装入电池, 该凸缘211的前端出拐角处呈弧形状。第二挡壁22上设有一对彼此相向并倾 斜向下延伸的弹性扣持臂221,扣持臂221与前述凸缘211相对设置。第二挡 壁22靠近定位座30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凹陷部222。定位座30设有一顶壁31 及一与顶壁31相连的外壁32,该顶壁31进一步向下设有一对挡块310,该挡 块310与外壁32共同形成一大致呈"U"形的固定槽33,外壁32上进一步开 设一开口 320。此外,定位座30的底部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固定柱321,所 述固定柱321及固定柱14彼此间隔设置且大致形成一梯形状。第一端子5包括一大致呈"U"形状之固定部51、自固定部51两侧向外 延伸的弹性臂52及自固定部51向下延伸的接脚53,弹性臂52远离固定部51 一端设有接触部520,所述一对弹性臂52大致呈一圆弧状,固定部51上进一 步设有一扣合部510,在本实施例中该扣合部为 一倒刺。第二端子7包括一基板71、沿基板71向下延伸的接脚72、沿基板71倾 斜向上延伸的弹性臂73及自基板71向前延伸且位于弹性臂73两侧的扣持 部74,弹性臂73与扣持部74设置在基板71的同一侧。弹性臂73进一步设有 一接触部730,扣持部74包括一水平支撑部741及一自水平支撑部741向下 延伸的扣部742。在组装时,第二端子7组装至端子收容部11,第二端子7的接脚72穿过 穿槽111直至基部71及扣持部74的扣部742分别收容在穿槽111及扣合槽 112内。此时弹性臂73向上凸露在收容部11外以利于与电池负极电性接触。 将座体1翻转,第一端子5朝上述定位座30的固定槽33移近,穿过座体l的 下开口 15直至固定部51收容至固定槽33内,弹性臂52对应凹陷部222而收 容在收容腔40内。此时固定部51上之扣合部510与定位座30上的开口 320相 扣合,以防止第一端子5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而脱离定位座30。使用中,将电池8倾斜插入收容空间40内,电池8的侧壁正极弹性抵接 于第一端子5的弹性臂52的接触部520上,电池8的底面负极弹性抵接于第 二端子7的弹性臂73的接触部730上。继续推动电池8使第一端子5的弹性臂 52向两侧发生弹性形变,直至电池8完全收容在收容空间40内,此时电池8 在第一端子5的弹性臂52的弹性抵接下向第一挡壁21少许移动,而使第一 挡壁21的凸缘211扣持在电池8的上表面。由于凹陷部222对应弹性臂52, 故弹性臂52在发生弹性形变的时候,不会与第二挡壁22发生干涉接触,从 而可以保护第一端子5。此时, 一对支撑柱13抵在电池8的底面避免电池压
在第二端子7远离接触部730的一端,以防止弹性臂73发生永久变形。在凸 缘211及弹性扣持臂221共同配合下能够减少电池8与座体1的间隙,并挤压 电池8与端子更好接触,消除第一、二端子5, 7在机械运动等外力作用下 的不稳定性,在电池8及第一、第二端子5, 7间建立起稳定的电性连接。 此外, 一对支撑柱13还具有作为杠杆支点的作用,从而更能有效地利用扣 持臂221之弹力而将电池8固定。要取出电池时,沿操作开口210推动电池8 直至电池8—侧脱离凸缘211。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易于装入及取出电 池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电连接器,其包括座体、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座体具有基座及第一挡壁、第二挡壁,所述基座、第一挡壁及第二接壁共同形成收容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均容置于座体内,其特征在于第一挡壁上设有凸缘,第二挡壁上设有弹性扣持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壁上设有一 对弹性扣持臂,该对扣持臂彼此相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壁上设有 操作开口 ,所述凸缘为 一对且分别设置在操作开口两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一对彼 此分隔设置的支撑柱,该对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凸缘及弹性扣合臂之间。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进一步包括自 第二挡壁向外突伸的定位座,该定位座包括顶壁及与顶壁相连的外壁。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设有挡块,该 挡块与外壁共同形成一端子固定槽。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壁位于定位 座两側分别i殳有与收容腔相贯通的凹陷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定 部、自固定部分别向外倾斜延伸的一对弹性部及自固定部向下延伸的接脚 部,所述固定部收容在端子固定槽内,所述弹性部对应凹陷部而收容在收 容腔内。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凹陷的端 子收容部,该端子收容部包括倾斜向下延伸的斜槽、设在斜槽两侧的扣合槽 及设在斜槽后端的穿槽。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端子包括基板、沿 基板向下延伸的接脚、沿基板倾斜向上延伸的弹性臂及自基板向前延伸且 位千弹性臂南侧的扣#部,弹性臂进一步设有接触部,扣持部包括水平支 撑部及一自水平支撑部向下延伸之扣部;所述基板收容在穿槽内,所述弹 性臂位于斜槽上方,所述扣部与扣合槽相扣持。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包括座体、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座体具有基座及相对设置的第一挡壁、第二挡壁,所述基座、第一挡壁及第二挡壁共同形成收容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均容置于座体内,第一挡壁上设有凸缘,第二挡壁上设有弹性扣持臂。通过在绝缘基座上设有的弹性扣持臂与凸缘的共同配合,能够减少电池与座体的间隙,并挤压电池与端子更好接触,消除第一、第二端子在机械运动等外力作用下的不稳定性,在电池及第一、第二端子间建立起稳定的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R33/20GK201041906SQ200720037200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7日
发明者萧裕三, 伟 袁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