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875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如上的电连接器构成为差动对间和差动对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相同,因而可进一步实现阻抗匹配,伴随于此,连接器的传输 特性更为良好。
可以使用具有比主体材质的介电常数打的介电常数的材质作为上述 衬垫的材质。
25 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除了上述基本结构之外,可以构成为还具
有屏蔽罩,该屏蔽罩是环绕主体外表面的金属制筒状体,并具有后罩部。 上述屏蔽罩在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于主体的状态下可以接触上述对方侧连 接器的外周屏蔽部。
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除了上述基本结构之外,还可以构成为衬垫的后端侧与屏蔽罩的后罩部的背面抵接。
由于本发明涉及的如上的电连接器构成为从主体背面突出的触头组 和屏蔽罩的后罩部之间通过衬垫而被电绝缘,所以除了上述效果之外, 能够在不降低耐电压特性的情况下,减小屏蔽罩与触头之间的间隔。如 5果该间隔变小,则不仅连接器整体小型化,而且触头整体的静电电容会 变大,在这方面可以减小阻抗,连接器的传输特性进一步变得良好。
除了上述基本结构之外,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还可以构成为,衬 垫具有板状的基部,其与主体的背面对置配置;以及突起部,其是设 置在配置于上述空闲区域的基部上的部件,而且可以插入到从主体的背 10面突出的相邻触头的间隙中。
如上的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构成为,当对方侧连接器与主体嵌合 时,即便由于作用于触头组的前端部的力而使触头欲从主体的端子插入 孔脱落到后方,触头的基端侧也会与衬垫的基部接触并卡定,因而除了 上述效果之外,触头更加不容易脱落。另外,由于在触头的基端部和屏 15蔽罩之间夹设有衬垫,所以不会出现触头与屏蔽罩接触而电短路的情况。 通过这些点可以实现连接器的性能提高。
除了上述基本结构之外,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还可以构成为衬 垫的基部可以安装在主体的背面上。
20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是电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2是该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该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4是该电连接器的侧视图,是表示取下了屏蔽罩后的状态的图。 25 图5是该电连接器的后视图,是表示打幵了屏蔽罩的后罩部的状态的图。
图6是该电连接器的后视图,是表示打开屏蔽罩的后罩部,再从主 体上取下了衬垫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该电连接器的触头组的配置关系等的立体图。图8是该电连接器的触头的立体图。
图9是该电连接器的主体的凸部的局部放大图,(a)是从其表面侧 观察的图,(b)是从其背面侧观察的图。
图IO是该电连接器的衬垫的立体图。 5 图11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是一并表示了从主体的背面突出的相邻
触头间的空闲区域和端区域的位置等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现有例的图,是表示从电连接体的主体的背面突出 的触头组的排列等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图,是 io表示从电连接器的主体的背面突出的触头组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主体;
llla、 lllb:端子插入孔; 200a:上段触头组; 15 201a 210a:触头;
200b:下段触头组;
201b 210b:触头; a:空闲区域;
300: 屏蔽罩(shield cover
330:后罩部;
400:衬垫;
410:基部;
420:突起部;
A:对方侧连接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实施方式。图1是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图
2是该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是该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图4是该电连接 器的侧视图,是表示取下了屏蔽罩后的状态的图。图5是该电连接器的
后视图,是表示打开了屏蔽罩的后罩部的状态的图。图6是该电连接器 的后视图,是表示打开屏蔽罩的后罩部、再从主体取下了衬垫后的状态 的图。图7是表示该电连接器的触头组的配置关系等的立体图。图8是 该电连接器的触头的立体图。图9是该电连接器的主体的凸部的局部放 5大图。图IO是该电连接器的衬垫的立体图。图11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本发明示出的电连接器是与高速差动传输对应的基板安装型连接 器,如图1至图6所示,该电连接器具有分别形成有端子插入孔llla、 lllb的主体100;分别压入到端子插入孔Ula、lllb中的上段触头组200a 和下段触头组200b;环绕主体100的外周的屏蔽罩300;以及安装在主 io体100背面的衬垫400,从主体100的背面突出的上段触头组200a和下 段触头组200b的后端的引线部2014a、 2014b…等以间距间隔t排列在宽 度方向上而配置为一列。
主体IOO是对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PPS (聚苯硫醚) 等通用合成树脂进行注射模塑成形得到的,如图4所示,其成为可以从 15正面侧与对方侧连接器A嵌合的形状。
主体10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本体部110,该本体部110在中央 部具有从正面形成到背面的端子插入孔llla、 lllb;厚度较小的大致长 方体形状的凸部120,该凸部120形成在本体部110的正面侧,且进入对 方侧连接器A的前端凹部;大致板状的基部130,该基部130在本体部 20 110的下方侧朝前方伸出而形成且支撑对方侧连接器A的底部;以及与 图外的基板定位孔对应的定位用凸台140,该凸台是朝下形成于基部130 的底面上的圆柱状部件。
在本体部110的正面侧,端子插入孔llla、 lllb与对方侧连接器A 的触头(未图示)相对应地以等间距间隔排列在宽度方向上,并且以两 25段的方式错开相位隔开间隔地配置。端子插入孔llla、 lllb形成为与上 段触头组200a和下段触头组200b的本体部2012a、 2012b等相对应的宽 度较长的方形贯穿孔,并且分别形成有IO个相同的贯通孔。
如图4和图6所示,本体部110的背面上形成有衬垫400可进入的 切口 112。在切口 112的凸侧面上,槽114朝下呈直线状分别形成在端子
插入孔llla、 lllb的下方位置上。槽114具有与上段触头组200a的连接 部2013a和下段触头组200b的连接部2013b等对应的横宽,以间距间隔 t排列在宽度方向上。在切口 112的内侧面的端子插入孔llla、 lllb在图 6中靠右的位置上,形成有与衬垫400的安装部430对应的方孔113。 5 如图4和图9 (a)所示,在凸部120的上表面,在长度方向上呈直
线状形成有与本体部110的端子插入孔llla连通的槽121a,另一方面, 如图4和图9 (b)所示,在凸部120的下表面,在长度方向上呈直线状 形成有与本体部110的端子插入孔lllb连通的槽121b。槽121a、 121b 具有与上段触头组200a的接点部2011a和下段触头组200b的接点部
io 2011b等对应的横宽,并且与端子插入孔llla、 lllb同样地在宽度方向 上错开相位地进行排列。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6所示,上段触头组200a由触头201a 210a构成。如图4和图8所示,触头201a 210a是大致L字形状的端子, 其前端侧被插入并保持在主体100的端子插入孔llla中,其基端侧沿着
15主体IOO的背面配置。
具体而言,触头201a的前端侧具有前端侧的接点部2011a;以及 本体部2012a,该本体部2012a相连地设置于接点部2011a的后端,且插 入到主体100的端子插入孔llla中。触头201a的后端侧具有连接部 2013a,该连接部2013a与本体部2012a的后端相连,且沿着主体100的
20背面被弯曲为大致直角进行设置;以及引线部2014a,该引线部2014a与 连接部2013a的后端相连且弯曲为大致直角进行设置。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6所示,下段触头组200b由触头201b 210b 构成。如图4和图8所示,触头201b 210b为大致L字形状的端子,其 前端侧插入并保持于主体100的端子插入孔lllb,而其基端侧沿着主体
25 IOO的背面配置。
具体而言,触头201b的前端侧具有前端侧的接点部2011b;以及 本体部2012b,该本体部2012b与接点部2011b的后端相连地设置,并插 入到主体100的端子插入孔lllb中。触头201b的后端侧具有连接部 2013b,该连接部2013b与本体部2012b的后端相连,且沿着主体100的
背面被弯曲为大致直角进行设置;以及引线部2014b,该引线部2014b与 连接部2013b的后端相连且弯曲为大致直角进行设置。
在对方侧连接器A与主体100相嵌合的状态下,触头201a的接点部 2011a和触头201b的接点部2011b可以与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未图示)
5接触。
触头201a与触头201b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2013a的长度比连 接部2013b的长度长出上段触头组200a与下段触头组200b之间的段差 的量。另外,接点部2011a的长度与接点部2011b的长度也相差上述的量, 这一点在后面将详细叙述。
io 在将触头201a从背面侧压入主体100的端子插入孔111a中时,接
点部2011a插入到主体100的槽121a中,本体部2012a插入到主体100 的端子插入孔llla中,连接部2013a插入到主体100的槽114中,并保 持在该状态下。另一方面,将触头201b从背面侧压入主体100的端子插 入孔111b中时,接点部2011b插入到主体100的槽121b中,本体部2012b
15插入到主体100的端子插入孔111b中,连接部2013b插入到主体100的 槽114中,并保持在该状态下。触头201a的引线部2014a与触头201b 的引线部2014b排列在宽度方向上,如图4所示,它们与主体100的基 部130的底面在相同高度。
另外,触头202a 210a与触头201a相同,触头201b 210b与触头
20 201b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在如此将上段触头组200a和下段触头组200b安装在主体100上的 状态下,如图11所示,上段触头组200a的引线部2014a和下段触头组 200b的引线部2014b以等间距间隔t排列。在主体100的背面上的端子 插入孔llla、 lllb附近,在上段触头200a中的间隔为2Xt (此处n-2)
25得出的相邻触头201a 210a之间分别存在空闲区域ci 。并且,在上段触 头组200a和下段触头组200b的两端分别存在端区域e。另外,在图ll 中仅表示了触头201a与触头202a之间的空闲区域a 、触头202a与触头 203a之间的空闲区域a和触头201a侧方的端区域0 。
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除了用作电源线或者用于传输单端信号之
夕卜,还用于传输第1 第5差动信号。上段触头组200a和下段触头组200b 具有用作电源线或者用于传输单端信号的触头(207a、 210a、 207b、 209b、 210b);用于传输第1 第5差动信号的正极信号用触头(201a、 202b、 205a、 205b、 208a)和负极信号用触头(202a、 204a、 203b、 206b、 5 209a);以及共同接地用触头(201b、 203a、 204b、 206a、 208b)。
特别是,如果着眼于上段触头组200a和下段触头组200b中用于传 输第1 第5差动信号的触头(201a 206a、 208a、 209a、 201b 206b、 208b),则如图1所示,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剖面上,将以上述正极信号 用触头以及负极信号用触头作为底边侧、以共同接地用触头作为顶点侧 io配置为三角形形状的结构作为一套,这5套在宽度方向上依次交错相反 地排列上下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由于信号触头等的配置关系如上所述, 因此为了专门使相邻触头的差动对内和差动对间实现较低偏离等,触头 201a 210a的接点部2011a 2111a和触头201b 210b的接点部2011b 15 2111b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成为如图9所示那样。
并且,对于各触头的形状、长度、个数、排列和信号等的分配等, 只要按照适用对象来适当进行设计变更即可,也可以对调正极信号用触 头与负极信号用触头的位置关系。
屏蔽罩300是可以在对方侧连接器A嵌合于主体100内的状态下与 20该连接器的外周屏蔽部(未图示)接触的金属制壳。具体而言,如图1 至图3所示,该屏蔽罩300具有本体部310,该本体部是正面和背面敞 开的方形框状体,其环绕主体100的外周; 一对脚部320,这对脚部320 是形成在本体部310的底面两侧的片状部件,与图外的基板的安装孔对 应;以及后罩部330,该后罩部330是封闭主体100的背面侧敞开面的板 25状部件,其可自由开闭地设置在本体部310的背面侧上。
并且,图3中的311是用于将设置在本体部310的背面侧上部的后 罩部330维持在打开状态/关闭状态的轴承部件。
衬垫400是由电介体构成的板状树脂成型部件,如图5和图IO所示, 该衬垫400具有基部410,该基部410是具有可覆盖并隐藏从主体100
的背面突出的上段触头组200a和下段触头组200b的连接部2013a、 2013b…等那样的面积的板状体,并且面向主体100的背面进行配设;大 致长方体状的突起部420,这些突起部420是分别配置在空闲区域a和端 区域P上的大致长方体状部件,并且在基部410上共计排列设置有11个; 5以及在基部410上的一端侧设置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安装部430。
作为衬垫400的材质,可以使用例如尼龙等具有比主体100的材质 的介电常数大的介电常数的材质。
突起部42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略小于上段触头组200a的触 头201a 210a的间隙。在安装部430的各侧面上呈直线状形成有保持用 io 的凸部431。
艮P,当将衬垫400的安装部430插入到主体100的方孔113中时, 则安装部430的凸部431与方孔113的内表面接触,从而使衬垫400通 过该摩擦而保持在方孔113内,并安装于主体100的切口 112内。在该 状态下,突起部420分别插入到触头201a 210a的彼此之间和两端上,
15并分别配置于空闲区域a和端区域e上。
而且,如果将衬垫400安装在主体100的背面上,屏蔽罩300的后 罩部330被关闭,则在该状态下,衬垫400的基部410的背面与后罩部 330的背面接触。上段、下段触头组200a 、 200b的后端的引线部2014a、 2014b…等通过屏蔽罩300的后罩部330的下方位置而突出到外部。
20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电连接器的情况下,由于在从主体100的背面突
出的上段触头组200a的空闲区域a和端区域3分别配置有作为电介体的 衬垫400的突起部420,所以位于空闲区域a两侧的触头201a 210a彼 此之间的静电电容会变大,伴随于此,阻抗会变小。另外,通过改变衬 垫400的材质或突起部420的大小或形状等的方法,能够容易地调整该
25阻抗的大小。
而且由于从主体100的背面突出的上段触头组200a和下段触头组 200b与屏蔽罩300的后罩部330之间由于衬垫400而电绝缘,所以耐电 压特性不会降低,能够减小屏蔽罩300与上段、下段触头组200a、 200b 的基端侧之间的间隔。当该间隔减小时,则不仅能实现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而且触头间的静电电容变大,从该点而言也可以减小阻抗。
进而,由于用于传输第1 第5差动信号的正极信号用触头(201a、 202b、 205a、 205b、 208a)、负极信号用触头(202a、 204a、 203b、 206b、 209a)以及共同接地用触头(201b、 203a、 204b、 206a、 208b)的配置关 5系如上所述,因此差动对间和差动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
由此,无关于上段触头组200a和下段触头组200b的位置差异而可 抑制阻抗的偏差。即,可以在高电平下实现差动对内和差动对间的阻抗 匹配,伴随于此,可以使连接器的传输特性良好。
另外,当对方侧连接器A嵌合于主体100时,即便由于作用于触头 io 201a、 201b…等的接点部2011a、 2011b等上的力使得触头201a、 201b… 等欲从主体100的端子插入孔llla、 lllb脱落到后方,触头201a等的连 接部2013a等也会与衬垫400的基部410接触而卡定,因而使触头201a 等更加不容易脱落。另外,由于触头201a等的连接部2013a等和屏蔽罩 300的后罩部330之间夹设有衬垫400,所以不会出现触头201a等与屏 15蔽罩300接触而电短路的情况。通过这些点也可以实现作为连接器的性 能上的提高。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基板安 装型,也同样可应用于线缆连接型。另外,无所谓哪种电信号的传输方 式,同样可应用于不平衡型的传输方式。
20 关于主体,按照应用对象来对其形状、材质、端子插入孔的数量和
排列等适当进行设计变更即可。只要构成为具有对方侧连接器可嵌合于 正面侧的形状,端子插入孔以等间距间隔排列在宽度方向上并且以多段 的方式错开相位隔开间隔地配置,就可使用任何结构。
关于触头组,只要是构成为其前端侧插入并保持于主体的端子插入
25孔中且其基端侧沿着主体的背面配置的大致L字形状的端子,并且其后 端的引线部以间距间隔t排列在宽度方向上而配置为一列,就可使用任何 形状等的结构。
关于衬垫,只要是可以在主体背面上的端子插入孔附近,配置于相 邻触头的基端侧间隔为n (n是2以上的整数)Xt的该触头间的空闲区域上的电介体,就无所谓其形状等和安装方法。尤其根据触头组的段数
和排列等,不仅可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相邻触头的间隔为2Xt (n=2), 还可以为3Xt(r^3,关于这种情况下的触头组的配置例可参见图13(a))、 4Xt (n=4,关于这种情况下的触头组的配置例可参见图13 (b))等的情 5况,本发明同样可应用于这些所有的情况。此时,也可以不使衬垫的材 质、形状、厚度等都相同,而是按照相邻触头的阻抗偏差来使用不同种 类的衬垫。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具有主体,该主体是形成为可供对方侧连接器在正面侧嵌合的形状的绝缘体,并且该主体具有端子插入孔,该端子插入孔与该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相对应地以等间距间隔排列在宽度方向上并且以多段的方式错开相位且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多段触头组,这些触头组是具有大致L字形状的触头,触头前端侧被插入并保持在主体的端子插入孔中,而基端侧沿着主体的背面配置,并且该触头的后端的引线部以间距间隔t排列在宽度方向上而配置为一列;以及电介质衬垫,该衬垫位于主体背面上的端子插入孔附近,并且配置在相邻触头的基端侧的间隔为n(n是2以上的整数)×t得出的上述触头间的空闲区域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触头组的触头具有接点部,其可以在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于主体的状态下与上述对方侧 连接器的触头接触;20 本体部,其与接点部的后端相连设置,并且插入于主体的端子插入孔中;连接部,其是在不同段的触头组之间具有不同长度的部位,与本体 部的后端相连,并且以沿着主体的背面的方式弯曲为大致直角进行设置; 以及25 引线部,其与连接部的后端相连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多段触头组具有用于传输差动信号的正极信号用触头、负极信号用触头以及共同接地用触头,在与触头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上,将以正极信号用触头和负极信号用触头作为底边侧、以共同接地用触头作为顶点侧配置为三角形状的 结构作为一套,多个上述套使上下位置关系交错相反并依次排列在电连接器的宽度 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使用具有比主体材质的介电常数大的介电常数的材质作 为衬垫的材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具有屏蔽罩,该屏蔽罩是环绕主体外表面的金属制筒 10状体,并具有后罩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具有屏蔽罩,该屏蔽罩是环绕主体外表面的金属制筒 状体,并具有后罩部,屏蔽罩在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于主体的状态下可以接触上述对方侧连 15接器的外周屏蔽部。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衬垫的后端侧与屏蔽罩的后罩部的背面抵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衬垫具有20 板状的基部,其与主体的背面对置配置;以及突起部,其是设置在配置于上述空闲区域的基部上的部件,而且可 以插入到从主体背面突出的相邻触头的间隙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衬垫的基部可以安装在主体的背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可以无关于多段触头组的位置差异而实现高电平下的阻抗匹配。该电连接器具有分别形成有端子插入孔(111a、111b)的主体(100);分别被压入端子插入孔中的上段触头组(200a)和下段触头组(200b);环绕主体外周的屏蔽罩(300);以及安装在主体背面上的衬垫(400),从主体的背面突出的上段触头组和下段触头组的后端的引线部(2014a、2014b…)等,以等间距间隔(t)排列在宽度方向上而配置为一列。在主体背面上的端子插入孔(111a)等附近,电介质衬垫(400)配置在相邻触头的基端侧的间隔为n(n是2以上的整数)×t所得的所述触头间的空闲区域(α)上。
文档编号H01R13/658GK101345373SQ200810130328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3日
发明者近藤快人, 长田孝之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