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132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焊接至电路板上的电连 接器。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 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 数字、IBM、微软、NEC、 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 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 会已经发布了l.O, 1.1及2. 0等版本。上述USBl. 0, 1.1, 2. O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1)、低速模式 传输速率为l. 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 兆比特每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然而,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即使USB2. O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 电子工业的发展要求,例如,在传输音频或视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信号传 输质量,传输速率往往高达1G至2G每秒(1G^000兆比特)。电连"l妻器领域内的 另外的两类接口 ,如PCI-E(传输速率可达2. 5G每秒)及SATA接口 (传输速率可达 1. 5G至3. OG每秒)的传输速率已经明显超过了USB 2. O接口。但是,PCI-E及SATA接口由于应用远远不及USB,且这两类接口的端子数 量较多、体积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电子工业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电连接器,以 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传输速率的电连接器。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有第一本体、第一端子组、组装于第一本体上的第二本体以及第二端子组,第一本体包括有第一主体部以及设于第一主体部上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一端子组 设于第 一舌板上,第二本体包括有第二主体部以及设于第二主体部上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二端子组设于第二舌板上,其特征在于第一舌板包括有第一侧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第一端子组包括有若干第一端子以及若干第二端子,第 一端子包括有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一焊接部,第一接触部包括有弹性部,第二端 子包括有第二接触部以及第二焊接部,第二接触部为平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接 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共同设于第一舌板的第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舌板上通过增加第 二端子可提高传输速率,另外,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别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 可简化成型结构,提高成型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l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3为图2另 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图。图4为图3的没有内壳、外壳及后壳部分分解图。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图。图6为图5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图9为现有技术中带有USB标准传输界面的对接连^I妄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图2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有第一本体1组 装于第一本体1下方的第二本体2、设于第一本体1上的第一端子组3、设于第二 本体2上的第二端子组4、内壳5、包覆于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上的外壳6、后 壳7以及定位座8。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第 一本体1包括有第 一主体部11以及自第 一主体部 11前端向前突出的第一舌板12,第一舌板12包括有位于下方的第一侧121以及 位于上方的第二侧122,舌板12的第一侧121设有第一收容槽123以及位于第一 收容槽123前方的第二收容槽124,舌板12的第二侧122设有第三收容槽125,第 一舌板12的前端形成有连通第二收容槽124与第三收容槽125的凹槽126。第一主体部ll前端"i殳有向前突出且位于第一舌+反12下方的隔板13,第一主体部ll 上端设有向上凸伸的凸柱112,第一主体部11的左右两侧设有方形的凸块113, 第一主体部11的下端设有固持块114,所述固持块114上方的左右宽度小于其下 方的宽度,固持块114的左右两侧后端设有挡止部115,第一主体部ll的后端形 成有第一空间14以及第一固持槽116,第一本体l还包括有与第一主体部ll相配 合的盖体15,盖体15上设有凹孑L152与第一主体部11上的凸柱112相配合。第一端子组3包括有若干第一端子31以及若干第二端子32,所述第一端子 31的结构相同,其均包括有弹性第一接触部33、可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的 第一焊接部35、以及连接第一接触部33与第一焊接部35的第一固持部34,第一 接触部33包括有弧状弹性部332,第 一接触部33收容于第 一舌板l2的第 一收容 槽123,且所述弹性部332向下突出于第一收容槽123外,第一固持部34自第一 接触部33后端向后延伸并向下弯折,所述第一固持部34固持于第一主体部11 内,并且第一固持部34向下弯折的部分固定在第一固持槽116上。设于第一舌 板12上的第一端子31的排布符合USB传输界面标准,具体地讲,第一端子31包 括四根端子,其分别为电源端子311、 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312、第一接地端 子313,且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312位于电源端子311与第一接地端子313之 间。第二端子32的结构相同,其均包括有平板状第二接触部36、第二固持部37 以及可焊接至电路板的第二焊接部38,所述第二固持部37连接第二接触部36 与第二焊接部38,该第二固持部37自第二接触部36前端弯折后并向后延伸一段 距离再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第二接触部36收容于第一舌板12的第二收容槽124 内,第二固持部37收容于第三收容槽125内,第二固持部37与第二接触部36之 间的弯折段收容于凹槽126内。将第二端子32组装于第一本体11上时,先将第 一主体部11与盖体15分开,组装完成后再将盖体15组装至第一主体部11上,因 此,第二端子32组装方便且不易变形。第二端子32包括两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 321以及一根第二接地端子322,组装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2位于两对第二 差分信号端子321之间,用以降低该两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321之间的串扰。第二本体2包括有第二主体部21以及自第二主体部21前端向前凸伸的第二 舌板22,第二主体部21后端设有第二空间24,第二主体部21的上方前端设有向 上延伸的导引柱215,于两导引柱215之间形成有与第一本体1的固持块114相配 合的开槽214,所述开槽214上方的宽度小于其下方的宽度,该固持块114及开 槽214的结构可保证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在上下及左右方向的结合强度。所述第二舌板22与第一舌板12结构完全相同,第二端子组4设于第二舌板22上, 第二端子组4结构与第一端子组3结构完全相同,且第二端子组4组装于第二本 体2后与第一端子组3组装于第一本体1后的排列及组合情况完全相同,因此不 再重复描述。定位座8组装于第一本体1的第一空间14及第二本体2的第二空间24上,定 位座8上设有端子孔82,可固持第一端子组3以及第二端子组4。外壳6包覆于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上,其包括有上表面、下表面及左右 两侧面,外壳6的上下表面及左右两侧面均设有第一弹片61,外壳6左右两侧的 前端设有扣孔62,后端设有卡槽63,该卡槽63与第一本体1上的凸块113相配合, 外壳6于卡槽63的下端设有卡孔64。内壳5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有第二弹片51,于内壳5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后 延伸的扣持片52,内壳5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后端均设有一对向后延伸的插接脚 53。所述内壳5组装于第一本体1的隔板13上,内壳5的扣持片52扣持在外壳6 的扣孔62上。后盖7组装于外壳6的后端,后盖7的左右两侧设有卡片74,该卡片74与外 壳6上的卡孔64相配合。请参阅图l、图4及图9所示,在该电连接器100中,内壳5的上表面与外壳6 之间形成一第一插接部IO,该第一插接部10包括有第一舌板12、设于第一舌板 12上的第一端子31的第一接触部33以及第二端子32的第二接触部36。该第一插 接部10上的第一端子31可与现有技术中带有USB标准传输界面的对接连接器 200相对接,因此该第一舌板12的尺寸与现有技术中USB标准传输界面的舌板相 同,即第一舌板12在长度、宽度及厚度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端子32,当第 一插接部10与带有USB标准传输界面的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由于第二接触部 36为平板状且收容于第二收容槽124内,对接连接器200上的导电端子207不会 与第二接触部36相摩擦。由于增加的第二端子32包括有第二差分信号端子321, 当第一插接部10上的第一端子31与第二端子32同时与对应的对接连接器(未图 示)相对接时,可大大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内壳5的下表面与外壳6之间形成 一第二插接部20,该第二插接部20与第一插接部10所形成的传输界面完全相 同。由于电连接器100釆用分体式结构,即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分别成型后 再组装在一起,这样可简化成型结构,提高成型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插接部可采用与第一插4^部完全不同的传输界面,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10(K 的第 一本体1'上设有两个相同的第 一插接部1 (K ,该第 一插接部10'即为本实用 新型的插接部,第二本体2'上的第二插接部20'采用了不同于第 一插接部10' 的SATA标准传输界面。该电连接器10(K还包括有分别设于两个第一插接部10' 上的第一内壳201'、设于第二插接部20'上的第二内壳202'以及组装至第二本 体20'上的第二定位块203',由于第一本体r和第二本体2'为分开设置,可对 带有不同传输界面的第一本体r和第二本体2'采用不同材料或色彩从而容易 进行视觉辨别。当然,第二插接部20'并不局限于采用SATA标准传输界面,也 可采用HDMI、 USB等不同于第一插接部10'的其他标准传输界面,同样可达到本 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第一本体、第一端子组、组装于第一本体上的第二本体以及第二端子组,第一本体包括有第一主体部以及设于第一主体部上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一端子组设于第一舌板上,第二本体包括有第二主体部以及设于第二主体部上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二端子组设于第二舌板上,其特征在于第一舌板包括有第一侧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第一端子组包括有若干第一端子以及若干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有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一焊接部,第一接触部包括有弹性部,第二端子包括有第二接触部以及第二焊接部,第二接触部为平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共同设于第一舌板的第一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于第一侧设 有第 一收容槽以及位于第 一收容槽前方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 一接触部收容于 第一收容槽,且第一接触部上的弹性部突出于第一收容槽外,所述第二接触部 收容于第二收容槽内。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有连 接第 一接触部与第 一焊接部的第 一 固持部,所述第 一 固持部自第 一接触部后端 延伸并且固持在第一主体部上,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有连接第二接触部与第二 焊接部的第二固持部,所述第二固持部自第二接触部前端弯折并向后延伸并且 固持在第一主体部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第一舌板的第二侧设有 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二固持部收容于第三收容槽内。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于第一舌板上的第一端 子可与带有USB标准传输界面的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所迷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电 源端子、 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以及第一接地端子,所述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 子位于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之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端子包括有两对第二 差分信号端子以及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位于两对第二差分信号端 子之间。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本体包括有组装于第 一主体部上方的盖体,第一主体部上设有凸柱,所述盖体上设有与第一主体部上的凸柱相配合的凹孔。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本体的下方设有固持 块,第二本体的上方设有与固持块相配合的开槽。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本体后端设有第一空 间,第二本体后端设有第二空间,电连接器还包括有组装至第一空间及第二空 间上的定位座,定位座上设有收容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端子孔。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包括有包覆在第 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上的外壳,所述第一本体于第一舌板下端设有自主体部向前 突出的隔板,于隔板上包覆有内壳,所述内壳上设有扣持在外壳上的扣持片。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第一本体、第一端子组、组装于第一本体上的第二本体以及第二端子组,第一本体包括有第一舌板,所述第一端子组设于第一舌板上,第二本体包括有第二舌板,所述第二端子组设于第二舌板上,其中,第一舌板包括有第一侧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第一端子组包括有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有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包括有弹性部,第二端子包括有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为平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共同设于第一舌板的第一侧,第一舌板通过增加第二端子可提高传输速率。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1112707SQ20072004274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0日
发明者何家勇, 郑启升, 浩 顾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