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733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朝着轻、薄的方向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存储介质 体积也不断减小,与其连接的电连接器的体积也不断减小。
业界使用的电连接器,尤其是可在电连接器的一侧插接电子卡的电连接器,其一般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中收容有导电端子,其中,导电端子一般包括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 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及由主体部一端弯折延伸的弹性接触臂,该弹性接 触臂末端设有与外接电子卡相导接的导接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可设置导电端子弹性接触臂 的斜面。然而,这种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臂的倾斜角度与绝缘本体斜面的角度大致 相同,也就是说,所述的弹性接触臂大致平行设置在绝缘本体的斜面上,但这种电连接器, 由于制造工艺造成的误差,其端子弹性接触臂可能不完全处于同一直在线;又因为面的平面 度不易控制,即,绝缘本体的斜面的各部位可能会存在高度差而不能完全处于同一平面上, 故当弹性接触臂与斜面相接触时受斜面平整度的影响,弹性接触臂的共面度得不到保证,即 弹性接触臂末端的导接部的共面度亦得不到保证,进而影响电连接器正常的电性连接。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实现电连接器正常的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以对接一外接电子元件,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上设有 至少一抵持部;以及至少一排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主体部及分别位于主体部
两端的一弹性接触臂及一连接部,所述弹性接触臂架设于所述抵持部上。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由于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臂架设于所述抵持部,因为点的共线度 比面的平面度易于控制,即多个抵持部的顶点的共线度较一支撑面的平面度易于控制,故只 需保证各抵持部的顶点位于同一直线并处于同一高度,即可保证当所述弹性接触臂架设于所 述抵持部时,所述弹性接触臂都能处于同一直线,即保证了所述弹性接触臂的共面度,避免 了使整个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臂均贴附于一支撑面上,由于支撑面的整体高度不易控制,即 支撑面整体不够平整,导致所述弹性接触臂的共面度降低。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以对接一外接电子元件,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 至少一排端子收容部,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设有一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有至少一抵持部; 以及至少一排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一主体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部,及由该主 体部沿所述支撑面进一步延伸形成的一弹性接触臂,该弹性接触臂架设于所述抵持部上。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由于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臂延伸于所述支撑面,并架设于所述抵 持部,因为点的共线度比面的平面度易于控制,即多个抵持部的顶点的共线度较一支撑面的 平面度易于控制,故只需保证各抵持部的顶点位于同一直线并处于同一高度,即可保证当所 述弹性接触臂架设于所述抵持部时,所述弹性接触臂都能处于同一直线,即保证了所述弹性 接触臂的共面度,避免了使整个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臂均贴附于所述支撑面上,由于支撑面 的整体高度不易控制,即支撑面整体不够平整,导致所述弹性接触臂的共面度降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绝缘本体的立体图2为图1所示绝缘本体的另一方向立体图3为图1所示绝缘本体组装端子后的示意图4为图3的另一方向立体图5为第一端子的立体图6为第二端子的立体图7为图3绝缘本体熔胶后的立体图8为图7的另一方向立体图9为图8的局部剖视图10为图8的另一局部剖视图11为图8的剖视图12为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外壳立体图13为图12的另一方向立体图14为图12的剖视图15为绝缘本侔、外壳及端子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16为图15的另一方向立体图; 图17为图15的b—b方向剖视图18为图16的d—d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照图15、 1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l,用以对接一外接电子元件,包括绝缘本体IO 及与绝缘本体10配合的外壳11,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与所述外壳11间设有导电端子。
请参照图l、图2所示,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00,所述基部100的前、后、及上面分 别设有前端面101、后端面102及顶面103,所述基部100前、后、及上侧设有端子收容槽, 其具体为后端面102与顶面103上设有至少一排贯穿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04,在本实施例 中,每一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04包括位于所述基部100后端面102和顶面103上靠近后端 面102位置处的端子收容部1040及位于顶面103的一支撑面1001上的端子槽道10010,所 述支撑面IOOI为一斜面,其上设有多个抵持部1002,所述各抵持部1002对应设置于各端子 槽道10010内,所述抵持部1002可为一突点、 一凸台或一凸柱等任何一易于定位高度的突出 结构,所述支撑面1001上的各抵持部1002的顶点位于同一直线,并处于同一高度;所述前 端面101上设有第二端子收容槽105。在相邻第一端子收容槽104间设有隔栏106,在后端面 102与顶面103的隔栏106上分别设有突出部107,在相邻第二端子收容槽105间也设有隔栏
106,在前端面101的隔栏106上也设有突出部107,该突出部107之后可通过熔胶方式形成 固定端子的固定结构108,此特征后续会详细描述。在绝缘本体10的顶面103的中间偏移一 段距离的位置上设有收容槽1031,该收容槽1031中还设有一穿过绝缘本体10的通槽1032。 在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两侧面上分别突出设有固定部1010,每一固定部1010上设有贯穿底面 的卡槽1011,该卡槽1011用以与焊接的固定装置30(请参见图15、 16所示)配合,固定装置 30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进而将绝缘本体10固定于电路板上。
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6,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排第一导电端子121与一排第二导电端子 122,且每一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均包括一连接部,由所述连接部延伸的一主体部及由该主体 部延伸的一接触部。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1包括一第一连接部1210,由所述第一连接部 1210延伸的一第一主体部1211及由所述第一主体部1211延伸的一第一接触部1212,在本实 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1212为一由所述第一主体部1211沿所述支撑面1001进一步延伸形 成的弹性接触臂12121,该弹性接触臂12121末端设有一可与外部电子元件(如电子卡,图中 未示出)相导接的导接部12122,该第一导电端子121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04中,其 中,所述第一主体部1211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部1040,所述第一接触部1212延伸于所述支 撑面1001上的端子槽道10010内,并架设于所述抵持部1002上。由于所述支撑面1001上的 各抵持部1002的顶点位于同一直线,并处于同一高度,故所述第一接触部121 2架设于所述 抵持部1002上,使每一第一接触部1212都能处于同一直线,进而保证了所述第一接触部1212 上的导接部12122的共面度。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22包括一第二连接部1220,由该第二 连接部1220延伸的一第二主体部1221及由第二主体部1221延伸的一第二接触部1222,该 第二导电端子122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05中,其中,第二主体部1221设于前端面 101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05中。同时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1的第一主体部1210上设有第一 及第二凹陷部1213、 1214,且第一及第二凹陷部1213、 1214交错排列,避免将两凹陷部1213、 1214相对设置,使端子在设置凹陷部处由于过窄而容易折断,且该第一、第二导电端子装设 于绝缘本体后形成设置于绝缘本体两侧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
请参同时照图7至图10,在上述描述突出部107时,已经说明突出部107可通过熔胶方 式形成固定导电端子的固定结构,在图7图8中突出部107已经在超声波的作用、高温或其
它方法下熔化而形成固定导电端子的固定结构108。即隔栏106末端朝导电端子延伸形成固 定结构108,固定结构的横截面为蘑菇形,固定结构包括位于导电端子侧边的凸出部1080及 由凸出部1080顶部朝导电端子横向延伸位于导电端子上方的的固定块1081,该固定块1081 的末端未超过导电端子的中心,由两相邻固定结构108上的固定块1081共同扣持于同一导电 端子上,使导电端子得到充分的固定。顶面103与后端面102的固定结构108分别位于第一 导电端子121的第一主体部1211靠近第一连接部1210的区域及第一主体部1211靠近第一接 触部1212的区域上,使基部上的第一主体部1211固定在固定结构108下,使第一导电端子 121被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第一及第二H陷部1213、 1214设置于固定结构108间,且固 定结构108上对应设有位于第一及第二凹陷部1213、 1214中的卡持部109,该卡持部109为 熔胶后由原隔栏上的突出部107部分材料熔化后流入第一、第二凹陷部1213、 1214中形成的。 若未设置凹陷部,当第一导电端子121被突出部107熔胶固定后,熔胶形成的固定结构108 只能在与固定结构108垂直的表面上控制端子的自由度,但导电端子在与固定结构108相平 行的方向上仍然可能移动,即第一导电端子121在前后上下方向上可相对绝缘本体10移动, 降低了第一端子121在在绝缘本体10中的稳定性,当熔胶后部分塑料流入第一导电端子121 的第一及第二凹陷部1213、 1214中时,形成与第一导电端子121相卡持的凸出部1081,使 第一导电端子121在所有方向上都被塑料所固定,有效的提高了第一导电端子121固持于绝 缘本体10中的稳定性,防止导电端子出现晃动。前端面101上的固定结构108分别位于第二 导电端子122在第二主体部1221靠近第二连接部1220的区域及第二主体部1221靠近第二接 触部1222的区域上。因此,固定结构108将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21、 122更有效的固定于 绝缘本体10中。当然,所述的固定结构108的横截面也可为梯形、三角形、扇形或其它等能 提高固定效果的形状。
请参照图11,当通过熔胶方式形成固定结构108后,所述固定结构108将所述导电端子 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收容槽中。所述支撑面1001 (其延长线为虚线G)相对于外接电子元 件(如电子卡,图中未示出)的插入方向相倾斜,假设图中A所示方向(在本实施例中,A所 示方向为水平方向)为外来电子元件的插入方向,G与A之间存在夹角,故支撑面1001相对 于外接电子元件插入方向相倾斜;所述弹性接触臂12121由第一主体部1211沿所述支撑面
1001朝抵持部1002方向进一步倾斜延伸形成,弹性接触臂12121 (其延长线为虚线H)相对于 外接电子元件插入方向倾斜,H与A之间也存在夹角,故弹性接触臂12121相对外接电子元 件插入方向倾斜,支撑面1001相对于外接电子元件插入方向倾斜的角度e小于弹性接触臂 12121相对于外接电子元件插入方向倾斜的角度f,使所述弹性臂12121与所述支撑面1001 上的抵持部1002可自然且弹性地抵持,这时,所述弹性接触臂12121上抵持于所述抵持部 1002上的抵持点位于所述导接部12122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211之间。避免了当所述弹性接 触臂12121与所述支撑面1001直接相接触时,由于所述支撑面1001的平面度不容易控制, 即,.所述支撑面1001整体不够平整,使得所述弹性接触臂12121上的导接部12122的共面度 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电连接器l的性能。当然,外来电子元件的插入方向也可不是A方向, 其可为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外来电子元件相接触的接触点所形成夹角范围内的任 意方向,例如可为图中B所示的方向,支撑面1001相对于外接电子元件插入方向倾斜的角度 仍然是小于弹性接触臂12121相对于外接电子元件插入方向倾斜的角度。
请参照图12至图16电连接器1还包括一与作述绝缘本体10相配合的外壳11,所述绝 缘本体10上的隔栏106为第一隔栏106,所述外壳11的内表面上也设有若干与所述绝缘本 体10上的第一隔栏106对应的第二隔栏111,同时,在所述外壳11上第二隔栏111间还设 有用于加强所述外壳11上表面强度的加强肋112,所述加强肋112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1 的第一接触部1212的形状相对应,且所述加强肋112凸出部分顶点低于对应第一端子121的 最高点(如图17中所示),在所述外壳11内表面的第二隔栏111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加强肋112 交错排列的肋条113、 114,加强肋112与肋条113、 114可有效的加强所述外壳11的强度, 避免外壳11因过薄而在组装过程中受力变形或破裂,使外壳11的强度得到加强,且外壳11 一侧面上还设有一开口 116,外壳11与绝缘本体10组装后共同形成可供对接电子卡(未图标) 插入的对接口20,电子卡插入后与罩设在外壳ll下的端子相导接,实现电子卡与电连接器l 的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1一侧还设有一凸块117,其由外壳ll内表面向下延伸至设有开口 116的侧面上,形成一防呆装置,当外壳11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后,所述凸块117收容于 绝缘本体10收容槽1031中,且所述凸块117可与电子卡上的防呆槽(未图标)相配合,避 免使用者将电子卡插错;所述凸块117上还设有一由凸块117向下延伸的柱体118,其可插
入绝缘本体10收容槽1031上的通槽1032中,然后将柱体118熔化,这时穿过该通槽1032 的柱体118位于柱体末端的尺寸大于通槽1032的头部的尺寸(如图16、图18中所述),使外 壳11与绝缘本体10组接成一整体,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外壳11脱离绝缘本体10而影响电连 接器的正常使用。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 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 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对接一外接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上设有至少一抵持部;以及至少一排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主体部及分别位于主体部两端的一弹性接触臂及一连接部,所述弹性接触臂架设于所述抵持部上。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臂末端设有可与外接 电子元件相导接的导接部,所述弹性接触臂与抵持部相抵持的抵持点位于该导接部 与该主体部之间。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臂相对于外接电子元 件插入方向倾斜。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一支撑面,所 述抵持部位于所述支撑面上,且所述支撑面相对于外接电子元件插入方向相倾斜。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相对于外接电子元件插 入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弹性接触臂相对于外接电子元件插入方向倾斜的角度。
6. —种电连接器,用以对接一外接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排端子收容部,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设 有一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有至少一抵持部;以及至少一排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主体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部, 及由该主体部沿所述支撑面进一步延伸形成的一弹性接触臂,该弹性接触臂架设于 所述抵持部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为易于定位高度的突点、 凸台或凸柱。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抵持部的顶点位于同一直 线,并处于同一高度。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臂相对于外接电子元 件插入方向倾斜。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相对于外接电子元件插 入方向倾斜,其倾斜的角度小于弹性接触臂相对于外接电子元件插入方向倾斜的角 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至少一抵持部;以及至少一排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主体部及分别位于主体部两端的一弹性接触臂及一连接部,所述弹性接触臂架设于所述抵持部上。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至少一排端子收容部,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设有一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有至少一抵持部;以及至少一排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一主体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部,及由该主体部沿所述支撑面进一步延伸形成的一弹性接触臂,该弹性接触臂架设于所述抵持部上。保证了当所述弹性接触臂架设于所述抵持部时,所述弹性接触臂都能处于同一直线,即保证了所述弹性接触臂的共面度。
文档编号H01R12/16GK201210533SQ200820008199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5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