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875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应用在信息或通讯设备内部的电 连接器。背景技术
如莫列斯公司之中国大陆CN2473774Y号专利所示, 一种电连接器,其 包括绝缘壳体l,其内部设有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绝缘壳体l设有若干收容槽 11,导电端子2包括弹性接触部21,及卡持于收容槽11内的固持部22,所述弹 性接触部21与所述固持部22之间设有折弯部23,所述弹性接触部21末端延伸设 有挡壁214。该种导电端子在组装时,需要^f吏用安装工具将导电端子的挡壁214 下压至低于绝缘本体l的收容槽ll的高度内,然后向导电端子2插入方向推动, 从而将导电端子2装入绝缘本体1中。
上述组装方式为两段式,不利于减少工序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有必要 对现有电连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以减少导电端子的安装工 序,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面,该绝缘本体内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上设有 导引面;若干导电端子,装设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弹 性接触臂和基部,该弹性接触臂和基部通过一个弯折部相连并位于弯折部同 侧;所述基部固持在收容槽内,其与弯折部相连的相对另 一端延伸出 一焊接部; 所述弹性接触臂与弯折部相连的相对的另 一端延伸出 一接触部,该接触部突伸 于对接面外;其中,所述接触部弯折延伸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包括自接触 部末端延伸的抵挡部,该抵挡部与接触部的游f接面两端向下倾斜延伸有导引 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电端子上设置止挡部, 一方面该止
挡部抵靠于该收容槽下缘而产生一定的限位作用;另一方面便于导电端子直接
装入绝缘本体,减少安装工序。

图l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去掉遮蔽壳体的剖视图,其中, 一对导电端子 未完全装入;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去掉遮蔽壳体的剖视图,其中, 一对导电端子 完全装入;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电子卡(未 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l、组装在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卡持于绝 缘本体1外部的遮蔽壳体3。
所述绝缘本体1大致呈板状,包括基板15及相对的两侧墙16,基板两端 宽度小于中部宽度,所述基板15上凹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1,其中收容槽ll 对称分布于基板15的两侧,所述收容槽11具有与对接面12贯通的开口部13, 所述收容槽11的侧壁14底部延侧壁14长度方向开i殳有一个导槽141,侧壁 14前端自顶壁16略下方凹设有矩形区域(未标示),以此形成一沿侧壁14长 度方向的肩部.145,沿肩部145下缘则构成一抵靠面146,本实施例中,顶壁 16的前缘进一步包括导引面147,以便于导电端子2装入收容槽内。所述侧墙 16两端均凹i殳有卡槽160,所述侧墙16中部i殳有凹部164,该凹部164呈"凸" 状,所述凹部164上设有卡钩161。
所述遮蔽壳体3包括水平部31,自所述水平部31的两端向下延伸弯折形成 的枢接部32,每一枢接部32下侧两端朝向;f皮此延伸设有焊接脚33。所述枢接部 32中部对应于凹部134设有悬臂322,该悬臂322上对应于卡钩161的位置设有凹 孔320。该遮蔽壳体3依靠卡钩161与凹孔320的配合紧固于所述侧墙16上。
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一弹性接触臂21,固定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11内的 基部22,弹性接触臂21与基部22间则以基部22后端向前回折的弯折部23连接。所述弹性接触臂21向上隆起略呈一圓脊形,自其末端弯折延伸一止挡
部214,所述止挡部214包括自4妻触部213末端延伸的抵挡部2141及自该4氐 挡部2141与接触部213的衔接面(未标示)两端向下倾斜延伸有导引部2142。 所述弹性接触臂21末端与抵挡部2141均略呈一 "T"字形。该导引部2142 与绝缘本体l的顶壁16前缘的斜角大致平行。所述两个导引部2142之间的距 离大于焊接部24的宽度。
所述导电端子2沿平行对"l妾面12方向装入收容槽11,所述导引部2142比抵 挡部2141更靠近装入方向的前方;所述抵挡部2141包括顶面(未标示),所述 导电端子2由片状金属材料冲压制成,抵挡部2141的顶面与接触部213的接触面 位于片状金属的同一面;所述导引部2142包括组装时与绝缘本体1的导引面147 接触的斜面(未标示),该斜面至对接面12的距离大于抵挡部2141至对接面的 距离。
基部22两侧各延伸一较弹性接触臂21宽的翼部221,所述翼部221两侧 设有若干倒刺(未标示)。自所述基部22向与弯折部23相对的一端向下弯折 延伸一焊接在电路板(未图示)上的焊接部24。
组装时,导电端子2沿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1的长度方向插入,弹性接 触臂21的止挡部214上导引部2142与收容槽11的顶壁16的斜角状前缘接触, 基部22两侧翼部分221滑入收容槽11的侧壁14底部开设的导槽141,从而 用一步工序即将导电端子2装入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1内。
当导电端子2定位于收容槽11后,各弹性接触臂21因末端的抵挡面2141 拘限于同一高度的肩部145,故其定位后接触部213高度将一致,有利于与电 子卡的精确结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上设置止挡部 214,用一步工序即将导电端子2装入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1内,从而减少安 装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应当指出,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它在这种实施方式基 础上进行的任何等效变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面,该绝缘本体内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上设有导引面;若干导电端子,装设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弹性接触臂和基部,该弹性接触臂和基部通过一个弯折部相连并位于弯折部同侧;所述基部固持在收容槽内,其与弯折部相连的相对另一端延伸出一焊接部;所述弹性接触臂与弯折部相连的相对的另一端延伸出一接触部,该接触部突伸于对接面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弯折延伸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包括自接触部末端延伸的抵挡部及自该抵挡部与接触部的衔接面两端向下倾斜延伸的导引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沿平行对接 面方向装入收容槽,所述导《1部比抵挡部更靠近装入方向的前方。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包括顶面,所 述导电端子由片状金属材料冲压制成,抵挡部的顶面与接触部的接触面位于片 状金属的同一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包括组装时与 绝缘本体的导引面接触的斜面,该斜面至对接面的距离大于抵挡部至对接面的距离。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扣持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其与绝缘本体形成一个收容空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两侧设有若干倒 刺便于将导电端子卡持于收容槽内。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引部之间的距 离大于焊接部的宽度。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面,该绝缘本体内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上设有导引面;若干导电端子,装设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弹性接触臂和基部,该弹性接触臂和基部通过一个弯折部相连并位于弯折部同侧;所述基部固持在收容槽内,其与弯折部相连的相对另一端延伸出一焊接部;所述弹性接触臂与弯折部相连的相对的另一端延伸出一接触部,该接触部突伸于对接面外;其中,所述接触部弯折延伸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包括自接触部末端延伸的抵挡部及自该抵挡部与接触部的衔接面两端向下倾斜延伸的导引部。
文档编号H01R12/55GK201230016SQ20082003678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3日
发明者吴俊宽, 廖启男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