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5433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电容器。
背景技术
已知的这种多层电容器是一个包含其中配置了多个内部电极的电 容器主体以及形成在上述电容器主体上的多个端电极的多层电容器 (比如,参见专利文献l)。10 用于安装在数字电子设备上的中央处理单元(CPU)的电源在增加它们的负载电流和瞬态电流(transient current)时降低了它们的电压。 这使得很难针对负载电流的急剧变化而将电源电压中的波动保持在可 容许的电平以下,因而在电源上连接已知作为去耦电容器的多层电容 器。当负载电流瞬变地起伏时,该多层电容器提供电流至CPU,从而15 抑制电源电压中的波动。最近,由于CPU工作频率已经进一步增加,负载电流和瞬态电流 已经变得更高和更强,因而需要用作去耦电容器的多层电容器增加其 容量,获得适当大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并且在抑制等效串联电感 (ESL)时保持在宽频带上尽可能恒定的阻抗值。20 [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0J08361号发明内容然而,在专利文献l中没有有关多层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的讨论。25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可以增加等效串联电阻的多层电容器。 同时,在典型的多层电容器中的所有内部电极的主电极部分通过 导线电极部分(lead electrode portions)连接至它们对应的端电极。因 此,至少存在内部电极数目的连接到多个端电极的多个端电极部分, 因而等效串联电阻变得较小。当为了获得更大容量而增加了配置在电30 容器主体中的内部电极的数目时,导线电极部分的数目也随之增加。连接到端电极的导线电极部分的电阻成分并联连接至端电极,从而多 层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进一步随着连接到端电极部分的导线电极部 分的数目增加而降低。从而,对多层电容器中的更大容量和更大等效 串联电阻的需要彼此矛盾。 5 因此,发明者对能够满足增加电容和等效串联电阻的需要的多层电容器进行专心的研究。结果,发明者发现了一个新事实,如果内部 电极通过形成在电容器主体表面上的外部连接导体和配置在电容器主 体内的内部连接导体而彼此连接,则即使当配置在电容器主体内的内 部电极的数目保持恒定时,也可以增加等效串联电阻。发明者还发现, 10 可以通过仅仅将配置在电容器主体中的第一或者第二内部电极连接至 连接导体,而将多层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调节至适当的水平。鉴于研究结果,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层电容器,包含 具有介电特性的电容器主体;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交替地配置 在电容器主体中,从而彼此相对并且在彼此之间具有电容器主体的至15 少一部分;以及配置在电容器主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多 个第一端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端电极;其中,第一内部电极的每一个具 有第一主电极部分,用于通过与第二内部电极配合而形成电容;以 及第一导线电极部分,用于将第一主电极部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 体;其中,第二内部电极的每一个具有第二主电极部分,用于通过与20 第一内部电极配合而形成电容;以及第二导线电极部分,用于将第二 主电极部分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的至少一个;其中,在电容器主体 中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相对方向上,第一内部连接导体被配置在多 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中的至少一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外侧;并 且,其中,第一内部连接导体连接至多个第一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第25 —端电极和第一外部连接导体。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多层电容器包含具有介电特性的电容器 主体;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交替地配置在电容器主体中,从而 彼此相对并且在彼此之间具有电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配置在 电容器主体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多个第一端电极30 和多个第二端电极;其中,第一内部电极的每一个具有第一主电极 部分,用于通过与第二内部电极配合而形成电容;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导线电极部分,选自用于将第一主电极部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 的第一导线电极部分以及用于将第一主电极部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 导体的第一导线电极部分;其中,第二内部电极的每一个具有第二 主电极部分,用于通过与第一内部电极配合而形成电容;以及第二导5 线电极部分,用于将第二主电极部分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的至少一个;其中,在电容器主体中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相对方向上,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配置在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中的至少一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外侧;其中,第一内部连接导体连接至多个第 一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端电极和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并且其中,10 第二内部连接导体连接至多个第一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端电极和 第二外部连接导体。艮P,举例来说,多层电容器可以包含具有介电特性的电容器主 体;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交替地配置在电容器主体中,从而彼 此相对并且在彼此之间具有电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配置在电15 容器主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多个第一端电极以及 多个第二端电极;其中,第一内部电极的每一个具有第一主电极部 分,用于通过与第二内部电极配合而形成电容;第一导线电极部分, 用于将第一主电极部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以及第一导线电极 部分,用于将第一主电极部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其中,第二20 内部电极的每一个具有第二主电极部分,用于通过与第一内部电极 配合而形成电容;以及第二导线电极部分,用于将第二主电极部分连 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电容器主体包括配置在 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相对方向上的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中的至 少一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外侧的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其中,25 第一内部连接导体连接至多个第一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端电极和 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并且,其中,第二内部连接导体连接至多个第一 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端电极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可替换地,举例来说,多层电容器可以包含具有介电特性的电 容器主体;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交替地配置在电容器主体中,30 从而彼此相对并且在彼此之间具有电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配 置在电容器主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多个第一端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端电极;其中,至少是一 (1)但是小于多个第一内部 电极的总数的第一数目的第一内部电极的每一个具有第一主电极部 分,用于通过与第二内部电极配合而形成电容;以及第一导线电极部 分,用于将第一主电极部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其中,比多个 5 第一内部电极的总数小第一数目的第二数目的第一内部电极的每一个 具有第一主电极部分,用于通过与第二内部电极配合而形成电容; 和第一导线电极部分,用于将第一主电极部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 体;其中,第二内部电极的每一个具有用于通过与第一内部电极配 合而形成电容的第二主电极部分,和用于将第二主电极部分连接至多 10 个第二端电极的至少一个的第二导线电极部分;其中,电容器主体包 括配置在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相对方向上的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 极中的至少一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外侧的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 体;其中,第一内部连接导体连接至多个第一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端电极和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并且其中,第二内部连接导体连接至 15 多个第一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端电极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在这些多层电容器中,第一内部电极不直接连接至第一端电极。 而是,这些多层电容器的第一内部电极通过外部和内部连接导体彼此 电连接。这样,通过经连接导体将第一内部电极非物理连接而电连接 至第一端电极,上述多层电容器能够增加等效串联电阻。 20 优选地,每个第二内部电极的第二主电极部分通过第二内部电极的第二导线电极部分仅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中的一个(l个)第二端 电极。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第二内部电极的第二主电极部分通过一个(1 个)第二导线电极部分连接至一个(l个)第二端电极。因此,该多层 25 电容器能够增加等效串联电阻。可替换地,优选每个第二内部电极具有与多个第二端电极至少相 同数目的第二导线电极部分,第二内部电极的第二主电极部分通过第 二内部电极的多个第二导线电极部分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第二内部电极包括等于或者大于第二端电极 30 数目的第二导线电极部分。这样可以降低等效串联电阻。优选地,当从一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相对方向看时,多个第一和第二端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交替地配置在电容器主体的外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彼此接近的端电极可以连接至彼此不同的极性, 从而可以减小等效串联电感。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多层电容器,其可以以高度控制的方式来增 5 加等效串联电阻。根据仅仅以举例说明方式给出的下文和附图所给的详细说明,可 以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这不应当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下文中给出的详细说明,本发明进一步的应用范围将变得显 而易见。然而,应当理解,详细说明和特定实例在表示本发明的优选 10 实施方式的同时,仅仅是以示例方式给出的,因为根据这些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 而易见的。


15 图l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展 开透视图;图3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 20 展开透视图;图5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图7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 25 图8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图9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30 图ll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12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图13是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 图14是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 展开透视图;5 图15是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16是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 展开透视图;图17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 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10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在说明中,相同 要素或者那些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将被标记相同数字而不重复它们的 重复描述。 15 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将参考图1和2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1的结 构。图l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第一 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如图1所示,多层电容器C1包括形状如长方体的电容器主体L1, 20 以及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1的外表面上的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 第一端电极1A至1D、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二端电极2A至 2D、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电容器主体L1包括长 方形的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主面Lla和Llb、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 端面Llc和Lld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面Lle和Llf。第一和第二 25 端面Llc、 Lld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较短侧方向上延伸从而将 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彼此连接。第一和第二侧面Lle、 Ll依第一 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较长侧方向上延伸从而将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彼此连接。第一端电极1A、 1B和第二端电极2A、 2B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1的 30 第一侧面Lle上。第一端电极1A、 1B和第二端电极2A、 2B从第一端面 Llc侧至第二端面Lld侧,按照第二端电极2A、第一端电极1A、第二端电极2B和第一端电极1B的次序,配置在第一侧面Lle上。艮口,当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相对方向看时,第一和第二 端电极1A、 1B、 2A、 2B (其是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至1D、 2A至2D的 一部分)交替地配置在第一侧面Lle上。 5 第一端电极1C、 1D和第二端电极2C、 2D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1的第二侧面Llf上。第一端电极1C、 1D和第二端电极2C、 2D从第一端面 Llc侧到第二端面Lld侧,按第一端电极1C、第二端电极2C、第一端电 极1D以及第二端电极2D的次序,配置在第一侧面Llf上。艮口,当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相对方向看时,第一和第二 10 端电极1C、 1D、 2C、 2D (其是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至1D、 2A至2D的 一部分)交替地配置在第二侧面Llf上。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l的第一端面Llc上。第二 外部连接导体4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l的第二端面Lld上。举例来说,通 过在电容器主体L1的外表面的其对应表面上赋予包含导电金属粉末以 15 及玻璃粉的导电性胶并且将其烧结,来形成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至 1D、 2A至2D以及第一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3、 4。如果必要,可以在烧 结的电极上形成电镀层(plating layer)。如图2所示,电容器主体L1具有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10个)介 质层10至19、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3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以及 20 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所述电容器主体 Ll进一步包括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2个)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 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交替地配置在介质层12至17 中间。所述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配置在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ib 的相对方向上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之外。 25 与介电层12至17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位 于内部连接导体层50和60之间。介电层10至19在平行于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方向上延伸, 并且在第一和第二主面Ua、 Llb的相对方向上层叠。举例来说,各个 介电层10至19由包含介电陶瓷的陶瓷生片的烧结体构成。在实际的多 30 层电容器C1中,介电层10至19被一体化为它们的边界不可见的程度。 在电容器主体L1中,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和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在介电层10至19的层叠方向上交替地层叠,g卩,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相对方向上交替地层叠。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配 置成在其中间有介电层12至17中的至少一个介电层而彼此相对。举例 来说,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每一个都是由导电性膏 5 的烧结体构成的。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包括主电极部分(第一主电极部分)30a至32a 和导线电极部分(第一导线电极部分)30b至32b。主电极部分30a至32a 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较长侧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ib 的较长侧方向。10 两个第一内部电极30、 32的导线电极部分30b、 32b从第一端面Llc侧的主电极部分30a、 32a的边缘延伸至第一端面Llc,从而引出至第一 端面Llc,第一内部电极30、 32的数目(第一数目)至少是l但是小于 第一内部电极的总数(在此实施方式中是3)。导线电极部分30b、 32b 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到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 。15 —个第一内部电极31的导线电极部分31b从第二端面Lld侧的主电 极部分31a的边缘延伸到第二端面Lld,从而引出至第二端面Lld,第一 内部电极31的数目(第二数目)比第一内部电极的总数(在此实施方 式中是3)小第一数目,即,2。导线电极部分3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 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20 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包括主电极部分(第二主电极部分)40a至43a以及导线电极部分(第二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主电极部分40a至 43a的每个都具有长方形形状,其较长侧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较长侧方向。第二内部电极40的导线电极部分40b从第一侧面Lle侧的主电极部25 分40a的边缘延伸至第一侧面Lle,从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le。导线电极 部分40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到第二端电极2A。第二内部电极41的导线电极部分41b从第一侧面Lle侧的主电极部 分41a的边缘延伸至第一侧面Lle,从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le。导线电极 部分4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B。30 第二内部电极42的导线电极部分42b从第二侧面Llf侧的主电极部 分42a的边缘延伸至第二侧面Llf,从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lf。所述导线电极部分4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C。第二内部电极43的导线电极部分43b从第二侧面Llf侧的主电极部 分43a的边缘延伸至第二侧面Llf,从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lf。所述导线 电极部分43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D。 5 因而,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每个都通过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连接到多个端电极2A至2D中的仅一个第二端电 极。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以及第二内部电极40 至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彼此相对,并且在彼此之间具有介电层12 10 至17。因此,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以及第二内 部电极40至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彼此配合,从而形成预定的电容 成分。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具有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以及第二内 部连接导体52、 62。在内部连接导体层50中,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15 体51、 52是按沿着第一和第二端面Llc、 Lld的相对方向那样的方式定 向的。在内部连接导体层60中,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1、 62是按 沿着第一和第二端面Llc、 Lld的相对方向那样的方式定向的。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包括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第二导体 部分51b、 61b以及第三导体部分51c、 61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每20 —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长边 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相对方向看时,第一导体部分 51a、 61a的较长边从对应于第一端电极lA的位置延伸至第一端面Llc。 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引出至第一端面Ll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电 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25 当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相对方向上看时,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较短边位于对应于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的位置上。第一内部 连接导体51的内部连接导体层50上的从第一端电极1C至第一外部连接 导体3与从第一端电极1A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的电路长度保持为一常 数(constant),以确保等效电阻。这也适用于从第一端电极1D至第二30 外部连接导体4与从第一端电极1B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的第二内部连 接导体52。同样适用于内部连接导体层60上的全部内部导体61、 62。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K 61的第二导体部分51b、 61b从第一导体部 分51a、 61a的较长边中的第二端面Lld侧以及第一侧面Lle侧的末端部 分延伸至第一侧面Lle,从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le。第二导体部分51b、 6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lA。 5 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的第三导体部分51c、 61c从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第二侧面Llf侧的较长侧延伸至第二侧面Llf,从而引出至 第二侧面Llf。第三导体部分51c、 61c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 极1C。第二导体部分51b和第三导体部分51c在第一和第二端面Llc、 Lld10 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二导体部分61b和第三导体部分61c 在第一和第二端面Llc、 Lld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二导体 部分51b和第三导体部分51c在第一和第二侧面Lle、 Llf的相对方向上 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二导体部分61b和第三导体部分61c在第一和第二 侧面Lle、 Llf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15 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包括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第五导体部分52b、 62b以及第六导体部分52c、 62c。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的每 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长边 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相对方向看时,第四导体部分 52a、 62a的长边从对应于第一端电极lD的位置延伸至第二端面Lld。第20 四导体部分52a、 62a引出至第二端面Ll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电连 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la、Llb的相对方向看时,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的短边位于对应于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的位置上。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的第五导体部分52b、 62b从第四导体部25 分52a、 62a的第一侧面Lle侧的长边延伸至第一侧面Lle,从而引出至 第一侧面Lle。第五导体部分52b、 6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 极1B。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的第六导体部分52c、 62c从第四导体部 分52a、 62a的长边中的第一端面Llc侧和第二侧面Llf侧的末端部分延 30 伸,从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lf。第六导体部分52c、 62c电连接并且物理 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D。第一和第二端面Llc、Lld的相对方向上的第五导体部分52b和第六 导体部分52c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一和第二端面Llc、 Lld的相对方向上 的第五导体部分62b和第六导体部分62c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一和第二 .侧面Lle、 Llf的相对方向上的第五导体部分52b和第六导体部分52c的 5 长度是相同的。第一和第二侧面Lle、 Llf的相对方向上的第五导体部 分62b和第六导体部分62c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一内部电极30、 32的主电极部分30a、 32a通过第一外部连接导 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 1C。第一内 部电极31的主电极部分3 la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内部连接导 10 体52、 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 1D。在多层电容器C1中,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未直接连接到第一端电 极1A至1D。而是,多层电容器C1的第一内部电极30、 32通过第一外部 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 1C。 多层电容器C1的第一内部电极31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内部 15 连接导体52、 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 1D。因此,同其中所有第一 内部电极都物理地连接到第一端电极的常规多层电容器比较起来,多 层电容器C1可以增加等效串联电阻。特别地,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直接物理地连接到多层电容器C1中 的第二端电极2A至2D。因此,多层电容器C1的等效串联电阻可以被增 20 加到相应的水平,SP,达到它不是过分地大的程度。在多层电容器C1中,第二内部电极的主电极部分由各个电极部分 40b至43b连接至各个第二端电极2A至2D。因此,多层电容器C1可以进 一步地增加等效串联电阻。因为第二导体部分51b、 61b的第一和第二端面Llc、 Lld的相对方 25 向上的长度和第一和第二侧面Lle、 Llf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分别地等 于第三导体部分51c、 61c的对应长度,所以不管关于第一内部连接导 体51、 61使用了什么样的电路径,每个ESR (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 等效串联电阻)和ESL (equivalent series inductance,等效串联电感) 是一致的。因为第五导体部分52b、 62b的第一和第二端面Llc、 Lld的 30 相对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一和第二侧面Lle、 Llf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分 别地等于第六导体部分52c、 62c的对应长度,所以不管对于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而言使用了什么电路径,每个ESR和ESL是一致的。此 配置能够紧密地控制多层电容器C1的等效串联电阻值。在多层电容器C1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相对方向看 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 1B、 2A、 2B交替地配置在第一侧面 5 Lle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侧面Lle上,彼此邻接的端电极可以连 接至不同极性,从而可以减小等效串联电感。在多层电容器C1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相对方向看 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C、 1D、 2C、 2D交替地配置在第二侧面 Llf上。因此,在第二侧面Llf上,彼此邻接的端电极可以连接至不同 10 极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等效串联电感。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分别地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 相对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的两边。因 为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相对方向上,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 配置在几乎彼此对称的位置,所以多层电容器C1可以依照与第一和第 15 二主面Lla、 Llb的相对方向有关的安装方向来安装。因此,可以容易 地安装多层电容器C1。第二实施方式参考图3和4,将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结构。在 第二内部电极如何连接至第二端电极方面,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20 电容器C2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1。图3是根据第二实 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4是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 器内包括的电容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如图3所示,多层电容器C2包含形状如长方体的电容器主体L2, 以及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2的外表面上的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25 第一端电极1A至1D、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二端电极2A至 2D、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以及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电容器主体L2包括 长方形的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主面L2a和L2b、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 二端面L2c和L2d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面L2e和L2f。第一和第 二端面L2c、 L2d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2a、 L2b的短边方向上延伸,从而30 将第一和第二主面L2a、 L2b彼此连接。第一和第二侧面L2e、 L2依第 一和第二主面L2a、L2b的长边方向上延伸,从而将第一和第二主面L2a、L2b彼此连接。在电容器主体L2的第一侧面L2e上,第一端电极1A、 1B和第二端 电极2A、 2B从第一端面L2c侧到第二端面L2d侧,按照第二端电极2A、 第一端电极1A、第二端电极2B和第一端电极1B的次序配置。即,当在 5 第一和第二主面L2a、 L2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 1B、 2A、 2B交替地配置在第一侧面L2e上。在电容器主体L2的第二侧面L2f上,第一端电极1C、 1D和第二端 电极2C、 2D从第一端面L2c侧到第二端面L2d侧,按照第一端电极1C、 第二端电极2C、第一端电极1D和第二端电极2D的次序配置。即,当在 10 第一和第二主面L2a、 L2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C、 1D、 2C、 2D交替地配置在第二侧面L2f上。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2的第一端面L2c上。第二 外部连接导体4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2的第二端面L2d上。如图4所示,电容器主体L2具有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10个)介 15 电层10至19、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3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以及 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电容器主体L2还 包括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2个)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多个第一 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与介电层12至17交替地配置。在第一 和第二主面L2a、 L2b的相对方向上,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配置在交 20 替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与介电层12至 17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位于内部连接导 体层50和60之间。在电容器主体L2中,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交替地 配置在介电层10至19的层压方向上,即,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2a、 L2b 25 的相对方向上。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配置成彼此之间 有介电层12至17的至少之一而彼此相对。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包括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导线电极部分30b 至32b以及导线电极部分30c至32c。主电极部分30a至32a的每一个具有 长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2a、 L2b的长边方向。 30 多个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导线电极部分30b至32b从主电极部分30a至32a的第一端面L2c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端面L2c,从而引出至第一端面L2c。导线电极部分30b至3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到第一外部连 接导体3。多个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导线电极部分30c至32c从主电极部分 30a至32a的第二端面L2d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二端面L2d,从而引出至第 5 二端面L2d。导线电极部分30c至32c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 接导体4。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包括主电极部分40a至43a、导线电极部分40b 至43b、导线电极部分40c至43c、导线电极部分40d至43d以及导线电极 部分40e至43e。即,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每一个包括与第二端电极 10 2A至2D的数目相同的数目(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的导线电极部分。 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 第二主面L2a、 L2b的长边方向。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从主电极部分40a 至43a的第一侧面L2e侧的边缘延伸到第一侧面L2e,从而引出至第一侧 15 面L2e。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A。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c至43c从主电极部分40a至 43a的第一侧面L2e侧的边缘延伸到第一侧面L2e,从而引出至第一侧面 L2e。导线电极部分40c至43c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B。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d至43d从主电极部分40a 20 至43a的第二侧面L2f侧的边缘延伸到第二侧面L2f,从而引出至第二侧 面L2f。导线电极部分40d至43d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C。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e至43e从主电极部分40a至 43a的第二侧面L2f侧的边缘延伸到第二侧面L2f,从而引出至第二侧面 L2f。导线电极部分40e至43e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D。 25 因此,在第二内部电极40到43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2a、 L2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从第一端面 L2c侧到第二端面L2d侧,按照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的次 序配置。在第二内部电极40到43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2a、 L2b的 相对方向看过去时,导线电极部分40d至43d、 40e至43e从第一端面L2c 30 侧到第二端面L2d侧,按照导线电极部分40d至43d、 40e至43e的次序配 置。因而,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通过第二内部 电极40至43的多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40e 至43e,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2A至2D的每一个。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和第二内部电极40至 5 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在彼此之间有介电层12至17而彼此相对。因 此,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以及第二内部电极40 至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彼此配合,从而形成预定的电容成分。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具有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和第二内部 连接导体52、 62。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1、 61、 52、 62按沿着第 10 —和第二端面L2c、 L2d的相对方向的方式定位。具体地说,第一内部 连接导体51、 61位于第一端面L2c侧,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位于 第二端面L2d侧。如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1的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样,多层电容器C2的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包括长方形的第一 15 导体部分51a、 61a、第二导体部分51b、 61b和第三导体部分51c、 61c。 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第 二导体部分51b、 6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lA。第三导体 部分51c、 61c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lC。第二和第三导体部分51b、 61b、 51c、 61c在第一和第二端面Llc、 20 Lld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二和第三导体部分51b、61b、51c、 61c在第一和第二侧面Lle、 Llf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如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1的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 一样,多层电容器C2的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包括长方形的第四导 体部分52a、 62a、第五导体部分52b、 62b以及第六导体部分52c、 62c。 25 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第 五导体部分52b、 6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lB。第六导体 部分52c、 62c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lD。第五和第六导体 部分52b、 62b、 52c、 62c在第一和第二端面Llc、 Lld的相对方向上的 长度是相同的。第五和第六导体部分52b、 62b、、 52c、 62c在第一和第 30 二侧面Lle、 Llf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通过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 1C。第一内 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 内部连接导体52、 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 1D。在多层电容器C2中,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未直接连接到第一端电 5 极1A至1D。而是,多层电容器C2的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通过第一外部 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 1C。 多层电容器C2的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也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 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 1D。因而,同其中全部第一内部电极都物理连接到第一端电极的常规多层电容器相比较,10 多层电容器C2可以增加等效串联电阻。特别地,在多层电容器C2中,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直接地物理连 接到第二端电极2A至2D。因此,多层电容器C2的等效串联电阻可以增 加到适当的程度,即,达到它不过于大这样的程度。在多层电容器C2中,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在15 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40e至43e。因此,可以相应地控制等效串联电阻。这使得增加多层电 容器C2的等效串联电阻至适当的程度成为可能,g卩,达到它不过于大 这样的程度。在多层电容器C2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2a、 L2b的相对方向看 20 日寸,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 1B、 2A、 2B交替地配置在第一侧面L2e上。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侧面L2e上,彼此邻接的端电极可以连接至不同 的极性,从而可以使等效串联电感更小。在多层电容器C2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2a、 L2b的相对方向看 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C、 1D、 2C、 2D交替地配置在第二侧面L2f上。 25 因此,在第二侧面L2f上,彼此邻接的端电极可以连接至不同的极性, 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等效串联电感。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分别地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2a、 L2b相 对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部的两侧。因为 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这样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2a、 L2b的相对方 30 向上的几乎彼此对称的位置上,所以多层电容器C2可以依照与第一和 第二主面L2a、 L2b的相对方向有关的安装方向来安装。因此,可以容易地安装多层电容器C2。 第三实施方式参考图5和6,将说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结构。在 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如何连接至第一端电极方面,根据第三实施方式 5 的多层电容器C3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1。图5是根据 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6是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多 层电容器中所包括的电容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如图5所示,多层电容器C3包含形状如长方体的电容器主体L3, 以及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3的外表面上的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10 第一端电极1A至1D、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二端电极2A至 2D、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以及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电容器主体L3包括 长方形的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主面L3a和L3b、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 二端面L3c和L3d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面L3e和L3f。第一和第 二端面L3c、 L3d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短边方向上延伸,从而15 将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彼此连接。第一和第二侧面L3e、 L3依第 一和第二主面L3a、L3b的长边方向上延伸,从而将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彼此连接。在电容器主体L3的第一侧面L3e上,第一端电极1A、 1B和第二端 电极2A、 2B从第一端面L3c侧到第二端面L3d侧,按第二端电极2A、第 20 —端电极1A、第二端电极2B和第一端电极1B的次序配置。在电容器主 体L3的第二侧面L3f上,第一端电极1C、 1D和第二端电极2C、 2D从第 一端面L3c侧到第二端面L3d侧,按照第一端电极1C、第二端电极2C、 第一端电极1D和第二端电极2D的次序配置。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3的第一端面L3c上。第二 25 外部连接导体4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3的第二端面L3d上。如图6所示,电容器主体L3具有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10个)介 电层10至19、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3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和多 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电容器主体L3还包 括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2个)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多个第一和 30 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与介电层12至17交替地配置。内部连接 导体层50、 60配置在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相对方向上交替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与介电层12至17交 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位于内部连接导体层 50和60之间。在电容器主体L3中,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在介电 5 层10至19的层压方向,BP,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相对方向上 交替地配置。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配置成彼此相对, 并且在彼此之间插入有介电层12至17中的至少之一。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包括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导线电极部分30b 至32b和导线电极部分30c至32c。主电极部分30a至32a的每一个具有长 10 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长边方向。两个第一内部电极30、 32的导线电极部分30b、 32b从第一端面L3c 侧的主电极部分30a、 32a的边缘延伸至第一端面L3c,从而引出至第一 端面L3c,两个第一内部电极30、 32的数目(第一数目)至少是l但是 小于第一内部电极的总数(在此实施方式中是3)。导线电极部分30b、 15 3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到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 。一个第一内部电极31的导线电极部分31b从第二端面L3d侧的主电 极部分31a的边缘延伸到第二端面L3d,从而引出至第二端面L3d, 一个 第一内部电极31的数目(第二数目)比第一内部电极的总数(在此实 施方式中是3)小第一数目,即2。导线电极部分3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 20 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包括长方形主电极部分40a至43a (其长边方 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长边方向)和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第二内部电极40、 41的导线电极部分40b、 41b从其对应的主电极 部分40a、 41a的第一侧面L3e侧的边缘延伸到第一侧面L3e,从而引出 25 至第一侧面L3e。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到第二端 电极2A和2B。第二内部电极42、 43的导线电极部分42b、 43b从其对应的主电极 部分42a、 43a的第二侧面L3棚U的边缘延伸到第二侧面L3f,从而引出至 第二侧面L3f。导线电极部分42b和43b分别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到第二 30 端电极2C和2D。从而,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通过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分别仅连接到多个端电极2A至2D中的一个第二端电极。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和第二内部电极40至 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彼此之间有介电层12至17而彼此相对,并且彼此配合,以形成预定的电容成分。 5 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具有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在内部连接导体层50中,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 51、 52是按沿着第一和第二端面L3c、 L3d的相对方向的方式定向的。 在内部连接导体层60中,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1、 62是按沿着第 一和第二端面L3c、 L3d的相对方向的方式定向的。具体地说,第一内0 部连接导体51、 61位于第一端面L3c侧,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位 于第二端面L3d侧。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包括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和第二导体 部分51b、 61b。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 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长边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15 面L3a、 L3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长边沿着 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长边方向从相应于第一端电极lC的位置延伸 至第一端面L3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引出至第一端面L3c。第一导 体部分51a、 61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导体部20 分51a、 61a的短边位于对应于沿着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短边方向上 的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的位置上。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的第二导体部分51b从第一导体部分51a的长 边的第二端面L3d侧和第二侧面L3f侧的末端部分延伸至第二面平面 L3f,从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3f。第二导体部分5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25 至第一端电极1C。第一内部连接导体61的第二导体部分61b从第一导体部分61a的长 边中的第二端面L3d侧和第一侧面L3e侧的末端部分延伸至第一侧面 L3e,从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3e。第二导体部分6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 至第一端电极1A。30 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包括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和第五导体部分52b、 62b。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长边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 面L3a、 L3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四导体部分52a的长边从对应于第 一端电极lB的位置延伸至第二端面L3d。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 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四导体部分62a的长边从对应于第一端电极lD 5 的位置延伸至第二端面L3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引出至第二端面 L3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 4。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四导体部 分52a、 62a的短边位于对应于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的位置。10 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的第五导体部分52b从第四导体部分52a的长 边中的第一端面L3c侧和第一侧面L3e侧的末端部分延伸至第一侧面 L3e,从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3e。第五导体部分5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 至第一端电极1B。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2的第五导体部分62b从第四导体部分62a的长15 边中的第 一 端面L3c侧和第二侧面L3f侧的末端部分延伸至第二侧面 L3f,从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3f。第五导体部分6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 至第一端电极1D。第一内部电极30、 32的主电极部分30a、 32a通过第一外部连接导 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C。第一内部电极30、20 32的主电极部分30a、 32a还通过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 体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lA。第一内部电极31的主电极部分31a通过第 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第一 内部电极31的主电极部分31a还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内部连 接导体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D。25 在多层电容器C3中,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未直接地连接到第一端电极1A至1D。而是,多层电容器C3的第一内部电极30、 32通过第一外 部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C,并且通过 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多 层电容器C3的第一内部电极31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内部连30 接导体5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并且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 内部连接导体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D。因此,同其中所有的第一内部电极都物理地连接到第一端电极的常规多层电容器比较起来,多层 电容器C3可以增加等效串联电阻。尤其是,多层电容器C3中,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直接物理地连接 到第二端电极2A至2D。因此,多层电容器C3的等效串联电阻可以被增 5 加到合适的水平,S卩,达到它不过分大的程度。在多层电容器C3中,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 由各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连接至各个第二端电极2A至2D。因此, 多层电容器C3可以进一步地增加等效串联电阻。在多层电容器C3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相对方向看 10 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 1B、 2A、 2B交替地配置在第一侧面 L3e上。此外,在多层电容器C3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 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C、 1D、 2C、 2D交替地配置在 第二侧面L3f上。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在第一侧面L3e上而且在第二侧 面L3f上彼此邻接的端电极可以连接至不同的极性,从而可以减小等效 15 串联电感。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分别地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 相对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的两边。因 为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这样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相对 方向上的彼此几乎对称的位置上,所以多层电容器C3可以依照与第一 20 和第二主面L3a、 L3b的相对方向有关的安装方向来安装。因此,可以 容易地安装多层电容器C3。第四实施方式参考图7和8,将说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结构。图7 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8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 25 的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如图7所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4包含形状如长方 体的电容器主体L4,和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4的外表面上的多个(在此 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一端电极1A至1D、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 第二端电极2A至2D、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电容 30 器主体L4包括长方形的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主面L4a和L4b、彼此相 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面L4c和L4d和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面L4e和L4f。第一和第二端面L4c、 L4d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短边方向 上延伸,从而将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彼此连接。第一和第二侧面 L4e、 L4依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长边方向上延伸,从而将第一 和第二主面L4a、 L4b彼此连接。 5 在电容器主体L4的第一侧面L4e上,第一端电极1A、 1B和第二端电极2A、 2B从第一端面L4c侧到第二端面L4d侧,按第二端电极2A、第 一端电极1A、第一端电极1B和第二端电极2B次序配置。g卩,当从第一 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 2A 交替地配置在第一侧面L4e上。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方10 向看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B、 2B交替地配置在第一侧面L4e上。 在电容器主体L4的第二侧面L4f上,第一端电极1C、 1D和第二端 电极2C、 2D从第一端面L4c侧到第二端面L4d侧,按第二端电极2C、第 一端电极1C、第一端电极1D和第二端电极2D的次序配置。g卩,当从第 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C、15 2C交替地配置在第二侧面L4f上。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 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D、 2D交替地配置在第二侧面L4f 上。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4的第一端面L4c上。第二 外部连接导体4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4的第二端面L4d上。20 如图8所示,电容器主体L4具有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10个)介电层10至19、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3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和多 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电容器主体L4进一 步包括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2个)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多个第 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与介电层12至17交替地配置。内部25 连接导体层50、 60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方向上交替 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与介电层12至 17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位于内部连接导 体层50和60之间。在电容器主体L4中,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在介电30 层10至19的层叠方向上,BP,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方向 上交替地配置。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配置成在彼此之间具有介电层12至17中的至少一个而彼此相对。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包括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导线电极部分30b 至32b以及导线电极部分30c至32c。主电极部分30a至32a的每一个具有 长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长边方向。 5 多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导线电极部分30b至32b从主电极部分 30a至32a的第一端面L4c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端面L4c,从而电连接并 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多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导线电 极部分30c至32c从主电极部分30a至32a的第二端面L4d侧的边缘延伸 至第二端面L4d,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10 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包括主电极部分40a至43a以及与第二端电极 2A至2D相同数目(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的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40e至43e。电极部分40a至43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 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长边方向。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从第一侧面L4e侧15 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边缘延伸至第一侧面L4e,从而电连接并且物 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A。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c至 43c从第一侧面L4e侧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边缘延伸到第一侧面 L4e,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B。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 的导线电极部分40d至43d从第二侧面L4f侧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边20 缘延伸到第二侧面L4f,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C。第 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e至43e从第二侧面L4f侧的主电极 部分40a至43a的边缘延伸到第二侧面L4f,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 第二端电极2D。因而,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每一个通过 25 其多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40e至43e连接至 多个第二端电极2A至2D。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和第二内部电极40至 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在彼此中间具有介电层12至17而彼此相对, 并且彼此配合,从而形成预定的电容成分。 30 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具有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在内部连接导体层50中,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1、 52是按沿着第一和第二端面L4c、 L4d的相对方向那样的方式定向 的。在内部连接导体层60中,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1、 62是按沿 着第一和第二端面L4c、 L4d的相对方向那样的方式定向的。具体地说, 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位于第一端面L4c侧,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5 62位于第二端面L4d侧。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包括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第二导体 部分51b、 61b以及第三导体部分51c、 61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每 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长边 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方向看时,第一导体部分10 51a、61a的长边从对应于第一端电极lA、lC的位置延伸至第一端面L4c。 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引出至第一端面L4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电 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4a、L4b的相对方向看时,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短边位于对应于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的位置。15 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的第二导体部分51b、 61b从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长边中的第二端面L4d侧以及第一侧面L4e侧的末端部分 延伸至第一侧面L4e,从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4e。第二导体部分51b、 61b 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的第三导体部分51c、 61c从第一导体部20 分51a、 61a的长边中的第二端面L4d侧以及第一侧面L4f侧的末端部分 延伸至第一侧面L4f,从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4f。第三导体部分51c、 61c 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C。第二导体部分51b和第三导体部分51c在第一和第二端面L4c、 L4d 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二导体部分61b和第三导体部分61c25 在第一和第二端面L4c、 L4d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二导体 部分51b和第三导体部分51c在第一和第二侧面L4e、 L4f的相对方向上 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二导体部分61b和第三导体部分61c在第一和第二 侧面L4e、 L4f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包括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第五导体30 部分52b、 62b以及第六导体部分52c、 62c。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的每 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长边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方向看时,第四导体部分 52a、 62a的长边从对应于第一端电极lB、 1D的位置延伸至第二端面 L4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引出至第二端面L4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 5 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4a、L4b的相对方向看时,第四导体部分52a、62a的短边位于对应于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的位置。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的第五导体部分52b、 62b从第四导体部 分52a、 62a的长边中的第一端面L4c侧以及第一侧面L4e侧的的末端部 分延伸,从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4e。第五导体部分52b、 62b电连接并且10 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的第六导体部分52c、 62c从第一导体部 分52a、 62a的长边中的第一端面L4c侧以及第二侧面L4f侧的的末端部 分延伸至第二侧面L4f,从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4f。第六导体部分52c、 62c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lD。15 第五导体部分52b和第六导体部分52c在第一和第二端面L4c、 L4d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五导体部分62b和第六导体部分62c 在第一和第二端面L4c、 L4d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五导体 部分52b和第六导体部分52c在第一和第二侧面L4e、 L4f的相对方向上 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五导体部分62b和第六导体部分62c在第一和第二20 侧面L4e、 L4f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是相同的。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通过第一外部连接导 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 1C。第一内 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还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 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 1D。25 在多层电容器C4中,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未直接连接到第一端电极1A至1D。而是,多层电容器C4的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通过第一外部 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 1C。 多层电容器C4的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还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 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 1D。因此,同其中全30 部第一内部电极都物理地连接到第一端电极的常规多层电容器比较起 来,多层电容器C4可以增加等效串联电阻。特别是,在多层电容器C4中,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直接物理地连 接于第二端电极2A至2D。因此,多层电容器C4的等效串联电阻可以增 加到适当的程度,g卩,达到它不过于大这样的程度。因为在第二导体部分51b、 61b的第一和第二端面L4c、 L4d的相对 5 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一和第二侧面L4e、 L4fffi对方向的长度分别等于第 三导体部分51c、 61c的对应长度,所以对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而 言,无论使用什么样的电路径,各个ESR (等效串联电阻)禾犯SL (等 效串联电感)都是一致的。因为在第五导体部分52b、 62b的第一和第 二端面L4c、 L4d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一和第二侧面L4e、 L4f的相 10 对方向上的长度分别等于第六导体部分52c、 62c的对应长度,所以对 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而言,无论使用什么样的电路径,各个ESR 和ESL都是一致的。此结构能够紧密地控制多层电容器C4的等效串联 电阻值。在多层电容器C4中,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在 15 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40e至43e。因此,可以相应地控制等效串联电阻。这使得增加多层电 容器C4的等效串联电阻至适当的程度成为可能,目卩,达到它不过于大 这样的程度。在多层电容器C4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方向看 20 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 2A交替地配置在第一侧面L4e上。在这种 情况下,在第一侧面L4e上,彼此邻接的端电极可以连接至不同的极性, 从而可以减小等效串联电感。此外,在多层电容器C4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 方向看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B、 2B交替地配置在第一侧面L4e上。 25 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等效串联电感。而且,在多层电容器C4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 方向看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C、 2C交替地配置在第二侧面L4f上。因 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等效串联电感。而且,在多层电容器C4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 30 方向看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D、 2D交替地配置在第二侧面L4f上。 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等效串联电感。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配置在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 方向上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的两 边。因为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这样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 的相对方向上的几乎彼此对称的位置,所以多层电容器C4可以依照与 5 第一和第二主面L4a、 L4b的相对方向有关的安装方向来安装。因此, 可以容易地安装多层电容器C4。第五实施方式参考图9和10,将说明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结构。在 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如何连接至第一端电极方面,根据第五实施 10 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5不同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4。图9 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10是根据第五实施方 式的多层电容器内包括的电容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如图9所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5包含形状像长方 体的电容器主体L5,和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5的外表面上的多个(在此 15 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一端电极1A至1D、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 第二端电极2A至2D、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如同 电容器主体L4一样,电容器主体L5包括长方形的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 二主面L5a和L5b、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面L5c和L5d以及彼此相对 的第一和第二侧面L5e和L5f。 20 在电容器主体L5的第一侧面L5e上,第一端电极1A、 1B和第二端电极2A、 2B从第一端面L5c侧到第二端面L5d侧,按第二端电极2A、第 一端电极1A、第一端电极1B和第二端电极2B的次序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5的第一侧面L5f上,第一端电极1C、 1D和第二端 电极2C、 2D从第一端面L5c侧到第二端面L5d侧,按第二端电极2C、第 25 —端电极1C、第一端电极1D和第二端电极2D的次序配置。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5的第一端面L5c上。第二 外部连接导体4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5的第二端面L5d上。如图10所示,电容器主体L5具有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10个) 介电层10至19、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3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和 30 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电容器主体L5进 一步包括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2个)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与介电层12至17交替地配置。内 部连接导体层50、 60配置在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5a、 L5b的相对方向上 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与介电层 12至17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位于内部连 5 接导体层50和60之间。在电容器主体L5中,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在介电 层10至19的层叠方向,即,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5a、 L5b的相对方向上 交替地配置。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配置成彼此之间具 有介电层12至17中的至少一个而彼此相对。10 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包括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导线电极部分30b至32b以及导线电极部分30c至32c。主电极部分30a至32a的每一个具有 长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5a、 L5b的长边方向。多个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导线电极部分30b至32b从主电极部分 30a至32a的第一端面L5c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端面L5c,从而电连接并15 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多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导线电 极部分30c至32c从主电极部分30a至32a的第二端面L5d侧的边缘延伸 至第二端面L5d,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包括主电极部分40a至43a以及与第二端电极 2A至2D相同数目(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的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20 40c至43c、 40d至43d、 40e至43e。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每一个具有长 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5a、 L5b的长边方向。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从主电极部分40a 至43a的第一侧面L5e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侧面L5e,从而电连接并且物 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A。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c至25 43c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第一侧面L5e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侧面 L5e,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B。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 的导线电极部分40d至43d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第二侧面L5f侧的边 缘延伸至第二侧面L5f,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C。第 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e至43e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30 第二侧面L5f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二侧面L5f,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 至第二端电极2D。从而,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通过第二内部 电极40至43的多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40e 至43e,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2A至2D的各个。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和第二内部电极40至 5 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在彼此之间具有介电层12至17而彼此相对, 并且彼此配合,以形成预定的电容元件。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具有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和第二内部 连接导体52、 62。在内部连接导体层50中,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 51、 52是按沿着第一和第二端面L5c、 L5d的相对方向的方式定向的。 10 在内部连接导体层60中,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1、 62是按沿着第 一和第二端面L5c、 L5d的相对方向的方式定向的。具体地说,第一内 部连接导体51、 61位于第一端面L5c侧,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位 于第二端面L5d侧。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包括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和第二导体 15 部分51b、 61b。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 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5a、 L5b的长边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 面L5a、 L5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导体部分51a的长边从相应于第 一端电极lC的位置延伸至第一端面L5c。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5a、 L5b 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导体部分61a的长边从相应于第一端电极lA 20 的位置延伸至第一端面L5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引出至第一端面 L5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5a、 L5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导体部 分51a、 61a的短边位于相应于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的位置。 25 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的第二导体部分51b从第一导体部分51a的长 边中的第二端面L5d侧和第二侧面L5f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二侧面L5f,从 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5f。第二导体部分5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 端电极1C。第一内部连接导体61的第二导体部分61b从第一导体部分61a的长 30 边中的第二端面L5d侧和第一侧面L5e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一侧面L5e,从 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5e。第二导体部分6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包括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和第五导体 部分52b、 62b。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 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5a、 L5b的长边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 5 面L5a、 L5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四导体部分52a的长边从相应于第 一端电极lD的位置延伸至第二端面L5d。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5a、 L5b 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四导体部分62a的长边从相应于第一端电极lB 的位置延伸至第二端面L5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引出至第二端面 L5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 10 4。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5a、 L5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四导体部 分52a、 62a的短边位于相应于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的位置。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的第五导体部分52b从第四导体部分52a的长 边中的第一端面L5c侧和第二侧面L5f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二侧面L5f,从 15 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5f。第五导体部分5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 端电极1D。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2的第五导体部分62b从第四导体部分62a的长 边中的第一端面L5c侧和第一侧面L5e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一侧面L5e,从 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5e。第五导体部分6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通过第一外部连接导 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C,并且通过第一外部 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第一内部电 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还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内 部连接导体5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D,并且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 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在多层电容器C5中,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未直接地连接到第一端 电极1A至1D。而是,多层电容器C5的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通过第一外 部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 1C。 多层电容器C5的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 内部连接导体52、 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 1D。因此,同其中所有第一内部电极都物理地连接到第一端电极的常规多层电容器比较起 来,多层电容器C5可以增加等效串联电阻。尤其是,在多层电容器C5中,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直接物理地连 接到第二端电极2A至2D。因此,多层电容器C5的等效串联电阻可以被 5 增加到适当的水平,g卩,达到它不是过分地大的程度。在多层电容器C5中,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在 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40e至43e。因此,可以相应地控制等效串联电阻。这可以使多层电容 器C5的等效串联电阻增加到适当的水平,g口,达到它不是过分地大的 10 程度。多层电容器C5包括一种配置,在该配置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 L5a、 L5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至1D、 2A至2D 交替地位于第一和第二侧面L5e、 L5f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侧面 L5e上,彼此邻接的端电极可以连接至不同极性,从而可以减小等效串 15 联电感。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分别地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5a、 L5b的 相对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的两边。因 为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这样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5a、 L5b的相对方向 上配置在彼此几乎对称的位置,所以多层电容器C5可以依照与第一和 20 第二主面L5a、 L5b的相对方向有关的安装方向来安装。因此,可以容 易地安装多层电容器C5。 第六实施方式参考图11和12,将说明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结构。在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如何连接至第一端电极方面,根据第六实 25 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6不同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4。图ll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12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如图11所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6包含形状像长方体的电容器主体L6,和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6的外表面上的多个(在 30 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一端电极1A至1D、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二端电极2A至2D、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如同电容器主体L4一样,电容器主体L6包括长方形的彼此相对的第一 和第二主面L6a和L6b、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面L6c和L6d以及彼此 相对的第 一和第二侧面L6e和L6f 。在电容器主体L6的第一侧面L6e上,第一端电极1A、 1B和第二端 5 电极2A、 2B从第一端面L6c侧到第二端面L6d侧,按第二端电极2A、第 一端电极1A、第一端电极1B和第二端电极2B的次序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6的第二侧面L6f上,第一端电极1C、 1D和第二端 电极2C、 2D从第一端面L6c侧到第二端面L6d侧,按第二端电极2C、第 一端电极1C、第一端电极1D和第二端电极2D的次序配置。10 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6的第一端面L6c上。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6的第二端面L6d上。如图12所示,电容器主体L6具有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10个) 介电层10至19、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3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和 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电容器主体L6进15 —步包括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2个)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多个 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与介电层12至17交替地配置。内 部连接导体层50、 60配置在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的相对方向上 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与介电层 12至17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位于内部连20 接导体层50和60之间。在电容器主体L6中,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在介电 层10至19的层叠方向,即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的相对方向上交 替地配置。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配置成在彼此之间具 有介电层12至17中的至少一个而彼此相对。25 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包括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导线电极部分30b至32b以及导线电极部分30c至32c。主电极部分30a至32a的每一个具有 长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的长边方向。多个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导线电极部分30b至32b从主电极部分 30a至32a的第一端面L6c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端面L6c,从而电连接并30 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多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导线电 极部分30c至32c从主电极部分30a至32a的第二端面L6d侧的边缘延伸到第二端面L6d,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包括与第二端电极2A至2D相同数目(在此实 施方式中是4个)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以及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40e至43e。电极部分40a至43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 5 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的长边方向。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从主电极部分40a 至43a的第一侧面L6e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侧面L6e,从而电连接并且物 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A。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c至 43c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第一侧面L6e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侧面 10 L6e,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B。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 的导线电极部分40d至43d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第二侧面L6f侧的边 缘延伸至第二侧面L6f,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C。第 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e至43e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 第二侧面L6f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二侧面L6f,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 15 至第二端电极2D。这样,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通过第二内部 电极40至43的多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40e 至43e,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2A至2D的各个。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和第二内部电极40至 20 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彼此相对并且在彼此之间具有介电层12至 17,并且彼此配合,以形成预定的电容成分。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具有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和第二内部 连接导体52、 62。在内部连接导体层50中,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 51、 52是按沿着第一和第二端面L6c、 L6d的相对方向的方式定向的。 25 在内部连接导体层60中,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1、 62是按沿着第 一和第二端面L6c、 L6d的相对方向的方式定向的。具体地说,第一内 部连接导体51、 61位于第一端面L6c侧,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位 于第二端面L6d侧。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包括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和第二导体 30 部分51b、 61b。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 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的长边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导体部分51a的长边从相应于第 一端电极lC的位置延伸至第一端面L6c。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 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导体部分61a的长边从相应于第一端电极lA 的位置延伸至第一端面L6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引出至第一端面 5 L6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 3。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导体部 分51a、 61a的短边位于相应于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的位置。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的第二导体部分51b从第一导体部分51a的长 10 边中的第二端面L6d侧和第二侧面L6f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二侧面L6f,从 而引出至第二侧面。第二导体部分5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 极1C。第一内部连接导体61的第二导体部分61b从第一导体部分61a的长 边中的第二端面L6d侧和第一侧面L6e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二侧面L6e,从 15 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6e。第二导体部分6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 端电极1A。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包括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和第五导体 部分52b、 62b。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 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的长边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20 面L6a、 L6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四导体部分52a的长边从相应于第 一端电极lB的位置延伸至第二端面L6d。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 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四导体部分62a的长边从相应于第一端电极lD 的位置延伸至第二端面L6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引出至第二端面 L6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25 4。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四导体部 分52a、 62a的短边位于相应于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的位置。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的第五导体部分52b从第四导体部分52a的长 边中的第一端面L6c侧和第一侧面L6e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一侧面L6e,从 30 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6e。第五导体部分5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 端电极1B。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2的第五导体部分62b从第四导体部分62a的长 边中的第一端面L6c侧和第二侧面L6f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二侧面L6f,从 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6f。第五导体部分6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 端电极1D。5 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通过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C,并且通过第一外部 连接导体3和第一 内部连接导体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lA。第一内部电 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还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内 部连接导体5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并且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10 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2电连接至第 一 端电极1D 。在多层电容器C6中,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未直接地连接到第一端 电极1A至1D。而是,多层电容器C6的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通过第一外 部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 1C。 多层电容器C6的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还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15 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 1D。因此,同其中所 有第一内部电极物理地连接到第一端电极的常规多层电容器比较起 来,多层电容器C6可以增加等效串联电阻。尤其是,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直接物理地连接到多层电容器C6中 的第二端电极2A至2D。因此,多层电容器C6的等效串联电阻可以被增20 加到适当的水平,S卩,达到它不是过分地大的程度。在多层电容器C6中,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在 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40e至43e。因此,可以相应地控制等效串联电阻。这可以使多层电容 器C6的等效串联电阻被增加到适当的水平,即,达到它不是过分地大25 的程度。多层电容器C6包括一种配置,在该配置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 L6a、 L6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至1D、 2A至2D 交替地位于第一和第二侧面L6e、 L6f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侧面 L6e上,彼此邻接的端电极可以连接至不同极性,从而可以减小等效串 30 联电感。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分别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的相对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的两边。因为 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这样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6a、 L6b的相对方向上 配置在彼此几乎对称的位置,所以多层电容器C6可以依照与第一和第 二主面L6a、 L6b的相对方向有关的安装方向来安装。因此,可以容易 5 地安装多层电容器C6。 第七实施方式参考图13和14,将说明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结构。在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如何连接至第一端电极方面,根据第七实 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7不同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4。图10 13是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14是根据第七实施 方式的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如图13所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7包含形状像长 方体的电容器主体L7,和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7的外表面上的多个(在 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一端电极1A至1D、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15 个)第二端电极2A至2D、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 如同电容器主体L4一样,电容器主体L7包括长方形的彼此相对的第一 和第二主面L7a和L7b、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面L7c和L7d以及彼此 相对的第 一和第二侧面L7e和L7f 。在电容器主体L7的第一侧面L7e上,第一端电极1A、 1B和第二端20 电极2A、 2B从第一端面L7c侧到第二端面L7d侧,按第二端电极2A、第 一端电极1A、第一端电极1B和第二端电极2B的次序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7的第二侧面L7f上,第一端电极1C、 1D和第二端 电极2C、 2D从第一端面L7c侧到第二端面L7d侧,按第二端电极2C、第 一端电极1C、第一端电极1D和第二端电极2D的次序配置。25 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7的第一端面L7c上。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7的第二端面L7d上。如图14所示,电容器主体L7具有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10个) 介电层10至19、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2个)第一内部电极30、 31和 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3个)第二内部电极40至42。电容器主体L7进30 —步包括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2个)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1、 61、 52、 62。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 31、 40至42与介电层13至16交替地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的相对方向上,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 导体5K 61、 52、 62配置在交替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 31、 40至42的外侧。与介电层13至16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 5 31、 40至42位于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61之间。第 二内部连接导体52位于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和第二内部电极40之间。 第一内部连接导体61位于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1和第二内部电极42之 间。在电容器主体L7中,第一内部电极30、 31和第二内部电极40至4210 在介电层10至19的层叠方向,Sl],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的相对 方向上交替地配置。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 31、 40至42配置成彼此 相对并且在彼此之间具有介电层13至16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内部电极30、 31包括主电极部分30a、 31a、导线电极部分30b、 31b以及导线电极部分30c、 31c。主电极部分30a、 31a的每一个具有长15 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的长边方向。多个第一内部电极30、 31的导线电极部分30b、 31b从主电极部分 30a、 31a的第一端面L7c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端面L7c,从而电连接并 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多个第一内部电极30、 31的导线电 极部分30c、 31c从主电极部分30a、 31a的第二端面L7d侧的边缘延伸至20 第二端面L7d,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第二内部电极40至42包括与第二端电极2A至2D相同数目(在此实 施方式中是4个)的主电极部分40至42a和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2b、 40c 至42c、 40d至42d、 40e至42e。电极部分40a至42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 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的长边方向。25 第二内部电极40至42的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2b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2a的第一侧面L7e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侧面L7e,从而电连接并且物 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A。第二内部电极40至42的导线电极部分40c至 42c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第一侧面L7e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侧面 L7e,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B。第二内部电极40至4230 的导线电极部分40d至42d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2a的第二侧面L7f侧的边 缘延伸至第二侧面L7f,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C。第二内部电极40至42的导线电极部分40e至42e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2a的 第二侧面L7f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二侧面L7f,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 至第二端电极2D。这样,第二内部电极40至42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2a通过第二内部 5 电极40至42的多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2b、 40c至42c、 40d至42d、 40e 至42e,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2A至2D的各个。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和第二内部电极40至 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彼此相对并且彼此之间具有介电层13至16, 并且彼此配合,以形成预定的电容成分。10 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包括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和第二导体部分51b、 61b。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 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的长边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 面L7a、 L7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导体部分51a的长边从相应于第 一端电极lC的位置延伸至第一端面L7c。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15 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导体部分61a的长边从相应于第一端电极lA 的位置延伸至第一端面L7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引出至第一端面 L7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 3。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导体部 20 分51a、 61a的短边位于相应于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的位置。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的第二导体部分51b从第一导体部分51a的长 边中的第二端面L7d侧和第二侧面L7f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二侧面L7f,从 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7f。第二导体部分5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 端电极1C。25 第一内部连接导体61的第二导体部分61b从第一导体部分61a的长 边中的第二端面L7d侧和第一侧面L7e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一侧面L7e,从 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7e。第二导体部分6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 端电极1A。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包括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和第五导体 30 部分52b、 62b。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 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的长边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四导体部分52a的长边从相应于第 一端电极lB的位置延伸至第二端面L7d。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 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四导体部分62a的长边从相应于第一端电极lD 的位置延伸至第二端面L7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引出至第二端面 5 L7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 4。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四导体部 分52a、 62a的短边位于相应于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的位置。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的第五导体部分52b从第四导体部分52a的长 10 边中的第一端面L7c侧和第一侧面L7e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一侧面L7e,从 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7e。第五导体部分5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 端电极1B。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2的第五导体部分62b从第四导体部分62a的长 边中的第一端面L7c侧和第二侧面L7棚lj的端部延伸至第二侧面L7f,从 15 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7f。第五导体部分6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 端电极1D。第一内部电极30、 31的主电极部分30a、 3la通过第一外部连接导 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C,并且通过第一外部 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第一内部电20 极30、 31的主电极部分30a、 31a还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内部 连接导体5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而且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 二内部连接导体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D。在多层电容器C7中,第一内部电极30、 31未直接连接到第一端电 极1A至1D。而是,多层电容器C7的第一内部电极30、 31通过第一外部25 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 1C。 多层电容器C7的第一内部电极30、31还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 内部连接导体52、 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 1D。因此,同其中所有 第一内部电极都物理地连接到第一端电极的常规多层电容器比较起 来,多层电容器C7可以增加等效串联电阻。30 尤其是,第二内部电极40至42直接物理地连接到多层电容器C7中的第二端电极2A至2D。因此,多层电容器C7的等效串联电阻可以被增加到适当的水平,SP,达到它不是过分地大的程度。在多层电容器C7中,第二内部电极40至42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在 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2b、 40c至42c、 40d至42d、 40e至42e。因此,可以相应地控制等效串联电阻。这使得多层电容器 5 C7的等效串联电阻可以被增加到适当的水平,gp,达到它不是过分地 大的程度。多层电容器C7包括一种配置,在该配置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 L7a、 L7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至1D、 2A至2D 交替地位于第一和第二侧面L7e、 L7f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侧面 10 L7e上,彼此邻接的端电极可以连接至不同极性,从而可以减小等效串 联电感。内部连接导体51、 52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的相对方向 上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的一侧,而内部连接 导体61、 62配置在上述方向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外 15 侧的另一侧。因为一组内部连接导体51、 52和另一组内部连接导体61、 62这样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的相对方向上差不多彼此对称 的位置,所以多层电容器C7可以依照与第一和第二主面L7a、 L7b的相 对方向有关的安装方向来安装。因此,可以容易地安装多层电容器C7。 第八实施方式20 参考图15和16,将说明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结构。图15是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16是根据第八实 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中所包含的电容器主体的展开透视图。如图15所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8包含形状像长 方体的电容器主体L8,和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8的外表面上的多个(在25 此实施方式中是2个)第一端电极1A、 1B、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 个)第二端电极2A至2D、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 电容器主体L8包括长方形的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主面L8a和L8b、彼 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面L8c和L8d和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面L8e 和L8f。第一和第二端面L8c、 L8d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的短边方30 向上延伸,从而将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彼此连接。第一和第二侧 面L8e、 L8fS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的长边方向上延伸,从而将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彼此连接。在电容器主体L8的第一侧面L8e上,第一端电极1A和第二端电极 2A、 2B从第一端面L8c侧到第二端面L8d侧,按第二端电极2A、第一端 电极1A和第二端电极2B的次序配置。 5 在电容器主体L8的第一侧面L8f上,第一端电极1B和第二端电极2C、 2D从第一端面L8c侧到第二端面L8d侧,按第二端电极2C、第一端 电极1B和第二端电极2D的次序配置。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8的第一端面L8c上。第二 外部连接导体4配置在电容器主体L8的第二端面L8d上。 10 如图16所示,电容器主体L8具有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10个)介电层10至19、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3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和 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电容器主体L8进 一步包括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2个)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多个 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与介电层12至17交替地配置。在 15 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的相对方向上,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配置 在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与介电 层12至17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位于内部 连接导体层50和60之间。在电容器主体L8中,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在介电 20 层10至19的层叠方向,即,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的相对方向上 交替地配置。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配置成彼此相对并 且在彼此之间具有介电层12至17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包括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导线电极部分30b 至32b以及导线电极部分30c至32c。主电极部分30a至32a的每一个具有 25 长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的长边方向。多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导线电极部分30b至32b从主电极部分 30a至32a的第一端面L8c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端面L8c,从而电连接并 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多个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导线电 极部分30c至32c从主电极部分30a至32a的第二端面L8d侧的边缘延伸 30 至第二端面L8d,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包括与第二端电极2A至2D相同数目(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以及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40e至43e。电极部分40a至43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 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的长边方向。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从主电极部分40a 5 至43a的第一侧面L8e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侧面L8e,从而电连接并且物 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A。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c至 43c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第一侧面L8e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一侧面 L8e,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B。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 的导线电极部分40d至43d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第二侧面L8f侧的边10 缘延伸至第二侧面L8f,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端电极2C。第 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导线电极部分40e至43e从主电极部分40a至43a的 第二侧面L8f侧的边缘延伸至第二侧面L8f,从而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 至第二端电极2D。这样,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通过第二内部15 电极40至43的多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40e 至43e,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2A至2D的各个。第一 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和第二内部电极40至 43的主电极部分40a至43a彼此相对且在彼此之间具有介电层12至17, 并且彼此配合,以形成预定的电容成分。20 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具有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在内部连接导体层50中,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 51、 52是按沿着第一和第二端面L8c、 L8d的相对方向的方式定向的。 在内部连接导体层60中,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61、 62是按沿着第 一和第二端面L8c、 L8d的相对方向的方式定向的。具体地说,第一内25 部连接导体51、 61位于第二端面L8c侧,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位 于第二端面L8d侧。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包括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和第二导体 部分51b、 61b。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 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的长边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30 面L8a、 L8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长边从比 相应于第一端电极lB的位置更接近第一端面L8c的位置延伸到第一端面L8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引出至第一端面L8c。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8a、L8b的相对方向看时,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短边位于对应于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的位置。 5 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的第二导体部分51b、 61b从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长边中的第二端面L8d侧以及第二侧面L8f侧的端部延伸 至第二侧面L8f,从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8f。具体地说,第二导体部分 51b、 61b包括:第一区域,在第一和第二侧面L8e、 L8ffi勺相对方向上, 从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向第二侧面L8f延伸而未到达第二侧面L8f;第10 二区域,从第一区域向第二端面L8d延伸;和第三区域,沿着第一和第 二侧面L8e、 L8啲相对方向,从第二区域延伸到第二侧面L8f。第二导 体部分51b、 61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lB。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包括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和第五导体 部分52b、 62b。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的每一个具有长方形形状,其15 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的长边方向。当从第一和第二主 面L8a、 L8b的相对方向看时,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的长边从比对应 于第一端电极lA的位置更接近第二端面L8d的位置延伸至第二端面 L8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引出至第二端面L8d。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20 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的相对方向看时,第四导体部分52a、62a的短边位于对应于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的位置。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的第五导体部分52b、 62b从第四导体部 分52a、 62a的长边中的第一端面L8c侧以及第一侧面L8e侧的端部延伸 至第一侧面L8e,从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8e。具体地说,第五导体部分25 52b、 62b包括第一区域,在第一和第二侧面L8e、 L8撤相对方向上, 从第四导体部分52a、 62a向第一侧面L8e延伸而未到达第一侧面L8e; 第二区域,从第一区域向第一端面L8c延伸;和第三区域,沿着第一和 第二侧面L8e、 L8rt勺相对方向从第二区域延伸到第一侧面L8e。第五导 体部分52b、 62b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端电极lA。30 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通过第一外部连接导 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的主电极部分30a至32a还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在多层电容器C8中,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不直接连接到第一端电极1A、 1B。而是,多层电容器C8的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通过第一外部 5 连接导体3和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B。多层电容器C8的第一内部电极30至32还通过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电连接至第一端电极1A。因此,同其中全部第一内部电极都物理地连接到第一端电极的常规多层电容器比较起来,多层电容器C8可以增加等效串联电阻。 10 尤其是,在多层电容器C8中,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直接物理连接到第二端电极2A至2D。因此,多层电容器C8的等效串联电阻可以增加到适当的程度,S卩,达到它不过于大这样的程度。在多层电容器C8中,第二内部电极40至43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是4个)导线电极部分40b至43b、 40c至43c、 40d至43d、 15 40e至43e。因此,可以相应地控制等效串联电阻。这使得可以增加多层电容器C8的等效串联电阻至适当的程度,达到它不过于大这样的程度。多层电容器C8包括一种配置,在该配置中,当从第一和第二主面 L8a、 L8b的相对方向看过去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 1B、 2A至2D 20 交替地位于第一和第二侧面L8e、 L8f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侧面 L8e上,彼此邻接的端电极可以连接至不同的极性,从而可以减小等效 串联电感。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的相对方向上,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配置在交替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30至32、 40至43的外侧的 25 两边。因为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这样配置在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 的相对方向上的几乎彼此对称的位置,所以多层电容器C8可以依照与 第一和第二主面L8a、 L8b的相对方向有关的安装方向来安装。因此, 可以容易地安装多层电容器C8。尽管在上文中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过本发明不必被 30 限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而是可以在不背离其精神的范围内以多种方 式进行改变。例如,可以单独地包括第一内部连接导体作为内部连接导体。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1、 61、 52、 62的每一个可以连接到多个外部 连接导体而不是仅仅连接到一个外部连接导体。图17示出第一实施方 式的变形例,举例说明了仅仅包括第一内部连接导体作为内部连接导 5 体同时每个第一内部连接导体连接至多个外部连接导体的一种情形。 图17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中包括的电容器主体的展 幵透视图。如图17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内部连接导体层50、 60仅仅具有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电连 10 接并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3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在第一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第一个内部连接导体51、 61包括第一导体部分 51a、 61a、第二导体部分51b、 61b、第三导体部分51c、 61c、第四导体 部分51d、 61d以及第五导体部分51e、 61e。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具有 长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是第一和第二主面Lla、 Llb的长边方向,并 15 且从第一端面Llc延伸到第二端面Lld。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引出至 第一和第二端面Llc、 Lld两个端面。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电连接并 且物理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3、 4这两个外部连接导体。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的第二和第四导体部分51b、 61b、 51d、 61d从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第一侧面Lle侧的长边延伸到第一侧面 20 Lle,从而引出至第一侧面Lle。第二导体部分51b、 61b和第四导体部 分51d、 61d分别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到第一端电极lA和lB。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的第三和第五导体部分51c、 61c、 51e、 61e从第一导体部分51a、 61a的第二侧面Llf侧的长边延伸到第二侧面 Llf,从而引出至第二侧面Llf。第三导体部分51c、 61c和第五导体部分 25 51e、 61e分别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到第一端电极lC和lD。如同多层电容器C1一样,同其中全部第一内部电极都物理地连接 到第一端电极的常规多层电容器比较起来,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 电容器的变形例可以增加等效串联电阻。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第一内部连接导体物理连接和电连 30 接至第一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3、 4这两个外部连接导体。因此,同其 中不同的内部连接导体都连接至各个外部连接导体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C1比较起来,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可以降低等效串 联电阻。如同多层电容器C1一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容器的变形 例可以降低等效串联电感。 5 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变形为将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K 61连接至多个外部连接导体。举例来说,层叠的介电层10至19的数目和层叠的第一和第二内部 电极30至32、 40至43的数目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内部 连接导体51、 52、 61、 62的数目和其在电容器主体内的位置不局限于 10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所描述的。第二内部电极的主电极部分所连接到的第二端电极的数目不局限 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描述的数目。只要第一内部连接导体51、 61连接至多个第一端电极1A至1D以及 第二外部连接导体3的至少之一,它们的形状就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 15 式和变形例中所描述的形状。只要第二内部连接导体52、 62连接至多 个第二端电极2A至2D以及第二外部连接导体4的至少之一,它们的形 状就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所描述的形状。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至1D、 2A至2D的数目不局限于在上述的实 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描述的那些数目。举例来说,第一和第二端电极可 20 以有各一个、各五个或更多,或者彼此不同的数目。外部连接导体3、 4的数目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数目。举例来说,可以配置一 个外部连接导体或者三个或更多外部连接导体。第一和第二端电极1A至1D、 2A至2D和第一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 3、 4的位置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所描述的位置,只要它 25 们形成在电容器主体的外表面上即可。当在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相对方向看时,可能没有第一和第二 端电极交替地配置在电容器主体的外表面上。上述实施方式适用在不同的情形中,诸如CPU应用、用于减弱电 源层(powerplane)振荡的服务器主板(severboard)的去耦、稳定电 30 源电路等等。根据如此描述的本发明,本发明明显可以在许多方面进行改变。 这种变化不应当被认为是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所有这类对 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修改都被意欲包含在下列权利要 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介电特性的电容器主体;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交替地配置在电容器主体中从而彼此相对,并且在彼此之间具有电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配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多个第一端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端电极;其中,第一内部电极的每一个具有第一主电极部分,用于通过与第二内部电极配合而形成电容;以及第一导线电极部分,用于将第一主电极部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其中,第二内部电极的每一个具有第二主电极部分,用于通过与第一内部电极配合而形成电容;以及第二导线电极部分,用于将第二主电极部分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在电容器主体中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相对方向上,在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中的至少一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外侧配置有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并且,其中,第一内部连接导体连接至多个第一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端电极和第一外部连接导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每一第二内部电极的第二主电极部分通过第二内部电极的第二导 线电极部分仅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中的一个第二端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内部电极具有至少与多个第二端电极相同数目的第二导 线电极部分,第二内部电极的所述第二主电极部分通过第二内部电极 的多个第二导线电极部分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一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相对方向看时,多个第一和 第二端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交替地配置在电容器主体的外表面上。
5. —种多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5 包含具有介电特性的电容器主体;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交替地配置在电容器主体中从而彼此相对,并且在彼此之间具有电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配置在电容器主体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多个 10 第一端电极和多个第二端电极;其中,第一内部电极的每一个具有第一主电极部分,用于通过 与第二内部电极配合而形成电容;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导线电极部分, 选自用于将第一主电极部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的第一导线电极 部分和用于将第一主电极部分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导体的第一导线电 15 极部分;其中,第二内部电极的每一个具有第二主电极部分,用于通过 与第一内部电极配合而形成电容;以及第二导线电极部分,用于将第 二主电极部分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的至少一个;其中,在电容器主体中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相对方向上,在 20 多个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中的至少一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外侧配 置有第一和第二内部连接导体;其中,第一内部连接导体连接至多个第一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第 一端电极和第一外部连接导体;以及其中,第二内部连接导体连接至多个第一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第 25 —端电极和第二外部连接导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每一第二内部电极的第二主电极部分通过第二内部电极的第二导线电极部分仅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中的一个第二端电极。30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页每一第二内部电极具有至少与多个第二端电极相同数目的第二导 线电极部分,第二内部电极的所述第二主电极部分通过第二内部电极 的多个第二导线电极部分连接至多个第二端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一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相对方向看时,多个第一和 第二端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交替地配置在电容器主体的外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电容器,包含电容器主体;交替地配置在电容器主体中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以及配置在电容器主体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外部连接导体以及第一和第二端电极。各个第一内部电极具有第一主电极部分和用于将第一主电极部分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导体的第一导线电极部分。各个第二内部电极具有第二主电极部分和用于将第二主电极部分连接至至少一个第二端电极的第二导线电极部分。上述电容器主体包括第一内部连接导体,其配置在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相对方向上的至少一组第一和第二内部电极的外侧并且连接到至少一个第一端电极以及第一外部连接导体。
文档编号H01G4/30GK101276688SQ200810088539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8日
发明者C·T·伯克特, 富樫正明 申请人:Td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